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2月2日是第26个世界湿地日,主题是"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旨在强调湿地对人类和地球健康的重要性,鼓励公众采取行动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湿地. 湿地和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近年来,河南持续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工作,推进湿地保护从点到面、从数量到质量得到了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2.
湿地的呼唤--中国生态聚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语 《国土资源》2002,(2):12-15
2002年2月2日,第六个"世界湿地日". 1971年2月2日,原苏联、英国、加拿大等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小城拉姆萨尔签署了《湿地公约》,旨在通过国家行动和国际合作对湿地进行保护与合理利用,尤其是来挽救急速消失或许多濒临灭绝的水禽.它是目前唯一针对一种特定生态环境的全球性公约.  相似文献   

3.
1月1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召开2022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表示,中国加入《湿地公约》30年来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修复,湿地生态状况持续改善,为全球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是湿地保护法规制度体系日趋完备.2021年,中国出台了《湿地保护法》,28个省(区、市)陆续出台了湿地保护法规,国家和省级层面制定...  相似文献   

4.
1971年2月2日,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海滨小城拉姆萨尔签署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以下简称《湿地公约》)。为了纪念这一创举,并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1996年《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决定,从1997年起,将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湿地滋润生命,在迎来2021年湿地日之时,让我们一起认识湿地,了解其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湿地保护条例》已由青海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13年5月30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9月1日起施行. 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3年5月30日 青海省湿地保护条例 (2013年5月30日青海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促进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6.
2002年 2月 2日,第六个“世界湿地日”。 1971年2月 2日,原苏联、英国、加拿大等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小城拉姆萨尔签署了 《湿地公约》,旨在通过国家行动和国际合作对湿地进行保护与合理利用,尤其是来挽救急速消失或许多濒临灭绝的水禽。它是目前唯一针对一种特定生态环境的全球性公约。 《湿地公约》签署后在国家社会引起广泛关注,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或地区成为公约组织成员。我国于 1992年签署该公约。1997年2月 2日,国际湿地公约组织常委会决定将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1997年2月 2日为全球第一个“世界湿地日”。  相似文献   

7.
东西南北     
正北京近三年恢复新增湿地4684公顷//9月16日是第六个"北京湿地日"。据了解,北京市近三年来共恢复、新增湿地4684公顷,未来两年还将恢复、新增湿地6300余公顷。"十三五"期间,北京市计划修复建设湿地1.1万公顷,到2020年将构建"一核、三横、四纵"湿地保护建设总体布局。并在修复湿地生态的同时,北京市加大湿地公园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8.
2月2日是第26个世界湿地日,主题是“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旨在强调湿地对人类和地球健康的重要性,鼓励公众采取行动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湿地。湿地和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近年来,河南持续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工作,推进湿地保护从点到面、从数量到质量得到了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9.
正2月2日世界湿地日当天,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获悉,随着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湿地、南海子湿地公园等第二批12块湿地被纳入市级湿地名录,北京市湿地总面积已达5.87万公顷。2021年,北京计划恢复建设湿地1000公顷。据悉,北京对湿地实行分级分类保护,按照湿地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的重要性,分为国家重要湿地、  相似文献   

10.
动态     
我国首次专门立法保护湿地1月20日,湿地保护法草案初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是我国首次针对湿地保护进行立法,拟从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建立完整的湿地保护法律制度体系。草案分为总则、湿地管理、湿地保护、湿地修复、检查与监督、法律责任和附则,共7章59条。草案明确法律适用的湿地,是指具有显著生态功能的自然湿地和具有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生长功能的人工湿地。国家对湿地实行分级管理及名录制度,严格控制占用湿地。  相似文献   

11.
正2月2日是第24个世界湿地日,其主题为"湿地与生物多样性:湿地滋润生命"。在当前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关键时刻,这个主题尤为引人关注。对于当前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重要任务,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已第一时间向各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下发了紧急通知,明确要求各区提高认识,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保护洞庭湖湿地的本质问题是维护和发挥湿地的"地球之肾"功能.为此,一是湿地要有水;二是湿地植物生态系统不被破坏.  相似文献   

