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西藏地区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造山带,构造活动强烈,具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本次研究在西藏阿里地区水热活动强烈的玛旁雍错地热田实地采集地表热泉样品进行水化学分析,依据地热水水化学特征,评估研究区热储平衡状态与热储温度,分析地热水在深部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识别地热系统深部热源类型并阐明地热系统成因机制。通过此次研究表明:区内地热水主要为碱性Cl-Na型或HCO3-Cl-Na型水和酸性SO4-Na型水,地热水在深部已经与热储围岩达到完全平衡状态,通过地热温标计算热储温度在200℃左右;地热地表显示、热水水化学组分特征、热储温度类型等分析揭示玛旁雍错为岩浆热源型地热系统,地表不同类型地热水是深部母地热流体沿断裂向上运移过程中经不同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形成。  相似文献   

2.
喜马拉雅山南地区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开展地热水和钙华成因机制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地热资源特征和古气候变迁信息,对丰富山南地热资源的系统性研究和青藏高原气候环境变化研究均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本文以喜马拉雅东段山南地区的邛多江、古堆和曲卓木的三个温泉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温泉地热水和钙华数据,综合分析了地热水水-岩作用特征、热储温度估算、补给来源追溯和温泉钙华的成因类型、形成年代、古气候意义等。结果表明:邛多江温泉的水化学类型为HCO3·Cl-Na·Ca型;古堆日若沸泉的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Ca·Na型;古堆茶卡沸泉的水化学类型为Cl-Na型;曲卓木热泉的水化学类型为Cl·SO4-Na·Ca型。温泉地热水中的阴阳离子来源主要是硅酸盐岩的溶解以及部分碳酸盐岩和盐岩的溶解。由于温泉地热水均未达到水-岩平衡状态,利用石英地热温标得出浅部热储温度为129~148℃,利用硅-焓图解得出深部热储温度和冷水混合比例为181~221℃和58%~65%;氢氧同位素显示地热水补给高程为4467~5303 m。在山南地区,地热水受到高海拔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的补给,通过主要断裂构造运移到深部加热并在高温高压下沿着裂隙、节理上升,然后与浅层冷水混合,最后沿浅部地表松散破碎带出露形成温泉。温泉钙华CaO占比43.43%~56.66%,且显示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特点;δ13C指示温泉钙华为热成因,钙华中的碳主要来自于深部碳酸盐岩的变质成因,仅古堆日若沸泉有部分地幔碳;14C测年显示钙华的年龄为21280±70~43500年,Mg/Ca、Mg/Sr比值指示降雨量在43.50 ka年由峰值迅速减弱,并在42 ka~21.28 ka年期间降雨量又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雄安新区地热水化学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了解区域地热资源聚敛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在区内5个主要构造单元(容城凸起、牛驼镇凸起、霸县凹陷、保定凹陷和高阳低凸起)开展地热水水化学采样和测试分析工作。【研究结果】研究区内主要分布有砂岩热储和岩溶热储,水化学类型以Cl-Na型和Cl·HCO3-Na为主。从浅入深,地热水TDS值呈增大趋势。自西向东,地热水TDS含量表现为增大的趋势,指示着地下水流向。受断裂带导水作用影响,部分深部雾迷山组与馆陶组地热水发生混合现象。雾迷山组岩溶热储地热水的变质系数和脱硫系数低,热储封闭性较好,处于相对还原状态,而馆陶组和明化镇组砂岩热储地热水封闭性相对较差。【结论】区内地下水化学场主要受水岩相互作用程度、断裂、储层封闭性等因素影响。研究成果对于认识雄安新区地热资源、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能,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宋小庆  彭钦  段启杉  夏颜乐 《地球科学》2019,44(9):2874-2886
目前在黔东北地区未系统地开展过地热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地热水来源方面的研究,存在地热水来源、补给区域、径流和排泄等特征不清等问题.在充分了解黔东北地热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集区内15组地热水进行水化学全分析、收集12组地热水氢氧同位素和3组地热水碳同位素数据,得到了该区地热水的水化学特征和同位素特征,分析出地热水的补给来源,估算了地热水的补给高程、补给温度、热储温度、循环深度以及冷水混入比例.结果表明,受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的影响,该区地热水总体由南向北径流,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SO4-Ca·Mg、HCO3-Ca·Mg、HCO3-Na、SO4-Ca·Mg及SO4-Ca型,有益元素主要有F-和H2SiO3,沿径流方向地热水呈现pH降低、TDS增加的趋势,水化学类型则由重碳酸盐型水变为硫酸盐型水.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地热水补给源为大气降水,补给区为海拔1 500~2 000 m的梵净山地区,地热水年龄为(6 400~11 570)±560 a,补给时的年平均气温为7.0~9.1℃;选用二氧化硅温标及lg(Q/K)-T法估算热储温度为45.0~107.0℃,地热水循环深度为1 000~3 000 m;硅-焓混合模型估算地热水混合前的热储温度极大值为110~200℃,地热水在上升过程中受浅部冷水混合,冷水混入比例为50%~90%.   相似文献   

