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张兴成 《地下水》1996,18(3):116-119
本文通过实例,运用“电探找水的极距模拟实验与应用”一文,对野外电探找水中ρ_s曲线出现畸变点的分析研究,排除了主要因素引起ρ_s曲线畸变的假象,去伪存真,确保了ρ_s曲线的真实性。客观地反映了当地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为管井设计、施工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对苏吉泉东金矿进行激电测量,获得激电异常数据(电阻率ρ_s和视极化率η_s)。把不同测线上性质相同的电阻率ρ_s和视极化率η_s的反交点按对应关系联接起来,分别作为相应的破碎带和极化体位置,同时结合地质资料多次反馈,逐步逼近真实地质体。圈定了PSD1,PSD2两个破碎带和Jht1,Jht2,Jht3三个极化体,通过ρ_s和η_s的一维反演及二维反演,拟合出破碎带和极化体的形态特征及相对深度,为矿产勘探提供了较为明确的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岩石露头上,特别是在探槽新揭露的新鲜露头或坑道壁上,测定岩矿石的电性参数,比室内在标本上测定,能获得较为真实的数值.本文对露头上测定电参数的技术条件,包括电极装置和边界影响进行了讨论. 露头测定所用装置的选择从电法勘探基础理论可知,当地下半无限空间充满了均匀各向同性介质(其电阻率为ρ_1,极化率为η_1)时,无论采用何种装置,所测得的视电阻率ρ_s和视极化率η_s的值就是它们的真实值(ρ_1和η_1). 四极(此处指对称四极装置)、三极以及二极装置都可用在露头上进行小极距的测深,或小极距的剖面测量,以获取露头的ρ及η值.三种装置计算电阻率的公式在一般电法勘探的教科书中均可查到,其极化率计算公式就是其二次电位与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乌奴耳铅锌银矿地表覆盖严重,地质找矿标志不明显,在找矿过程中综合物化探方法对发现和圈定矿体起到了重要作用。化探测量发现矿区成矿元素为Pb、Zn、Ag,异常分布面积大,组分复杂,浓度分带明显,通过加密土壤测量异常查证,成矿元素异常强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通过高精度磁法确定矿区分布在隐伏岩体的接触带上;矿化岩石具有高极化率(η_s≥3%)、中高电阻率(ρ_s=600~1 000Ω·m)特性,为本区的重要找矿标志。总结该矿床的地质、物化探特征,提出对大兴安岭厚覆盖区的找矿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找矿效果,为本地区的进一步找矿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水文》1958,(11)
1.間:規范六冊§32中規定,用三点法测懸栘質輸沙率时,垂綫平均含沙量,由各測点流速为权重,用加权平均法計算,即: ρ_(cp)=1/(3V_(cp))(ρ_(0.2)ν_(0.2)+ρ_(0.6)ν_(0.6)+ρ_(0.8)ν_(0.8)) 同冊§10規定,用混合法施測时,可按測点流速的此例加权混合.另外根据1956年12月“水文工作通訊”第5期規范問題解答彙編第二部分第74題的解  相似文献   

6.
南大洋因具有较强的CO_2吸收能力,其海洋酸化问题较全球其他海域尤为突出。文石饱和度(Ω_(文石))作为衡量海洋酸化状况的指标之一,在评估海洋钙质生物的生存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南大洋复杂的气候环境,在这一区域开展海洋酸化和Ω_(文石)的研究异常困难。因此,为了便于今后在南极周边海域开展海洋酸化的研究,了解南大洋海洋酸化的现状,对南极周边海域Ω_(文石)的研究进行了概述。南大洋表层海水Ω_(文石)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主要体现为近岸海域Ω_(文石)值一般低于开阔大洋海域,且具有夏季高、冬季低的季节变化特征。在垂向分布上,海水Ω_(文石)值呈现由表层向深层递减的趋势。此外,由于受到深层水团的通风和涌升的影响,南大洋Ω_(文石)等值线深度随纬度升高而变浅。海水Ω_(文石)受海冰融化、海—气CO_2交换、浮游植物活动以及水文等诸多因素的共同控制。最后,对南大洋未来海洋酸化的变化趋势进行展望,提出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在已推广的电测深曲线反演解释程序中,按拟合对象可分为拟合核函数(即T函数)及拟合视电阻率函数(即ρ_s函数)两种。各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长处,对它们的看法和认识也不一样。在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大队唐大荣和张文良同志编写的《直流电测深曲线计算机解释原理及方法》(1979年10月24日初稿)一书中谈到:拟合T函数的方法速度快但精度低,而拟合ρ_s函数的方法正好相反,速度慢但精度高。书中分析了造成拟合T函数方法解释精度不高的两个原因:1.T曲线的分辨能力不如ρ_s曲线高,拟合  相似文献   

