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井壁破裂与砼的徐变破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淮地区煤矿井壁破裂大都是由于厚松散覆盖层底部含水层失水固结,地层沉降,导致井壁外侧出现负摩阻力,从而在竖井轴向上形成附加的下拉荷载而引起。这些破裂始见于保护层砼的剥落,而后见壁中砼发育密集的竖直砂浆裂隙,砼中骨料因界面裂隙的发育而被剥离,砼向井内膨胀并呈现“假塑性”等。除这些特征外,从负摩阻力的出现及增荷过程来看,井壁破裂是在轴向高压应力长时间作用下的结果,它涉及的是井壁砼的长期强度,故井壁破裂属于砼徐变破坏。   相似文献   

2.
何朋立  王在泉 《岩土力学》2013,34(12):3425-3430
为了分析考虑温度应力后作用于深厚表土层立井井壁竖向附加力,建立了由于立井内、外壁温度差产生的温度自应力和径向膨胀受阻产生的温度应力解析式。基于井壁是由于竖向应力超过钢筋混凝土井壁极限抗压强度而发生破裂的事实,对作用于井壁上的温度荷载、自重、水平侧压力和竖向附加力在井壁内产生的竖向应力分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竖向附加力是导致井壁破裂的最主要因素,温度应力也是诱发井壁破裂的重要因素。同时在考虑井壁温度应力和井壁破裂特征的基础上,利用井壁结构设计理论通过反演分析得到了地层疏水沉降时井壁承受的最大竖向附加力的数值,为新建井壁设计和已建成投产井壁的安全性评估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冻结壁融化阶段井壁温度应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复合井壁的措施,立井井壁在生产经营阶段的破裂问题已基本得到了解决;但是,冻结壁解冻过程中的井壁破裂问题却长期存在着。为了详细分析立井井壁受力因素及过程,找出导致井壁破裂的真正原因,并提出切合实际的防破措施,笔者从物理学中的热胀冷缩原理出发,结合弹性力学中的热弹性理论及土力学中的Winkller地基模型,正确地推论出了冻结壁解冻期立井井壁应力的分布规律,并根据应力成分的分析,得出了温度因素才是导致井壁破裂的根本原因的重要结论。不仅从理论上解释了该阶段井壁破裂的一系列特征,而且为根本解决该阶段深立井的破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煤层气井井壁破裂问题,应用岩石力学分析方法,从井壁应力分布入手,根据任意斜井井壁力学模型,结合最大拉应力理论,建立了水平井煤层段井壁临界破裂压力计算公式,并对沁水盆地樊庄3号煤层水平井煤层段井壁临界破裂压力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樊庄3号煤层水平井在钻井过程中(为防止地层被压开),钻井液密度应控制在3.28 g/cm3以内;水平井压裂时最小破裂压力梯度为3.22 MPa/hm。   相似文献   

5.
深厚表土中煤矿立井非采动破裂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华东矿区深厚表土层中煤矿立井井壁非采动破裂的特点。分析了井壁破裂的工程地质条件,研究了井壁与土接触面上土─混凝土作用变形和强度参数,并将该接触面视为接触面单元,用弹塑性有限元法,模拟了深厚表土底部含水层失水时土与井壁的相互作用,得到了井壁附加应力随深度和含水层水头降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井壁稳定性,揭示了井壁破裂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6.
雷家蔚 《地质与勘探》2020,56(5):1080-1086
科学钻探深井结晶岩处在高地应力、高地层压力和高地温的“三高”环境中,自身的结构特征和物化特性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因温度变化引起的应力变化极易导致井壁失稳。本文依据温压耦合影响下坍塌压力和破裂压力计算模式,确定不同井壁温度下的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通过FLAC3D开展温压耦合影响下井壁稳定数值模拟,分析在不同钻井液密度下井眼打开后不同时间的井壁周边温度和井壁稳定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地层弹性参数对地层破裂压力的影响较大,对于花岗岩此类弹性模量较大的结晶岩,温度变化对破裂压力影响更大;井壁处附加应力受温度变化的影响程度:附加周向应力>附加径向应力>附加垂向应力;在最小主应力方向的井壁周边地层等效应力与钻井液密度呈正比关系,在最大主应力方向呈反比关系。  相似文献   

