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调查了在中国对虾养成过程中,放苗数,饵料系数和产量不同的七个虾池水体内叶绿素a的含量变化及五个虾池水体内脱镁叶绿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七个虾池中叶绿素a的含量从5月份到9月份由4mg/m^3左右增加到37-46mg/m^3,8月份个别虾池达到65mg/m^3。五个虾池中的脱镁叶绿素含量从5月份到8月份由<10mg/m^3增加到48-66mg/m^3,和叶绿素a的变化是一致的,但9月份又下降到  相似文献   

2.
1994年10月结合水色遥感光谱实验,对象山港中、西部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优势种类、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做了现场观测。表层水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4种,隶属3门17属,细胞丰度为1.05×104±1.14×104个/dm3;叶绿素a浓度为1.07±0.59μg/dm3,潜在初级生产力为3.86±3.60mgC/(m3·h)。港区西部的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均高于港区中部;表层叶绿素a浓度高于中层和底层。浮游植物细胞粒径分级结果表明,微型和微微型浮游植物细胞(<20μm)对总叶绿素a的贡献占86%,对初级生产力的贡献占89%;小型浮游植物细胞(>20μm)对总叶绿素a的贡献占14%,对初级生产力的贡献占11%。  相似文献   

3.
象山港对虾增殖放流区浮游植物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1992年笔者对象山港水域浮游植物现存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象山港水域是一个高生物量的海湾,平均叶绿素a浓度为3.50~5.93mg/m3:初级生产力碳为444.5~871.0mg/(m2.d).湾内不同海区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区域化和时间季节性。港顶部陆缘影响显著,水体交换缓慢稳定性好,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较高;港口区受邻近海水的不断调节,海流较急,水体交换快稳定性差,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较低。港内现存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季节变化明显,基本按春、夏、秋、冬季次序排列.粒度分级研究结果表明,大干20μm的网采浮游植物细胞对总生物量和总初级生产力的贡献分别为25%和13%;微型和微微型(小于20μm)浮游生物细胞在象山港浮游植物群落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中占重要比重,贡献分别为75%和87%,其对生产力的贡献高于对生物量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胶州湾口内海水中叶绿素浓度的周年变化和垂直分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于1983年11月-1985年11月在胶州湾两个观测站逐月进行了2周年的海水中叶绿素浓度的定点研究。结果表明,(1)胶州湾口表层海水中的叶绿素α平均浓度为3.05(1.02-15.62)mg/m^3;真光层中平均为26.34(9.97-106.59)mg/m^2;其季节变化呈春(3-4月)、秋(9-11月)双峰型。(2)小型(<78μm)的浮游植物平均占海水中叶绿素α的85.76%。(3)叶绿素a  相似文献   

5.
根据1990年3-5月在大鹏湾盐田海域观测的资料分析结果,春季大鹏湾盐田海域叶绿素含量的日变化呈多峰曲线型,其测值范围为0.08-5.18mg/m^3,平均为1.21mg/m^3,其中4月份叶绿素a含量变化较小,只有个别测值小于1.00mg/m^3,5月份波动相对较大,变动范围在0.08-2.51mg/m^3之间。  相似文献   

6.
湄洲湾夏季的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王宪  李文权 《台湾海峡》1994,13(1):8-13
湄洲湾1992年夏季的叶绿素a,三磷酸腺苷,碳比积累速率,初级生产力的变化范围和均值分别为0.45-4.72,1.49mg/m^3;0.12-1.07,0.31μg/dm^3;0.06-0.58,0.34d^-1;0.07-0.34,0.21m/(m^2.d)。叶绿素a与三磷酸腺苷之间。初级生产力与碳比积累速率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叶绿素a三磷本能腺苷的比值为4.8,湄洲湾夏季浮游植物的生长受氮不足  相似文献   

7.
杭州湾锋区浮游植物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7年12月和1988年7月,对杭州湾锋区附近海域的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优势种类、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进行了现场测定。结果表明,夏季海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19.95×106个/m3)高于冬季(5.60×106个/m3)。主要为广温低盐河口性类群和近岸广温广盐性类群占优势。夏季表层平均叶绿素a浓度为2.74mg/m3,冬季为1.27mg/m3。其平面分布特征表现为,表层浓度高于中层和底层,小潮汛的浓度高于大潮汛,落潮时的浓度高于涨潮时,跟踪测站的浓度高于E断面。夏季平均初级生产力为150.27mgC/(m2·d)。杭州湾为高悬浮物浓度的海域,光强成为初级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顾宏堪 《海洋科学》2000,24(8):10-10
胶州 湾东部沿岸海水中 ,NO3 N含量全年在5~30μg/L,NH4 N在20~40μg/L,PO4 P在5~10μg/L,而浮游植物量维持在(8~20)×105 个/L。在长江口外 ,NO3 N在100~200μg/L(系1962年资料 ,1982年增加近4倍) ,NH4 N在50~100μg/L ,PO4 P在10~15μg/L,浮游植物量在(10~100)×105个/m3。显然 ,胶州湾东部沿岸海水中NO3 N较长江口小约10部 ,而浮游植物量却反而大约1000倍。在胶州湾东部沿岸 ,高浮游植物量与低NO3 N的…  相似文献   

9.
刘子琳  宁修仁 《海洋学报》1997,19(6):109-115
1992年笔者对象山港水域浮游植物现在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象山港水理一个高生物量的海湾,平均叶绿素a浓度为3.50-5.93mg/m^3;初级生产力瑞为444.5-871.0mg/(m^2.d),湾内不同海区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区域和时间季节性,港顶部陆缘影响显著,水体交换缓稳定性好,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较高;港口受邻近海水的不断调节,海汉较不体交换快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厦门港微型浮游生物叶绿素的分布和作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于1989年2月-1990年2月,运用分光光度法对厦门港各大小类群浮游生物叶绿素测定结果表明,微型浮游生物(3-20μm)是初极生产者中的最主要组成者(叶绿素α平均占74.7%);小型(20-20μm)和极微型(<3μm)浮游生物不是重要类(平均占18.0和7.3%)。因此认为,在浮游植物定量研究中用采水方法采集浮游植物比用网采方法更客观。微型浮游生物量季节变化明显,夏季>春季>秋、冬季。  相似文献   