8.
野外最常见的脉状地质体几何参数(长、宽、延深、倾角、走向等)多,其ρ_s或η_s的理论公式复杂,至今还没有导出求深度的理论公式.根据模型实验资料,我们总结出利用中梯装置测得的ρ_s曲线来确定高阻岩(矿)脉上顶深度h的实验公式,对公式的应用作了讨论,并将它推广应用于中梯装置η_s曲线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复合电偶源瞬变电磁张量测量能够有效解决单一电偶源在复杂三维电性结构体的瞬变场响应失真的问题。采用复合电偶源瞬变电磁张量的坐标不变量P_2研究均匀大地介质和一维典型层状介质,计算结果表明,坐标不变量P_2参数不论在早期或晚期都能准确反映一维介质的电性规律。对于复杂的三维地质体,采用坐标不变量P_2以及张量电阻率的极大值ρ_(max)和极小值ρ_(min)组成的旋转椭圆表征三维电性结构的特征,用低阻长方体模型进行正演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不同时间窗口坐标不变量P_2的响应以及极大值ρ_(max)和极小值ρ_(min)的旋转椭圆,不但可以准确反映出地下三维结构的变化情况,而且能够直观地勾画出异常区域边界的变化范围,这为后期的资料解译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正> 位于洛河古河道北部边缘,黄河南岸邙岭南侧的河南偃师县磷肥厂,其第四系由冲积、剥积形成的粘土及富水砂砾石层组成,厚150~180m,下伏二叠系砂页岩。厂区内外曾钻深在130m 以内的水井5眼,出水量均小于30t/h。针对当地具体条件,我们采用电阻率法在厂内选定井位一个。从定井点ρ_s 曲线(图1)上看出,基岩埋深为170m,AB/2于90~180m 区间,ρ_s 值渐增,推断该段由富水砂层、砾石层及粘土组成。这说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2021,(2)
以华北平原某多环芳烃类污染场地为例,选取苯并(a)芘为目标污染物,建立了污染场地地下水风险评估模型,采用局部敏感性分析方法研究EFO_a(成人室外暴露频率)、BW_a(成人平均体重)、DAIR_a(成人每日空气呼吸量)、AT_(ca)(致癌效应平均时间)、AT_(nc)(非致癌效应平均时间)以及土壤特征参数P_(ws)(土壤含水率)、ρ_s(土壤颗粒密度)、ρ_b(土壤容重)对地下水风险水平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8个参数对多环芳烃类污染场地地下水风险水平影响程度排序为ρ_b P_(ws)ρ_s AT_(ca)(AT_(nc)) EFO_a,其中没有影响的参数为BW_a和DAIR_a。  相似文献   

12.
该课题是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物探所承担的煤炭科学基金项目。针对电磁频率测深ρ_ω视电阻率曲线因受地表电性不均匀体的影响,使ρ_ω曲线产生上下平移的“静态偏移”现象,严重影响频率测深成果的地质解释,提出利用转换相位参数进行“静态偏移”校正的方法,使频率测深资料反演解释更趋合理。该法相位曲线直接由视电阻率曲线转换而来,也可实测。  相似文献   

13.
吴英隆 《矿产与地质》1992,6(2):144-152
理论研究表明:(1)瞬变电磁(TEM)测深能探测在一个扩散深度复盖层下面的隐伏不均匀体;(2)测量感应电压的常规近区TEM测深,其探测深度与场源量(I·A)和大地电阻率ρ(1/σ)的1/5次幂成正比,与噪声水平(ηv)的1/5次幂成反比。根据上述结论表达式,计算了LC型微机电法勘探系统(以下简称为LCPS)的16个采样时间的探测深度(ρ_效变化),归纳了LCPS的最小探测深度随ρ_效的变化情况;计算了正方形回线大小不同,发射电流不同、ρ_效不同以及ηv不同的最大探测深度,具体分析了影响最大探测深度的因素,从而对LCPS的探测能力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实例计算说明。  相似文献   

14.
<正> 电法勘探中的联合剖面法,是利用两个三极装置,由点电源电场供电。由于供电电极(场源)随同测量电极一起沿测线移动,从不同方向对地质体进行极化,因而产生不同方向的偶极场。对测线上某一观测点,所测得的ρ_s,不但与ρ_(MN)有关,还与移动的点源 A 极、B 极所处位置有关。联合剖面法较其它电法装置,往往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分辨能力,可以提供较为丰富的地质信息,从两条曲线的分布特征来研究,分析确定地下地质体的性质和产状,有时可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联合剖面法装置本身虽有独到之处,但在野外条件下因受地形、电性不均匀等多方面较复杂的综合因素影响,使联合剖面法曲线往往产生不同程度的畸变。正因为存在着这种不足,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2021,(3)
依托野外调查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将研究区工程地质分区划分为5个大区、10个亚区,分别为长江冲积平原工程地质区(Ⅰ_1、Ⅰ_2)、局部小流域冲积平原(青弋江)工程地质区(Ⅱ_1)、局部小流域冲积平原(漳河、横山河)工程地质区(Ⅲ_1、Ⅲ_2)、岗地工程地质区(Ⅳ_1)、和山地丘陵工程地质区(Ⅴ_1、Ⅴ_2、Ⅴ_3、Ⅴ_4)。同时采用多因子分级加权指数法,对研究区进行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长江两侧均为较不适宜工程建设的区域,面积约79.19 km~2;较适宜工程建设的区域主要位于长江的北岸及小部分区域南岸,面积299.46 km~2;适宜工程建设的区域主要位于长江南岸,面积约345.85 km~2。  相似文献   

