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泥河自然保护区老白山南坡植被垂直带谱及其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老白山南坡植被垂直分异现象明显,可划分为5个植被垂直带:蒙古栎阔叶林带、红松阔叶混交林带、鱼鳞云杉暗针叶林带、岳桦林带和偃松林带。由于山体小、下部受人为干扰以及上部被多条沟谷切割,故植被垂直带较窄。山体上部因受沟谷切割,加之分布冰缘地貌石河以及部分植物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所以造成垂直带谱的破碎化。山顶冷湿,地势平坦、发育有沼泽。老白山比长白山白头山纬度高2°,海拔低995m,植被垂直带谱比其多一个偃松带;老白山比大兴安岭英吉里山纬度低7°,海拔高236m,植被垂直带谱比其多一个岳桦林带,说明老白山植被垂直带谱具有从温带向寒带过渡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基于地貌分区的1990-2015年中国耕地时空特征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形地貌通过分配地表水分和热量制约耕地的利用形式和成效,对耕地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决定意义,以地貌分区的视角研究中国耕地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根据1990-2015年中国6期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和地貌分区数据,运用GIS空间叠加分析方法,分析中国耕地1990-2015年的面积变化和空间分布格局,进一步探讨不同地貌分区下的耕地新增与流失方向。结果表明,中国耕地面积略有增加,但总体变化不大,耕地面积从1990年的17715万hm2增加到2015年的17851万hm2,平均每年增加5.44万hm2,每年增幅仅为0.03%。耕地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台地、丘陵次之;新增耕地主要来源为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东部平原低山丘陵区(I)耕地面积最大,而西北高中山盆地高原区(IV)耕地动态度明显高于其他地貌区。空间上呈现“南减北增,新增耕地的重心向西北移动”的特征。1990-2015年间,西北高中山盆地高原区(IV)和东部平原低山丘陵区(I)为耕地面积增长区,平均每年增加耕地面积分别为8.9万hm2和5.4万hm2;东南低山丘陵平原区(II)和西南中低山高原盆地区(V)为耕地面积减少区,平均每年减少耕地面积分别为5.9万hm2和2.8万hm2;而华北—内蒙东中山高原区(III)和青藏高原高山极高山盆地谷地区(VI)耕地面积几乎没有变化,平均每年变化仅为0.15 万hm2和0.06万 hm2。耕地流失主要发生在东部平原低山丘陵区(I)和东南低山丘陵平原区(II),主要原因为城镇化进程加快带来的建设用地对优质耕地的大量占用;而新增耕地主要发生在西北高中山盆地高原区(IV),多来自于对草地和未利用地的开垦。  相似文献   

3.
格日勒图敖登金矿区位于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巴音前达门苏木境内。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北板块(Ⅳ),华北北部陆缘增生带(Ⅳ_1),宝音图-锡林浩特火山型被动陆缘(Ⅳ_1~1),宝音图隆起区;成矿区带属查干此老—巴音杭盖金成矿带。目前发现了2条金矿体,矿体赋存于碎裂状、褐铁矿化石英脉内,围岩主要为石英岩、绢云石英片岩、早二叠世花岗闪长岩和后期发育的乳白色石英脉。矿体地表出露长度100m~115.00m,宽约1.00m~10.00m,倾向25°~63°,整体倾向53°~68°,一般Au品位:0.63~26.71×10~(-6)。矿石的工业类型为含金石英脉型,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金矿床。论述了岩性、围岩蚀变、构造、地球化学异常等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4.
周怀鲲  瑞凯 《西部资源》2014,(1):139-140,143
巴彦乌拉山北部岩金矿详查区,通过多手段综合找矿,共发现2条矿化带,圈出6条矿(化)体。系统研究了区内矿床成矿地质特征,认为矿床成因为中温热液矿床,含金层位主要为乌拉山群;赋矿围岩为中太古界乌拉山群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原岩类型主要为火山岩建造的中—高级变质岩。  相似文献   

5.
生态地理分区框架下的大兴安岭植被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GIMMS NDVI数据、GIS技术,综合运用趋势线分析、统计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1982~2006年大兴安岭整体及各生态地理区域植被特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大兴安岭植被NDVI增加趋势明显,NDVI呈现上升趋势的区域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0%;NDVI对气象因子变化敏感,尤其是对气温的敏感程度高于降水;并且在全局范围内呈现正的自相关,不同生态地理区内的全局自相关系数自北向南逐渐升高。各生态地理区NDVI变化趋势差异明显,植被退化的区域集中在大兴安岭北段和中段,在局部自相关分析中NDVI仍然呈现高-高聚集趋势;北段西侧天然植被破坏严重,低—低聚集的区域在逐渐扩大;南段草原区NDVI上升趋势显著,与气象因子的相关程度与其他三个生态地理区相比较低。  相似文献   

6.
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由文字转化为曲线图,是"人口增长模式"一节中重要的知识点。"图"、"文"之间的相互转化,也是高中地理学习中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在学习了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或四种类型(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后,我在黑板上画出这样一幅坐标图:  相似文献   

