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扬子地台与华南南盘江盆地大贵州滩三叠系沉积演化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子地台是一个横跨华南地块的以浅海沉积为主的大型碳酸盐岩台地,南盘江盆地是发育在扬子地台碳酸盐岩台地背景之上的一个沉积盆地,从晚元古代到晚三叠世长期海相沉积演化历史中,扬子地台-南盘江盆地体系经历了多次重要的构造演化阶段.扬子地台从晚元古代到早三叠世末期一直保持为一个稳定的碳酸盐岩台地,在中三叠世末期扬子地块整体抬升,海平面下降,形成了遍及扬子主体的拉丁期大海退,从而使扬子地块大部分地区抬升为陆.南盘江盆地位于华南地块南缘,从晚元古代到晚三叠世沉积了一套厚度巨大的海相碳酸盐岩,晚三叠世发育了一套硅质碎屑的浊流沉积,区域沉积也由此转化为河流相沉积.二叠纪和三叠纪碳酸盐岩地层记录了碳酸盐岩台地长期演化历史及其特征多样的沉积建造和沉积环境,而硅质碎屑流和构造沉降速率的变化反映了盆地在三叠纪期间经历的聚合构造和前陆盆地发展过程.在三叠纪时期扬子地台沿西南-北东方向从云南围绕南盘江盆地向贵州延伸,在南盘江盆地中发育了几个孤立的碳酸盐岩台地,包括位于贵州南部和广西境内的大贵州滩和崇左-平果台地.南盘江盆地在晚二叠世发生过一次区域性的海侵事件,早三叠世时期扬子地台和几个孤立台地为由鲕粒边滩组成的低角度斜坡,中三叠世(安尼期)变为由Tubiphytes边礁组成的陡倾斜坡.盆地范围内斜坡变陡激发了Tubiphytes礁和其它的生物体发育,而且它们组成了稳定碳酸盐岩台地的边缘.位于扬子地台西部地区的关林和贞丰一带与最北部的孤立台地(大贵州滩)在安尼期发育了陡倾的边礁.在拉丁期,扬子地台在关林一带进积并与盆地碎屑沉积互层穿插沉积,而位于贞丰的台地边缘出现了由断层控制的地貌特征.与此同时,扬子地台东部(贵阳)由侵蚀滑塌边缘变为进积边缘,向盆地内部进积充填形成了超过600 m的碎屑沉积.但是,与扬子地台不同,位于最北部的孤立台地(大贵州滩)在拉丁期由加积边缘礁变为起伏明显的侵蚀陡崖和饥饿盆地边缘.晚三叠世(卡尼期)扬子地台西部下沉并被晚三叠世浊流沉积埋藏,而扬子地台东部地区在被硅质碎屑沉积埋藏之前持续沉积了一套浅水碳酸盐岩沉积.孤立台地为从南到北逐渐变陡的边缘沉积,而且发育了多个小丘,其中南部地区早期沉降后来被硅质碎屑沉积埋藏,而北部地区到后期下沉.与扬子地台西部一样,最北部的孤立台地(大贵州滩)在晚三叠世下降被碎屑沉积埋藏.以上这种差异源于华南地块南缘因构造聚合作用导致的盆地南部地区不同沉降速率.大贵州滩是盆地中演化历史最长的孤立台地,穿过大贵州滩孤立台地内部和边缘的两条正交剖面显示出了一个被断层切断的向斜构造,这样就很容易识别其沉积建造特征及演化历史.大贵州滩发育的整合的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以及从早三叠世到中三叠世生物复苏阶段连续的巨厚沉积,使其成为一个研究二叠世末期生物大绝灭期间的海相环境以及生物生态条件最为理想的地区.  相似文献   

2.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下三叠统碳酸盐岩地层中富集天然气,天然气藏的分布受优质烃源岩和礁滩相储层的控制。为了揭示四川盆地沉积演化背景下天然气的富集规律及预测成藏有利区,对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扬子古板块地质构造背景进行分析,讨论地质构造背景控制下四川盆地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沉积演化特征;根据不同时期构造和沉积演化特征确定优质烃源岩和储层的发育机理和分布范围;结合天然气成藏模式的认识,确定天然气成藏有利区。结果表明:四川盆地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海湾及其后陆棚的发育演化控制了该区龙潭组主力烃源岩与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相储层的发育分布,形成了下生上储的有利配置关系;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台地边缘礁滩相储层邻近龙潭组海湾相优质烃源岩的区域为天然气成藏最有利区。总之,四川盆地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沉积演化特征控制了海相优质烃源岩和储层的发育分布,决定了天然气的富集与分布。  相似文献   

