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断裂构造岩的分类,主要涉及其组构。不同的组构,反映不同的变形机制,并受应力大小、应力性质及岩石强度等所约束。本文根据教学需要,参阅前人的分类标准,结合对湖南桃林铅锌矿区断裂构造岩的薄片观察,提出断裂构造岩分类原则和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2.
为了总结大同煤田构造特征及二叠系太原组赋煤边界形成条件,结合野外露头、钻孔岩性、三维地震等资料,分析了大同煤田构造区带划分、地层结构样式、构造演化及应力场特征,明确了二叠系赋煤边界成因机制。研究表明:晚古生代以来,大同煤田主要经历了印支、燕山和喜山期3期构造运动,其中燕山期构造最为复杂,具有幕式、挤压伸展交替演化特征,控制了煤田现今的构造格局;煤田由东部逆冲断裂构造带,中部向斜-单斜构造带和西部隆起构造带组成,煤田内部断裂多为NW-NWW和NE-NEE向,前者形成时期早,规模普遍较大;不同构造期应力作用控制着二叠系煤层的赋存特征,印支早期NS向挤压作用,控制煤田东北部边界,燕山期控制煤田东缘、西缘和西南缘边界。   相似文献   

3.
运用对比分析法,以控煤构造样式为主线,系统总结了吉林省南部和北部煤田构造特征的异同。南部地区以挤压型构造为主,发育逆冲断裂组合为代表的挤压型控煤构造样式组合,煤田构造变形复杂,煤系赋存范围较小;北部地区则以伸展型构造为特征,控煤构造样式以断裂断块组合为主,煤系分布范围相对较大。吉林省南、北煤田构造特征的上述差异与其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和所经历的构造演化历程有关。  相似文献   

4.
苏兆琨 《湖南地质》1993,12(4):262-267
湖南红层可分为钙泥岩、砂砾岩和钙质粗碎屑岩三大岩类。在此分类基础上。本文按岩性、地下水成因与斌存特征。将我省红层地下水划分为风化孔隙裂隙水、钙质泥岩溶蚀溶孔水、砂砾岩孔隙裂隙层间水、灰砾岩岩溶水和断裂构造水等五种类型。进而探讨了它们相互关系的概念模式,并阐述了各类型地下水的特征及其开发利用方式和前景。  相似文献   

5.
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显微构造与组构专业组委员会主持的第二届全国显微构造与组构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11月中旬在桂林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126人,共提交论文128篇。会后还组织了地质考察和地质旅行。会议分断裂构造和断层岩的显微构造与组构组;其它各种构造的显微构造与组构组两个专题组进行交流。具体包括不同种类的糜棱岩特征、分类、形成机制,糜棱岩形成的实验研究,各类构造岩的组构分  相似文献   

6.
茶洞银多金属矿区,沟谷深切,构造复杂,断裂发育,针对矿区的工程地质特征,从岩石工程地质岩组的划分、构造工程地质特征及顶底板岩石的稳固性等方面分析。并结合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试结果,认为区内岩石工程地质岩组主要有松散软弱岩类、较软岩类、较软、较破碎岩岩类、较坚硬、较破碎岩类和坚硬块状岩类五组。矿体受构造控制,围岩稳定性受风化和蚀变的影响,局部易发生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认为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属于程地质条件中等类型。  相似文献   

7.
《四川地质学报》2022,(Z1):16-19
茶洞银多金属矿区,沟谷深切,构造复杂,断裂发育,针对矿区的工程地质特征,从岩石工程地质岩组的划分、构造工程地质特征及顶底板岩石的稳固性等方面分析。并结合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试结果,认为区内岩石工程地质岩组主要有松散软弱岩类、较软岩类、较软、较破碎岩岩类、较坚硬、较破碎岩类和坚硬块状岩类五组。矿体受构造控制,围岩稳定性受风化和蚀变的影响,局部易发生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认为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属于程地质条件中等类型。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两淮煤田控煤构造样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总结安徽省煤田构造特征的基础上,运用构造控煤分析方法,提出煤田控煤构造样式,将其划分为六大类18种亚类,并重点讨论了两淮煤田控煤构造样式的成因及其与煤炭资源赋存之间的关系,从而查明了安徽省煤炭资源赋存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淮北煤田变形强烈,控煤构造样式以伸展控煤构造样式为主;淮南煤田受南北向挤压影响较大,控煤构造样式多以挤压控煤构造样式为特征,南北缘煤系改造变动频繁;在皖南煤田局部发育同沉积控煤构造。  相似文献   

