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油气化探技术在黄土覆盖区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土区油气化探资料为基础,总结了油气化探方法、指标组合特点,讨论了近地表干扰因素对指标浓度的影响、校正措施及异常的确定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详细介绍了油气化探技术在不同勘查阶段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周国华  吴锡生  谢学锦 《地质通报》2009,28(11):1662-1667
以油气物质垂向运移理论为依据,从影响油气物质垂向运移及其地表油气化探异常的地质构造、地表土壤环境因素出发,分析了各类油气化探综合参数的意义。根据廊固凹陷油气田井场地表油气化探实测数据,计算了各井场油气化探指标的MPV、MAV、Ai、Vi值和烃汞比值、吸附烃总浓度等参数。已知油气井的多参数图解显示,地表油气化探综合参数能有效地识别钻井的含油气性,据此可以判别正钻井的含油气前景。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南部油气化探方法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近 2 0年化探资料的综合研究 ,概述了该区的油气微渗漏与化探异常成因、地表化探主要影响因素、化探方法指标有效性、异常信息提取技术及化探异常模式 ,总结出适合于该区的有效油气化探方法系列以及一套干扰因素的排除、异常信息提取及化探异常解释评价技术。  相似文献   

4.
应用地表油气化探资料研究油气藏保存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自给 《矿产与地质》1999,13(5):303-307
油气藏的后期保存条件往往是深部油气藏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决定因素。利用地表油气化探资料可以较准确地判断油气藏保存条件的好坏,尤其对于已存在过又遭后期破坏的泄漏油气藏,在布钻时充分参考地表油气化探评价资料,将可大大提高钻探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天然气在地质体中运移过程中留下示踪痕迹,通过化探的方法,结合地质、地球物理方法,确定近地表地球化学效应或井下地球化学效应,为油气的进一步勘探提供地质资料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松辽孟地南部油气化探方法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近20年代探资料的综合研究,概述了该区的油气微渗漏与化探异常成因、地表化探主要影响因素、化探方法指标有效性、异常信息提取技术及异常模式,总结出适合于该区的有效油气化探方法系列以及一套干扰因素的排除、异常信息提取及化探异常解释评价技术。  相似文献   

7.
油气化探异常的确定技术与方法--以南襄盆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发准  孙长青  张彦霞  陈昕华 《安徽地质》2001,11(3):226-229,238
介绍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及其在近地表油气化探指标的选择和异常确定上的应用,结合实测数据。应用这些数学地质方法。可以从多方面提取有效的地球化学信息。  相似文献   

8.
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化探数据库及应用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中国油气化探历经几十年,具有丰富的数据资源,建立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化探数据库是油气化探信息资源共享,科学管理、宏观决策的基础和依据,作者在文中阐述了中国主要油气化探数据的建立及功能,处理技术成图技术,并对该数据库进行了初步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9.
羌塘盆地是油气勘查的复杂区,基岩半裸露和烃源岩出露地表给油气化探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这里针对该区地表地质复杂性特征,对油气化探采样深度、地层对油气化探指标的制约特征和相态烃技术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羌塘盆地油气化探最基本的制约因素是地表出露的地层,以及相态烃技术可以抑制地表烃源岩的干扰。  相似文献   

10.
我国油气化探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近年来,油气化探理念发生了两大转变,即:油气化探研究由点(油气藏)到面(全国主要含油气盆地)、由浅(近地表)入深(井下);油气化探已由以普查为主发展到概查、普查、详查、精查等4个级次阶段。近年来,我国油气化探取得了重大进展。化探方法技术得到了发展,基础理论研究有所进展,开发了新的测试技术,研制了新的数据处理与解释评价系统,建立了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化探数据库。 展望了油气化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地球化学分区标准化方法在区域化探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区域化探数据中提取找矿地球化学信息是目前化探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地球化学背景与异常划分是提取找矿地球化学信息的关键。水系沉积物是岩石风化的产物,是上游汇水盆地物质的天然组合,在化学成分上与上游汇水盆地岩石组成具有明显的继承性。水系沉积物中成矿成晕元素含量与常量元素含量之间亦有着密切关系。笔者基于水系沉积物样品特点,采用地球化学分区标准化方法圈定地球化学异常。研究发现,利用常量元素进行地球化学分区是可行的;分区标准化数据处理可以有效地压抑高背景区非矿异常,并强化低背景区矿致异常,突出了找矿信息。以成矿成晕元素标准化数据的因子得分圈定矿化类型综合异常,集中体现了矿致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12.
东秦岭及邻区地球化学分区与地球化学制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谷晓明  张本仁 《地球科学》1993,18(4):463-476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个旧锡矿阿西寨矿段地表基岩的地球化学勘查。发现其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表现出明显的环状分带,并以测区内隐伏花岗岩凸起为中心,元素分带序列与元素本身的地球化学性质所决定的侧向迁移活动能力相符合。该现象再次证实个旧锡矿为花岗岩岩浆期后热液成矿,花岗岩是大多数成矿金属元素的物质来源,同时也是成矿热液活动的主要驱动营力。分析认为,阿西寨测区是一个相对较完整和独立的(凸起)成矿场,成矿热液活动以阿西寨凸起为中心。成矿热液活动体系受断裂导流影响,在以花岗岩凸起为中心的分带控制下,可能存在的工业矿体将在主干断裂附近和有利的构造岩性界面产出。  相似文献   

