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崖口-南口岩溶水系统是北京七大岩溶水系统之一,其东北部位于昌平南口,是隐伏岩溶地下水排泄区。查明该区地质构造发育情况,可以为评价岩溶水资源及北京优选战略后备水源地提供依据。本文在分析前人区域性重磁资料基础上,完成了5条总长30 km、总测点数626个的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剖面,采用SCS2D程序对CSAMT数据进行了二维反演解释,并实施了4眼勘探孔。物探和钻探研究结果表明:南口-孙河断裂是该系统的北东边界,走向北西,倾向南西,在雪山村附近断层落差达1017.5 m,是目前发现的断距最大的地区;断裂上盘蓟县系碳酸盐岩与侏罗系火山岩的地层界线,向西移动了2.4 km;南口山前断裂是山区裸露岩溶与平原隐伏岩溶的分界断裂,断裂走向北东,倾向南东,断距大于700 m,断裂上盘曹庄至南口一带有燕山期二长岩侵入,流村-葛村一带有燕山期闪长岩侵入。广泛发育的断层、岩体和火山岩,使这一区域岩溶含水层空间受到较大制约。  相似文献   

2.
北京南口地区,水文地质钻探揭露地层与设计地层有着较大出入。本文通过CG-T-1、CG-K-1、CG-K-2孔的钻探施工,对比分析区域地质资料,总结了南口—孙河断裂两侧第四系、白垩系和侏罗系的分布埋深情况,重新认识了燕山期侵入岩体的分布范围,认为在南口—孙河断裂的上盘(西南盘)区域分布着较厚的燕山期侵入岩体,蓟县系雾迷山组比以前设计的埋深要深得多,得出在辛店—马池口凹陷平原区内布置基岩供水井适宜性较差的结论。通过对CG-K-2号井热盖层、热储层及导热构造的分析,对比CG-K-2井的测井温度,提出了开发地热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江西甲路幅1∶5万重力调查实测数据进行处理与解释,推断并构建了甲路幅断裂构造体系,解释了主要断裂的形态、延伸及性质。结合磁测异常圈定了研究区内的隐伏岩体,并通过2.5D解释确定了主要岩体的外接触面形态与埋深;通过对区域典型矿床地质、物化探异常特征研究,结合地质、化探资料对该区成矿远景进行圈定与预测。通过研究构造、岩体、成矿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断裂控制岩浆与热液的运移,进而控制隐伏岩体及内生型金属矿床的发育与空间展布。与其他物探方法相比,重力调查在解释断裂构造方面具有自身特色与优势,是配合矿产地质调查查明断裂、隐伏岩体及隐伏矿床的最佳物探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高阳 《国外铀金地质》2011,(1):42-44,62
根据高放废物选址的要求,利用MapGIS对东天山地区不同时代岩体的空间位置、分布形态、出露面积,以及岩体与断裂构造、地震和矿床点等的空间关系进行了研究,对海量资料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可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利用MapGIS分析结果,初步筛选出阿奇山1号岩体、雅满苏北岩体作为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选址的有利岩体。  相似文献   

5.
寨凹隐伏岩体是豫西南地区利用重磁资料解释推断的8个隐伏、半隐伏岩体之一,分布面积约310km2。豫西南地区主要钼(钨)铅锌银(金)矿床均分布于这8个隐伏、半隐伏岩体区及其边部附近,二者具有非常明显的时空关系。研究隐伏岩体分布形态、深度、产状和深大断裂构造分布,对指导深部找矿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寨凹隐伏岩体重、磁场变化特征和分布规律,并通过相关定量计算,确定了隐伏岩体的侵入模型。将全区隐伏岩体分为三个区,Ⅰ区隐伏岩体顶面深度0~0.8km,分布面积约71km2,Ⅱ区隐伏岩体顶面深度0.8~2.0km,分布面积约153km2,Ⅲ区隐伏岩体顶面深度2~4km,分布面积约86km2。根据隐伏岩体侵入模型和典型矿床物探异常特征,建立了立体成矿模型(从浅至深从中低温成矿元素到高温成矿元素的过渡模型)和综合地球物理找矿模型(包括隐伏岩体、隐伏岩体顶上带、岩钟和斑岩体、矿体矿化体的地球物理异常标志);预测了找矿潜力,总结了勘查方法技术组合;指出在Ⅰ、Ⅱ隐伏岩体分布区银(金)铅锌矿床的下部有寻找斑岩型钼、钨、铜矿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程远 《地质与勘探》2018,54(4):747-761
东秦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钼矿资源产地,已查明大型、超大型斑岩型钼(钨)矿床十多处;在这些钼(钨)矿床外围,近年又找到了许多达中大型规模的脉型铅锌银(金)矿床,形成钼(钨)铅锌银(金)多金属矿集区。区内众多的矿集区均分布于重磁推断的隐伏岩体(基)区及其边部附近,矿床的形成严格受隐伏岩体的侵入形态、顶面深度和所处构造的控制,二者具有非常明显的时空关系。研究矿集区地球物理场特征,推定隐伏岩体和断裂构造的分布,是深部找矿工作的有效途径。通过研究矿集区和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和重、磁、电异常特征,建立了矿田和矿床的地质成矿模型和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地质成矿模型描述了隐伏岩体、小花岗斑岩体和钼(钨)铅锌银(金)矿床的顺序约束,即隐伏岩体控制小花岗斑岩体的形成,小花岗斑岩体控制钼(钨)铅锌银(金)矿床的形成;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包括隐伏岩体、小花岗斑岩体和矿体(矿化体)的重、磁、电异常标志。根据找矿模型进行了深部找矿预测。研究成果对在东秦岭地区进行深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隐伏矿床(体)空间位置、形态和矿化强度的预测是经济地质学的前沿课题和热点问题。在新疆东天山白石泉基性-超基性岩型隐伏铜镍矿预测与找矿研究过程,尝试性引入高分辨率的浅层地震与大地电磁测深(MT)方法,并结合常规的高精度重力、磁法和激电,开展隐伏含矿岩体(铜镍矿)空间分布位置、形态和矿化强度的联合探查与定位预测。基本查明了白石泉杂岩体的深部产状与形态结构,发现了5个隐伏低阻异常区。对其中两个低阻异常区的钻探结果表明预测结果是准确的,在异常YC-II位置发现了厚28m的铜镍矿体。  相似文献   