3.
豫西济源—义马盆地早中生代地层谭庄组中上段(T3)和鞍腰组(J1)是典型的湖泊体系沉积。谭庄组沉积期湖泊相对较浅,受气候控制。由于受季风环流的影响,推测晚三叠世晚期的季节性更强。在三叠纪末—早侏罗世,发生了走滑构造作用。鞍腰组沉积期为走滑引张体制下的湖泊,水体较深,反映了构造沉降的开始。在随后的走滑挤压阶段,该湖泊为三角洲和河流相碎屑沉积物充填。  相似文献   

4.
马岭地区位于贵州省兴义市,其沉积地层经历了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沉积环境演化,是研究早三叠世沉积环境变化的理想地区。通过对马岭地区嘉陵江组的野外踏勘,以获得的实测剖面资料为基础,结合室内薄片观察,并根据14种主微量元素的结果,进而探讨其沉积环境的演变。马岭河剖面主要出露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可分为四段,共取16件岩石样品进行送样分析,结合沉积相、古气候指标SiO2/Al2O3比值和古盐度指标,古水深指标CaO/MgO、Sr/Ba比值,可指示马岭地区在早三叠世经历了如下变化:①由异常炎热、干燥气候逐渐过渡为整体湿润的气候,这可能为早三叠世及后期生物复苏提供了适宜的气候条件;②发生浅海、深海的交替变化。嘉陵江组一~四段分别以开阔台地相、潮坪相、开阔-局限-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相沉积为主,每段的古盐度变化、海平面升降等现象,加上腹足、双壳等生物碎屑的局部出现,印证了该区早三叠世海洋环境异常多变,并具有多期次恶化-改善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可可西里一巴颜喀拉活动型三叠系,与相邻古陆上的稳定型三叠系分布区,构成特提期三叠纪海域。盆地由于基底性质和地质构造背景以及演化过程的差异而具多级性。本文将该盆地作为一级沉积盆地下分四个二级沉积盆地和一个构造带,对其形成机理及演化特征分析研究,指出沉积盆地是古北特提斯裂谷型海槽经过晚二叠世闭合期后形成的活动型海盆。海盆形成于早三叠世早期,到晚三叠世晚期和侏罗纪早期才全部闭合成造山带,经历了沉降—沉积期、隆升—闭合期和闭合期后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鲜明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贵州安顺、织金、郎岱地区经历了前早震旦纪基底形成阶段、晚震旦—志留纪被动大陆边缘阶段、泥盆纪—早二叠世得陆缘与陆内裂谷发育阶段、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克拉通内台地发育阶段和晚三叠世及以后前陆盆地与褶断—冲断褶皱阶段。其下古生界具有优越成油气地质条件和良好的成油气组合,发育三套烃源岩、三套储集层、三套盖层和三套生储盖组合,五类圈闭和四期油气运聚事件,但保存条件复杂,指出安顺凹陷、三塘—百兴凹陷和黔西断凹为有利勘探区带,长顺凹陷和黔西南坳陷为较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7.
张家界地区中晚寒武世岩相带3分格局明显,自NW向SE依次为台地相、台缘斜坡相和陆棚相.3相区之间分别以花垣-张家界、古丈-张家界深大断裂为界.台地相区孔王溪组属邻近盆缘陡坡地带类似于深水陆棚沉积,重力沉积发育;娄山关组北西小区记录了由台地边缘浅滩→局限台地潮坪→台地边缘浅滩的变迁过程;而东南小区则属台地边缘与斜坡的过渡地带.台缘斜坡相区敖溪组反映了缓慢的海退过程,沉积环境由陆棚向陆棚内缘带变迁;车夫组属台地前缘斜坡带,重力沉积转化为蚀流沉积;比条组为背景沉积-重力沉积综合产物,反映了台地前缘斜坡上带环境.陆棚相区探溪组旋回性明显,反映了陆棚内缘沉积特点;田家坪属台缘斜坡下带-陆棚内缘环境,沉积了一套多具鲍玛层序的远源风暴岩.各自有其岩石类型组合特征及沉积构造特征,并讨论了岩相古地理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作者认为鄂西南化塘区晚震旦世发育的一套碳酸盐砾岩层序,是碳酸盐台地上台隆边缘形成的一种特殊沉积岩相,是古海洋面强烈波动的一种标志。文章从构造学和沉积学方面初步探讨了其建造过程和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9.
广西印茶—天等地区发育的泥盆纪岩相复杂,沉积类型多样.文章在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开展1:5万印茶、下雷、古美幅等区域地质调查研究,将研究区划分为陆地边缘碎屑岩、孤立台地和斜坡—盆地3大沉积相类型,识别出潮坪相、局限台地相、半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台地边缘相、台地前缘斜坡相和盆地相7种沉积相类型.研究表明该区泥盆...  相似文献   

