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中国的卡林型金矿主要分布在滇黔桂和西秦岭两大矿集区[1],位于贵州省册亨县境内的丫他金矿床就隶属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集中区的黔西南金矿成矿带。前人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金的赋存形式、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做过研究,但总体来说,在对成矿流体以及成矿物质的来源等方面研究程度还相对薄弱。笔者通过对丫他金矿床进行稀土元素,氢、氧、硫等同位素测试分析,进一步探讨丫他金矿床成矿流体、成矿物质的来源及金的沉淀机理。  相似文献   

2.
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贾大成  胡瑞忠 《矿床地质》2001,20(4):378-384
矿化剂和沉淀富集剂是成矿物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分析成矿作用和建立成矿模式的基础。在分析滇黔桂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和成矿流体的基础上,提出该类矿床的矿质主要来源于被动陆缘沉积建造,促使金活化、迁移的矿化剂主要是盆地热卤素流体和有机质流体,促使金局部沉淀富集的沉淀富集剂则主要是沉积建造内和深源富硫的流体和热液改造的有机质。认为矿质、矿化剂和沉淀富集剂在有利容矿空间的耦合是形成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的主要成矿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卡林型金矿的成因和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3.
<正>广西凤山金牙金矿是滇桂黔"金三角"区内的一个大型卡林型金矿(李泽琴等,1994)。该矿床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对此矿床的深入研究既有利于进一步认识滇黔桂区域的构造演化历史以及成矿规律,也有利于深化金矿的成矿机理和成矿理论。1矿区地质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其中,中三叠统河口组下段岩性为:上部  相似文献   

4.
秦岭与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滇黔桂与秦岭地区是中国卡林型金矿两大集中分布区,选取了两大矿集区30余个典型的矿点,对两大矿集区的矿床地质、稳定同位素(O、D、C、S)、Pb同位素、稀土元素和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系统对比,探索了各矿集区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其地质制约,两大矿集区卡林型金矿特征具有相似点,成矿时间主要集中在100~200 Ma之间,赋存围岩较为广泛,成矿流体具有混合性、以大气降水为主,成矿物质总体来源干围岩,控矿构造以压扭性为主,成矿条件为浅成、中低温、高硫低氧的中酸性环境.由于秦岭地区处于板块边缘,流体、物质成分来源相对较为复杂,深部流体参与成矿的特征明显;而滇黔桂地区为板块内部矿集区,流体、物质成分来源相对较为单一,成矿温度相对较低;区域成矿特色的差异是由其所处构造地质背景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贵州锦丰(烂泥沟)特大型金矿成矿年代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20世纪90年代,虽采用了多种测年方法,但所获数据分歧较大,尚缺乏令人信服的高精度测年数据。作者最近运用黄铁矿Re-Os同位素法获得等时线年龄为(193±13) Ma,反映该矿床成矿时代为早侏罗世。通过对比分析滇黔桂“金三角”同类矿床的同位素测年数据和地质特征,认为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的大规模成矿发生在从印支期挤压造山向燕山期伸展转变的构造转换期,是后碰撞造山成矿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右江沉积盆地印支-燕山期金矿成矿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滇黔桂接壤区卡林型金矿床含矿建造的形成与右江沉积盆地印支期的演化息息相关,本文以翟裕生等确立成矿流体系统的原理为基础,将右江沉积盆地中的金矿床按照成矿流体输导体系的不同划分为断裂构造输导成矿子系统、不整合面构造输导成矿子系统、岩性输导成矿子系统。以典型矿床为载体,初步探讨了各成矿子系统的成矿要素、成矿作用过程和成矿作用产物,并建立了该成矿系统的综合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7.
贵州贞丰烂泥沟金矿(现称锦丰金矿)是滇黔桂“金三角”已知最大的卡林型金矿床,矿体赋存于断层破碎带内,最主要的载金矿物是具环带结构的含砷黄铁矿。本文运用Re-Os同位素法对该矿床的9个含砷黄铁矿样品进行了两次测试,成功获得10-9~10-12级Re-Os同位素数据:Re0.1257~1.233ng/g,Os6.75~33.50pg/g,等时线年龄为193±13Ma,反映其成矿时代为早侏罗世。等时线的初始n(187Os)/n(188Os)值为1.127±0.043,指示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壳而不是地幔。结合其他资料,初步建立其成矿模式为:盆地流体不断地从沉积物中萃取出包括金在内的成矿组分,形成含矿流体。印支期挤压造山期间,含矿流体沿不整合接触面和同生断层向上运动,造山后的伸展含矿流体进入减压扩容空间沉淀形成超大型金矿床。成矿作用发生在从印支期挤压造山向燕山期伸展转变的构造转换期。该模式与本文得到的成矿年龄和初始比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8.
右江沉积盆地印支-燕山期金矿成矿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疆丽 《地质与勘探》2014,50(1):105-113
[摘 要] 滇黔桂接壤区卡林型金矿床含矿建造的形成与右江沉积盆地印支期的演化息息相关,本文以翟裕生等确立成矿流体系统的原理为基础,将右江沉积盆地中金矿床按照成矿流体输导体系的不同划分为断裂构造输导成矿子系统、不整合面构造输导成矿子系统、岩性输导成矿子系统。以典型矿床为载体,初步探讨了各成矿子系统的成矿要素、成矿作用过程和成矿作用产物,并建立了该成矿系统的综合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9.
黔西南卡林型金矿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西南卡林型金矿集区作为滇黔桂"金三角"重要组成部分,自发现以来,一直是地质科研工作研究的热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迄今在金矿床的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等方面仍存在争议。本文在黔西南卡林型金矿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李小宽  刘勇  朱勇祥  李瑞愷  杨飞祥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146-67z1148
正1成矿地质背景胜境关金矿位于我过著名的卡林型金矿集中区"滇黔桂金三角"西北部,是与峨眉山组玄武岩有关卡林型金矿的典型代表,矿床规模为中型。成矿地质构造环境为被动陆缘陆棚碎屑岩盆地、碳酸盐台地(单元)(Z-P)与被动陆缘斜坡(单元)(T)和南盘江碳酸盐岩、碎屑岩斜坡(单元)(T)及陆缘裂陷槽(D-P)结合带。  相似文献   

