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矿山地热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0年代我国矿山高温问题趋于严重化,由此而开展的矿山地热研究推动了我国煤炭资源勘稼地温测量的普及;在大量矿山地热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矿山地温类型划分系统,为矿山地温勘探和矿山高温对策提供了理论根据。展望前景,矿山地热研究面临新的研究任务,其中,总结全国煤田地温测量成果和强化矿山地热与降温技术联结纽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魏林 《西北地质》2003,36(C00):84-86
文章通过对陕西省商洛市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分析和目前矿山主管部门在矿山环境保护过程中一些做法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结合国内外的专家对矿山环境保护的一些观点和措施,提出了商洛市矿山环境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生产矿山深部及外围找矿是缓解矿山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曾于1960年一度闭坑的吉林沂夹皮沟金矿,在新的找矿思路指导下,在矿山深边部及外围地区发现了多处大中型金矿床,生产矿山,特别是大型一特大型矿矿山深边部及外围地区经历了形成矿床所需的各种地质作用,是找矿最有利的地区,矿山开采过程中大量真实的地质记录,成矿理论和近年勘查技术的进展为矿山深边部及外围找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4.
李怀永 《西北地质》2003,36(C00):186-189
北京地区矿山主要分布在山区,矿山环境调查方法多,且较复杂,没有统一的调查评价标准。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矿山环境调查标准和要求。本文旨在于简要介绍北京市矿山生态环境调查方法及成果,本方法工作费用投入低,周期短,成果显著,为政府有效地进行矿山环境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孙贵尚 《西北地质》2003,36(C00):267-270
矿山环境的治理恢复,一直是影响采矿业和国民经济的重大问题。为了有效防止矿山环境的持续恶化,并使其得到及时地治理恢复,必须建立矿山环境管理保证金制度。本文从建立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的必要性,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收取的依据以及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收取的原则等方面,作了详细叙述。  相似文献   

6.
中国主要固体矿产大中型矿山大多数分布于中东部地区,对第一批500余座矿山资源潜力调查资料初步评估汇总表明,占矿山总数的3/4矿山为资源型危机矿山,近200座约占1/3的调查矿山具有进一步寻找接替资源潜力;对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勘查区的区域分布、主攻矿床类型、找矿预测方法及找矿勘查技术手段等资料数据开展综合汇总,结合相关数理统计分析和GIS空间分析,获得了一批数据图表,为编制“纲要”实施方案和危机矿山专项的工作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云贵 《西北地质》2003,36(C00):208-212
目前在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现状和预测评价中尚无统一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一般是借用“环境质量指标”来表示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这也是近似表达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的一种定量化方法。本文通过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将矿山地质环境质量指标用单因素指标和综合指标来表示,各指标用比较评价同时期不同地点的环境质量指数,用“模糊距离评价”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得出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的定量指标,对矿山建设、管理与规划将起到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矿区大安全观的矿山灾害学及其立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山灾害学是一门紧密联系矿山生产、安全及经济建设,且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综合科学。就其矿业开发的历史、现状和时代发展态势看,矿山灾害学赖以形成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主动力已经客观存在。研究和建立矿山灾害学不仅仅是一个全面、正确认识矿山灾害及其事故发生、发展规律,提高全民安全意识的问题;更重要的还是借助于这种认识去预测矿山生产的未来,以实现社会稳定、矿山企业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民造福。  相似文献   

9.
煤炭资源是中国陕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科学谋划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是维护陕北地区生态安全与能源安全的关键途径,而矿山生态修复成效评估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用以展现当地生态环境治理和自然资源保护的效益。笔者立足于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流程,通过遥感监测、物联网站点监测、人工实地调查与采样手段,基于矿山生态环境多源监测数据,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3大类别、12项指标出发,构建适用于陕北煤炭基地矿山生态修复成效评估体系。利用遥感、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搭建矿山生态修复监管平台,实现修复成效智能评估功能,旨在形成高效、合理的矿山生态修复成效评估体系,全面展现陕北煤炭基地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综合效益,以期为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监管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及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洪波  肖桂珍 《西北地质》2003,36(C00):130-133
本文主要叙述了环境影响评估的目的任务、评估思路、工作方法以及矿山环境生态恢复治理等。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工作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行政监督管理工作相结合,也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变为矿山企业保护环境、防治地质灾害、实施生态恢复与治理,建设“绿色矿山”的自觉行动,促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攀枝花市钒钛磁铁矿区、龙门山中段煤磷矿区、新康石棉矿区为例,从矿山地质环境概况,矿山主要地质灾害,矿山地质环境分区等入手,全面分析了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开发利用对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危害。并提出了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恢复与重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矿山环境问题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国际上矿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等,早在1970年代就十分重视矿山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大部分西方国家均实行了较为严格的矿山环境保护和矿山环境评估制度。尤其是近十几年来,随着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各国政府和矿业界对矿山环境保护更加重视,加强了有关环保立法等方面的工作,并对矿山企业实行履约保证金制度。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工作现状及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敬军  陆华 《江苏地质》2004,28(1):17-21
回顾了以往江苏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工作现状及工作成就,剖析了我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江苏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工作的目标与方向,部署全省矿山地质环境重点研究领域的工作,为江苏生态省建设和矿山环境保护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在矿山管理工作中加强生产矿山地质探矿,贯彻矿山技术政策,确保三级(二级)矿量平衡,抓好矿山“三率”,注意矿产综合回收利用,充分利用低品位矿石,加强矿产资源的二次开发利用,依靠科技进步不提高矿山技术水平是矿山得以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高矿床效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攀枝花地区主要露天矿山地质环境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随着矿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矿山的地质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如何预防、治理矿山地质灾害,对攀枝花这样的矿业城市意义重大。攀枝花大型露天矿山地质环境复杂,随着矿山向深度开采,已产生了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诸多环境地质问题,对生产和周边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正成为政府、社会、矿山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于MapGis的天津市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天津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作,基本查明天津市固体矿山生态环境背景、矿山地质环境现状、矿业开发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及其潜在危害。为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保护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矿山环境整治、矿山生态恢复与重建、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和决策支持。天津市固体矿山主要分布在蓟县山区及山前地带,蓟县是工作部署的重苣地区:平原区丰耍部署凋杏砖瓦粘十矿山。  相似文献   

17.
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理论在危机矿山资源预测中的应用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震宇  王世称  许亚明  于平 《世界地质》2002,21(3):283-286,299
危机矿山有危机和假危机之分,假危机矿山深中及周围仍具有找矿潜力,应用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理论进行矿山资源预测可以发现新的矿床类型或新矿种,圈定新的矿体,寻找深部隐伏矿床和难识别矿床,提出了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理论在危机矿山资源预测中的一般思路。  相似文献   

18.
文章根据黑龙江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资料,确定出影响矿山地质环境的因素,采用“袭扰系数法”对全省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定量化评价。划分矿山环境严重破坏区;中等破坏区;轻微破坏区和末破坏区。该评价结果为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桦树沟铁矿床成矿系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科研,找矿,补充勘探和矿山生产中,通过对桦树沟铁矿床成矿系列研究和矿床系列模式建立,使桦树沟铁矿由一个铁矿山变为以铁为主的多种金属综合矿山,对外围找矿起到指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冯春涛 《西北地质》2003,36(C00):271-274
忽视矿山环境管理是导致矿山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国外矿山环境管理无论从其法律法规的制定还是监督管理体制都已经比较完善。本文分析了矿山环境管理制度产生的渊源,介绍了发达国家所采取矿山环境制度类型,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矿山环境管理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