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劲松 《贵州气象》2005,29(5):27-28
利用1960~1997年赫章站资料对10月份绵雨发生的频率、次数和强度等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并结合相关气象知识列出预报绵雨的思路,提出预报方法.分析指出,用6月份14时气压曲线作10月份绵雨趋势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分析贵阳市秋绵雨的气候统计特征,给出了贵阳市秋绵雨分区图及区域性秋绵雨过程的统计特征,并指出其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的特点。通过对典型重秋绵雨年和无秋绵雨年环流成因分析,概括出造成秋绵雨的500hPa环流模型特征,提出了秋绵雨的防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用贵州76个测站1961—2017年秋季(9—11月)逐日雨量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再分析资料,借助线性趋势、Mann-Kendall检验、合成分析等方法,对贵州秋季绵雨时空变化和同期典型重、轻绵雨年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60 a贵州秋季绵雨量和绵雨日数呈线性减少趋势,小雨对绵雨贡献率最大; 11月绵雨日数突变发生在1986年前后,1961—1986年为偏多时段,1987—2017年为偏少时段。贵州秋季绵雨从西、西北向东、东南呈递减分布并分析了典型重绵雨年和轻绵雨年的环流特征。  相似文献   

4.
李源金 《贵州气象》1993,17(5):14-16
本文通过气候分析,对秋绵雨(含秋雨)的时段进行了切合本地实际的划分。秋雨可以寓于秋绵雨之中,但不一定构成绵雨,而绵雨期内的过程性秋雨,可以加重秋绵雨的危害。本文提出了秋绵雨的三大环流特征及地南形势场配置,给出了秋绵雨、秋雨的起始场、持续期和结束期的预报思路、方法和指标,于实际业务预报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易静 《四川气象》2003,23(3):39-40
以万州为倒对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春季和秋季低温。春季、初夏、盛夏、秋季和冬季绵雨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低温和绵雨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讨论。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春季低温有加重的趋势,而秋季低温则明显减轻;除盛夏绵雨没什么变化外。其它季节绵雨均呈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以万州为例对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春季和秋季低温,春季、初夏、盛夏、秋季和冬季绵雨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低温和绵雨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讨论,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春季低温有加重的趋势,而秋季低温则明显减轻;除盛夏绵雨没什么变化外,其它季节绵雨均呈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利用贵州省83个气象观测站点1961—2021年逐日降水数据,定义贵州省单站秋绵雨过程,构建了综合考虑秋绵雨最长时段日数、其余时段累计日数、9—10月雨量占年雨量比例的秋绵雨综合强度评估指标,通过小波分析、突变分析、合成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贵州秋绵雨的时空特征及其与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全球海温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秋绵雨指数大致呈东北—西南向的条带状分布,自西北部向东南部递减;秋绵雨指数年际波动大,近61 a来以0.064/10a的速率呈下降趋势;秋绵雨指数EOF分析第1模态空间型表现为全区一致分布型,是贵州秋绵雨气候变率的主模态;贵州省秋绵雨存在2~4 a的年际变化周期;1997年为贵州秋绵雨突变点;重秋绵雨年500 hPa高度场欧亚大陆上空位势高度距平呈“北正南负”的距平分布,有利于北方冷空气南下,850 hPa距平风场南海及其周边地区为显著的反气旋性环流,加强了西南暖湿气流的输送;ENSO对贵州秋绵雨的影响是非对称的,当前期8月热带东太平洋偏暖、热带西太平洋偏冷时,对应El Niño年贵州秋绵雨偏重。  相似文献   

