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异常探测是数据挖掘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旨在从海量数据中挖掘不符合普适性规律、表现出"与众不同"特性的数据或模式,其在金融欺诈、公共卫生、极端气候事件发现、交通拥堵判别、环境污染监测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异常探测最初应用于事务型数据库,后来扩展到空间数据库和时空数据库,出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异常探测算法。为了更好地满足应用需求,发展性能更高、适应性更强的异常探测方法,该文从所使用的数据类型将异常探测粗分为传统异常探测、空间异常探测和时空异常探测,并详细回顾了典型的传统/空间/时空异常探测方法,指出这些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1)不适用于高维数据的异常探测;2)自适应能力差;3)缺乏对异常探测结果的有效性评价。最后,展望了异常探测的相关热点研究方向:1)顾及高维专题属性的异常探测;2)顾及领域知识的异常探测;3)耦合度量关系和非度量关系的异常探测;4)异常探测的有效性评价。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从武警黄金一总队获悉,通过工作,该总队在内蒙古额尔古纳成矿带的格鲁其堆山矿区探获铅锌资源量23,506吨,伴生银资源量17.12吨,且找矿潜力大。2013年,该总队在额尔古纳成矿带的格鲁其堆山矿区投入工作量槽探10,000立方米等,圈定多元素异常28处,其中金异常4处,银异常1处、砷异常3处、锑异常3处、铜异常2处、铅异常5处、锌异常2处、钼异常8处。根据各单元素异常空间分布特征,该总队圈定了6处组合异常。通过槽探发现,Ⅱ号蚀变带长约600米,宽约100米,共见两条铅锌矿体。  相似文献   

3.
对于二度磁异常来说,根据磁化方向旋转原理,可由实测的Za异常换算出任意磁化方向的Za异常,不同磁化方向Za异常极大值是不同的。利用Za极大值最大时的磁化方向的Za异常,进行异常反演,能确定磁性体位置、埋深、有效磁化倾角。本文以水平圆柱体、无限延深薄板为例,阐述了方法原理和模型试算结果,认为利用特定磁化方向的Za异常进行定量解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王洪涛  杜岩  王冉 《西部资源》2015,(2):139-141
四子王旗小南山地区铜、镍矿赋存于辉长岩中,矿化区与线状重力等值线密集带或水平一阶导数线状异常(或串珠状异常)重叠,推断在矿区南北有近东西向断裂存在。磁法测量显示为一规则正异常。推测磁异常是由深部辉长岩岩体引起。由于该异常与化探Cu多金属组合异常吻合较好,同时在异常走向边缘有小南山Cu、Ni矿床,异常组合形式及地质条件都有可比性,进一步做大比例地质物化探工作。  相似文献   

5.
沈柏竹  封国林  廉毅 《地理科学》2015,35(10):1299-1305
将1月北极涛动(AO)大气遥相关型的强度分为:正常、异常和极端异常3类典型年进行讨论,发现其同期大气环流及其对北半球温度影响存在显著的异同性:当AO呈异常和极端异常时,均表现为东亚大槽、乌拉尔山、贝加尔湖阻塞高压、阿留申低压的持续、稳定异常,但对应极区涡旋的强度、面积及其向南、向北的扩展等有所差异,与NPO、NAO正、负位相对应,致使冷空气在极地和中、高纬度活动范围不同。极端异常年的影响强度和范围较异常年偏大、偏南,高低空配置使冷空气向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延伸,异常低温可扩展至北太平洋暖池区。  相似文献   