14.
岩石化学元素丰度在地球化学块体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迟清华 《物探与化探》2003,27(6):428-430,444
以Au、Ag、Cu、Pb、Zn、Sb、Hg、W、Sn、Mo、U、Cr、Ni、Co等14种成矿元素为例,利用中国东部不同构造单元的出露地壳和不同类型岩石的元素丰度阐明其在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块体划分与研究中的意义.利用岩石元素丰度对地球化学块体进行研究,既可查明不同地球化学景观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块体的成因,又可为地球化学块体的研究对比提供条件.因此,应建立不同大地构造单元或不同地球化学景观区的岩石元素丰度并加强其与水系沉积物元素含量的对应关系的研究,这将会对地球化学块体的划分与推断解释提供重要的更加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地球化学的理论体系与方法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根据地球化学作用与时-空结构辩证统一的观点提出地球化学的理论体系与方法论,认为地球化学体系应由地球化学系统的物质、地球化学作用、地球化学过程和地球化学场等四大部分所构成,其中以地球化学系统的物质为基础,而地球化学作用居于核心地位。地球化学作用与时-空结构的统一性应该作为一切地学研究的指导思想。作者指出,必须用系统思想和系统科学研究地球化学系统,应用不可逆过程热力学中的“耗散结构”(dissipativestructures)理论研究地球化学作用与时-空结构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筛选与评价之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一直是矿产勘查技术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章回顾了近十几年来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筛选的方法与思路以及评价异常的勘查地球化学方法的一些进展,并根据不同的覆盖条件和勘查地球化学技术应用条件,把它们分为厚覆盖区勘查地球化学方法技术、基岩区勘查地球化学技术和生物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加以评述,最后提出多种地学信息综合集成,尤其是信息科学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等互相协作较准确的筛选异常,多学科结合的立体勘查地球化学方法是区域地球化学异常评价以预测隐伏矿床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7.
放牛沟矿床主要成矿元素Zn、Pb并非由地层提供,而是来自岩体深部,通过岩体接触带构造向火山—沉积岩系运移而形成矿床及原生异常的。Zn、Pb、Cu、Ag等元素正异常与Cr、Sr等元素负异常的套合产出是矿床存在的重要标志.矿体、矿组、矿床异常有明显的分带规律,分带性指数从浅部到深部呈规律性变化.根据Ag/Bi可判别前缘、尾晕,利用PbZnAgBa/CuBi可判别矿组和矿床原生异常的剥蚀程度.  相似文献   

18.
地球化学块体制作方法主要是运用地球化学块体的理论与方法技术,利用GeoMDIS2000软件系统制作地球化学块体图及统计与块体相关的参数。并通过对贵州区域化探资料剖析,划分出不同级次的地球化学块体,进行资源潜力评价和矿床规模预测。为矿产资源勘查及新一轮异常查证提供了战略靶区。  相似文献   

19.
邱永进 《物探与化探》1993,17(3):166-172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成果基础之上,初步总结和归纳了鄂东南地区铜铁金等多金属矿床原生地球化学分带特征,同时建立了本区主要矿床类型组合及地球化学分带综合模式,讨论了区内典型矿床单、多层矿体元素分带特征及轴向分带模式在进行深部盲矿预测中的实际意义;提出了矿床中特征指示元素的指示意义及寻找盲矿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总结从我国东北到西南的5个重要景观区中13个金、铜异常区的表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通过特征对比得出金、铜元素在上述地区表生介质中分布、分配及异常发育特征的基本规律,并根据这些初步规律提出景观、表生因素对哪些区域异常标志有影响及影响到什么程度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