7.
赵士鹏 《地理研究》1995,14(3):111-111
山洪灾害系统是地球表层系统的异常或突变组分之一,对其通过冲毁、淹没、淤埋等致灾过程所产生的灾情进行准确评估是救灾、减灾和防灾的基础。本文针对山洪灾害系统的特点和目前的条件,提出了山洪灾情评估的系统集成策略。即山洪灾情评估集成系统必须集地理信息系统、专家系统和应用分析模型为一体,采用基于公共接口模块的外连式结构进行集成,同时应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和构造特定的应用框架为用户导航。这样,山洪灾情评估集成系统实施的中心环节就是组分软件的优选、各组分间转换、访问函数的实现和特定应用框架的构造。转换访问函数实现为动态链接库形式,以便应用程序共享:应用框架用逐步输入-处理-输出图(SIPO)来表示,用程序管理器和具有OLE接口的多文本编辑器来构造。集成系统应用于山洪损失评估、山洪风险评估的功能分别以北京北部山区孙胡沟流域、闽江上游地区为例进行了验证。最后以综合分析的原则、发生的原则和为减灾服务的原则为基础,将我国分为六个山洪灾害危险度特征一致性区域即西北区、内蒙区、青藏区、中部平原区和东南区。在这六个区域中,中部区山洪灾害危险度最高,东南区次之,西北区和青藏区较低,东部平原区和内蒙区最低。  相似文献   

8.
造山过程中会引起金、银、铜、铅锌、钼等成矿元素发生一定程度的活化、迁移和富集矿化。形成造山型矿床—以金矿床在表层,银、铜、铅锌、钼等矿床在深部或金与银、铜、铅锌、钼等成矿元素伴生的金多金属矿床。大场地区的大场、加给陇洼等金矿床均属于造山型金矿床,但未发现银、铜、铅锌、钼矿床的伴生,该区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元素组合以金砷锑为主;说明该区剥蚀作用较弱,研究该区各成矿元素地球化学图发现,铜钼两种元素在该区呈高背景,为造山作用引起。通过降低铜钼的异常下限,圈出一些铜钼异常,根据这些异常结合已有成矿事实、地质构造,圈定出两处隐伏矿预测区,预测区内发现弱化探异常与弱物探异常套合较好,在预测区内寻找造山型铜钼矿床的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9.
研究区位于浙江省临安县境内,属浙江西部大明山区。本区南部为北东东向的昱岭,出露震旦系角岩,海拔1200—1400米,构成昌化江水系与新安江水系的分水岭;中部为大明山主体,属花岗岩穹窿体,呈花岗岩山地;北部系白果—夏林昌化江谷地,由角岩和石灰岩构成,呈低山丘陵形态,海拔不足300米(图1)。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时空分异及分区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构建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采用Kernel密度曲线等深入分析1990年、2000年和2010年河南省126个县域的耕地集约利用程度及其时空规律,并采用双重自组织模型进行耕地集约利用分区。结果表明:1县域耕地集约利用度的Kernel密度曲线呈现典型的单峰分布模式,分布曲线由"尖峰形"向"宽峰形"发展并整体向右移动,表明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整体水平上升,县域差异扩大。2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显著,"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平原区高,山地丘陵区低"的特征明显;大多数县域耕地集约利用度随时间变化稳步提高,但提高水平差异较大;耕地投入强度和耕地产出效率的提升幅度较大,耕地利用强度和可持续性状况提升较慢。3采用双重自组织模型将126个县域划分为东部黄淮平原区、北部平原区、东南丘陵平原区、中南平原区、西部山地丘陵区等5个耕地集约利用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化德县大兴牧村一带属华北陆块北缘晚古生代增生带,地层系统属华北地层区内蒙古草原地层分区.古元古界宝音图岩群岩石组合为一套变质陆源碎屑沉积一火山地层,为测区最古老的变质地层,呈不规则状捕虏体或残留体产出,总体呈北东东向条带状展布,地层内部褶皱构造发育,断裂构造以挤压、走滑为特征.宝音图岩群为一套低绿片岩相的变质岩系,其变质共生矿物组合为红柱石、白云母、黑云母、石榴子石.由变质作用形成了红柱石,变形作用使得红柱石产生了显微变形构造.  相似文献   