6.
2012年4月华南地区降水异常事件及成因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实时、历史观测资料和NCEP/NCAR 再分析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和气候事件机理诊断分析方法,对2012 年4 月华南地区降水异常事件及其成因机制开展总结分析。结果表明:2012 年4 月华南大部地区降水异常偏多,强降水频发。华南地区降水异常事件的主要成因为:异常的高低纬环流形势配合,为华南地区降水异常偏多提供有利的环流背景,利于北方冷空气南下与西南暖湿气流在华南地区交汇;同期华南地区为异常偏强的上升气流控制,高低空辐散、辐合环流配置利于华南地区降水异常偏多;源自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太平洋的异常水汽输送为华南地区提供良好的水汽条件,是华南地区降水异常事件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乌兰察布市红红梁地区控矿规律研究及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圈定Au、Ag、Cu、Zn、Ni、W、Bi、Mo等综合异常4处,Au最高值2995×10~(-9),主要分布于都拉哈拉组、尖山组地层中,受尖山组中的北东向断裂构造带控制明显。采用激电中梯测量查证异常,物探异常显示激电异常与磁异常套合较好,异常可能为矿致异常。经槽探揭露,发现金矿体2条,铁矿体1条,铁矿化体1条,该区成矿地质条件有利,找矿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8.
本次在系统收集物化探、地质等资料基础上,确定了以花岗岩型铀矿为主要调查类型,以三条北东向断裂带及其夹持区次级断裂和已知铀矿化为研究重点,进一步运用放射性物探手段总结了铀矿化特征,圈定了能谱铀异常点1处、异常带5处,土壤氡异常点6处、异常带9处,分量铀异常带3处。这些综合异常峰值吻合度较好,查证了前人1∶5万物化探异常叠加区位置的真实准确性,且经槽探工程验证揭露较好铀矿化,具有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9.
茶洞矿区为新近勘查的铅锌矿点。矿区位于桂北多金属成矿带,成矿条件优越。矿区元素异常特征表现为:(1)元素异常展布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2)Pb、Zn、As、Sb、W元素异常强度高,规模大,套合较好;(3)Pb、Zn元素异常与地层、构造关系密切,且异常中心发现少量褐铁矿化、黄铁矿化,能很好地指示下一步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0.
以地质成矿理论为基础,以地质、物探、化探和遥感为主要勘查手段,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迭布斯格乌拉地区开展金、铜、钨、钼、铌、钽等多金属矿产远景调查,重点阐述遥感蚀变异常、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和航磁异常的找矿应用。结合地质资料综合分析,筛选化探异常9处、遥感蚀变异常4处、航磁异常2处,经异常查证,发现有找矿意义的异常6处。综合分析,圈定3处重点找矿靶区,分别为蛤勒曾陶勒盖铌钽矿找矿靶区,查干陶勒盖铜钼重点找矿靶区和乌兰公东金铜多金属重点找矿靶区,为下一步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提供后备选区。  相似文献   

11.
矿区地处早古生代花牛山-黑山裂谷系岩浆岩带的西段,属“花牛山-金场沟金银铅锌钨钼多金属成矿带”西段。1∶1万土壤(岩屑)测量共圈出2个化探综合异常,以Au、Ag为主,其编号依次为AP-1、AP-2。综合异常中,Au、Ag、As、Sb异常套合性较好,浓集中心明显,异常梯度变化较大。Au、As、Cu、Fe异常多呈带状沿含矿蚀变带分布,因此Au、As、Cu、Fe异常可作为矿区中金(铜)矿化的地球化学指示标志。  相似文献   

12.
利用NCC/CMA资料分析了2008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华南降水异常事件的成因.研究表明:2007年7月至2008年2月赤道西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偏低,以及2008年前冬今春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偏大是华南异常降水事件的前期气候背景;2008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东亚阻塞高压的异常强大及乌拉尔山长波槽的异常发展,促进了经向环流异常增强;偏强冷空气以阶梯槽的形式频繁入侵华南,为异常降水事件提供了动力条件.此外,副高较常年偏强、偏北,强劲的季风潮为华南地区输送了巨大的水汽和热量,冷暖空气在华南上空频繁交汇是深圳异常降水事件的直接成因.上述多种因素的异常并同时出现,共同导致了华南异常降水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识别降雪异常空间模态,明晰降雪异常的影响因素,对理解中国南北过渡带气候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论文基于1970—2020年逐日气象数据,辅以湿球温度动态阈值法、经验正交分解法等气候诊断方法,对秦岭南北冷季(11月—次年5月)降雪异常空间模态进行识别,探讨了不同主导模态与海气异常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秦岭南北冷季降雪异常存在2个主导模态。第1模态为“全区一致型”,降雪异常偏强区分布于关中平原、秦岭山地、汉江谷地和大巴山区东段;第2模态为“山地主导下降型”,反映山地降雪异常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2)在时间变化上,第1模态以年际波动为主,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空间模态多处于负相位,即全区一致降雪偏少;第2模态以年代转折为主,近期空间模态多处于正相位,即山地降雪异常偏少;(3)在影响因素上,第1模态降雪异常与1月中高纬度500 hPa欧亚遥相关波列相关,第2模态降雪异常与冬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密切相关。研究将降雪异常格局与环流异常机制组合研究,可为理解中国南北过渡带降雪异常预警信号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卫境大队地区铁矿赋存于四子王旗卫境大队地区航磁异常M 01/12中的南异常。经地面高精磁法测量确定该异常存在,异常中心位于矿区辉长闪长岩岩体中,与异常吻合较好。矿石类型为含磁铁闪长岩,细粒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其次为绿泥石、硅酸盐等。  相似文献   