10.
华南大陆形成于前震旦纪。元古代至中三叠世,华南属于华南—东南亚板块的一部分,泥盆纪以前是冈瓦纳古陆的成员;志留纪之后为太平洋古陆组成部分;晚三叠世以来属于欧亚板块,华南大地构造演化可分为扬子大陆裂陷(Pt—S)、江南地台(D—T_2)和南华陆缘活动带(T_3-Q)三大阶段。扬子大阶段包括四堡阶段(Pt_1+2)、雪峰阶段(Pt_31)和华南阶段(Z-S),三次大陆裂陷分别形成以四堡群俯冲杂岩为代表的四堡陆间沟一弧一盆、以丹洲群为代表的雪峰陆间沟一弧一盆和以震旦一志留纪广西构造层冒地槽型建造为代表的华南陆缘弧后盆地。江南大阶段含钦州、右江两个平行交错的局部阶段,钦州裂陷阶段(Z—P_1),位于华南陆缘弧后盆地局部钦州地区,并被保留至早二叠世;右江裂阶阶段(T_1-T_2),由于桂西及邻区介入活动大陆边缘,发育了右江裂陷盆地。南华大阶段包括两阶段,燕山期(T_#-E_2 ̄2)东南大陆边缘弧阶段和南岭期(E_2 ̄3-Q)北西太平洋岛弧阶段。南华大阶段发生了多次轻缓造山运动,导致江南地台盖层和其上覆构造层同步或类同步褶皱,在陆上无海浸的环境里形成中新生代南华造山带。还讨论了许靖华关于华南三叠纪碰撞造山带的理论,结论  相似文献   

11.
广西岑溪地区志留系为半深、深海笔石相—滨浅海腕足相的碎屑岩地层序列,属地槽型沉积产物;泥盆系为滨岸碎屑岩相—台地碳酸盐岩相—槽盆硅质岩相的地层序列,富含鱼、腕足等多门类化石,具地台型沉积特征。泥盆系与志留系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表明广西运动在本区表现为整体抬升遭受剥蚀而非强烈的造山运动,其集中暴发时间在早泥盆世早期,前奏可追溯到中志留世。由于这一运动,结束了本区早古生代地槽的发展历史,此后进入准地台发展阶段,导致钦州地槽博白—玉林拗陷未能延至本区。  相似文献   