11.
南秦岭柞水银洞子—山阳桐木沟铅银锌矿带地处陕西柞山地区中部,位于中秦岭晚古生代弧前盆地的柞水—山阳矿集区内。该带东西长约71 km,南北宽1~7 km。对带内银洞子(铜)铅银菱铁矿床、黑沟铅锌菱铁矿床、桐木沟锌矿床、南沟(银)铅矿床和松林沟铅矿点的地质、矿体、蚀变、矿化规律进行总结,发现矿体均严格产于中-上泥盆统青石垭组,具有明显的时控、层控、岩控及后期热液改造成矿特征,属典型的海底热水喷流沉积-热液改造层控矿床,构成与晚古生代海底热水喷流沉积-热液改造作用有关的铅锌银成矿系列。建立以层控+热液改造为主控矿条件,以青石垭组热水沉积岩+断裂+化探异常+硫化物、重晶石、菱铁矿蚀变分带为组合的找矿模型,对柞山地区金属矿的找矿突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Generally,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zones according to their redox conditions: oxidized zone, ore zone and reduced zone. The Dongsheng uranium deposit belongs to this type. In order to study its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11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the three zones of the Dongsheng uranium deposit. Five samples of them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oxidized zone, four samples from the ore zone and two samples from the reduced zone. These samples were analyzed using organic and inorganic geochemical methods. The results of GC traces and ICP-MASS indicate that the three zones show different organic and inorganic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13.
沙建泽 《地质与勘探》2021,57(4):910-919
滇西维西县铜厂箐铜矿床赋存于中侏罗统花开佐组二段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夹泥灰岩中,受断裂构造控制呈脉状产出。本次通过研究与该矿床铜矿化关系密切的石英及方解石C-H-O同位素组成特征,揭示其成矿流体来源,进而探讨该矿床成因。研究发现,该矿床中主成矿阶段与铜矿共生的方解石样品的δ~(13)C_(V-PDB)值变化于-6.93‰~-6.16‰,均值为-6.69‰,δ~(18)O_(V-SMOW)值变化于10.88‰~13.07‰,均值为11.98‰;与铜矿共生的石英样品的δ~(18)O_(V-SMOW)值变化于14.22‰~16.88‰,均值为15.93‰,δD_(V-SMOW)值介于-87.0‰~-61.7‰,均值为-75.99‰,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源自岩浆水。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在喜马拉雅期印度-欧亚大陆碰撞背景下,由于澜沧江深大断裂和雪龙山断裂长期活动,伴有深部岩浆含矿热液沿构造裂隙充填,形成铜厂箐脉状铜矿床。  相似文献   

14.
新疆三塘湖盆地基底特征及砂岩型铀矿的铀源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三塘湖盆地基底地层,特别是其中火山岩岩石组合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进行的研究,认为盆地基底主要由岛弧系列的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正常碎屑岩组成,在早石炭世处于岛孤环境。通过分析与对比.认为盆地的铀源条件局部较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硼同位素研究在指示沉积环境及物源方面取得了良好进展。通过开展清江盆地盐岩矿床泥岩段矿物组成、硼含量及XRD衍射实验、热电离质谱法测量硼同位素等实验手段,研究δ11B值变化与物源、沉积环境和气候作用的关系,分析影响清江盆地盐岩矿床硼同位素分馏因素,发现多源性可能成为δ11B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粘土矿物优先吸附10B从而导致δ11B值降低,同时盐矿物序列变化和伊利石的减少表明该时期整体气候变化为干冷向温湿改变,可能伴随有河流改道而导致物源发生变化,从而影响δ11B值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为了深入认识库米什盆地硝酸盐矿床成矿离子的空间分布特征、表层沉积物中硝酸盐含量较高的原因,以盆地硝酸盐矿床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区内各类补给水样和沉积物样可溶性盐类物质化学组成的定量分析研究;结合野外地质踏勘工作,探讨研究区硝酸盐矿床成矿离子的迁移规律,初步建立盆地硝酸盐矿床沉积成矿作用模型.结果表明,K+、Na+、NO...  相似文献   