5.
特提斯喜马拉雅带地热水化学特征与物源机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鹏  谭红兵  张燕飞  张文杰 《中国地质》2018,45(6):1142-1154
西藏地热资源丰富,特别是其南部特提斯喜马拉雅地热带是一条现今仍然十分活跃的地热带。通过对该地热带10处代表性温泉野外调查及采样分析,讨论了水化学特征及水体中异常富集元素的物源机制。根据热储温度、水化学类型及水体中溶解的典型稀有分散性元素浓度,这些温泉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包括卡乌、曲参岗、查巴曲珍和古堆温泉群,这些温泉热储温度均高于120℃,水化学类型以Na-Cl-HCO3型为主,特征性稀有分散性元素如Li、B和As等显著富集;另一类包括锡钦、哲古和曲果温泉,热储层温度相对较低,变化于60~110℃,水化学类型以CaNa-HCO3和Na-HCO3型为主,Li、B和As等元素浓度较低。第一类温泉系统,水化学成分除与水循环深度大、热储温度高导致更强的水岩作用过程密切相关外,水体中异常富集的Li、B和As等特殊化学成分更可能与演化晚期的残余岩浆流体来源有关。相比之下,第二类温泉系统主要代表了水循环深度较浅、地下水更替频繁、冷水混入比例较大的温泉,水化学成分主要受控于水-岩作用的强弱。因此,特提斯喜马拉雅带地热水体异常富集的稀有分散性元素物源机制主要受控于深部富含这些元素的流体混入过程。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厦门市滨海地区海水补给型地热系统虽然补给资源量很大,但是存在水质咸化、温度较低、地热水开采可能诱发海水入侵等问题,因此,查明该区地热资源成因模式,对地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厦门市地热田采集地热水、地下水及地表水样品,运用水化学及环境同位素分析方法,研究地热水化学特征及地热资源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厦门市山区及山前地带地热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山区降雨入渗,以TDS较低的HCO3·SO4-Ca·Na型水为主;沿海地区地热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不同程度的海水混入,以TDS较高的Cl-Na型水为主。根据Cl-混合模型特征,发现该区13处地热田中有10处地热田受到海水混入补给,其中浦边地热水的海水混入比达73.20%。地热水由低山区沿NW向断裂向深部运移,与区域NE向深大控热断裂交汇,接受深部传导热量后形成深部热储层,温度为185~225℃;地热水沿断裂带上升过程中有海水或地下冷水混入,混入后的浅层热储温度为80~139℃。综合分析认为,厦门沿海地区海水是地热水的重要补给资源,地热水化学组分受海水混合作用影...  相似文献   

7.
地热水资源的形成与演化过程认识是区域地热资源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基础.运用水化学及同位素分析方法,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特征,系统揭示了海南东海岸官塘地区地热水水化学特征、地热储温度以及补给来源,构建了官塘地区地热水循环演化概念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地热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SO4-Na型,其组分主要来源于硅酸盐矿物溶解及深部CO2等气体;地热水主要受到大气降水补给,补给海拔约为1 122.2~1 569.4 m,并且地热水上升过程中与浅部地下水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混合作用.在考虑混合和蒸汽损失的条件下,深部地热水与冷水混合前蒸汽损失的质量百分比约为18.2%~25.2%,地热水温度为190.4~217.8℃,冷水混合比例可达到66.8%~80.8%.该地区地热水开发程度逐年提高,导致地热水水位大幅下降,使得浅部冷水补给量增大,这可能是造成该地区开采地热水温度下降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江西安福地区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 本文采集了15组样品, 采用水化学、同位素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地热水以Na-HCO3型水为主, 地下水以HCO3-Na·Ca型为主, 地表水由西南向东北从HCO3-Na·Ca向HCO3-Ca型水演化。水化学组分演化过程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 地层封闭性较差, 水中的Na+、HCO– 3、Sr2+来源于硅酸岩风化溶解。由稳定同位素特征可知, 研究区地热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研究区热储温度为49.8~101.4 ℃, 地热水循环深度为1 502.6~1 513.6 m。热水在沿断裂带上升过程中与浅层冷水发生混合, 其混合比例为76.1%~87.5%。研究成果为安福地区水循环演化提供依据, 有利于地热资源的合理开采与保护。  相似文献   

9.
川藏铁路康定隧址区穿越鲜水河断裂带,属地热异常区,对铁路建设造成一定的热害威胁。采用野外调查、水化学分析和氢氧同位素测试等技术方法,开展了川藏铁路康定隧址区地热水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康定隧址区地热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l—Na和HCO3—Na型,聚集于折多塘、康定和中谷3个热水区。地热水均为未成熟水,热储温度为104~172 ℃,深部初始地热水温度为186~250 ℃,冷水混合比例为0.56~0.81。氢氧同位素显示地热水补给高程为3768~4926 m。在康定隧址区,地热水受到高海拔水源补给,主体断裂构造为导热构造,次级分支断裂和发育节理、裂隙的断层破碎带为导水构造,地热水形成后沿浅部断层破碎带出露形成温泉。FEFLOW数值模拟分析表明研究区100 m深度地温场温度为35.4~95.1 ℃,研究区内三个热水区之间存在低温通道。隧道建设时应重点关注康定热水区的高温水热灾害。  相似文献   

