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宏伟的南水北调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主席在1952年10月视察黄河时讲了“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过来也是可以的。”1958年8月,中央北戴河会议《关于水利工作的指示》中指出:“全国范围的较长远的水利规划,首先是以南水(主要指长江水系)北调为主要目的的,即将江、淮、河、海各流域联系为统一的水利系统规划……”,这便是南水北调工程的由来。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塔西河流域水利建设、水土开发的调查分析基础上,从不同时期流域水利投资项目、投资结构及农业生产发展等方面对流域水利投资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还对流域近期的重点投资建设项目的效益作了分析比较和评估。  相似文献   

3.
李子君  李秀彬 《地理学报》2008,63(9):958-968
利用时间序列对比法分析了1961-2005 年潮河流域降水、径流、用水量、水利工程、 水土保持措施变化。结果表明: (1) 自20 世纪60 年代以来, 潮河流域年平均面雨量略有减 少, 但流域年径流量却呈明显减少趋势, 1991-2000 年的流域年径流量平均值为1961-1970 年 的90.9%, 减少幅度较大; (2) 潮河流域径流量的变化主要与水利水保等人类活动有关。利用 降水-径流经验统计模型评估了流域水利水保措施对年径流量的影响程度: 1981-1990 年、 1991-2000 年、2001-2005 年、1981-2005 年, 受水利水保措施影响所产生的年均减水量分别 为1.15、0.28、1.10、0.79 亿m3, 水利水保措施减水效应分别为31.99%、7.13%、40.71%、 23.79%。水利水保措施对枯水时段的减水效应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人类活动和降水变化对嘉陵江流域侵蚀产沙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许炯心 《地理科学》2006,26(4):432-437
基于大量实测资料,用经验统计方法研究了人类活动和降水变化对嘉陵江流域侵蚀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利水保措施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降水减少,共同导致了嘉陵江流域产沙量的减少。分基准期(1956~1982)和措施期(1983~2000)分别建立嘉陵江江流域产沙量与年降水的指数方程,运用这些方程对于降水变化与水利水保导致的产沙量变化进行定量区分,得到了措施期中降水量减小所导致的减沙量、水利水保措施导致的减沙量、总减沙量以及降水减少和水利水保措施各自占总减沙量的百分比。水保减沙效益随降水量的增大而减小。当降水量超过某一临界值,还可能出现负效应。研究表明,水利水保减沙量随年降水量而增大,在年降水量为970mm时达到最大值,然后减小;当年降水量为1180mm时,水利水保减沙量变为0。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 甘肃省河西地区是国家重点“三西”农业建设地区之一。根据1979年全国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会议精神,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承担了“甘肃省河西地区水、土资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的研究课题,连续五年(1980~1984年)按三个流域(石羊河、黑河、  相似文献   

6.
胡宁科  李新  郭明 《中国沙漠》2013,33(5):1577-1585
灌溉是干旱区农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人工渠系则可看做是灌溉农业最主要的水利设施,是干旱区农耕文明的主要特征和标志之一。绿城垦区是黑河流域下游古居延绿洲上历史时期最大的一块农业垦区,大量的房址、寺庙、灌溉渠系、耕地等反映过去人类农业活动的遗迹残留在垦区中的沙包和沙丘中。在查阅大量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的基础上,本研究结合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野外渠系样点的实地调查数据,依据农业灌溉渠系在遥感影像上表现出来的线性和纹理特征,人工数字化识别和提取了绿城垦区历史时期的农业灌溉渠系。研究结果表明,古居延绿洲上的绿城垦区在古代曾有过规模宏大的人工农业灌溉系统,保证了研究区历史时期繁荣人类农业活动的开展;此外,研究区古代的农业灌溉方式与中国干旱区现代的农业灌溉系统有着相似的灌溉思路。绿城垦区古代农业灌溉渠系在空间上的可视化精细分布是古绿洲历史时期繁荣人类农业活动的直接证据,对于研究古代的水利设施和区域环境变化也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美国森林植被对河川径流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前言森林植被对河川年径流量的影响,及其对流域次暴雨产生的洪量和洪峰流量的影响,是我国水文水利方面当前和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1983年6月在“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学术讨论会”期间,农业、水利、林业、畜牧、水产等各学科的专家就一些问题展开了讨论。有些同志对解放以来水利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表示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12月10~14日,乌兹别克斯坦农业与水利部灌溉与水问题研究所副所长Makhmudov Ilkhomjon、乌兹别克斯坦且尔且克-阿罕达热亚流域管理局局长Kurbonov Bakhtiyor等科研人员访问了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此次乌兹别克斯坦考察团一行来访重点是围绕新疆生地所与乌兹别克斯坦灌溉与水问题研究所合作开展的项目"气候变化对中亚灌溉区农业生态系统影响联合研究"实施开展情况进  相似文献   

