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上浅层单道反射地震的数据不需要水平叠加处理,该方法在更容易获得较好的保真度、较高分辨率剖面的同时,要求有高信噪比的地震记录为基础。通过对野外数据采集过程中噪声干扰情况的分析,合理地选择激发震源、检波器因素及仪器参数,不仅能够得到频带较宽、主频较高的高分辨率地震时间剖面,而且能够压制部分随机噪声;在资料处理流程中,采用有效的方法技术对数据进行信噪分离,削弱多次及绕射等干扰波的影响,可进一步提高单道地震记录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地震剖面的信噪比和分辨率,使反射同相轴容易被识别和追踪,这里提出了一种应用小波算法及C3相干算法检测地震反射同相轴的新方法。利用小波算法提高地震剖面分辨率,减少大部分随机噪声,再运用C3相关算法和倾角扫描法检测地震剖面同相轴。应用该方法对模型数据进行了试算,证明了可行性,然后检测实际地震剖面同相轴,处理后的地震剖面同相轴品质及连续性都有了明显改善,信噪比增强,分辨率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3.
用黑白同相轴的时深地震剖面来解释沉积相和研究层序地层时,由于分辨率低,难于正确分辨反射结构和外部几何形态。地震剖面经过线性化处理后,将黑白同相轴变成线状剖面图,相对提高了剖面的分辨率,使研究与解释更加清晰,内容更加丰富。作出若干沉积相和火山相的解释模式。  相似文献   

4.
利用VSP子波替换提高地面地震资料的分辨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波反褶积是地面地震处理中提高成像分辨率的常用方法,而做好子波反褶积的关键是计算反褶积算子。地面地震资料受本身分辨率和信噪比的影响,处理中难以得到精确的反褶积算子。本文利用VSP资料的高分辨率、高信噪比的优势,从中提取子波,然后用地面子波向VSP子波进行匹配,计算出较为精确的反褶积算子,用于叠后地面地震资料子波替换反褶积处理。实例处理结果表明,此方法能使地面地震剖面的分辨率明显提高,同相轴的连续性得到改善,波阻特征有所加强,整体质量得到较大改进。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工程地震野外数据采集,资料处理的原则及方法。对处理中如坷使用反褶积提高地震剖面分辨率,进行了较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深反射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明才  高景华  胡振远 《物探与化探》1995,19(5):360-365,367,368
深反射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是从干扰背景中提取和增强深层弱有效信号,提高剖面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深反射地震剖面的解释要着眼于大的地质构造运动和成因,运用地质规律进行综合地质解释.在解释中,通过分析和研究某些相干干扰波的形成和特点,有助于对深反射地震剖面进行可靠的地质推断解释.  相似文献   

7.
地层的吸收衰减作用是降低地震分辨率的一个主要因素,准确地提取地层的品质因子Q和进行稳定而有效的Q补偿是非常困难的。这里采用改进的谱比法技术系列从VSP下行波场资料中提取准确的Q值,利用井控约束建立三维Q场,最后使用稳定的反Q滤波对叠前地震数据进行处理,补偿后的地震剖面分辨率得到提高,地质现象更为清晰,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可控震源地震勘探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可控震源激发的线性扫频(Chirp)信号模拟了二维地震勘探,采用相关处理技术把反射Chirp地震信号转化为脉冲地震信号形成了相关地震剖面,把相关地震剖面与脉冲震源产生的合成地震记录剖面进行了对比。相关地震剖面同相轴波形的最大绝对值出现的位置反映了界面的真实位置信息。相关地震剖面比脉冲震源产生的合成地震记录剖面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对震源扫频信号进行适当地锥化处理可以部分地压制相关地震剖面中反射地震信号的旁瓣。  相似文献   