8.
该文利用1961—2014年贵州省76个气象台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对贵州省秋绵雨的总体特征和分月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全省年均秋绵雨次数最大值区域位于贵州省西部和中部高海拔地区一带,贵州秋绵雨次数具有自西北向东部或向南部递减的分布规律。秋绵雨次数、天数和累积降水量3个要素均存在着多重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特征,不同月份其时间周期也各有差异。9—11月各月秋绵雨天数最大值区域均位于贵州省西部一带,但其分布规律不尽相同,从变化趋势来看,9—11月各月秋绵雨次数距平百分率变化的倾向率均呈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9.
刘娟  孔凡忠 《气象》1994,20(7):55-57
利用北半球500hPa候平均高度资料,对小麦雨后青枯逼熟的中期环流特征进行分析,建立小麦雨后青枯逼熟的预报方法,经1991-1993年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利用鹤山1970~2009年共40a逐日降雨资料,用统计的方法诊断分析了各量级雨日和雨量的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鹤山40年以来降雨集中期为4~9月,中雨以上量级雨日及雨量均呈双峰分布,量级越大双峰分布越明显;雨日及雨量在时空上存在明显干季、雨季分布,年内降雨表现为量级越大、季节性越明显、集中程度越高的特征。雨日量级越大年际变化越大;雨日、小雨日、中雨日、大雨日呈减少趋势,雨日及小雨日减少趋势明显,中雨日及大雨日减少不明显;暴雨日、大暴雨日呈增多趋势,大暴雨日增多的趋势比暴雨日增多的趋势大。鹤山年雨量主要由中雨、大雨、暴雨组成,其中大雨贡献最大;过去40a暴雨及大暴雨增多趋势较明显;年总降雨量及大雨量呈减少的趋势,但减少不明显;小雨量、中雨量减少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1.
宋丹  彭浩  吴晓萍 《贵州气象》2009,(Z1):32-35
用贵州省6条高等级公路附近气象站点1965-01—2005-02近40 a的日降水量资料,分析各高等级公路雨日和降水量的年、季、月3种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以及对年雨日变化进行突变检测。结果表明:年雨日和年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但前者更为显著;各季雨日均下降,秋季雨日下降最为显著;春季和秋季降水量减少,而夏季和冬季增加;月雨日多表现为负趋势;月降水量负趋势的月份多于正趋势的;年雨日各条公路至少存在一处超过=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即存在突变。  相似文献   

12.
根据开平国家站1959—2019年的逐日降雨资料,利用气候倾向率、统计分析、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开平市雨日的气候特征和突变转折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959—2019年开平市的总雨日和小雨日都呈现比较明显的减少趋势,其中1987年是雨日急剧减少的突变年;开平市雨日逐月变化呈双峰型分布,峰值主要集中在汛期;开平的雨日变化包含着4~6、8~17和13~20年的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河南省雨团的雨强、生命史、日变化和地理分布特征以及雨团对特大暴雨的增强、雨区的扩大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宁夏中雨及以上降水过程气候特征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09年宁夏20个气象观测站逐日雨量资料,分析了近49a来宁夏中雨及以上降水过程气候统计特征。结果表明:中雨及以上降水事件自北向南依地势逐渐增多,南部黄土丘陵区比引黄灌区多2倍;中雨对过程贡献较大,暴雨事件逐渐增多;统计过程雨强,宁夏出现2.0mm/h雨强≥1.0mm/h的频次最多,雨强≥4.0mm/h出现的频次最少,4.0mm/h雨强≥3.0mm/h和雨强1.0mm/h的中雨及以上降水过程出现频次由1980年代开始逐渐增多;1961、1964、1985和1990年是宁夏中雨及以上降水过程多发的极端年份。  相似文献   

