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是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开头诗句。天姥山自然景观优美。人文积淀深厚,为历代诗人所钟情,唐代鼎盛时期,孟浩然、李白、杜甫等400多位诗人游览其间。留下了众多遗迹和不朽诗章,形成了一条飘飘逸逸的“唐诗之路”,光彩夺目的历史文化明珠。天姥山因唐诗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名山。今天,天姥山下的国土人,更是对这片神奇的土地,倾注了无限的汗水和心血。  相似文献   

2.
五月麦忙天     
老家的地头,乡亲们在悠闲地转着,看到我过来,李叔笑着说:“丫头回来了,是想着麦忙天给你爹搭把手吧?不用你担心的,如今咱都用联合收割机了,一会儿工夫就收完麦了,我们都累不着!”  相似文献   

3.
天宝山组地层问题初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正> 川西地区天宝山组一名的广泛使用是在1:20万西昌幅区测(1966)以后,四川省地层表称其“主要分布于会理城附近,会理顺河、天宝山、岔河及德昌乐跃一带;会东拖落村亦有出露。……北厚南薄,岩相变化较大,难于对比。”本文在四川省地层表定义的天宝山组为前震旦系最高层位(假整合覆于凤山营组之上,角度不整合伏于苏雄组之下)的基础上讨论天宝山组及相应地层的分布,自南至北分述如下(图1):  相似文献   

4.
王少勇 《辽宁地质》2010,(11):40-42
上世纪60年代,诗人余光中在美国写下这样的诗句;“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相似文献   

5.
天蓝石[(Mg·Fe~( 2))Al_2(PO_4)_2(OH)_2]的名称源于阿拉伯字,其原意为天堂的意思(另一说为该矿物的颜色如天空的蓝色一般)。天蓝石在美国、苏联、马达加斯加岛和澳大利亚等地都有发现,但此次东秦岭地区的发现,在我国实属罕见。 本文研究的天蓝石产于陕西省商县秦岭顶、东峡口一带,含天蓝石的蓝晶石石英片岩属下震旦宽坪群,但蓝晶石是在加里东期(u 20m·y·)区域热动力变质作用下产生的,地质产状层次片岩带——蓝晶石带(见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77年第三期“东秦岭多期变质作用和形变史”)。  相似文献   

6.
高东升  颜伟华  王远 《安徽地质》2017,27(4):274-277
通过对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姥山水泥配料用砂岩矿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系统介绍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并对矿床的开采技术条件进行了探讨,为矿山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鄂南小队野外生产思想总结会上,在务虚的同时,他们根据党委指示,讨论提出了许多立即可以着手搞的科研题目,例如:“湖北省煤层调查史”“鄂南煤层变化规律”在浮土较深地带如何观察煤系地层”“阳新一带煤质的变化规律”……等等,并立即成立了地层表编委会,各组长任编委委员。在三天开会期间,根据同学们二个多月在野外观察到的实际资料,分工负责,集体讨论,统一编写,克服了不少困难,放出了一颗大卫星——“鄂东南地区地层表”。  相似文献   

8.
黄万堂 《甘肃地质》2014,(4):F0003-F0003
天斧沙宫位于兰州市区黄河北岸的安宁区仁寿山东面的大沙沟。沟内丹霞地貌发育,景观奇特,形体壮丽,造型各异。有的巍峨辉煌如“宫殿”;有的古朴壮观如“城堡”:有的状如”九龙壁”,活龙活现:有的似“蘑菇”,惟妙惟肖:巨大的“风动石”摇摇欲坠,却稳如泰山。  相似文献   

9.
王永红 《湖南地质》2011,(12):74-75
“两型”是天易示范区发展的生命线。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天易示范区按照“两型引领、工业带动、和谐发展、科学跨越”的要求,勇当“两型社会”建设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10.
天宝山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宝山铅锌矿山正处于资源枯竭状态,在该矿山附近寻找新的矿床对天宝山矿山来说是当务之急。我们对现有的区域地球化学和地质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天宝山多金属矿床的水持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地球化学异常分带模式及地球化学找矿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光新屯找远景区。  相似文献   

