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胜祥 《地下水》2005,27(1):10-11,18
关中地区机井灌溉发展历史悠久,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本文分析了井灌发展的现状,针对如何巩固发展井灌,根据关中地区不同地貌单元提出井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利用井灌回归系数计算回归补给水量,是地下水资源评价计算井灌回归水量的基本方法。井灌回归系数确定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的合理性。以试验站的观测资料为基础,结合引水灌溉调查成果,对影响井灌回归系数大小的因素和区域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依地下水埋深和灌溉方式划分引黄灌区、井河结合灌区、井灌区三种类型,分析确定鲁北平原区适用的井灌回归系数。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1985,(4)
尹集镇户庄村一队,前几年生产混乱,靠吃大锅饭过日子。农田水利建设上没人管,机井只有一眼,远远解决不了农作物灌溉的需要。农村实行生产责任以来,周围村子都先后富了起来。可他们村还是老样子。他们看到张官屯村井灌保丰收的经验很好,心想咱们村靠村,地靠地,也要多打井,用井灌保丰  相似文献   

4.
曹楠 《地下水》2011,33(5):81-82
针对关中地区井灌区的灌溉用水管理粗放,田间灌水损失大,大量水资源消耗于渗漏和蒸发等诸多原因,导致井灌用水效率低下与效益不明显,通过对井灌现状及影响井灌用水效率的主要因素分析,提出实施科学节水灌溉技术、充分改进田间地面灌溉技术及强化机井管理体制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宋阳  史新芝  张英 《地下水》2009,31(4):33-35
在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中,利用井灌回归系数计算井灌回归水量,是目前较为通用方法之一.利用上世纪70年代以来聊城市茌平丁块和临清胡里庄试验区的资料,结合现有其它地下水开发利用方面取得的勘察、调查研究成果,对本地区的井灌回归系数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运用地中渗透仪入渗资料、土壤水盐运动观测的含水率资料和降雨资料等多种方法分析,提出代表不同地下水埋深情况的引黄灌区、井河灌区、井灌区的井灌回归系数.  相似文献   

6.
郑三元  王振龙 《地下水》1996,18(3):97-101
本文从地下水资源动态转化与供需平衡的角度,以开采量、农田除涝防渍及机井水泵吸程水位为约束条件,井灌区灌溉效益最大为目标,建立了井灌经济模型,优化计算了作物种植组成及充分、非充分灌溉供水保证程度,对井灌工程进行了财务经济分析,提出了经济井径、井深、经济井距等井灌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7.
白建学  翟志光 《地下水》1995,17(3):111-112
澄城县在机井的打配、输水等关键环节上,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了井灌事业的发展。五年来,通过研究、试验、推广塑料井壁管、暗管输水和地埋动力线等新技术,不仅提高了成井质量,大大降低了工程投资,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机井建设的发展,使机井数由1989年的345眼迅速增长到1994年的458眼,井灌面积由1989年的2万亩增加到1994年的6.5万亩。以下是我们的几点作法。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淮北地区井灌建设问题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忠莲  赵家良 《地下水》2002,24(4):238-239,256
本文针对安徽省淮北地区近10余年来井灌面积以每年2.67-3.33万hm^2的速度递增,新打农用机井每年也以5000-8000眼的速度发展之趋势,就井灌建设及其对浅层地下水资源开发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几个争议性问题,提出了较具体地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一灌溉回归系数β值的确定,对地下水资源评价伋为重要。近几年,各地陆续做一些井灌回归试验,取得了各种特定环境下的井灌回归系数β_*。同时,对灌溉水的垂直入渗机理、回归水的成因及其与各种影响因素的关系,积累了一定的成果。就目前来说,依搲试验资料计算β值的方法主要有下列两利。 1、水位升值法,包括水丘法、中心试区水位升值法等。该法认为,由灌溉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1996,(2)
由陕西省水利厅提出,陕西省水工程勘察规划研究院、陕西省水利厅城乡供水建设管理处负责起草的《井灌工程建设规程》、《井灌工程规划设计技术规范》、《井灌工程验收规程》、《井灌工程管理规程》四个标准,经有关专家审定通过,陕西省技术监督局以陕技监局标发[1996]07号文批准发布为陕西省推荐性地方标准,从1996年6月1日起实施。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1996,(3)
由陕西省水利厅提出,陕西省水工程勘察规划研究院、陕西省水利厅城乡供水建设管理处负责起草的《井灌工程建设规程》、《井灌工程规划设计技术规范》、《井灌工程验收规程》、《井灌工程管理规程》四个标准,经有关专家审定通过,陕西省技术监督局以陕技监局标发[1996]07号文批准发布为陕西省推荐性地方标准,从1996年6月1日起实施。  相似文献   