8.
地质处置库是处理高放废物的有效途径,而预选区内的岩体构造则是影响地质处置库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探明预选区内花岗岩岩体的断裂构造、空间形态,以甘肃北山新场-向阳山预选区岩体为例,简述了EH4系统的工作原理、野外数据采集以及数据处理与解释的全过程.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查明了研究区内断裂的发育情况、岩体的空间形态以及岩体中的不良地质体的分布,为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场地的稳定性和完整性评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北京市昌平区高崖口-南口岩溶水分布区,通过水文地质钻探4眼勘查井,进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采用配线法计算渗透系数、导水系数;按舒卡列夫分类,划分岩溶水水化学类型,并根据Piper图论述了岩溶水水化学特性;根据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进行水质标准评价;结果表明区内蓟县系雾迷山组岩溶裂隙含水层空间分布受到南部、西部和西南部3个方向岩浆岩体的明显挤压,空间范围减少,地下水补给受阻,区内东北部南口-孙河断裂上升盘800m以浅,岩溶裂隙发育、渗透性好、导水性强,地下水质量为Ⅲ类,可选作集中生活饮用水水源地靶区。  相似文献   

10.
汤伟明 《广东地质》1998,13(3):44-48
在广东省1:50万陆地卫星TM遥感图像上,并解译出138个反映地质内容的环形影像-环状构造,它们主要分布在6条深大断裂通过的山地及丘陵地区,根据形态的不同将它们划分为全环(包括单环,套环,连环和群环等4个亚类)和半环(包括半单环,半套环和半连环等3个亚类)两大类,根据成因的不同,将它们划分为岩浆活动成因(包括出露岩体,半隐伏岩体,隐伏岩体和火山机构等4个亚类)和构造变动成因(包括褶曲构造,断裂构造  相似文献   

11.
安徽铜陵矿集区广泛发育燕山期侵入岩,侵入岩体分布与矿田分布一致,沿铜陵-戴家汇隐伏断裂成群展布,形成一条近东西向宽约10km、长近40km的构造-岩浆-成矿带(吴才来等,2003)。单个岩体的空间展布方向大致与区域构造线一致,呈北东-北北东向分布,地表出露形态多呈椭圆形或长椭圆形。侵入体规模多为小型,单个岩  相似文献   

12.
西南三江兰坪盆地隐伏岩体探测及其成矿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兰坪盆地内发育以金顶、白秧坪为典型代表的MVT型Pb-Zn矿床,其中金顶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铅锌矿床。现有研究成果中针对区域大规模成矿作用过程、成矿流体形成机制等认识仍存在分歧,特别是对盆地深部是否存在隐伏岩体有较大争议。本文基于区域重磁异常特征与遥感环形构造分析,认为金顶-白秧坪矿集区深部发育中酸性隐伏岩体;通过开展隐伏岩体顶、底埋深,3D展布形态的计算,发现深部岩体空间展布严格受中轴断裂控制,且白秧坪岩体埋藏较深,金顶岩体顶面呈断续凸起的串珠状,具有北浅南深的特点。依据区域构造演化及矿集区成矿时序,推测盆地内部隐伏岩体形成于走滑-应力松弛伸展期,与金顶-白秧坪矿集区主成矿期一致。进一步分析其成矿效应认为,盆地边缘深大断裂与中轴断裂带一起组成的深部岩浆导流体系,促进深部岩浆上侵;上侵岩浆为区域成矿提供主要的热源,直接参与盆地热卤水流体的形成,并促进热卤水运移至浅部断裂与盖层断裂中成矿。  相似文献   