12.
乌伦古凹陷构造沉积背景复杂,改造强烈,主要残留发育石炭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及新生界地区,凹陷在重力异常图上存在三个异常带,中南部地区存在乌北和乌南两个石炭系凹陷。通过电法和地震解析,认为中南部地区石炭系高阻层下存在低阻层,重力约束反演显示是套低密度层,推测石炭系下部存在烃源岩层。综合野外、钻井及电测曲线分析研究,证实凹陷内石炭系源岩具有较好的生烃能力,优选石油地质条件好的乌南凹陷为下步油气勘探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3.
基于非线性正交回归模型预测城市建设用地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非线性正交回归模型(NORM),以GDP、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额为主要影响因子,预测天津市塘沽区2006-2010年建设用地量和土地供应量,并分析了塘沽区土地资源利用规律及趋势。预测到2010年,低、高经济运行模式下塘沽区建设用地量分别为93.64 km2和93.98 km2,置信区间分别为±15.79 km2和±15.80 km2;2010年低、高经济运行模式下土地供应量分别为227.58 km2和207.85 km2,分别是同期建设用地量的242%和221%。2005—2009年塘沽区高经济运行模式下建设用地量高于低经济运行模式下建设用地量,2010年后高、低经济运行模式下建设用地量和土地供应量接近,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依赖逐渐减弱,土地资源利用渐趋规范、合理、有序。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东部中侏罗世中—酸性侵入岩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侵入岩带、额尔古纳侵入岩带及阴山—燕山侵入岩带。其中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总体属铝饱和型,高钾钙碱性系列。总体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铕总体上显示弱亏损。二长花岗岩总体属略富碱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总体为轻稀土富集型,铕强亏损。二长花岗斑岩属钠质类型,总体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属轻稀土富集型。正长花岗岩总体属富硅、钙,高钾钙碱性系列;轻、重稀土的分馏程度较低,且发育强烈的负铕异常。碱长花岗岩、花岗斑岩总体属富硅,高钾钙碱性系列。轻重稀土的分馏程度较低,发育较强的负铕异常。该期侵入岩总体为S型,少数为I型。表现出兼具大陆弧花岗岩(CAG)、大陆碰撞花岗岩(CCG)与后造山花岗岩(POG)的多重构造环境的特点[1]。  相似文献   

15.
西辽河流域位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最东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南部,西北界为大兴安岭,西南界为七老图山,南界为努鲁儿虎山,北界为松辽分水岭,东部与东北平原相连。土地面积14.84万平方公里 一、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1、三面环山,平原中展。本区整个地势西高东低。海拔从2100米降到120米,地势起伏大,类型复杂。有山地、熔岩台地、丘陵、沙地和平原。其中山地、台地、丘陵面积约9万多平方公里,平原面积约5万多平方公里。大致可分三区。  相似文献   

16.
在内蒙古白云鄂博—满都拉地区1:25万区调基础上,经过对岗脑包超基性岩进行较为系统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等研究,其岩石化学和稀土配分图解标志为经历了部分熔融的地幔残余。认为岗脑包超基性岩可能是寒武—奥陶纪洋壳的标志,系奥陶纪闪长岩携带折返的洋壳碎片,形成时代为早寒武纪,是古蒙古洋板块向北侧宝音图微陆块俯冲之后,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进一步发生陆—陆碰撞的过程中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天公山隧道穿越位于浙江省义乌市后宅街道岭脚村和毛店桥头之间的山体中,杭金衢高速公路的西侧约300m左右,轴线与杭金衢高速公路近于平行。隧址区地形起伏较大,地貌上属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大部分基岩裸露,覆盖层较薄。本次勘察主要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地震折射法,地震反射波法三种工程物探法对天公山隧道工程地质特性进行研究,为工程选址与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两种卫星影像合成并引入冰川积雪区的方法,对西昆仑山玉龙喀什河流域2000-2013 年MOD10A2积雪数据进行去云处理,分析不同海拔高度积雪的年内和年际变化特征及趋势,结合气象要素,分析其分布变化原因。结果表明:① 低山区(1650-4000 m)积雪年内变化为单峰型,补给期为冬季,而高山区(4000~6000 m)存在“平缓型”春季补给期和“尖峰型”秋季补给期两个峰值;② 就年际变化而言,低、高山区平均、最大积雪面积呈微弱增加趋势,高山区最小积雪面积显著增加,倾向率为65.877 km2/a;③ 就季节变化而言,春、夏、冬三季低、高山区积雪面积年际变化呈“增加—减少—增加”趋势,秋季高山区积雪面积则呈“增加—减少”趋势,而低山区积雪面积在2009 和2010 年异常偏大,其他年份面积变化不大;④ 在低山区,气温是影响春、夏两季积雪面积变化的主因,气温和降水对秋季积雪面积变化的影响相当,而冬季积雪面积变化对降水更敏感;在高山区,夏季积雪面积变化对气温更敏感,而冬、春季积雪面积变化主要受降水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自然条件 大兴安岭寒温带林区,处在黑龙江省的北部,约50°00′—53°31′N的地区。区内地形属丘陵和低山,海拔300—600米。山间河谷平原和河漫滩上因水淤积,地下水位过高而发育有沼泽;宽谷内发育有阶地。一年中,有半年时间地表冻结,以至在夏季,地表一米以下还有厚约3米的永冻层。中部的伊勒呼里山(最高山峰海拔1530米)把全区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属黑龙江水系,南部属松花江流域。黑龙江畔海拔170—300米,松花江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维拉斯托锌铜多金属矿找矿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拉斯托锌铜多金属矿位于大兴安岭中南段西坡。矿床形成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受东西向断裂控制。区域上为Ag异常地球化学省,1:5万化探具有Ag、Cu、Pb、Zn、As、Sn、Sb、W、Mo等元素的组合异常。地球物理上表现出高极化率和低电阻率的特征。通过对地质、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成果的综合分析研究,建立了该矿床的找矿模型,即成矿地质环境(断裂、岩浆岩和矿体)+地球化学异常+地球物理异常。该找矿模型的建立对大兴安岭西坡及其他地区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