17.
龙桥铁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的大型铁矿床,主矿体呈似层状赋存于三叠系东马鞍山组泥灰岩、角砾状灰岩和泥质粉砂岩中,单个矿体铁矿石资源量大于1亿吨,具有鲜明的成矿特色。前人研究认为,矿区内正长岩类侵入岩与成矿关系密切,龙桥矿床是成矿带内唯一与正长岩有关的大型铁矿床。随着生产勘探,在矿床中部井下巷道中发现辉长闪长岩侵入体,为矿床成因以及成矿模式提供了新的线索。文章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开展了辉长闪长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辉长闪长岩岩体呈岩株状产出,被正长岩体穿切破坏,靠近矿体部位发育透辉石矽卡岩化蚀变。辉长闪长岩主要由拉长石(60%)、钾长石(10%)、普通辉石(10%)和角闪石(5%)组成;与正长岩相比,辉长闪长岩明显具有低硅、低钾、高镁铁特征。锆石LA ICP-MS定年结果表明其成岩时代为(133.5±0.8)Ma。在前人对龙桥矿床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龙桥铁矿床辉长闪长岩与铁成矿作用关系更为密切,成岩成矿作用几乎同时发生,而正长岩为成矿期后破矿岩体。通过与庐枞矿集区和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铁矿床对比表明,庐枞矿集区内大型铁矿床与正长岩无成因联系,而闪长质侵入岩则是庐枞矿集区内重要的成矿母岩。龙桥铁矿床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枞、宁芜矿集区内玢岩型铁矿床以及鄂东南矿集区内矽卡岩型铁矿床在成岩成矿时代方面相近,属长江中下游第二期成岩成矿作用的产物。闪长质侵入岩是成矿带内矽卡岩型及玢岩型铁矿成矿的必要条件,而正长岩类侵入岩的形成大多晚于闪长岩,与铁成矿作用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8.
There are giant mineral deposits, including the Jinding Zn-Pb and Baiyangping Ag-Co-Cu, and otherimportant mineral deposits (e.g., Baiyangchang Ag-Cu, Jinman Cu deposits, etc.) in the Lanping Mesozoic-Cenozoic Basin, Yunnan Province, China. The tabular ore-bodies and some veins hosted in terrestrial clastic rocks of the Mesozoic-Cenozoic age and no outcropping of igneous rocks in the giant deposits lead to the proposal of syngenetic origin, but the giant mineral deposits are not stratabound (e.g. MVT, sandstone- and Sedex-type). They formed in a continental red basin with intense crust movement. The mineralization is controlled by structures and lithology and occurs in different strata, and no sedimentary nature and no exhalative sediments are identified in the deposits. The deposits show some relations with organic matter (now asphalt and petroleum) and evaporates (gypsum). The middle-low-temperature (mainly 110℃ to 280℃) mineralization took place at a depth of about 0.9 km to 3.1 km during the early  相似文献   

19.
广东三水盆地第四纪网状河沉积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珠江三角洲西北部的三水盆地范围内发育典型的网状河体系。它们具有重复分叉合并、坡降低以及河道深且窄的特点,并且发育天然堤、河间湖泊和洼地等地貌单元。钻井资料显示,网状河的沉积记录以泛滥平原地区沉积的悬浮负载的细粒沉积物为主,由砂砾和砂组成的河道沉积物分布比较局限,呈较窄的带状,被包裹在细粒的泛滥平原积物之中。主干河道表现出较高侧向稳定性垂向继承性,形成了较厚的砂体。较小的分叉河道则容易发生决口改道,沉积了较薄的砂体。河间湖泊沉积主要为含植物碎片的灰黑色粉砂质淤泥,沼泽中植物遗体的堆积形成了泥炭层。晚更新世以来的构造沉降、全球海平面上升以及河流搬运物质的快速加积是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区形成网状河体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在系统分析伊犁盆地 5 12砂岩型铀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基础上 ,阐述了补给区、径流区和排泄区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并由此得到矿区氧化带、矿化带地下水化学类型分别为SO4·HCO3-Na·Ca型和HCO3·SO4-Ca·Na型 ,其水化学成分演化过程与岩石中硫化物氧化和脱硫酸作用有关 ,水化学类型为铀矿化地段的确定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