12.
受中科院委托,由长春分院与黑龙江省科委共同主持,对长春地理研究所与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场管理局、前进农场协作承担的“井排井灌改造沼泽试验研究”项目成果鉴定会,于1980年8月23日至28日,在佳木斯市举行。 会议在组织参观了井排井灌万亩试验场,并听取了科研成果总结报告和专题报告,展示了试验原始资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1991,13(1):19-20
随着农业经济体制的改革,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机井管理工作跟不上农村形势发展的需要,放松了对机井的管理,工程设备被盗,设施破坏,加上70年代打配的机井配套不合理,成井质量差,标准低,造成机井大量报废,井灌面积大幅度下降。据统计,该省机井完好率约60%左右,带病运行20%左右,不能使用的机泵占20%左右。从69年至83年,全省打配机井20.9万眼,同期报废12.6万眼,报废占新打配井数的60%。1978年全省井灌面积最高达866.61万  相似文献   

14.
于秋春  林庆元 《地下水》1993,15(3):111-113
茌平县位于位山引黄灌区的中上游,引黄条件优越。1988年前,由于忽视了对机井建设的重视和管理,群众重黄轻井,导致井灌面积逐年下降,在干旱少雨、黄河缺水的年份,灌溉用水发生了严重困难.影响了当地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客观现实使广大干部群众在用水观念上发生了根本转变,认为引黄灌区必须走“以井保丰、引黄补源”之路。为此.靠科技和政策采取了必需的措施和办法,促进了本县机井建设的新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5.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银川平原农业生产的最大重大问题之一,多年来一直制约着银川平原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采用渠灌和井灌相结合的灌溉方式,通过对各种方案的对比,对土壤盐渍化防治与改良进行分析研究。最终确定合理的井灌比例,合理地开发利用部分潜水,以改变目前单一引用黄河水进行灌溉的灌溉模式。这样不仅能防治和改良土壤盐渍化,使土壤质量得到改善,而且还能减少潜水的无效蒸发,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轻平原的排水负担,缓解平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16.
刘中伏  曹瑞清 《地下水》1992,14(4):192-193
本文通过笔在河北景县社桥、大车庄等几个井灌区中的工作调查,分析了影响井灌工程正常运行的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从而担子同几点建议和具体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7.
自1972年以来,我们对宁阳县机井灌溉增产效益作了调查分析,并和水库、引河灌溉增产情况进行了比较,认为机井灌溉增产效益有五个突出特点。 1.速效性和可靠性。机井建设较之水库、引河等水利工程,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优点。井灌区的多数村庄都是当年打井当年增产,甚至当季打井当季也会增产。并且,井灌比引河、水库等地面工程受大气降水影  相似文献   

18.
吴国玺 《地下水》1991,13(4):238-239,246
机井是农田灌溉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促进井灌区粮食增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机井工程老化失修、损毁、效益衰减的危机,严重制约着灌溉农业的发展。如何巩固现有工程设施,并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靠机井自身产生的活力,实现自我维持自我发展,已成为井灌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坚持以挖掘现有机井工程设施的潜力为主,同时在实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1985,(3)
一、丰县井灌发展概况:丰县打井是从一九五二年开始的。截至一九八四年底,全县农用机井已发展到一万七百七十四眼。配套潜水电泵六千二百一十四台,轴流泵一千二百零四台,提水能力已达到八十个流量。在连续干旱的八一、八二、八三年,每年开动机井七千余眼,开采地下  相似文献   

20.
李明  姚章村  杜崇 《地下水》2012,(4):98-99,128
以垦区历年【黒龙江垦区统计年鉴】和【水利统计年鉴】资料为主,并结合笔者研究成果,进行统计分析。论井灌在垦区实现粮食总产跨上400亿斤台阶的过程中起巨大作用和发展井灌与垦区粮食生产呈密切正相关,井灌的发展对提高垦区粮食产量,保障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地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