13.
三峡水库运行后洞庭湖湿地的变化及合理利用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洞庭湖区湿地分人工湿地和自然湿地。人工湿地指垸田:自然湿地指水深小于6m的外湖及洲滩,其中洲滩面积22.75万hm^2。本文是指自然湿地。三峡水库2003年6月1日开始的135m水位蓄水至今快两年了,通过近两年的运行,洞庭湖湿地发生了什么变化,如何面对这一变化,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岩溶湿地是广泛分布于岩溶地区的一种特殊的湿地类型.受特殊水文地质结构的控制,岩溶湿地生态系 统的结构和功能与其他湿地类型有着显著差异.基于国内外湿地及岩溶湿地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我 国西南岩溶湿地具有上下双层结构、封闭的储蓄水构造、快速的生态水文循环等特点,以及地表水-地下水转化、 生态需水转化的规律和研究方法,分析了人类活动对岩溶湿地水量、水质以及生态系统演化的影响,并总结了岩 溶湿地生态水文模型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最后,针对目前岩溶湿地生态水文过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 δ来研究中应加强对岩溶湿地结构及生态水文循环过程的研究、查明人类活动对岩溶湿地产生的影响、构建生态 水文耦合模型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湿地、海洋、森林被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中湿地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有鉴于湿地的多功能性和潜在利益,国际间对于湿地保护的问题越来越重视.联合国于1971年在伊朗拉姆萨(Ramsar)签订了特别是作为水乌栖息地之国际重要湿地公约(Convention on Wetlands of International Importance,Especially as Waterfowl Habitat of 1971),简称拉姆萨公约(Ramsar Convention).  相似文献   

16.
1月1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召开2022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发布会表示,中国加入《湿地公约》30年来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修复,湿地生态状况持续改善,为全球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是湿地保护法规制度体系日趋完备。2021年,中国出台了《湿地保护法》,28个省(区、市)陆续出台了湿地保护法规,国家和省级层面制定了《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和实施方案,确立了湿地保护管理顶层设计的“四梁八柱”。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湿地保护和立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梅 《国土资源》2002,(2):48-49
湿地概念与分类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就开始立法保护湿地,与此同时,有关湿地科学研究工作亦广泛开展起来.然而由于研究目的的不同,各州湿地分布与特征不同,各州及联邦政府对湿地保护所立的各项法律、法规中湿地的定义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8.
湿 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开展湿地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目的,按照有关规定予以保护和管理的特定区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城区之中,面积10.38平方千米,四周为城市主干道环绕,即紫金港路、天目山路、五常大道、绕城公路和文二西...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以黄河三角洲1986,1996,2006年的三期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对近代黄河三角洲湿地信息进行了提取.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景观生态学软件,我们对20年来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以及影响其格局动态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20年来,人工湿地面积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而天然湿地的比重在降低.其中,滩涂和柽柳灌草丛景观明显萎缩.(2)一些重要的景观格局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斑块个数、香农多样性指数、香农均匀度指数一直在增加.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在加剧,斑块类型更加多样化,湿地景观中没有明显的优势类型且各斑块类型在景观中均匀分布.(3)湿地与湿地、湿地与非湿地之间发生着类型转化.其中,18.1%的芦苇草甸转化为农田;26.6%的翅碱蓬草甸转化为盐田;11.9%的芦苇沼泽转化为芦苇草甸.(4)在黄河三角洲湿地演化的过程中,受到自然和人为方面演化驱动力的共同作用.其中,自然因素主要有:黄河断流、泥沙淤积和自身演替动力等.人为驱动力主要为农田开垦、滩涂的开发与围垦、油田开发和人工建筑等.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2月,在第27个世界湿地日,素有“世界贝藻王国”之称的浙江平阳南麂列岛,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成为浙江省继西溪湿地之后的第二个世界级湿地。戴上“世界级”的王冠后,南麂列岛又有了一张全新的名片——浙江平阳南麂列岛国际重要湿地(以下简称“南麂列岛湿地”),位于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内(以下简称“南麂保护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