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012年10月18日至20日,第12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在青岛召开。会议由我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和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以及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相似文献   

2.
厚积薄发, 文化积淀;开物成务, 群星璀璨;金蛇复至, 攀登不断, 继往开来, 环球拓展。在庆贺中国石油大学60华诞之际, 我谨代表中国石油大学向海内外校友、学生、教职员工表示衷心的祝贺和由衷的谢意!
60年来, 中国石油大学从无到有, 由弱到强, 为国家培养了二十余万优秀的石油人才。广大石油学子就像璀璨的明珠, 洒落在祖国的大江南北, 遍布于世界的各个角落。60年来, 母校时刻关注着每一位校友的奋斗、发展与成长, 你们的每一滴勤劳的汗水, 都让母校感到欣慰;你们的每一次小小的进步, 都会得到母校无声的祝福;你们的每一个辉煌的业绩, 都会给母校增光添彩。你们是中国石油大学的骄傲和自豪。在祝福母校60华诞之际, 母校亲切地告诉每一位校友, 中国石油大学永远是你们温馨的家。
60年来, 一代代石大教职员工, 默默地为祖国的石油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成就了石大的辉煌。近几年发展起来的HTW〗《古地理学报》等学术期刊, 不仅成为学校的强有力的宣传窗口, 更是学校科研实力有力支撑的具体体现。在校庆60周年之际, 向曾经战斗过、正在奋战中和即将加入这个团队的各位老师, 道一声辛苦, 感谢你们为中国石油大学做出的奉献, 更祝愿你们继续创造业绩, 为中国石油大学增光添彩。  相似文献   

3.
《古地理学报》2012,(6):776
2012 年10月17—21日,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在山东青岛中国石油大学 ( 华东) 成功召开。参加本届会议的代表 292 位,分别来自 46 个单位,主要包括: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海洋研究所、南京古生物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质力学研究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核工  相似文献   

4.
非常规油气地质学建立及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是世界石油工业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跨越的一次理论飞跃。紧密结合中国特殊地质背景和油气工业条件,经过10年不懈攻关,通过构建细粒沉积学、非常规油气储层地质学、非常规油气成藏地质学、非常规油气开发地质学、常规—非常规油气"共生盆地"发展战略等学科内容,基本形成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体系框架。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是世界页岩油和气、致密油和气等典型非常规油气工业发展的理论基础,引领推动了石油地质学科发展、行业标准制定、国家实验室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有效推进了我国致密油和气、页岩油和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工业勘探开发。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科在未来油气资源综合利用、能源结构科学预判、复杂问题创新解决等方面,仍有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区域特色一流地质工程本科专业支撑高质量教学,实验平台满足高层次教师人才引培需要,团队吸聚相邻学科专业交叉互补创新,3者如何紧密结合是应用型高校众多专业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和自治区核心试验区定位形势下,落实防灾减灾和青山绿水社会发展需求,以地质工程学科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为契机,以学科引领、团队协作、平台实训,打造起了学科-平台-团队三位一体的构架。该构架既是地质工程学科建设的助推器,亦成为应用型地质人才培育成长的孵化器,更是地质灾害防治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基础。作为新疆工程学院升本10多年来建设的一个缩影,地质工程专业三位一体化建设探索出些许经验,同时也面临高层次人才短缺等紧迫问题。籍此希冀共同提升西部应用型高校特色学科专业建设质量水平,服务于高水平人才团队的形成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我国目前的石油地质工作还不能适应于工业建设的迫切需要。而摆在石油地质工作者面前的紧急任务是迅速的增加储量和开拓新的石油工业基地。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进一步探明和研究中国的油瀦类型及其分布规律与远景评价就成为石油地质工业者主要任务之一。在苏联,寻找石油的趋向,已从山前凹陷区域发展到陆台区域了。第二巴  相似文献   

7.
《古地理学报》2013,(6):747-748
2013年9月14—17日,第一届国际古地理学会议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召开。会议发起单位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古地理学报》(英文版)编辑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长江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  相似文献   