12.
鲁西是山东省古生代非金属矿的重要产区。自寒武纪早期至二叠纪晚期,形成了海相-海陆交互相-陆相沉积地层及-系列非金属矿沉积建造,有:寒武纪的石英砂岩、石膏、石灰岩、泥灰岩、木鱼石等含矿沉积建造;奥陶纪的白云岩、石膏、石灰岩等合矿沉积建造;石炭纪的硬质耐火粘土、软质耐火粘土、膨胀粘土岩、高岭土等含矿沉积建造;二叠纪的膨胀粘土岩、硬质耐火粘土、石英砂岩等含矿沉积建造。这些合矿沉积建造区域分布稳定,与华北地台区内其他一些地区同类含矿沉积建造可以对比。山东古生代非金属含矿沉积建造的总结和研究,对有关非金属矿产的开发应用和普查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石炭-二叠纪是山东省主要成煤时期,同时期形成的矿产还有铝土矿及硬质粘土矿。根据以沉积岩基本层序为基础原则、以沉积相划分为依据原则、与沉积旋回划分相一致原则、与组级岩石地层单位划分相协调原则等沉积岩建造类型划分原则,将山东省石炭-二叠系划分为5个沉积岩建造,介绍了其特征,并阐述了石炭-二叠纪沉积岩建造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开鲁盆地为陆相火山岩盆地。勘探结果表明,在陆相火山岩盆地中获得了工业油流,为寻找石油油藏开辟了新途径。龙湾筒凹陷的火山岩以火山熔岩、火山碎屑沉积岩为主,根据岩石特征,可划分为三种岩相:溢流相、火山爆发相和火山沉积相。溢流相以熔岩为主,包括安山岩、粗面岩、粗安岩、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火山爆发相岩石包括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火山沉积岩相岩石包括凝灰质砂岩、凝灰质泥岩。依据火山岩相划分,结合火山岩测井和地震反射特征,对龙湾筒凹陷火山岩纵向上的变化和平面上的展布进行了讨论,特别是对储集性能好的溢流相岩石进行了圈定。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铁山岩体东部地区铁(铜)矿床的成因以及成矿物质来源。认为该区的铁矿床是以矿浆充填贯入成因为主,近矿闪长岩的钠化作用及三叠系地层不能为成矿提供主要的物质来源,铁质主要来自深部上地幔。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上古生界沉积相演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钻井资料和地质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沉积相演化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了本溪期(海侵)、太原期(海侵扩大)、山西期(海退)、石盒子期(海陆交互)和石千峰期(陆缘湖泊)等5个时期的古地理环境、岩石类型、沉积相类型和平面展布特征。得出这5个时期在盆地内构成了一个海侵海退旋回,形成了从滨浅海相到海陆过渡的三角洲相、河流湖泊相陆源沉积。控制生成了三角洲相分流河道砂砾岩、水下分流河道砂砾岩以及潮坪相砂坝等有利储集岩带,潮坪相发育的煤系地层为烃源岩。上石盒子组洪泛平原形成泥质岩盖层。生油岩和储集岩叠置或互侧式组合关系,形成本区受砂体分布控制的岩性气藏。  相似文献   

17.
临沂方城盆地发育一套粗面质、粗安质火山碎屑岩及熔岩组合,是一套溢流相与爆发相交替的旋回性火山沉积组合,属碱性钾质岩石的钾玄岩,重稀土元素富集,δEu值为0.82~0.93,接近于1,具弱负铕异常,反映该期火山作用是在可能存在山根的条件下,在地幔岩石圈减薄下形成的;该套岩层前人划分为青山群沉积期形成的粗面质潜火山岩。研究发现该套地层与下伏八亩地组安山质沉凝灰岩为喷发不整合接触,界面处存在有短暂的沉积间断,并发育有1~2cm的古风化壳。根据其岩石组合特征,产出层位及地球化学特征等,将其厘定为青山群方戈庄组。  相似文献   

18.
该文分析了临清坳陷晚古生代沉积体系及沉积相,通过连井剖面沉积相的对比研究总结出其纵向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临清坳陷晚古生代主要发育了台地-泻湖沉积体系、障壁-泻湖-潮坪沉积体系、潮坪沉积体系、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以及河流-湖泊复合沉积体系。研究区沉积演化在纵向上表现清晰,其中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的本溪、太原期主要发育海相沉积;二叠纪山西期主要为过渡相沉积;二叠纪上、下石盒子期主要为陆相沉积。  相似文献   

19.
西祁连当金山清水沟一带的寒武纪火山岩发育在寒武纪拉配泉岩群火山岩组。对该火山岩分布特征和岩石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划分了3类火山岩岩相:爆发相、沉积相、喷溢相,并对火山岩喷发旋回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当金山地区地层演化特征,对火山岩区域对比及火山机构恢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介绍鄂尔多斯盆地吴堡地区延长组长6段沉积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储层物性特征、浊积岩特征、浊积岩分布规律及其对油藏的影响,明确了浊流沉积的石油地质意义.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吴堡地区长6段以发育长石砂岩为主,填隙物成分有方解石、绿泥石、白云母以及少量的石英加大、长石加大等,砂岩储集层孔隙结构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吴堡地区长6期湖盆沉降趋于稳定,是三角洲的高建设时期;多水系、多物源的三角洲前缘沉积为深湖浊积扇沉积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在吴堡地区东北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前端发育深湖浊积扇沉积,可区分出中心微相和边缘微相两个沉积微相带,其中浊积扇中心微相以细砂岩、粉砂岩与暗色泥岩呈砂泥互层;从平面上看,浊积岩砂体非均质性在侧向上逐渐变弱,砂体底部发育厚度较大、成熟度较高的暗色湖相沉积的烃源岩,深湖相的暗色泥岩含有丰富的烃源岩,而浊积岩砂体是由深湖相的暗色泥岩构成,孔渗物性好的区域易于形成良好的上倾尖灭的透镜状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