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日本9.0级地震引起的应变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93个钻孔应变台站记录的日本9.0级地震的观测资料,计算出各个台站记录的面应变的应变阶,通过同震应变阶的张压性变化显示,日本9.0级地震可能对华东、华北和东北地区的影响以张性变化为主.利用稳定时段的观测资料进行理论固体潮标定,得到实际应变阶,利用同震应变阶分析中国大陆主要活动断裂可能受到日本9.0级地震的影响程度时...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昌平地震台体应变、线应变及差应变等观测资料在1998年1月10日张北-尚义6.2级地震前的异常变化。结果表明:该次地震前昌平台的应变观测资料出现了明显的趋势异常;体应变的异常时间与震级有较发的相关性;差应变资料显示了短临异常;由线应变资料计算的主应变方向在地震前逐渐向震中偏转;M2波潮汐因子也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河北怀来地震台体应变仪器概况及观测资料的质量,以原始观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异常图形和经Nakai拟合分析方法处理的震前异常特征.总结了1998年河北张北M6.2地震的体应变异常的映震效果,指出,体应变观测连续多次出现脉冲、阶变、应变固体潮畸变等异常可作为地震短临预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昌平地震台体应变、线应变及差应变等观测资料在1998 年1 月10日张北尚义6 .2 级地震前的异常变化.结果表明:该次地震前昌平台的应变观测资料出现了明显的趋势异常;体应变的异常时间与震级有较好的相关性;差应变资料显示了短临异常;由线应变资料计算的主应变方向在地震前逐渐向震中偏转; M2 波潮汐因子也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泉州地震台TJ-ⅡC钻孔应变仪的概况,对观测资料质量进行简单的分析。利用观测资料分钟值,对2002~2010年发生在中国台湾地区与印尼苏门答腊及附近区域强震记录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记录地震应变波的震级与震中距、记录到时差、记录振幅等有关问题,通过对记录到的震前应力异常变化的相关分析,寻求其映震能力的有关结果。  相似文献   

6.
于萍 《华南地震》2011,31(1):116-125
利用湖南省地震台网记录到的资料,研究了1970年以来湖南地区五次ML≥4.0级地震的地震视应变场的分布和时空演化特征.ML≥4.0以下的地震视应变与震级相关性较小,ML≥4.0以上地震的视应变值随震级增加呈非线形快速增大,说明:湖南地区地震视应变的时空演变与地震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高福晖 《四川地震》2001,1(1):13-19
本文是20多年前的试验总结,作为交流经验。地震预测预报的关键是临震前三要素(时间、地点、震级)及地震影响范围的预测预报。要做到临震预报,就要观测临震前的直接性前兆信息。地应变变化是临震的直接性前兆信息之一。本文用地震力学观点,采用自制地应变传感器观测水平地应变变化,找出水平地应变变化与临震的关系,从而作出地震临震前三要素的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8.
新疆钻孔应变异常与强震活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新疆钻孔应变18年的观测期间,发生了6级以上强震17组(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5次,8级以上地震1次。钻孔应变资料在64%强震前记录到了异常变化。其中属于天山和塔里木地块周边的15例强震中,在儿例地震前钻孔应变资料出现了异常,占全部强震的73%。利用钻孔应变资料正确预报的地震数仅4例,占全部强震的23%,占天山及塔里木地块周边地震数的26%。在这些强震中距离台站250km范围以内发生的地震有7例,正确预报的有4例,占57%。  相似文献   