7.
煤矿立井井壁破裂的机制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在详细调研当前煤矿立井井壁破裂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对当前煤矿立井井壁破裂机理的研究成果,尤其是附加应力说进行了分析总结,并针对兴隆庄煤矿立井井壁破坏的特点和状况,分析研究了其破坏机制,给出了防治方法与技术措施,实践证明效果良好,为井壁破坏的治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培丰 《探矿工程》2011,38(10):1-5
井壁稳定问题包括井壁坍塌和地层破裂2种基本类型,科学超深井钻探的目的层是处于高地应力、高地温和高地层压力的深部岩层,井壁稳定问题更加突出。以12000 m科学超深井为例,从地层温度入手,分析钻井液循环温度变化所引起的当量静态钻井液密度和环空压力当量密度的变化,以及温梯应力、温差应力对井壁稳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井壁溃沙、壁后空洞对立井的影响一直威胁着煤矿安全生产,对破坏的立井稳定性规律研究分析及处理方法备受关注。本文应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DINA,采用莫尔-库仑准则和拉伸破坏准则的组合并结合现场仪器原位检测模拟井壁后空洞破坏以及注浆,对荣华立井壁溃沙、壁后空洞对立井稳定性的影响和壁后注浆治理时不同注浆压力对井壁稳定性影响的基本规律进行研究,并依据分析结果制定了注浆方案。数值仿真分析表明:溃沙、空洞对井筒稳定有不利影响,并造成地表沉降;注浆压力对井筒稳定性有直接影响,当注浆压力达到一定值时,井壁竖向应力可出现拉压力,水平应力增大易导致井壁破裂。  相似文献   

10.
自80年代以来,中国东部黄淮地区许多生产矿井的立井井筒相继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破裂,对煤矿的安全生产造成威胁.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归纳了该地区井筒破裂的特征,主要有:(1)井筒破裂段大多位于上覆表土层与基岩交界面附近上下数米之内;(2)井筒破裂时间基本集中在1987年之后的短短几年内,与矿井投产时间长短无对应关系;(3)破裂过程一般是内井壁先出现裂缝,后掉混凝土块,渐渐露出已弯曲的钢筋,最后出现环形带状破裂;(4)井内设备变形明显滞后于井壁破裂.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学者有关井筒成片破裂机理的研究情况,以及对破裂段采取的加固方法及效果.根据其中一个井筒破裂最为严重的煤矿进行的井下原地应力测量结果,考虑当地地质资料,进行了地应力场有限元模型分析.结合区内地震活动、新构造运动的若干表现以及地壳应力、形变观测对井筒破裂的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新构造运动引起的水平构造应力增高可能是黄淮地区井筒成片破裂的主要因素,区内特殊的底含结构及采动引起的四含水流失可能是井筒出现破裂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1.
对黄淮地区厚覆盖层内百余个竖井井壁工程的调查, 发现: 深部厚粘土层是冻结法建井施工期断冻结管和外层井壁易破损的部位; 成井后, 却是两类特凿井壁强度增强的部位, 也是固结沉降时形成井壁侧摩阻力的主要部位。综合大量事实, 本文指出表土深部的厚粘土层存在着地压高、不冻结、塑性变形显著、摩擦阻力大等工程特性。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不同试验者得出的侧向应力对裂隙渗透性影响的结果存在矛盾,其根本原因在于侧向应力对裂隙有多方面的影响。侧向应力引起裂隙开度增加、壁面磨损、充填物压缩。这些对裂隙渗透性有不同的影响。根据裂隙是否存充填物,建立了相应的三维应力对裂隙渗透性影响的表达式。当不存在充填物时,裂隙渗透性与侧向应力呈指数关系,当存在较多充填物时呈负指数关系。把两种情况写成统一的指数形式,认为裂隙存在少量充填或者裂隙壁面磨损时也是适合的。利用已有的试验成果对结果进行了验证,表明本文建立的表达式与试验结果符合得比较好。  相似文献   

