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4 毫秒
1.
1引言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和有关教材规定有效能见度大小来判断天气现象的种类.视程障碍现象规定能见度和光色特征两个标准,能见度主要是由空气中所含质粒的浓度所决定.用以判断天气现象的有无、强度.光色特征是由空气中所含质粒的性态决定的,是指天空背景和太阳的颜色.各种粒子对光波的散射和漫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光色.光色和能见度标准结合,决定了不同时刻可出现一种或两种相似、相近的天气现象.对于某些特殊的天气现象观测员有时很难判定,是地面观测目测项目中的一个难点.根据多年地面观测工作经验,就某些特殊视程障碍现象的判定和区别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介休市空气污染十分严重,能见度变得很差,每年小于10km的天数多达200d左右。从观测资料中发现影响介休市能见度的天气现象主要有轻雾、烟幕、霾3种。在日常观测中,这3种现象有着明显的区别,只要我们认真观测,是可以准确判定的。但近几年在介休市冬季出现的一些现象给观测带来一定难度,造成了天气现象的漏记、误记,严重影响了气象资料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综合几年来各种天气现象对桃仙机场能见度的影响 ,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 ,分析影响能见度的天气现象以及影响能见度观测的因子 ,以期对实际观测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综合几年来各种天气现象对桃仙机场能见度的影响,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影响能见度的天气现象以及影响能见度观测的因子,以期对实际观测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一次浮尘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8年4月17日,义乌市出现了近几年少见的天气现象。 当天08时观测水平能见度只有2.5km,远处的景物都呈土黄色,天空中无云,目视太阳呈淡黄色、朦胧状,说明垂直能见度也很差。到下午14时观测时,影响能见度的天气现象变化不大,只有水平能见度略有好转。到傍晚前后,天气现象才有所变化,虽然水平能见度仍较差,但垂直能见度明显好转,夜间星光可辨。  相似文献   

6.
几种视程障碍现象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视程障碍现象规定了能见度,光色,天气条件和成因几个标准。能见度主要是由空气中所含质粒的浓度所决定,用以判断天气现象的有无、强度。光色特征是由空气中所含质粒的性态决定的,是指天空背景和太阳的颜色,各种粒子对光波的散射和漫射不同,就呈现出不同的光色。光色和能见度标准之结合,决定了不同时刻可以出现1种或2种相似、相近的天气现象。对于某些特殊的天气现象观测员有时很难判定,是地面观测目测项目中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7.
测报上的能见度通常是指有效水平能见度,即四周视野中二分之一以上的范围都能看到的最大水平距离。影响能见度的因子有三:<1>大气透明度;<2>目标物和背景的亮度比;<3>观测员的视觉感应能力。第一个因子是影响能见度的直接因子,也就是能见度变化的实质。它是随着天气现象变化的。因此,能见度与天气现象关系十分密切,在“规范”规定观测的三十四种天气现象中,与能见度有关的就有十一种,其中九种是直接以能见度为标准划分的,有些现象(沙尘暴、吹雪、毛毛雨、雪、阵雪)的强度是由能见度来决定的。能见度观测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这些天气现象电码的选择。象毛毛雨,当能见度1.O千米以上算轻毛毛雨,报电  相似文献   

8.
提高云、能、天观测水平的浅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玲 《贵州气象》2003,27(3):47-48
介绍了在云状、能见度及各种天气现象观测过程中如何提高目力观测水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夜间无目标灯情况下,能见度观测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但只要掌握以下观测要领,积累一些经验,依然能获取准确度较高的观测数据。   观测前,根据能见度的连续变化结合云天状况,首先分析能见度是增大还是减小。一般在云散开、风增大、湿度减小、雨(雪)停时,能见度是增大的。云天状况无明显变化时,随着夜间水汽的增加,能见度是逐渐减小的。另外,判断能见度变化的幅度,在转折性天气或降水等天气现象影响时,能见度的变化幅度比较大,而在一般云天条件下能见度的变幅是较小的。……  相似文献   

10.
地面测报工作中,编发的气象报告应真实地反映测站天气实况,与气簿中的正式记录相一致。但若按正常观测程序观测后,在正点前又出现更重要的天气现象,则应进行补测改报(一般指云、能见度、天气现象项目),补测记录记人值班日记中,气簿—1中的原始正式记录不能更改。如:某站某日14时气簿—1中能见度纪录为3.0km,原有扬沙。13:56扬沙发展成沙尘暴,能见度降至0.5km。此时能见度、天气现象均须补测改报。  相似文献   