11.
国玮  陶琦  国章  葛炎  莫萍 《广西地质》2009,(7):15-17
广西国土资源厅党组经过以“双保”为主线的科学调研之后,5月20日,在全区“保增长保红线”加快审批工作会议上,为确保500个项目的用地、用海报批工作顺利完成,决心开展为期40天审批大会战。  相似文献   

12.
上任第一天     
4月24日一大早,沁阳市紫陵镇坞头村村民李菊珍,急匆匆地赶往镇国土资源所开会。这是她经过培训后走马上任土地协管员的第一天。  相似文献   

13.
四川会理天宝山组U-Pb年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泛分布于四川会理地区的天宝山组 ,由于缺少精确的年龄数据 ,对其归属和区域地层对比存在较大的分歧。本次在对分布于会理洪川桥、孔明寨等剖面的天宝山组地层进行详细的野外地质考察的基础上 ,通过采集天宝山组中的变质斑状英安岩样品 ,从中挑选单颗粒锆石进行 U - Pb年龄测试 ,获得年龄为 95 4— 96 1Ma,平均值为 95 8± 16 Ma。根据国际地层划分方案 ,表明天宝山组为新元古代的地层  相似文献   

14.
清召浴的精查任务交给了我们,本来此任务须10天完成,但由于大家政治挂了帅,解放了思想,干劲加钻劲,克服了种种困难,如:我们从未搞过自电工作,连什么是不极化电极也不认识,我们用的п—4电位计也是坏的,经常要修理,但终于提前了5.5天完成任务,创造了一天测2040个物理点的世界纪录。(据说旧世界的纪录是一天做1200个物理点)。  相似文献   

15.
泰顺承天氡泉地处断陷盆地边缘,元古界基底隆起区。在资料搜集整理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其控矿因素,研究了地热地质条件,提出了泰顺承天氡泉热储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6.
《探矿工程》2014,(9):I0001-I0001
1999年初,国家科委为推动“九五”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上天、入地、下海、登极”的八字方针,这八字方针刚一发布,我国探矿工程专业奠基人之一的刘广志院士就高瞻远瞩地指出“上天、入地、下海、登极”四大领域都要动用探矿工程来获取外星球、地球深处、海底洋底、冰川冰层冻土带的固体、流态、液态、气态的岩心、岩屑、冰心、冰晶等各类样品,从中提取出各种地质、生物、生态信息等。”(刘广志.探矿工程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探矿工程,1999,1)。从此,“上天、入地、下海、登极”成为了探工人攀登科学高峰的梦想。15年来,围绕这个目标,几代探工人不断探索和奋斗,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浩波 《广西地质》2010,(1):45-48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了沉睡千年的桂西南大石山区。天等,一个长期以来与“贫穷落后”相依相伴的县,如今也展开了起飞的翅膀,迎来了沧海桑田的历史性巨变。  相似文献   

18.
穿天坡铜矿床位于东川落雪老山与稀矿山之间,长300~420米.五十年代东川大规模勘探时,开掘了四个中段,近二千米坑道.由于地质情况复杂,未开展综合研究,没见矿,做了无矿结论.苏联专家认为:“该地段火成岩不发育,故无矿”;队里也有人认为:“这儿的铜矿转移到铁矿里去了,所以无矿;若是有矿的话,过去打过那么多硐子怎么会一处都碰不到”? 七十年代,我队开展基础地质工作,认真综合研究;打破了“热液论”的束缚,总结出“东川式”铜矿的成矿规律,成功地指导了穿天坡的找矿勘探;使用合理的勘探网度和程度,以水平钻为主要手段,在两年内,以少量的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19.
7月1日一大早,孟州市化工镇国土资源所所长王静群骑上他的小电摩,急匆匆地往所里赶。今天,可是他上任的第一天。  相似文献   

20.
四川西南会理天宝山、会东大梁子铅锌矿,是我国著名矿床之一。它产于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中。长期以来,对它的成因普遍认为是岩浆期后远成热液矿床。尽管在找矿勘探实践中遇到许多与此观点相矛盾的地质现象,仍因受远成热液成矿论的束缚,而没有提出更多异议。 笔者在1979年研究康滇地轴北段(下面简称“北段”)东缘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中铅锌矿成矿地质特征时,发现天宝山、大梁子铅锌矿床的主矿体矿岩石有灰黑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