15.
应用贵州现有自记降水、自动降水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贵州1954—2017年国家气象站累年最大小时雨强、年最大小时雨强的时空分布特征,1968—2017年50年年最大小时雨强变化。结果表明,贵州年最大小时雨强分布于13.6~117.4mm·h~(-1)之间,累年最大小时雨强在53.0~117.4mm·h~(-1)之间。贵州西南部、中西部、东北部,东南部都出现了小时最大雨强100mm·h~(-1)以上的区域,西南部为小时雨强最强区域。贵州强降雨3—11月均有发生,集中出现在5—8月,6月强降雨最多,贵州强降雨具有明显的夜发性特征,出现时间集中于午夜前后2h左右,前半夜多于后半夜,午间时间是出现最少时段。贵州小时雨强增大与减小趋势都不明显,在东南面、南部、西部有弱增大趋势,东北和西北面呈弱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6.
利用阿勒泰地区7个气象站1961—2013年5—9月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阿勒泰地区暖季昼夜降水的气候统计特征及其变化。结果表明:1近53 a阿勒泰地区暖季昼夜雨量空间分布基本一致,总体表现为由山麓丘陵向河谷平原减少的特征。各站暖季昼夜雨量差和雨日差值均呈昼雨量多于夜雨量,昼雨日多于夜雨日的分布。2全地区昼、夜降雨日数的月际分布均表现为单峰式分布,峰值为7月。3全地区昼夜降水量均呈增多趋势,日数均呈减少趋势,夜雨量的增加速率大雨昼雨雨量,夜雨日数的减少速率小雨昼雨日数,表明该地区暖季昼夜降水的雨强增大,极端降水事件有所增加,并且这种变化在夜间表现得更为明显。4夜雨量和夜雨日数和昼雨量的年代际变化一致,均在20世纪90年代最多,70年代最少;昼雨日数在80年代最多,21世纪第一个10 a最少。暖季昼夜降水日数均在1972年发生了突变,夜雨量和昼雨量分别在1983年和1991年发生了突变。5暖季昼夜降水的Morlet小波分析表明虽然昼夜雨量和日数各自有其周期变化特征,但也有共性,目前夜雨量、夜雨日数、昼雨日数均处于偏少时期。  相似文献   

17.
杨玲  杨溢  杜龙彩 《贵州气象》2004,28(4):21-23
2003年主要气候特点是以高温、少雨干旱天气为主。冬季虽然偏暖,但雪凝天气也重;春季偏旱,多大风、冰雹和暴雨天气;夏季前涝后旱,暴雨次数多,气温前低后高,伏旱轻;秋季雨少温高,秋风和绵雨偏重。  相似文献   

18.
根据1966~2009年眉山市所有县(区)、与青神毗邻的乐山市3个县(区)的降水资料,综合青神县10个镇(乡)的人口、耕地、水系等要素,利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方法及秋绵雨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基于GIS技术,求算出秋绵雨风险指数,并绘制青神县秋绵雨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青神县秋绵雨灾害高风险区主要位于罗波乡的西部、汉阳镇西部边界。次高风险区位于罗波乡中部、汉阳镇中西部、西龙镇西部边界,以及岷江流域、思蒙河和官厅水库。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9年12月—2013年4月舟山跨海大桥13个自动监测站的逐分钟监测资料,分析大桥沿线气象要素特征。结果表明:1)舟山跨海大桥各段气象特征差异明显,金塘大桥雨日最多,气温高;西堠门大桥雨日最少,但雾日最多;岑港大桥雾日较少,风速较小;桃夭门大桥风速较大;响礁门大桥年平均大风日数较多。2)从时间上来看,舟山跨海大桥上雨日最多的出现在6月,进入秋季后雨日明显减少,10、11月为一年中雨日最少的月份,不足10 d。早晨8时是雾的高发和易发时段,上午10时起雾逐渐开始消散,12—17时出现雾的概率较小。3)大桥四季的主导风向各不相同,春季多盛行西北到北风,夏秋季节东风明显增强,夏季偏东风最多,秋季东南风较多,到了冬季时,主要风向又转向北风。  相似文献   

20.
利用甘肃雨养农业区 19个代表站点的 4 0a降雨量资料 ,结合weibull、gringorfen等概率统计分析的方法 ,对这一地区的降雨概率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甘肃雨养农业区各站年降雨量与其概率对数相关显著 ,可以利用所得关系式计算任一概率下的降雨量 ;各站年降雨量服从正态分布 ,也可用正态法求算任一概率下的降雨量 ;甘肃雨养农业区年平均有效降雨量理论上可以满足小麦生育期的作物需水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