11.
应用鄯善站1981—2013年人工观测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和2014—2016年能见度仪自动观测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资料,对新型自动站ISOS软件判识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通过实例对比分析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人工与自动观测存在差异性,同时就错误判识结果提出合理化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用饶平站2011年1-12月定时人工观测能见度资料,对比Belfort M6000能见度仪测得的能见度数据,分析表明:M6000能见度仪器测值与人工观测值在0~20 km两者相关性高,随着能见度的增大两者差距也越大;能见度仪器测量相比人工观测具有高精度、数据客观、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等特点;人工观测能见度观测范围广,观测所得为周围大气平均状况,在大气不均匀下误差较小;出现视程障碍天气现象时M6000能见度仪测量值在空气中含有高水汽、液态水的情况下比人工观测能见度值明显偏小.  相似文献   

13.
利用阳江气象站2013年7月至2014年3月的观测资料,分阶段探讨了M6000型能见度仪与人工观测能见度的差值特征及其造成原因,并探索了提高能见度仪观测质量的方法。结果显示:两者的差值主要集中在-20~30 km之间,且差值的绝对值随着能见度的增大而增大;总体上差值正常的时次占90%,在有天气现象时,自动观测能见度偏小比较明显,能见度小于等于5 km时负误差率最大,平均差值为负值且异常率最高。造成两者存在差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人工观测的主观习惯性误差外,两者在概念、测量原理上的不同和仪器的维护不当也是造成差异的原因之一。通过加强能见度仪的日常维护,可以提高自动观测能见度的质量,用自动观测能见度来判断霾天比较接近实际,在雾天通过对自动观测值作适当的正向修正,也能提高两者的一致性,基本能够满足能见度自动化观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利用西安1959-2010年每天02、08、14、20时能见度、日平均相对湿度以及天气现象等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四种方法对西安市霾日数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四种方法统计霾日数的气候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明四种方法均可比较准确地反映蕴出现时间,其中单时次能见度和湿度判断方法确定的历年冠日数最多,日均能见度和湿度以及天气现象综合判断方法确定的年霾日数最少。四种方法的统计结果显示,西安市1959-2010年期间年殖日数1999年最少。将四种方法统计的覆日数与实际观测氧日数的变化趋势相比,发现单时次满足条件能见度与湿度及天气现象综合判断的结果与西安历年实际变化趋势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5.
常晓利 《四川气象》2000,20(1):51-51
民航地面气象观测手册中规定 ,当影响能见度变坏的天气现象有数种时 ,则有效能见度的演变记录在主要影响能见度和一种天气现象的后边。在实际工作中 ,洛阳机场同时出现的天气现象多为雾现象和降水现象 ,而大多数同志纪要栏记录时都将能见度的演变记在雾现象的后边 ,这不准确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判断。1 从降水强度进行判断1 1 当降水强度为中等及其以上时 ,因为中等以上降雨 (雪 )时 ,根据降水现象强度的判定标准 ,雨 (雪 )滴落如线 ,雨 (雪 )滴不易分辨的情况看 ,很明显中等以上降水影响了能见度的变化 ,那么应判定为中等以…  相似文献   

16.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对云与云之间及尘一类天气现象之间相似主点的比较都有详细说明,观测判别这类现象时有据可依,而对沙尘下云的判断则无详细说明,当遇到沙尘天气,水平能见度、垂直能见度均较差的情况下,云特别是卷层云的判别就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1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对云与云之间及沙尘一类天气现象之间相似点的比较都有详细说明,观测判别这类现象时有据可依,而对沙尘下云的判断则无详细说明,当遇到沙尘天气,水平能见度、垂直能见度均较差的情况下,云特别是卷层云的判别就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18.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对云与云之间及沙尘一类天气现象之间相似点的比较都有详细说明,观测判别这类现象时有据可依,而对沙尘下云的判断则无详细说明,当遇到沙尘天气,水平能见度、垂直能见度均较差的情况下,云特别是卷层云的判别就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19.
在天气现象观测中,轻雾、霾、浮尘是较易混淆的天气现象,准确的判断和记录这些现象,需要从形成条件、天气背景、垂直能见度、相对湿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本文对此作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田茂 《四川气象》2006,26(1):27-2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对云与云之间及尘一类天气现象之间相似主点的比较都有详细说明,观测判别这类现象时有据可依,而对沙尘下云的判断则无详细说明,当遇到沙尘天气,水平能见度、垂直能见度均较差的情况下,云特别是卷层云的判别就比较困难。一、有霾时卷层云的判别霾散射太阳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