9.
构造控煤在采矿安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现有资料对准东煤田构造研究较少,为使煤炭安全高效开采,需有针对性地进行煤田开采地质条件研究。以准东煤田构造特征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断裂构造信息,使用分形维数(分维)定量表征了构造复杂程度,探讨了准东煤田现今构造特征和构造动力成因,分析了构造特征对煤田开采地质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准东煤田断裂以正断层发育为主,少量大型走滑断层;通过对构造复杂程度的定量表征,煤田大部分区域构造分维为0.5~0.9,表明煤田的总体构造格局较复杂。准东地区主要经历了晚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期四期构造运动,其中在侏罗系煤层形成后,燕山期南北和东北向挤压应力对煤田改造作用较大,且在该期构造运动后准东煤田构造格局基本形成。受多期构造演化作用的控制,准东煤田形成了多种典型控煤构造样式:复向斜型褶皱构造划分了卡拉美丽山前凹陷带的构造格局;叠瓦式逆冲构造主要表现为构造上盘剥蚀严重,含煤性较差,而下盘煤系保存较好,两侧逆冲断层使得煤层遭受切割,煤层在断层的分界处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增大了开采难度;推覆式构造主要表现为使煤系在垂向上重复出现,在煤田勘探时增加了找煤难度,发育...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断裂构造岩显微构造特征的研究,进而对石英变形纹及光轴系统测量统计,进行岩组动力学分析,重建了断裂活动时的应力场特征及演化。并对断裂空间分布,断裂性质,运动方式、方向,生成环境及活动时期等作出推论。从而验证和进一步揭示了断裂的宏观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11.
陕西铜厂矿田控矿断裂带显微构造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在研究铜厂矿男地质特征和宏观断裂的构造带特征的基础上,对矿田内不同类型断裂构造岩进行了分类和显微结构面力学性质的鉴定,研究了岩石和矿物的形变与相变,探讨了微观领域内的动力成岩成矿作用,并分别估算和厘定了古应力的大小和方向,为再现矿田构造应力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龙口-莱州断裂带中段韧-脆性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初步总结了龙口-莱州断裂带中段的地质特征,论述了断裂构造岩的分类特征及其复合关系,概括了韧-脆性剪切带内的韧性变形构造,矿物塑性变形和岩石变形组构等构造变形特征,划分了韧-脆断裂带的活动期次,探讨了断裂带的演化特点。通过岩组分析,差应力值估算及温压条件判断,笔者还对断裂带进行了动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13.
李伟  陈建平  褚志远  徐磊 《地质学报》2020,94(9):2728-2735
山东蒙阴金刚石矿床是中国著名的金伯利岩型金刚石矿床,西峪金伯利岩管是山东蒙阴地区的典型代表。三维建模技术于近些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地学研究领域。本文选择山东蒙阴地区西峪金伯利岩管为研究对象,借助于三维建模技术构建金伯利岩管和断裂构造的三维实体模型,在岩管成矿地质背景分析基础上,开展断裂构造三维空间特征定量分析和三维模型叠合讨论,探讨西峪金伯利岩管与断裂构造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金伯利岩管呈现出连续的上大下小“放射状”空间形态特征,岩管赋存部位往往断裂构造密集;金伯利岩岩浆上涌的通道可能为F1、F2、F10等深大断裂,岩管分布于断裂交点旁侧,岩管形态与构造交点形态相似。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青川断裂的特征及形成的物理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详细地讨论了四川省青川断裂的断裂特征及形成的物理条件。对断裂构造岩的微构造和宏观构造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分析,将断裂岩分为四个带。结合区域资料,讨论了断裂的形成时代及与邻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山西口泉断裂与大同侏罗纪煤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口泉断裂是一条规模大,活动期长的大断裂,它构成了云岗断坳与桑干河新裂陷的构造单元界限,同时又是大同侏罗纪煤田的东部边界,一般认为,这一大型基底断裂的形成和演化对煤田地质构造的发育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对这一构造的形成机制和演化历史进行了分析研究,阐述了口泉断裂的青磁窑断层对大同侏罗纪煤田地质构造的展布规律和构造特征的控制关系。  相似文献   

16.
构造样式的模型功能,可做为判别煤田构造的参照系;机制功能,可做为探讨煤田构造成因和板块动力背景的导引。煤田地质构造可概括为逆冲推覆、挤压褶皱,伸展、重力滑动、直剪、旋剪等类样式。建议以煤田构造样式作为煤田构造分类的基础,结合其它学科研究成果,建立新的煤田勘探模式,更新现行的煤田勘探工作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7.
构造样式的模型功能,可作为判别煤田构造的参照系:机制功能,可做为探讨煤田构造成因和板块动力背景的导引。煤田地质构造可概括为逆冲推覆、挤压褶皱、伸展、重力滑动、直剪、旋剪等类样式,建议以煤田构造样式作为煤田构造分类的基础,结合其它学科研究成果,建立新的煤田勘探模式,更新现行的煤田勘探工作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8.
兖州煤田小构造发育特征及其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兖州煤田3煤顶板小构造发育特征,重点分析了小断层发育的优选方位;然后分析了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4组不同性质的断裂构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概论了不同性质小构造、不同类型组合以及出现在不同位置对煤层顶板稳定性产生的各种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全国煤炭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在煤田构造与构造控煤作用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整体深化了对中国煤田构造发育规律的认识。提出赋煤构造单元的概念,建立了赋煤构造单元区划层次结构,系统总结了各赋煤构造区构造单元的煤田构造特征。从煤系变形控制因素角度,揭示了中国煤田构造展布的分区分带特征,把中国煤田构造格局划分为两大构造区域、三大煤系变形带、五大一级赋煤构造单元。提出煤盆地构造类型划分方案,研究了主要聚煤期古构造格局及其对成煤盆地发育的控制作用,恢复了煤田构造演化历程。建立了控煤构造样式分类方案,强调构造变形和构造形态对煤系现今赋存状态的控制作用,使构造控煤有了明确的载体。  相似文献   

20.
鲁东构造带是指郯庐断裂以东介于华南陆块与华北陆块之间的构造混杂岩带,长约40km,宽50—100km,NE向延伸,位于嘉山—响水深断裂以北,五莲—荣成深断裂以南、崑嵛山花岗岩基以东,其典型特征是深源岩类和高压变质岩广泛出露,糜棱岩化作用强烈,韧性剪切带普遍发育,地层建造具典型混杂岩特征。构造带内榴辉岩类广泛分布,呈透镜状、条带状及石香肠状整合赋存于构造混杂岩(围岩)中,集中分布于威海刘公岛、羊亭、崮山,荣成泊于家—海头院,大疃—滕家集、邱家铁石山,文登侯家集—前岛、藏家庄—宋疃庄,乳山海阳所,青岛仰口,胶南王台—薛家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