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一、引言超人差稜镜等高仪因为观测精确度较高,不但可以在固定台站精密测定时间与纬度,而且它的结果还可以用来做星表位置改进以及光行差常数、章动常数等的改进工作.上海徐家汇观象台自从1958年开始采用了一具 OPL 型14号超人差稜镜等高仪进行工作后,已经积累了数年的观测资料.本文对1958到1960年间早期的观测结果进行初步研究,分析了在这期间组内和组  相似文献   

2.
我们用两种方法重新分析了光电等高仪(Ⅰ型)观测结果的光谱型差,从B型到M型两个方法所给出的结果分别为0″.15和0″.19。后者为将每颗星的残差化至平均组后的统计结果,它与本文所得的理论计算值0″.21符合得更好。同时,还研究了Danjon等高仪的光谱型差,其理论计算值与多架仪器的实测结果平均值相符合。  相似文献   

3.
上海天文台用国产的Ⅱ型光电等高仪和丹容等高仪进行了一年平行试验观测,比较了两种仪器的观测精度,证明Ⅱ型光电等高仪的各项精度指标均优于丹容等高仪.文章还用试验观测资料分析了气温的短期波动对测时结果的影响,计算了月亮潮对观测的影响,给出单架仪器所订出的FK4星表的△α_δ型和△δ_δ型系统差.  相似文献   