9.
2003年12月1日中哈交界Ms6.1级地震钻孔应变异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2月1日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交界处发生了Ms6.1级地震。震前,位于震中西南224km的新疆乌什台分量式钻孔应变仪记录到了明显的应变异常信息。经多次落实没有发现干扰,认定为是与地震有关的应变异常。认为此次异常具有应变性质,呈压性、阶段性、节律性和张、压交替变化的波动性特点。深入分析乌什台应变异常特征,总结此次地震的预测经验、教训,对以后的地震短临预测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用格尔木钻孔应变可靠的观测资料,通过分析典型震例前的分量日均值、差应变、日分钟值曲线变化特征,发现M≥7地震前有中短期异常,M≥6地震前有短临异常。通过分析震时分钟值曲线变化特征,发现钻孔应变仪同震阶变明显,两次海西地震的阶变幅度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1.
从大地测量技术、地震观测技术和钻孔应变观测技术3种地面运动观测方法在观测频频带和观测精度方面的互补性,探讨了钻孔应变观测技术的发展方向,指出钻孔应变观测应将观测重点放在周期数十秒到数十天的短临信息频段,同时指出,钻孔应变观测可以同时用于声和高频地震观测,以获取更多的短临信息。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钻孔体应变干扰机理及异常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杰  刘敏  邹钟毅  李峰 《地震研究》2003,26(3):230-238
对山东省钻孔体应变仪数字化观测资料的干扰及突跳异常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1)山东省四个台站的钻孔体应变观测资料不同程度地受降雨、地下水位、气压、温度的影响,其中,烟台台体应变观测受到的干扰最多,影响最显,主要与其钻孔的地质条件有关。(2)长清台体应变观测资料中出现的几次突跳异常是由井孔内破碎带处掉下的岩块引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运用潮汐因子、加卸载响应比及相对应力场等分析方法,对1995年3月19日发生的新疆和硕MS5.0地震前乌鲁木齐基准地震台钻孔应变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结果表明,在地震前30天应变日均值出现了典型的指数曲线异常;在地震前1个月相对应力发生快速变化,主应力方向也发生了快速偏转;全日波潮汐因子地震前1个月到地震前半个月期间,出现了大幅度的单峰或双峰异常变化;加卸载响应比值在地震前2个多月就开始出现成束的异常。可以认为和硕地震前乌鲁木齐基准地震台钻孔应变记录到了明显前兆短临异常。  相似文献   

14.
钻孔应变在新疆地震预报中的应用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总结了新疆十几年来,利用钻孔应变资料进行地震预报的实践。指出用钻孔应变资料预报地震是可能的,尤其是短临预报更是行之有效。实践证明打破年变规律是大震应变异常的主要特征。指数曲线是临震异常的具有规律性的可靠依据。压一张一发震的力学过程是应变异常的动态特点。  相似文献   

15.
新疆钻孔应变速率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已积累了14 年的钻孔应变连续观测资料。本文以此为基础, 研究了所有震例, 提出筛选方差法判别异常, 给出了计算统计结果和部分震例图象。认为筛选方差法优于一般方差法。它比较合理且应用性强。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泰安地震台YRY-2钻孔应变仪1991~1996年观测数据的调和分析结果.分析了潮汐参数的动态特征及其稳定性,并将有关结果与洞体水平线应变仪的(伸缩仪)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泰安地震台YRY-2钻孔应变仪NS分量M2波月潮汐因子的离散中误差为3.3%,NE分量为3.6%,相位滞后的月离散误差小于2°.该指标与最好的洞室仪器SSY-Ⅱ的结果相当.  相似文献   

17.
地壳应变场观测中体应变与面应变转换系数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钻孔体应变仪与分量式应变仪的观测资料在面应变平台上进行整合,对于解决目前两种应变仪观测数据的评估、分析、处理和地震预报问题有实际意义.根据潘立宙-陈沅俊和Evertson理论及弹性力学知识,分别建立了平面应力作用下体应变和面应变观测的力学模型,推导了观测钻孔、空孔和无孔岩石体应变与面应变转换系数的计算公式,发现它们都可以归结为同一公式描述,差异仅在于k(体应变仪钢筒内壁或无孔岩石面应变与空孔岩石面应变之比)的取值不同.用Evertson理论推导的公式与空孔岩石情形相近,当岩石弹性模量为4times;1010——8times;1010 Pa时,二者都可以看成是对潘-陈公式的一种简化、近似计算;无孔岩石的情况则相当于在岩石弹性模量为1times;1010 Pa时对该式的一种估计. 文中结合实际情况对转换系数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