9.
沙坡头地区农田灌溉和施肥对氮淋溶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对沙坡头农田不同土壤类型养分和水分供给下0~2 m土壤层淋溶液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壤氮淋溶量差异显著(P < 0.05);同一类型土壤随水肥供给强度的增加,氮淋溶有增加的趋势,特别是灌水次数、土壤水分含量处理和总灌溉量与氮淋溶量间有强正相关关系(P < 0.05);低灌溉水平,氮淋溶量与施肥间无显著相关关系,而高灌溉水平下施肥和灌溉均是主导因子;灌淤土保持田间持水量 40%及以下土壤水分所有施肥水平,氮淋溶量间差异不显著(P > 0.05);风沙土低水低肥(保持田间持水量20%土壤水分)处理与灌淤土保持田间持水量 40%及以下土壤水分处理所有施肥水平无显著差异(P > 0.05),而风沙土高水高肥处理与灌淤土所有水肥处理间差异均显著(P < 0.05),低水低肥将是风沙土最低的氮淋溶界限,在传统农业条件下对该类土壤进行改良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石羊河地下水盆地的水资源构成及其合理利用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肃西部的石羊河流域是河西走廊三大流域之一, 是一个典型的干旱区地下水盆地。盆地内水土资源比较丰富, 灌溉农业历史悠久。解放30多年来水利建设发展很快, 水资源的利用比较充分, 利用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有效灌溉面积已发展到360多万亩, 配套机井一万余眼, 年产粮食10亿多斤, 成了甘肃省的重要产粮区之一。  相似文献   

11.
水安全评价相关研究已有较多成果,但绝大多数采用P-S-R(压力-状态-响应)及其扩展模型,且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校准几乎从未提及.本文将W-SENCE(与水有关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模型引入水生态安全评价领域,从水生态安全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方面构建水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模糊系统分析及改进生态位理论对...  相似文献   

12.
引黄灌区节水灌溉分区与节水途径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依据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植被、地质等自然地理条件的基本一致性、水资源条件基本相似、水资源利用水平大体相当、农业自然条件和作物布局基本一致、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当和照顾行政界限、流域边界等固有分区等 6个基本原则 ,将黄河流域引黄灌区节水灌溉分为河源至兰州、兰州至河口、河口至龙门、龙门至花园口、花园口至河口等5个大区 ,并对各分区的基本特点和节水灌溉的发展方向和主要途径作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I.Background1.NaturalconditionsTheirrigatedareaofnorthwestShandongProvincebychannelingYellowRiverisaveryimportantirrigatedregioninthelowerreachesofYellowRiver,including27countiesandcitieswithanareaof29,700km2,or19.3percentofthetotalofShandongProvince.Amongwhi…  相似文献   

14.
以甘肃河西地区为研究区,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系数法分别对河西五市和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中游地区水土耦合协调情况进行量化研究,并以此为基础通过灰色关联度法分析水土资源耦合协调度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9年,河西五市水土资源耦合协调度整体提升了 64.65%,由濒临失调转换为初级协调,呈现不...  相似文献   