8.
尊敬的各位来宾、全体出席本届会议的专家、学者和年轻的同学们:我代表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SEPM(Society for Sedimentary Geology),向本届会议的承办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协办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河南理工大学、长江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和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体与会者表示热烈的欢迎!  相似文献   

9.
张玉珍 《地质论评》2023,69(3):2023030010-2023030010
笔者通过梳理中国早期石油的相关史料,发现民国时期多名地质学家,如翁文灏、谢家荣、王竹泉、潘钟祥、黄汲清、孙健初等,都对陆相生油开展了积极的研究和调查,其中翁文灏不仅自己深入钻研相关理论,还通过他当时的学术职务对这一理论的创新起到了关键引领作用。此外,他调派人员进行充分的石油地质普查,并在重点区域组织石油钻探等实践对陆相生油理论进行了充分的验证。在以往相关研究著述中,薛毅(2005)、李学通(2005,2018)、张叔岩(2006)、陈谦平(2016,2017)等对翁文灏在中国近代石油工业建设中的贡献多有述及,但对翁文灏“陆相生油”理论的创新研究尚付阙如。本文依据相关文献史料,对近代石油工业发展中翁文灏在石油地质学理论研究方面的创新贡献进行考察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国勘察设计》2009,(5):I0001-I0001
冯永训,现任胜利油田胜利工程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国家注册石油天然气工程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兼职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和兼职教授、中石化集团公司科技委员会委员、山东石油学会常务理事、油田地面专业委员会主任、美国石油工程师学会会员、胜利油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导师。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矿业大学始建于1909年,迄今已走过厂94年的办学历程,目前为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学校现有16个学院(系),54个本科专业,7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一级学科,7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设置学科,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姑,31个博士点,73个硕士点,7个省部级重点学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的前身是1953年成立的北京石油学院石油勘探系,1969年学校迁至山东,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勘探系;1988年在京成立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系,1993年组建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2001年地球科学系和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合并成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  相似文献   