4.
利用辐射有效波长来研究目视等高仪的光谱型差,并和几个Danjon等高仪的原始星表的光谱型差相比较,显然理论计算比实测值要更能客观地反映原来的面貌,指出光谱型差实测值偶然误差较大,主要是由于个别位置和光谱型差掺在一起而难于分离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陕西天台和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物理技术和无线电测量研究所之间所进行光电等高仪I型的国际合作持续了5年,共完成3个纲要的观测。根据这些观测资料,编算出包括817颗星的无赤纬盲区的等高仪星表和24颗射电星的星表。在此对不同的系统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计算了北京天文台、上海天文台和云南天文台Ⅱ型光电等高仪的光谱型差。除了B型星以外,其他型的星差值很小,可以认为Ⅱ型光电等高仪基本上不存在光谱型差。对于观测结果计算中表现出与光谱型有关的一些较小波动,可能由于偶然误差引起。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某些系统误差对测时、测纬和组改正的影响。文中除了讨论星表误差的影响外,还对光电中星仪计算了星等差的影响,对Ⅰ型光电等高仪计算了光谱型差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这些影响都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8.
PHAI已在俄罗斯伊尔库茨克进行了一年半的观测,获得了1146组观测资料.根据这些观和资料编算出第一期光电等高仪星表。为了说明这期星表的情况,本文特将它与国内几本光电等高仪星表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PHA I已在俄罗斯伊尔库茨克进行了一年半的观测,获得了1146组观测资料。根据这些观测资料编算出第一期光电等高仪星表。为了说明这期星表的情况,本特将它与国内几本光电等高仪星表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0.
根据IAU19委员会“依巴谷参考架中的地球自转”工作组的要求,我们对上海天台丹容等高仪1958.4-1985.1年期间的观测资料进行重新整理。本将该仪器的观测纲要、计算方法、组内修平、迟滞差等方面的变动情况作了全面的总结,对需要使用该仪器观测资料的科研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给出了云南天文台Ⅱ型光电高等仪1976年12月至1981年12月观测期间所得到的182颗两次过等高圈恒星的星位置改正值和部分一次过等高圈恒星的星位置改正值。并用这些改正值计算了FK_4星表的区域性系统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中国光电等高仪系统的等高总星表(GCPA)。它以光电等高仪得到的四部初始星表的系统差组成赤经和赤纬综合系统,再将用Danjon等高仪得到的四部初始星表归化到综合系统上。总星表共有1579颗星,1541个△α值,1131个△δ值.所有△α和△δ的平均精度分别为±3.3ms和±0.058,其中FK4星的相应值分别为±2.3ms和±0.042.由两个和两个以上仪器观测得到的FK4星有485个△α值和349个△α值,其外部符合精度分别为±3.8ms和±0.041。最后给出了由GCPA确定的FK4的系统改正,并与有关星表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Ⅱ型光电等高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于1972年制成Ⅰ型光电等高仪,1974年又制成Ⅱ型光电等高仪.新仪器的特点如下:(1)借助熔石英角镜组和汞地平、一架望远镜和固定的玻璃记录栅、三个光电倍增管及其交流放大器和一架计时仪,此仪器能无人差地测定星过等高圈时刻.(2)真空的 R-C 望远镜的口径为20厘米,焦距2.4米.(3)有水平入射窗的真空镜筒能消除天文折射、大气色散及镜筒内的反常折射.真空镜筒还为光学系统及汞面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环境.(4)此仪器设有快、慢传动电机和自动方位跟踪机构.(5)为消除周围物体的热影响,此仪器安放在观测室楼上,而控制台、电器设备和操作者都在楼下.自1974年10月起,此仪器已在上海天文台进行了常规观测.获得的优良观测结果将在以后发表.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某些系统误差对测时、测纬和星组改正的影响。除了对星表误差进行定性讨论外,并对Ⅰ型光电等高仪计算了光谱型差的影响,对光电中星仪计算了星等差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这些影响都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5.
作者来信     
天文学报编辑部“Ⅰ型光电等高仪观测结果的初步分析”一文(《天文学报》第16卷第2期,1975年,第104—114页)发表以后,北京天文台李东明同志对该文“星表改进”一节提出了意见,他指出略去公式(6)和(7)中的星组改正项,就得不到表8所给出的系统差。我们对李东明同志表示深切感谢。他的意见在原则上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适应雨季较长地区的观测,提出了编制等高初始星表的满星平差法。首先将年首两边跨度为一年的所有恒星在每个夜晚观测记录的钟面时刻,作岁差、章动、光行差和自行的修正,再通过不同夜晚之间的共同星作连接。消除各个参数在不同夜晚之间变化的影响,把所有的观测都化为年首附近同一夜晚相对于年首平位置的观测,分别取各颗星过东、西等高圈的多次观测的平均,即可直接解算出对年首平位置的改正值。最后给出了采用满星平差法处理Ⅱ型光电等高仪一年观测资料的结果,验证了这种方法原理是正确的,实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自七十年代后期起,中国的4架光电等高仪就开始注重于旨在改进基本星表系统的观测.这4架光电等高仪均实现了现代化改造:实现全自动化操作和采用光子计数记录,这使得仪器能通宵达旦地工作,效率倍增.近年来用中国光电等高仪的观测已经编算出几部等高仪星表,其两个坐标(α和δ)的精度都很好,极限三等可达11m以上.将来这4架光电等高仪和即将用CCD装备的Ⅲ型光电等高仪将会对基本天体测量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在天体测量学中,记时仪是重要的记录仪器之一。在实际的观测工作中,记时仪不但决定观测的工作量,也影响观测的质量。上海天文台的光电中星仪及丹容等高仪,原来使用的记时仪,维护工作量大,影响观测工作的正常进行。从1979年起,采用PMOS数字电路研制了中天时刻记录仪。经过一年多的使用,工作稳定可靠,经改进设计,又研制了用在半自动化光电中星仪上的ZP_5型中天时刻记录仪。同时,在丹容等高仪上设计,研制了ZA_6型等高时刻记录仪。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给出了用光电等高仪(I型)1973年10月至1976年10月的观测得到的FK_4星表改正,描述了星表的编算方法及其精度,同时研究了FK_4星表的△a_B、△δ_δ型的系统误差。所得结果表明,用光电等高仪(I型)改进星表要优于Danjon等高仪。  相似文献   

20.
在等高仪的转轴上安装角检测元件——圆感应同步器和数显表,用微机控制等高仪自动导星定位、自动方位跟踪。定位精度±3~4″,跟踪精度±4″。采用光子计数接收处理终端,使等高仪观测极限星等从原来的7等提高到11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