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碳酸盐准同生成岩作用是当今碳酸盐研究的一个新领域。由于它客观地记录了沉积物沉积之后、埋藏以前的演化历程,因此可以敏感地反映海平面升降变化过程,以帮助识别地层层序和层序界面、本文从准同生成岩序列、成岩作用类型两个方面对陆架边缘体系域、海侵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及Ⅰ、Ⅱ型层序界面的成岩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沉积成岩作用阶段划分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文杰  李秀华 《地质论评》1995,41(5):444-451
本文将国内外众多沉积岩阶段划分方案归纳为5种类型,并认为最合理的划分方案同生成岩作用、再生成岩作用、表生成岩作用;还对目前理解不同、使用混乱的各种沉岩作用术语进行评述,提出了主要沉积成岩阶段划分方案的对比表。  相似文献   

3.
泥晶灰岩的成岩作用与微孔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岩石学方法结合超微技术及现代测试手段研究泥晶灰碉的成岩作用微孔隙。结果表明,对泥晶灰岩微孔隙形成有得的主要成岩作用为压溶、溶解和一定程度的云化及去云化、硅和去硅化作用。这些作用可以扩大微孔主微裂隙,使之有可能具有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4.
台北凹陷七克台构造中侏罗统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七克台构造中侏罗统碎屑岩储层岩石学、储层物性特征的基础上,通过8口井的薄片鉴定观察、压汞资料、阴极发光、扫描电镜、X衍射等分析资料,研究了七克台构造中侏罗统碎屑岩的成岩作用特征,确定了它们的成岩作用阶段,分析了它们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其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有:粒间溶孔、粒间孔、粒内溶孔及溶缝、颗粒内裂隙、晶间微孔等。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成岩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显微镜法、染色法、镜煤法、铸体鉴定法、阴极发光法、X-衍射等方法研究了巴楚地区石炭系、二叠系成岩作用,证明它经历了压实、泥晶化、胶结、溶蚀、云化、重结晶、硅化、裂缝等成岩作用;经历了海底成岩环境、大气淡水成岩环境、浅埋及深埋成岩环境、表生成岩环境。各种成岩作用不断改变着石炭系、二叠系的储集性能,形成巴什托-亚松迪-带小海子组白云岩和巴楚组白云岩两个较好的储层。各种成岩矿物、石英加大、有机质成熟度、X-衍射的资料证明本区成岩阶段大致相当于Schmidt成岩阶段的“中期成岩阶段”。  相似文献   

6.
王伟锋  林承焰 《地质论评》1993,39(4):352-357
本文综合应用研究区目的层段岩芯样品的各项分析测试资料,对储集砂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结构进行研究,揭示了枣园油田储集砂岩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各组分含量变化大是造成储层成岩变化和孔隙结构复杂的因素之一。孔一、二段砂岩经历了压实、胶结、交代、溶解和自生矿物充填等成岩作用。孔一段上部孔隙类型以原生孔隙为主,孔隙和喉道发育、孔渗高,但孔喉分选差;下部原生和次生孔隙并存。孔二段主要是次生孔隙,孔喉细、分选差,孔渗性较孔一段上部差。  相似文献   

7.
动物非矿物化组织在特异埋葬条件下可保存为化石.最稳定的保存形式是与成岩作用有关的保存类型和以碳化有机质薄膜形式存在的保存类型.与动物非矿化组织保存有关的常见成岩自生矿物有磷酸盐矿物、碳酸盐矿物和黄铁矿等.其中,磷酸盐矿物在成岩作用过程中结晶最早,可以保存动物的微细构造.这些矿物可以矿化交代动物的肉质和角质使其成为矿化实体.特异埋葬的化学机理还需要古生物学家和地球化学家更紧密的合作,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矿物包裹体在沉积物成岩作用研究中的应用是90年代沉积学理论的一个重大进展,它不但为沉积学研究提供了崭新思路,方法和手段,而且为矿物包裹体学的应用和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本文系统介绍并探索矿物流体包裹体在沉积岩成因、成岩作用、成岩微区分析、成岩条件、成岩阶段、成岩环境、成岩演化和埋藏历史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铜陵地区成岩成矿背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铜陵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重要矿集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之一,以盛产铜、金等矿产而闻名于世,尤其是铜矿资源十分丰富,享有中国古铜都之称.铜陵地区内的矿床类型主要为夕卡岩型、层控夕卡岩型,其次为规模小、位于一些矿床深部的斑岩型(铜官山、新桥等),成矿作用与晚中生代(120~140Ma)大规模的岩浆活动有关[1,2].矿床与侵入岩岩体在空间上密切相关,在时间上与岩体的侵入时间相接近.侵入岩体可划分为碱性系列及钙碱性系列,不是从碱性玄武岩浆直接分异演化而成的,而是底侵的碱性玄武质岩浆与下地壳闪长质岩浆混合、发生AFC过程的产物.构造环境为岩石圈伸展作用下的拉张环境.尽管铜陵地区研究程度很高,但在该区仍有找寻到新的隐伏矿床的可能,本文旨在通过总结前人对该区的研究,为铜陵地区下一步的勘探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林承焰  王伟锋 《地质论评》1993,39(5):427-432
本文针对枣园油田自来屯地区孔一段油藏开发效果差的实际情况,研究储集层砂岩岩矿特征、成岩作用及其对储集性能的影响、粘土矿物及储层结构模型与储层潜在敏感性及油层损害的关系,提出了油层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