13.
赵丽君 《地质与勘探》2010,46(1):102-112
克拉通边缘岩浆侵位及其相关的浅层构造变形制约,不仅是深部壳幔相互作用及区域构造应力作用的浅部响应和表现,而且是从克拉通活化发展到造山作用的物质和事件记录之一。通过对燕山东段盘山花岗岩岩体周缘构造变形特征、演化过程的研究,并结合40Ar/39Ar热年代学测试和分析,提出盘山岩体侵位前、侵位时其上覆岩层的构造演化过程:三叠纪末(210-200Ma)盘山岩体侵位前,燕山中东段受南北向挤压作用形成了近东西向的马兰峪复背斜和蓟县逆冲断裂;盘山岩体侵位于先期形成的马兰峪复背斜南翼,并侵蚀了蓟县断裂;蓟县断裂的后期再次活动截切了盘山岩体的周缘向斜。岩体及同缘构造的相互关系表明,华北克拉通北缘地区的中生代早期岩浆形成于强烈的克拉通活化后一个由挤压变形向相对平静期转化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云南镇康芦子园铅锌铁矿床位于西南三江保山—镇康成矿带南段,地质构造复杂,多期次构造岩浆活动发育,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经矿区重力、航磁及地质等综合资料分析,认为芦子园地区存在隐伏酸性岩体。为查明隐伏岩体的分布特征、起伏形态及埋深,本次研究使用了大地电磁法(AMT)和重力三维反演方法。通过重力三维反演图可以看出芦子园地区隐伏岩体的分布情况及其形态;通过AMT二维反演反映出深部地质构造及隐伏岩体形态及埋深。结合地质资料,综合研究了岩体与地表、近地表的铁铅锌矿化关系,为深部找矿指出了方向,进一步指导勘查区的深部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5.
徐洪南  张宏伟  陈中 《江苏地质》2018,42(1):151-160
通过对河南崤山金矿区重磁资料数据的处理,分离了深源与浅源场,并结合物性特征解释重磁异常。研究区高精度重力异常主要反映断裂构造、隐伏岩体和崤山古地块分布特征,高精度磁力异常反映中酸性隐伏岩体分布特征。结合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和研究重磁异常特征,推测了与金矿有关的断裂及隐伏岩体的平面和三维空间分布位置。依据重磁异常特征和已知金矿床赋存规律,对成矿远景区段进行预测与评价,预测金矿远景区2处。对今后在研究区中深部和外围同类矿床的勘查中缩小目标靶区、合理选择勘探方法等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火山隐伏机构的研究对火山演化、火山地热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伊通盆地内的横头山火山开展研究,采用航磁、大地电磁测深、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等多种地球物理方法探测火山隐伏机构,揭示了横头山火山的形成时间和深部动力学过程,以及隐伏岩体的空间形态和构造环境,确立了一套针对隐伏火山机构的地球物理探测体系。研究表明:横头山火山形成于第四纪早更新世晚期,在压扭应力作用下,玄武岩岩浆由深部沿马鞍山断裂挤出地表,现阶段岩浆通道已经闭合,一部分岩浆停留在通道中;横头山火山隐伏部分与围岩存在较大磁性差异,地表磁异常面积为2.6 km2,沿马鞍山断裂北东向不均匀分布,埋藏深度小于1 000 m。  相似文献   

17.
为了深入挖掘找矿潜力,以垂向二阶导数为主要手段对临湘多金属成矿区重力异常地质成因进行了重新认识,推断了研究区构造格架及隐伏岩体分布情况,总结了已知矿点(体)与重力异常、隐伏岩体、断裂构造之间的关系,得出研究区仍存在寻找大型以上多金属矿潜力的结论,为深部找矿预测提供了重要的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落实安徽庐枞地区北部的龙桥铁矿含矿层位在第二找矿深度的空间分布,本文应用小道距、长排列接收的地震反射初至波走时数据,运用层析成像方法,得到该地区近地表1000m以上的速度结构。研究结果显示,反射地震初至波携带了丰富的上地壳速度结构特征和界面变化的构造信息,精细的速度结构揭露出龙桥铁矿隐伏岩体顶界面深度与起伏形态,发现岩体顶面凸起及陡变化部位与矿体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关系。长排列的深地震反射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方法能够为金属矿集区深部隐伏矿床的勘探与研究提供岩体的空间分布信息。  相似文献   

19.
孟恩矿床产于海西花岗杂岩体中,岩体主要以黑云母斜长花岗岩为主,伴有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白云母二长花岗岩,该杂岩体构成了矿床的围岩。岩体呈东西向分布,长约30公里,南北宽约18公里,岩体侵入于下二迭系中酸性凝灰质砂板岩中。 矿区断裂构造发育,呈近东西向分布。容矿构造呈东西向大致平行的陡冲断裂带,矿脉群呈东窄西宽,东陡西缓状产出。  相似文献   

20.
庐枞地区重磁场特征及其地质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重力、航磁异常的地质解释,对庐枞盆地线性(断裂)构造、环形构造(火山机构)和隐伏岩体分布提出认识,并对深部构造(莫霍面、变质基底)特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