15.
白音乌拉金矿地球化学异常以Au、Cu、Bi、Ag、W元素组合为主,成矿元素为Au、Ag、Au、Ag峰值大于200×10~(-9)、5.2×10~(-6)。异常套合较好、分带明显,异常强度高、规模大,前缘元素As、Hg发育,剥蚀程度弱,受北东向断裂控制,文章通过对矿区及地球化学异常元素组合、分布、组分分带等特征的分析,探讨了地球化学异常与矿化的关系,认为矿区有较大的找金矿潜力。  相似文献   

16.
兴隆屯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区之黄岗梁——甘珠尔庙——乌兰浩特锡、铅、锌、铜稀有金属成矿亚带的中部,为黄合吐矿化集中区。通过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本区共圈定三处综合异常,其中Ap1异常区为银矿致异常,异常区与富含成矿物质的早白垩世花岗岩岩株有关,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南方冬季异常低温和异常降水事件分析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统计分析1951 年以来1 月份以及1880 年以来冬季, 我国南方的异常低温与降水事件, 结果表明1 月异常低温(温度距平< -1σ) 有12 次, 降水异常偏多(降水距平> +1") 有10 次, 冷湿组合有3 次(1969、1993、2008); 冬季异常低温有29 次, 降水异常偏多有16 次, 冷湿组合有2 次(1886/87、1904/05)。利用NCEP/NCAR 再分析资料等, 采用合成方法分析异常低温与异常降水事件时大气环流特征, 结果表明有利于南方低温的环流特征是: 西伯利亚高压、东亚大槽及东亚急流异常偏强。有利于降水偏多的环流特征是: 东亚大槽偏弱; 200 hPa 上中东急流异常偏强、东亚急流偏弱; 东亚从对流层低层到中高层都有异常南风。当发生冷湿组合时, 低温主要是受到西伯利亚冷高压异常偏强的影响, 而降水主要受对流层850 hPa 至200 hPa 环流异常的作用。南方冬季水汽主要来自南支槽的西南气流和南海上空的转向 气流, 在降水偏多时有异常西南水汽输送距平。西伯利亚高压、欧亚遥相关型、西太平洋遥相关型、北极涛动4 个环流因子能解释南方1 月和冬季气温方差的47.2%和51.5%; 而中东 急流、东亚经向风、欧亚遥相关型则能共同解释南方1 月和冬季降水方差的49.4%和48.4%。 统计降水异常与ENSO 的对应关系表明, 当发生El Niño 事件时南方冬季降水偏多的概率较 大, 当发生La Niña 事件时, 降水偏少的概率较大, 而温度与ENSO 没有明显的统计相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异常评序的常用指标及方法;应用实例对不同阶段异常评序方法的选择应用做了示例。提出:在区域矿产地质调查不同阶段,应使用不同的异常评序方法;地球化学指标的选用不是越多越好,从描述地球化学数据基本特征出发,每一个基本特征选一个指标,做到不重、不漏、全面客观评价异常。  相似文献   

19.
地壳形变和地面温度异常是构造地震活动监测的两项重要指标,时间序列分析是提取地震活动异常信息的主要方法.该文以汶川地震为例,分析发现汶川震前位移、基线长度、应变分量时间序列出现显著的地壳形变动态异常,同震形变最为显著.分析地面温度增量时间序列,发现震前震中附近出现3次异常,持续时间为9~13 d,地面异常增温高达10°C,增温高值区主要沿龙门山断裂、鲜水河断裂、红河断裂展布,与活动断裂的空间分布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对同一像元应变与地面温度增量时间序列进行关联分析,发现地壳形变与地面温度异常特征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0.
张萌 《地理教学》2012,(2):26-27
一、色觉异常群体的特征 根据资料统计,色觉异常群体,即通常所说的色盲、色弱群体在人群中的比例约为8%。以全球人口60亿计,理论上目前世界上有约4亿多人属于色觉异常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