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留书塘铅锌矿矿床特征及资源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阐述了留书塘铅锌矿主矿体的特征,并将留书塘主矿体与桃林铅锌矿上塘冲、银孔山矿体特征进行了详细对比,认为特征极为相似.在此基础上,用类比法对主矿体的深部远景进行了预测,认为远景巨大.同时,对矿区及其外围的资源评价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科 《地质找矿论丛》2006,21(4):262-269
通过对新疆萨尔布拉克金矿床的地化元素统计特征和元素组合沿含矿地质体的走向、倾向及垂向上的空间分布变化特征的研究,说明了Au在成矿过程中的复杂性,指出了现今开采矿体为原矿体的中下部及Au的近矿指示元素组合,总结了矿区内成矿的有利部位和矿体的空间分布特征,为矿体的定位预测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统计特征和空间特征,是地质体数学特征研究的主要内容.它们不仅是矿体特征的定量表征,而且是矿体成因过程的写照.查明这些特征,有助于深化对矿体的认识,同时对勘探工程的布置和矿体预测也有助益.笔者参加了由云锡公司、308勘探队、武汉地质学院及云南省储委组织的勘探方法研究小组,对个旧锡矿矿体的若干数学特征作了初步研究.本文仅讨论其中的部分问题.文中所用的一些原始资料系全组同志收集的.  相似文献   

4.
四川会理天宝山铅锌矿断裂构造研究及找矿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分析了天宝山铅锌矿区断裂构造的分布特征,通过对比天宝山Ⅱ矿体东西部矿体的差异,认为东西部矿体是两个独立的矿体,经过研究F3断裂的特征,提出F3断裂属于容矿构造,指出找矿方向是F3断裂两侧位置,在探矿实际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5.
开门德廷铜多金属矿位于那拉提铜镍金铁成矿带内,发育于斜长花岗斑岩体外接触带上,围岩蚀变由矿体向外发育绢英岩化、青磐岩化、硅化,矿体发育于绢英岩化带内.通过对矿体原生晕特征研究,确立矿体原生晕分带序列.矿体原生晕R型因子模型分析显示为多期热液成矿作用,与典型斑岩矿床因子特征一致.由此建立了矿体指示元素组合评价指标,有利于预测深部盲矿体.  相似文献   

6.
西天山阿希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剥蚀改造过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希金矿床是新疆西天山成矿带上与晚古生代火山岩有关的典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矿区包括热液成因和沉积成因2种类型的金矿体。其中,热液成因金矿体明显受近南北向断裂控制,并遭受一定的剥蚀改造,矿体空间形态变化特征及黄铁矿热电性标型特征显示矿床南段比北段剥蚀程度高,矿体金品位和厚度质量参数空间分布特征显示矿体具有向北侧伏特征;沉积底砾岩型金矿体角度不整合于热液成因矿体之上,其含矿砾石类型和稀土元素分布特征与热液型矿体基本一致,为热液型矿体遭受剥蚀并在北东部阿恰勒河组中沉积的产物。基于以上认识,并结合矿床的形成、产状变化特征、区域构造地质演化等资料的深入分析,建立了阿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的剥蚀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7.
冀西石湖金矿矿体赋存规律及深边部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石湖金矿区断裂破碎带赋存工业矿体的条件,总结了矿体矿化富集规律和产出特征,利用包裹体测温方法进行了矿体侧伏规律的研究.基于金矿体赋存规律的研究,并结合EH-4勘查技术,提出在101矿带深部和南部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8.
矿体的数学模型一个矿体的数学模型,并不代表矿体本身,而只能反映矿体的某些特征,因此,为了表征不同的矿体,就需要采用不同的数字模型.取自一种模型的样本的特征,应与取自同类实际矿体的样本的特征一致.精确的数学模型是一种有效的工具,它可以用来推测取自实际矿体的样本的各种性质.这样的数学模型,可以用来反映具有特  相似文献   

9.
山东招远市界河金矿床矿体定位规律及定位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资源危机矿山的不断增多,生产矿山探边摸底、增储延寿的矿体定位规律及定位预测研究工作已成为当前矿产勘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矿体一般产出特征、矿体倒伏特征分析、矿体在垂向延深上的变化特征以及矿区含矿下限判定等几方面入手,对界河金矿床的矿体定位规律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成功的定位预测探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实效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矿区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特征,较详细地介纠了矿体及矿石特征,重点介绍了该矿体的矿化特征及找矿标志,为今后在该区及其他地区寻找同类矿床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嘎拉金矿及外围金品位的分维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嘎拉金矿体和外围矿体及矿源层金含量的分维特征,指出不同矿床类型、矿体品位变化、不同矿源在分维值上的差异。对矿体进行了评价。认为玄武岩和凝灰岩是本区主要的矿源层,嘎拉Ⅰ、Ⅴ和色卡Ⅳ号矿体具有相同矿床类型和特征。  相似文献   