9.
分频信噪比加权叠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给出一种分频信噪比加权叠加方法,根据定量计算的地震资料信噪比给出加权因子.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叠加剖面的信噪比,而又不过分降低剖面的分辨率.通过对实际地震资料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浅地层剖面仪是目前海洋工程勘察和海洋地质研究应用最为广泛的地球物理调查仪器之一,其地层探测分辨率越来越高,但实际获取的声学地层剖面资料在解释时会存在一些陷阱,值得引起注意。笔者从浅地层剖面仪的工作原理出发,分析了导致解释陷阱的4种情况:声学地层与地质地层的不同导致的陷阱、非自激自收导致的浅水区浅部地层厚度畸变、特殊反射界面在声学剖面上的空间变形和海底地层中声速变化造成的地层厚度失真,并对浅地层剖面资料处理和解释中如何预防和消除这些陷阱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动校正是地震数据处理中的重要步骤,但它在校正过程中会产生子波拉伸畸变效应,随着偏移距的增大,会出现主频降低、振幅扩大的现象。由于存在拉伸畸变,同相轴未被拉平,导致非同相叠加,会引起水平叠加剖面的频率失真和分辨率下降,因此,拉伸校正是提高水平叠加剖面分辨率的关键。子波拉伸畸变在曲波稀疏域中是不相干的,可以将拉伸校正视为是一个非线性优化过程。通过度量稀疏域中数据的稀疏性,使用一种快速有效的算法,来优化子波拉伸畸变生成的非线性问题,最终实现消除子波拉伸畸变的目的。曲波稀疏变换拉伸校正方法能够消除由动校正带来的子波拉伸畸变,恢复远偏移距处的高频信息,校平同相轴。综合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处理,曲波稀疏拉伸校正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水平叠加剖面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12.
动校正是地震数据处理中的重要步骤,但它在校正过程中会产生子波拉伸畸变效应,随着偏移距的增大,会出现主频降低、振幅扩大的现象。由于存在拉伸畸变,同相轴未被拉平,导致非同相叠加,会引起水平叠加剖面的频率失真和分辨率下降,因此,拉伸校正是提高水平叠加剖面分辨率的关键。子波拉伸畸变在曲波稀疏域中是不相干的,可以将拉伸校正视为是一个非线性优化过程。通过度量稀疏域中数据的稀疏性,使用一种快速有效的算法,来优化子波拉伸畸变生成的非线性问题,最终实现消除子波拉伸畸变的目的。曲波稀疏变换拉伸校正方法能够消除由动校正带来的子波拉伸畸变,恢复远偏移距处的高频信息,校平同相轴。综合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处理,曲波稀疏拉伸校正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水平叠加剖面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13.
提高地震勘探的分辨率目前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野外数据采集;二是资料处理.本文主要讨论在野外数据采集阶段如何提高分辨率的问题.在野外影响分辨率的因素有许多,在这些因素中有些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有些是人为造成的或是人为选择可以避免的;另一方面,有些因素的影响是明显的,有些因素的影响是不明显的;本文通过部分实际资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这些问题.同时,介绍了如何在野外采集阶段,通过试验选择出最佳方法,克服那些人为造成的不利因素和采取提高分辨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雷达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会发生衰减、频散和受到其他干扰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质雷达的探测分辨率和最终解释效果。为了降低这些影响,在地层系统响应模型基础之上,通过从原始记录中求取频率补偿与校正因子,既而对原始记录的频谱进行补偿校正,达到改善地质雷达剖面记录,提高探测分辨率的目的。为了更好地了解频率补偿与校正技术的有效性,从原理到应用效果给予了详细的介绍,同时与尖脉冲反褶积的应用效果作比较,进一步说明了频率补偿与校正技术在降噪和提高分辨率处理上的一些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5.
姜宇航  刘财  宋超  高月  鹿琪 《世界地质》2016,35(2):543-548
笔者提出基于SVD的叠后地震资料随机噪声分离方法,在地震剖面的同相轴水平或接近水平时可以有效地分离出地震剖面中的随机噪声,提高地震剖面的分辨率。为了说明SVD随机噪声分离方法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建立模型试验,在合成地震记录中加入随机噪声,之后进行实际地震资料处理,分别用SVD方法和基于小波变换的分层阈值方法对加入随机噪声的合成记录和加入随机噪声的实际资料进行随机噪声分离处理。对比发现,SVD随机噪声分离方法相比于基于小波变换的分层阈值方法更加有效且高效。  相似文献   

16.
在煤田高分辨地震勘探中,要求控制几米甚至一、二米厚的煤层;控制落差只有几十米甚至十几米的小断层,如果在资料处理中不能有效地提高原始资料的频率和地震剖面的分辨率,上述要求是无法达到的。目前“反褶积”是地震数据处理中提高分辨率的主要手段,也是地震数据处理的三大中心环节之一。但是反褶积是一种统计性处理,由于在许多情况下实际地震数据不满足统计  相似文献   

17.
在地震记录中,随机噪声严重影响了有效信号的提取,为此必须进行消噪处理。这里首先使用小波包变换对不同频段的信号进行精细分离,有效信号和噪声经小波包分解后,其小波包系数将表现出不同特性,然后根据这种不同特性进行去噪处理,对小波包分析法处理后的剩余地震信号再进行KL(Karhunen-Loeve)变换,提取相关有效信号,最后对提取的有效信号进行中值滤波处理,进一步去除剩余噪声。经合成地震剖面和实际地震剖面处理实验证明,小波包分析、KL变换和中值滤波联合去噪方法,能有效地消除较强的随机噪声,提高地震剖面信噪比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18.
在小波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脊波变换方法,能更好地处理含线状变化特征的信号。针对地震资料中的同相轴信息,尝试利用脊波变换方法对其进行处理,提高剖面信噪比,突出同相轴信息。在对某工区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中发现,处理后的地震剖面同相轴品质及连续性有了明显改善,信噪比增强,分辨率相应提高,体现了该方法相对常规小波分析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将分形理论应用到探地雷达 (GPR)资料处理解释中 ,以提高探地雷达剖面的分辨率。通过建立相应的GPR的fBm模型 ,采用逐次随机增加方法 (SuccessiveRandomAdditions)对GPR数据进行细分。实验分析表明 ,分形处理是一种提取GPR高分辨率信息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其效果要比常规处理 (如线性滤波等 )明显 ;最后用分形技术对实际探地雷达检测剖面进行了处理 ,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波阻抗反演技术的核心是将垂向分辨率较高测井资料与横向分辨率较高的地震剖面相结合,把界面性的地震资料转换成可与测井资料对比,具有岩性特征及明确地质意义的波阻抗成果。以准格尔煤田三维地震勘探为例,通过波阻抗反演,介绍了断层,陷落柱,煤层变薄、缺失、分叉、合并,基底塌陷与凹陷等地质因素在波阻抗剖面上的响应特征,与常规地震时间剖面相比,其对构造解释更加精细,对地层形态描述更加准确。有效的提高了综合解释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