16.
一、最近几年出现的新型射气测量仪器最近几年来射气测量仪器有了新的发展,在长期使用的CΓ-11、CΓ-1M和CΓ-2M几种静电计仪器之后,又出现了数种新型射气测量仪器。根据苏联已公布的资料来看,新型射气测量仪器的结构大致有两种:1)仍然是电离室加静电针;2)闪烁室加脉冲计数电路。前一种为早期的CΓ-11、CΓ-1M和CΓ-2M等型仪器所采用的结构,后一种为新型结构;前者测量电离电流,后者可测量气体或粉末试样的α闪烁脉冲。  相似文献   

17.
孙启堂  孙启霞 《地下水》1993,15(4):162-163
本文采用固定小 MN 装置,减小了地表不均匀对ρ_s 的影响,从而更明显地从曲线上反映出小范围内的脉状富水构造.并以此装置在不同地层中探测了倾斜脉状断裂构造的富水情况,当出现有规律的低阻反映时,常常是构造富水的反映,应用此方法结合水文地质分析,在沂蒙山区成功地探测到了断裂蓄水构造,找到了地下水.  相似文献   

18.
《岩土力学》2020,(1):285-294
针对盾构掘进中、离开后施工阶段,依据土体弹塑性应力-应变关系进行分析,准确预测地表变形量及影响范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在导出隧道周围土体塑性松动圈范围的基础上,提出了盾构掘进中、离开后土体内产生的复合滑动面平面段与水平面夹角分别成45°-φ/2和45°+φ/2(φ为内摩擦角)的结论,推导了土体呈主动、被动状态复合滑动面安全系数F_s公式,并利用随机搜索法,找出可能的滑动面,量化确定盾构掘进、离开阶段横向扰动影响范围。盾构掘进中,地表隆起因盾构上部土体发生剪切位移引起,通过直剪试验曲线中控制应力τ_1、τ_2、τ_3及不同阶段剪切模量G_e、G_(p1)、G_(p2),并依据τ-l曲线控制应力τ_1、τ_2、τ_m及相对应的距离l_1、l_2、l_m。推导出剪切位移公式,预测地表隆起量;盾构离开后,地表沉降由盾构上部土体卸荷产生的负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引起土体固结所致,应用修正剑桥模型中土体剪切应变预测沉降量。以武汉过江隧道为工程案例,对地表变形影响范围及隆沉量进行量化计算,得出盾构不同施工阶段横向扰动影响范围、地表隆起量与工程实测值吻合较好,卸荷沉降预测值与总沉降实测值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9.
不同条件下巴东三中滑坡滑带土大型三轴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型三轴剪切仪,研究了不同围压和不同初始干密度下巴东三中滑坡滑带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表明,该土样在剪切破坏的整个过程中出现剪缩和应变硬化现象。通过分析试验数据,得出该粗粒土的剪切破坏与围压σ_3有着密切的关系。体积变化率ε_v与围压σ_3和初始干密度ρ_d均有关系,前者与后两者之间有着二次多项式的关系,即:ε_v=m_1(σ_3/P_a)~2+m_2(σ_3/P_a)+m_3,其中m_1,m_2,m_3均为试验参数,且均与ρd呈二次多项式关系。  相似文献   

20.
大地电磁测深数据包含TE和TM极化模式信息。在二维地层结构条件下,这两种极化模式获得的ρ_(xy)、ρ_(yx)视电阻率曲线特征及相互关系与地下电性结构有关。当低阻体或断裂等地质构造存在时,两种曲线存在明显的组合规律。在探测深大断裂工作中,综合利用两种模式的视电阻率曲线及其组合规律信息,可以排除浅部低阻体的影响,确定隐伏断裂的位置。本文研究了浅部低阻体和断裂地层结构模型的ρ_(xy)、ρ_(yx)视电阻率曲线特征及变化规律,并将其用于深大断裂处的实测大地电磁测深资料的解释,地质效果较好。理论研究和实例验证说明利用ρ_(xy)、ρ_(yx)视电阻率曲线的特征可以为大地电磁测深资料解释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