12.
研究地层岩性,构造因素对3号主矿体形态的控制作用,认为原5号矿体与3号矿体应为同一矿体,构成了主矿体“h”型的平面形态特征,并对矿体深部的形态变化进行预测来指导探矿工作。  相似文献   

13.
以广西大厂矿体为研究对象,应用Datamine 构建了矿体的三维模型,通过模型能直观清楚地看到地层的空间特征,矿体的空间位置;为计算矿体储量和品位报告奠定了基础,从而为矿山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玲珑金矿田九曲矿段矿体地质的研究,阐述了中深成系脉型金矿的矿体分段富集,包括矿脉中矿体的产出特征和矿体的分布规律,并进一步探讨了矿体分段富集律的成生机制,指出矿体分段富集律的形成是受内因和外因(温度、流体动力学条件、构造应力场等)制约的。  相似文献   

15.
金川铜镍矿床58号矿体亲铜和亲铁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中58号矿体地质特征、亲铜和亲铁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发现其具有不同于24号矿体、1号矿体和2号矿体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58号矿体产于Ⅲ号岩体上盘围岩中,矿体总体走向为NNE,倾向NW。与金川矿床其他几个矿体比较,该矿体具较高的Cu、Ni和PGE含量。研究独立的58号矿体对全面理解整个金川超基性岩体的成矿规律,指导今后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58号矿体的硫化物是从PGE微弱亏损的苦橄质岩浆中熔离出来的,其硫化物熔体具有不同的分异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陈卓 《地质与勘探》2018,54(3):535-543
宝兴沟矿区位于黑龙江省塔河县,2002年由1∶1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异常圈定,2007年通过1∶1万和1∶2万土壤测量进一步圈定了异常范围,并利用槽探工程进行揭露,首次发现了Au矿体,矿体主要为蚀变砂岩、蚀变闪长岩、蚀变闪长玢岩等,少量为含金石英脉,以中-低温蚀变为主。本文在充分收集矿区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矿区最新的钻孔采样数据,对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矿床构造叠加晕分布特征,矿床前缘晕特征指示元素为Sb、As,近矿晕特征指示元素为Pb、Ag、Au、Zn、Cu,尾晕特征指示元素为W、Mo、Bi,初步确定了宝兴沟金矿床串珠状矿体、不同深部矿体组合的构造叠加晕模式;并依据已知矿体及矿床构造叠加晕,对深部有利成矿部位进行了预测,指出I-1-1号矿体向下应有很大的延伸或I-1-3号矿体深部应有盲矿存在,I-2-1号矿体深部可能有盲矿体存在。  相似文献   

17.
浙江八面山特大型萤石矿床的沉积成矿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八面山萤石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特大型萤石矿床,通过成矿地质背景,矿体与矿石特征,容矿岩系岩石化学组成特征,岩石与矿石稀土元素特征,钐—钕同位素特征等研究,探讨了矿床的沉积成矿特点。结果充分说明,八面山萤石矿床是一个以沉积为主,后经热液改造的特大型萤石矿床。依据上述分析数据,同时结合容矿围岩和矿体的地质特征,可以推测, 八面山萤石矿床是寒武系沉积岩作为矿源层,为萤石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物源。后期岩浆作用只是对部分矿体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局部形成了构造带中的陡倾斜脉状矿体。  相似文献   

18.
郭卫宏 《山西地质》2013,(6):140-141
位于山西省阳高县的银腰沟矿区发现并控制了金矿体一个、超贫磁铁矿体一个。其中金矿体赋存于近南北向的构造内,矿体和矿石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9.
柳弯区铅锌铜多金属矿床是北祁连地区较为重要的VMS型矿床之一。由于本区地质背景复杂,矿体受后期构造改造严重,矿体分布规律难以掌握,一直未能取得找矿突破。笔者结合最新勘查成果,对矿区地质、矿床地质特征进了分析,总结了矿区矿化带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组构特征、矿物成分及伴生关系、围岩蚀变特征等;对本区矿床控矿条件进行了讨论,并和国内外典型矿床进行了对比分析。本区成矿明显受地层、构造及变质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在柳弯区35线以西,矿体主要控制高程为3 000~3 500m;而柳弯区35线以东,矿体主要控制高程为2 700~3 000m。矿体向深部仍未圈闭,深部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20.
为区分黄狼沟铜矿体、花豹沟铜矿体的矿体类型和特征,对华北板块南缘的山西地块和豫西地块接壤部位的两个铜矿体特征进行了对比。通过对两矿体的出露岩石、含矿岩相似点和相异点等方面的对比,得出结论为两矿体虽有一些特征相似,但也有一些特征相异,故两矿体不是同一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