13.
胡巍  隋旺华 《岩土力学》2011,32(Z1):743-0748
运用三维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破裂井筒的各种治理措施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评价了钢圈加固和喷射混凝土套壁、壁后注浆、地面注浆、开设卸压槽等各治理措施的工程效果。结果表明,钢圈加固和喷射混凝土套壁强度相对较小,适合紧急的抢险处理和防止破裂混凝土坠落,难以维持井壁的长期稳定;破壁注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井壁与土层相对位移的增大,防治井筒破裂效果良好,且预防性壁后注浆效果更为突出;地面注浆防治效果明显,在注浆孔数量不变的条件下,孔位的合理选择对保证地面注浆防治效果至关重要;卸压槽可以有效吸收纵向变形以抑制破裂井壁的发展,其开设在破裂处上部时,效果最好。分析结果可用于指导破裂井筒治理的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14.
杨海朋  白冰  聂庆科 《岩土力学》2016,37(Z1):27-34
竖井井壁在复杂应力条件下的非采动破坏严重威胁着矿井的生产安全,如何准确、快捷评价其安全性一直是相关研究者们的关注重点。通过建立考虑应力-渗流-温度三场耦合的竖井井壁计算模型,结合正交试验设计原理和多元统计法,研究了大直径竖井井壁在非采动情况下的主要破坏形式,找到了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一种安全性评价模型用于快速简捷地对工程对象进行预测和评估,可对井壁监测方案提供参考。最后利用文中方法对温家庄铁矿竖井工程进行了分析,验证了安全评价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The screw anchor piles are installed in ground by screwing which is done with the help of torque motors. In this paper, the lateral load capacity of screw anchor piles is examined through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carried on model piles embedded in dry sand. The tests were carried on screw anchor piles with different number of helices provided in continuation. Lateral loads were applied at different height above the soil surface. The embedment length of screw anchor piles was also varied to study the behaviour of screw anchor piles under lateral loads. Some tests were conducted on plain shaft pile to compare the lateral load capacity of screw anchor piles with that of plain shaft piles. An empirical equation for computation of lateral loads has been developed considering lateral resistance, bearing resistance, uplift resistance and lateral resistance offered by soil in pile on the basis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A theoretical model for predicting lateral load capacity of screw anchor piles in dry sand,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findings has been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16.
冻结凿井中冻结壁位移规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7.
疏水沉降地层竖向可缩性井壁附加力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桦  苏俊  姚直书 《岩土力学》2007,28(3):471-475
通过数值分析和模型试验研究,揭示了竖向可缩性井壁附加力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可缩性井壁可有效衰减附加力和井壁截面轴向应力;与单一可缩接头相比,设置两个可缩接头衰减附加力更为有效;提出的可缩接头设置优化原则,对科学、合理地设计竖向可缩性井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某矿井筒应力观测情况。得出了井筒壁后岩体空间附加应力随工作面推进的变化规律。观测结果表明 :井筒上部壁后岩体在铅垂方向上受张应力影响 ,而井筒底部壁后岩体应力的大小和性质与工作面的布置方式、开采顺序以及井筒与工作面的相对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郑州-西安客运专线的关中某地钻孔灌注桩在预湿和后湿状态下的静载试验和同步进行的桩身应力测试,探讨了自重湿陷性黄土中桩侧负摩阻力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性点位置的变化过程及桩侧阻力的发挥规律等,对自重湿陷性黄土中桩侧负摩阻力的理论研究及其工程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