10.
章旭  郝红兵  刘康林  毛武林  肖尧  张文 《中国地质》2020,47(6):1702-1714
通过沃卡地堑盆地地下热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进行热储温度、补给高程计算,建立沃卡地堑地下热水系统中-高温地热概念模型。结果表明,沃卡温泉为中偏碱性水,溶解性总固体较低,水化学类型主要为SO4-Na型、SO4·Cl-Na型、HCO3·SO4-Na型。热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沃卡盆地地下热水系统具有大气降水补给、浅循环地下水的特征,热水以深部熔融体为热源,受控于沃卡半隐伏控热断裂构造,但受裂隙潜水或地表冷水的混合作用,其Na-K-Mg平衡图表现为部分平衡或混合水。利用混合模型对热储真实温度进行估算,得到热储的温度范围为120~200℃,冷水混入比例为70%~83%。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临江市老三队地热水的自然地理概况和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概况,分析了它的物理化学特征,含水岩组,补、径、排条件以及热储层、隔热盖层、地热水源等,最后探讨了其形成条件及成因。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临清市近年来在市区范围内陆续发现地下热水。本文首先通过区域地热地质背景分析、地热调查工作,建立了临清市地热概念模型。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体积法计算了热储层的热水静储量,并对地下热水进行质量评价。提出了地热开采、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13.
新疆地热资源丰富,已发现温泉73处,热汽泉7处和热水井5处,主要分布于阿尔泰山南坡.天山西段和昆仑山北坡等广大地区.本文将地热水分为褶皱山地断裂型和沉降盆地型两大热水区,以中低温热水为主,富含Si、Li、Sr,以硫酸盐和重碳酸、硫酸盐水为主,矿化度一般于1g/1.新疆煤层自燃热能释放形成的热汽泉,最高温度达187℃.为大气型热汽水.  相似文献   

14.
地下热水回灌过程中渗透系数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地下热水回灌是处理地热开发利用中所引发的热储层压力降低和弃水污染环境等问题的有效方法。第三系热储层的回灌过程中,由于物理阻塞和化学阻塞,导致热储层的渗透性下降。回扬可在短时间内消除或缓解堵塞问题,提高回灌效率。将利用回灌试验数据求得的渗透系数进行回归,得到渗透系数衰减方程。用数值方法模拟渗透系数对回灌的影响,对比渗透系数为常数与渗透系数变化两种情况,结果表明渗透系数衰减是第三系回灌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渗透系数是影响回灌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地下热水运移数学模型简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国内外评价地热资源的方法:①用容积法(热储法)计算地热资源量;②用解析法和数值法求解描述热水流动和热量运移的数学模型,模拟和预测地下热水系统的水动力场和温度场的时空变化。这些模型既有稳定流的,也有非稳定流的,并已从一维模型发展到二维模型再到三维模型。描述地下热水流动和热量运移的三维非稳定流模型,是目前流行和先进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6.
西宁盆地北西缘地下热水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重点对西宁盆地北西缘南门峡-台子地区地下热水的赋存条件、热储构造概念模型进行了讨论。基于实际资料,得出地处老爷山凸起与双树凹陷间斜坡带,具有“凹中凸”地质结构的南门峡-台子地热异常热储为新元古界克素尔组大理岩和白垩系民和组砂砾岩,地热地质条件好。提出了该区的热储概念模型是“层控热储-侧向径流补给-大地热流供热-深大断裂导热-低热导率岩层聚热”,且具一定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既环保又节能地利用地下水中热(冷)资源的有效途径,提出了同井回灌循环水方法的新思路,使砂土、粉土地层中地下水在中央地温空调中的应用实现突破,并成功地投入使用。同时与异井回灌方法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同井回灌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地热井井位确定研究——以豫煤二队院内地热井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龙门地热田地质构造、地下水运动特点及规律的研究,提出了在地热田内寻找地下热水的富水靶区,并推算了其范围。又以地面调查、地面电法等手段进行了验证,确定了地下热水富水带的具体位置及地热井施工井位,一次成功地打中千米以下地热水的富水区,为地热田内寻找、开发地下热水总结了经验,丰富了深井及地热田找水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山东临清市地热地质条件分析及地热概念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清市区近年来陆续发现地下热水,本文在了解区域地质地热背景的基础上,综合临清市地热调查成果,建立了临清市地热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20.
稷山仁和矿泉水赋存于第四系中更新统中细砂层中,含水层厚17m,富水性很强,单位涌水量可达40.29m ̄3/h·m,水位埋深142m。该矿泉水含锶达2.278mg/L偏硅酸39.0mg/L,锂的含量也高达0.15mg/L以上。矿化度超过1000mg/L,水温达37~38℃。经山西省矿产储量委员会审定为含锶、偏硅酸的重碳酸硫酸钠型饮用及医用矿泉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