11.
浙江马鞍列岛附近海域浮游植物与赤潮生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0年5月和11月在马鞍列岛附近海域进行两次采样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80种,隶属于36属。春季浮游植物的平均丰度为6.4×104个/m3,最高达208.6×104个/m3,优势种为夜光藻和角藻;秋季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7440.4×104个/m3,最高达20761.2×104个/m3,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其丰度已达到赤潮发生的临界状态。由富营养化综合指数分析表明,5月该水域未处于富营养化,而11月则完全处于富营养化状况。该水域春秋两季均存在多种赤潮生物。  相似文献   

12.
北黄海浮游植物营养盐限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王勇  焦念志 《海洋与湖沼》1999,30(5):512-518
于1997年11月,在北黄海采用现场实验的方法,研究营养盐对浮游植的的上行效应。将浮物植的分为3个粒级:网采浮游植物(netphytophlankton,简称net,20-200μm)微型浮植物(nanophytoplankton,简称nano-,2-20μm)和超微型浮游植物(picophytoplankton,简称pico-,〈2μm)实验期间pico-味绿素a的生物量占整个浮的群总叶绿素a生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1990~1992年对黄骅沿海虾池中叶绿素a含量的监测及其变化的研究,反映了3a来虾池中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及其特征,揭示了叶绿素a含量与赤潮的关系。本文提出了虾池中使用叶绿素a富营养化阈值含量对研究我国沿海虾池赤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山东半岛东部诸岛水域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1990.11-1991年8月期间,山东半岛东部诸岛水域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水域叶绿素-a含量的时空分布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与变化,此分布与该水域的温度和营养盐水含量密切相关。叶绿素-a含量的季节变化分三种类型,年变幅为0.11-12.81mg/m^3,年平均值为1.17mg/m^3。初级生产力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年变幅为23.00-791.60mg.c/m^2.d年平均为152.0mg.c/m  相似文献   

15.
在 1992~1993年度南极夏季期间,用肠道荧光法现场测定大磷虾(Eu- phausia superba Dana)的肠道排空率和肠道内含物色素水平,并据此计算自然状况下 大磷虾的摄食率。大磷虾的肠道排空率为0.43/h。次成体(平均体重为168.8mg干 重)和成体(平均体重为 274.3mg干重)的摄食率分别为 180.6±19.2和 464.4± 28.3ng叶绿素a/h。自然状况下大磷虾的摄食率与现场测定的 100m以上水层平均 叶绿素a浓度的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描述了近几年来我们首次研制成功的3种类型的水中荧光计系统及其应用测量结果:1.用于水体混合扩散实验研究的水中荧光计,对罗丹明B浓度测量范围为1×10-6~1×10-10g/cm3;2.拖曳荧光计系统,能在2~80m水深内进行水平拖曳平稳地工作,拖曳速度为0~8kn,除检测罗丹明B外,还可检测无机悬浮物质的含量,检测范围为2~2000mg/dm3;3.用于测量海中浮游植物体内叶绿素a浓度的水中荧光计,测量范围为1×10-6~1×10-9g/cm3。用荧光法测量海中物质是近代新发展的一种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用途极其广泛的测量技术,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廉州湾及其邻近水域初级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2-1993年在对廉州湾及其邻近海域的环境调查中,首次对该海区叶绿素a与初级生产力进行了测定。获得叶绿素a的春季平均值为1.00mg.m^-3,秋季为0.20mg.m^-3,初级生产力的平均值为301.5mg.m^-2.d^-1。文章对调查区初级生产线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并与北方沿海的初级生产力水平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南沙海域上层海水碳垂直通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1990年5-6月在南沙海域4个站点投放颗粒物捕集器采集样品的分析结果,计算了该海域上层海水碳垂直通量。结果表明:(1)南沙海域上层海水颗粒有机碳总生成量为298mg/(m^2.d),其中35%分解参与再循环,65%以颗粒形式离开真光层向下输送;(2)颗粒有机碳向下通量为193mg/(m^2.d)。总溶解无机碳穿过跃层向上垂直通量为3600mg/(m^2.d),真光层颗粒无机碳向下通量为27m  相似文献   

19.
沙蚕养虾能增大对虾规格、提高对虾产量、降低饵料成本、防止池底污染[1]。但目前仍有许多养虾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清池药物将养虾池内的沙蚕杀死,造成一定的损失。为找到虾池常用药物对沙蚕的安全浓度,笔者于1992年5~6月用漂白粉、茶子饼、CuSO4、生石灰对沙蚕的毒性进行了试验。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日本刺沙蚕(Neanthesjaponica)[2]取自寿光县第二水产养殖公司111号养虾池,选用健康、肢体完整的个体,规格2.5~3.5cm(CuSO4毒性试验沙蚕规格4.5~5.5cm)。漂白…  相似文献   

20.
福建西洋岛海域浮游植物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定分析了于1990年5、8、11月和1992年2月采自福建西洋岛海域的72份样品。记录浮游植物127种,其中蓝藻1种、硅藻105种、甲藻20种、金藻1种。浮游植物月平均细胞总量为51.42×10^4个/m^3。其年高峰出现于夏季8月,达137.05×10^4个/m^3,低谷出现在冬季2月,仅有6.96×10^4个/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