13.
杨智  邹才能 《地质学报》2022,96(5):1635-1653
石油工业发展呈现进军深层深水非常规、突出天然气发展、重视地质工程一体化的新局面,地质学科研究呈现常规和非常规油气地质并行协同发展、〖JP2〗超级盆地常规和非常规油气一体化整体研究的新趋势。未来石油和天然气仍是能源消费和安全的关键需求,常规和非常规油气地质融合创新将是学科发展的主要挑战。常规—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的产生,主要缘于重新构建油气地质理论框架、重新认识超级盆地资源体系、重新研发适用配套关键技术、重新塑造能源转型战略角色、重新记录勘探开发示范模板等需求。常规—非常规油气地质学是研究常规—非常规油气“共生富集”盆地中大油气区形成机理、有序共生、差异富集、采出规律、发展战略的地质学科,如鄂尔多斯、四川等盆地,同步关注常规油气和非常规油气两种资源,围绕主力烃源层系,重点评价“烃源性、储集性、含油性、流动性、可采性与经济性”六特性及其匹配关系,创新研发源控论及源储共生系统评价、常规—非常规油气共生盆地物理及数值模拟、地质工程一体化评价、平台式“工厂化”生产模式等核心技术,研究重点是“常规油气和非常规油气的整体研究、同步发现、极限开采和协同发展”。常规油气和非常规油气有序“共生富集”,“共生”是客观自然规律,“富集”是主观人为认知,客观规律可以主观认知,有序协调客观和主观的统一性,超前创新研发理论技术,可以更好发掘剩余油气资源的潜力和价值。从常规圈闭型油气藏与目的层到非常规连续型甜点区与甜点段油气,再到常规—非常规有序“共生富集”油气,理论认识和核心技术的创新发展,将引领和支撑油气资源不断实现高效发现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
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现设地球物理系(1958)、地球化学系(1995)、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系(1998)和测绘工程系(1996)4个系;一个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一应用地球物理解释理论开放研究实验室,一个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一地球信息探测仪器重点实验室;五个实验中心;三个院管研究所。学院现有勘查技术与工程(含应用地球物理及应用地球化学两个方向)、地球物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和测绘工程4个本科专业;已建成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固体地球物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空间物理学、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核技术及其应用7个硕士点;拥有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固体地球物理学和地学信息工程3个博士点以及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一部分。上述学科中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是教育部(2002)重新确认的国家重点学科,该学科(1997)由应用地球物理学、应用地球化学、数学地质和遥感地质四个原二级学科组成,其中应用地球物理学科(1988)被原国家教委审定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固体地球物理学为吉林省重点学科。学院教职员工总数113人,其中教授28人(含双聘院士1人,“长江学者”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吉林省优秀省管专家1人,博士生导师16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47%。学院现已培养本科生10000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000余人。其中有中科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长江学者”2人。一批著名专家学者在国内外大学及研究院单位任职。学院年平均在校本科生人数约为760人,年平均在校硕士及博士研究生人数约为260人。依托教育部“211工程”和“985科技创新平台”,十五期间学院各项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近年来承担和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发改委、国家科技攻关、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料学基金以及多项省部级研究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经多年的交叉融合,目前学院整体形成了以下主要研究方向:(1)能源探测理论与方法(2)地球圈层结构探测理论(3)中深层固体矿产资源探测理论与方法技术(4)环境与工程探测评价技术(5)高新探测技术与地学信息综合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5.
形成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技术,引领油气工业从常规到非常规,进源找油,是世界油气勘探开发形势发展和科学研究持续推进的必然趋势.研究团队紧密结合中国特殊地质背景和油气工业条件,经过10余年不懈攻关,构建了非常规细粒沉积学、非常规油气储层地质学、非常规油气成藏地质学、非常规油气开发地质学和常规-非常规油气有序“共生富集”发展战略等学科内容,集成了非常规油气关键实验技术、勘探评价技术、开发工程技术和常规-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基本形成了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技术体系框架.从常规油气的“源控论”到非常规油气的“源储共生系统”,深刻认识到源岩层系及与其大面积紧密接触的致密储集层系中可以聚集巨量工业油气资源.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技术,引领推动了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科发展、关键技术研发、国家标准制定、国家实验室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有效推进了我国致密油和气、页岩油和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工业勘探开发,截至2022年底,中国非常规油气产量超过1×108 t油当量,约占油气总产量28%,其中非常规气约占天然气总量的41%,非常规油约占石油总量的17%.油气不可再生,但非常规油气革命可延长油气工业的生命,持续强...  相似文献   

16.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盆地构造分委会)、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大庆石油学院和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等11家单位、机构共同发起,由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和大庆石油学院组织承办的“全国盆地构造与能源资源会议”于2006年9月18—20日在大庆油田隆重召开。这是中国盆地构造学和能源资源学科领域的一次盛会。本次…  相似文献   

17.
张随成 《地质科技情报》2006,25(2):51-51,68
2005年12月14日,根据教育部教技函[2005]119号“教育部关于2005年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的通知”,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列其中,这标志着我校首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式进入立项建设阶段。  相似文献   

18.
正第19届国际沉积学大会(ISC,International Sedimentological Congress)于2014年8月18—22日在瑞士日内瓦大学顺利召开。来自50余国家、950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其中中国学者240余名,分别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成都理工大学、长江大学、东北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等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能源企业。  相似文献   

19.
1996年12月10—11日,江苏省地球物理学会在南京召开了下扬子地区海相油气勘探研讨会。来自江苏石油勘探局、华东石油地质局、地矿部石油物探研究所、石油地质中心实验室、第六物探大队、南京大学、杭州石油地质研究所、南方新区油气勘探项目经理部等单位的20多名专家教授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围绕下扬子地区海相油  相似文献   

20.
《古地理学报》2013,(5):740
由中国石油大学冯增昭教授主编的《中国沉积学》(第二版),已于2013年8月由石油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自2009年5月正式启动编撰以来,历时4年有余,由高校、中国科学院、石油、地质、煤炭、冶金、核工业等各个研究领域中卓有造诣的97位沉积学专家参加撰写,经过50位审稿专家的多次评审,是一部以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