15.
该文指出 :王化云的治黄思想 ,“上拦下排、两岸分滞、蓄水拦沙、宽河固堤、除害兴利、综合利用” ,实际上是治理黄河的系统工程 ,2 1世纪应该继承和发展黄河系统工程的方略。黄河地处中国腹地 ,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当今高新科技的发展 ,足以从更大的范围 ,以全国的水资源、土资源为核心来考虑黄河的建设。统一计算水资源中的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壤中水、生态水、环境水、生产水、生活水 ;统一计算土资源中的土壤资源、沙资源、沙石资源 ,真正按照地理系统工程来建设黄河。  相似文献   

16.
丁登山 《地理研究》1996,15(4):101-106
近年来,国际上和国内相继出现了一个流行的说法:由于中东水资源短缺和人口迅速增长,各国间水资源矛盾日趋尖锐,因而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因争夺水资源而爆发战争。该种说法值得商榷。对两河流域和有关各国的水资源现状和近年来该地区地缘政治的一些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有关各国的水资源并不十分短缺,而且存在着节水的巨大潜力;有关各国将会在水资源上继续采取合作和妥协的态度,不会使矛盾激化到为此而发生战争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渭河流域蓝水绿水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渭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1980~2009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蓝绿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下,蓝水流、绿水流和绿水储量分别下降了23.56 mm/a、39.41 mm/a和17.98 mm/a,中北部的蓝水流和绿水储量呈现增加的趋势,流域上游地区的绿水流呈现下降趋势。归因分析表明,蓝水流、绿水流和绿水储量在气候变化驱动下分别下降了13.17 mm/a、44.99 mm/a和22.79 mm/a;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则导致蓝水流和绿水流分别减少0.42 mm/a和0.37 mm/a,绿水储量增加了0.79 mm/a;而农业灌溉使蓝水流减少了9.97 mm/a,绿水流和绿水储量分别增加了5.95 mm/a和4.02 mm/a。气候变化导致研究区东南部绿水系数呈现增加趋势,而泾河流域绿水系数呈现减小趋势。同时,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使得东南部的一些子流域绿水系数呈减小的趋势,而在加入农业灌溉情景后,平原地区灌区绿水系数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2011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农村水利建设与改革将迎来新的春天。本文从当前农村水利建设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农村水利建设与改革的重要性与形势,并就构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创新农村水利建设的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加强农村水利建设与改革支撑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廖文静  毛华松  罗评 《热带地理》2023,43(1):155-167
以巴渝地区形态结构完整且具有代表性的梯田区域遥感图像为研究对象,结合史料分析和田野调查,采用可视化的景观图式语言,对单一的梯田水利技术及其时空组合模式以及梯田人居环境3方面的营建特征进行分析,构建巴渝梯田人居系统的景观图式体系。研究发现:1)响应巴渝山地地貌及“春旱夏涝”降雨特征,形成秋水春用的冬水田、夏季排洪的冲冲田以及四季关水的囤水田等系列在地性梯田水利技术;2)巴渝梯田水利技术在时间上形成适应春旱夏涝的“秋蓄-冬沃-春耕-夏排”水资源管理模式,在空间上形成顺应地貌的“高囤-低灌”组合模式;3)梯田人居环境响应地貌影响下水安全差异性,呈现交叉汇聚梯田基底与涵养林为基底嵌套咬合散点型民居斑块的“有机分散型”低山丘陵区梯田人居模式,和涵养林为基底边缘渗透单向跌落梯田与集中型聚落斑块的“大面集中型”中高山沟谷区梯田人居模式。综上,巴渝梯田水利技术类型、组合方式以及梯田人居在山地地貌的建构模式是契合巴渝特有地理地貌和水文条件的经验集成,对城乡低影响开发建设以及传统营建智慧的保护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上游山区聚落与水土保持的耦合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青 《山地学报》2007,25(4):455-460
运用地理学、生态学和物理学的理论,从全新的角度对长江上游山区聚落形成的环境机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山区聚落与水土保持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1.山区聚落场所地处山体的自然截流部位,山区耕地的数量和质量是人类聚落对山地坡面过程中水、土资源截流效果的指示器,截留的规模决定聚落规模;2.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一个完整的截流或节流体系,水土保持的本质就是对山地坡面过程截留;3.通过水土保持,人类获得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因此,水土保持是山区聚落生态建设的基础工程,是链接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纽带,沟通人文聚落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