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0 毫秒
1.
成功的生态系统的监测取决于准确的分类结果。本文试图对沼泽湿地的生态特征进行监测。遥感分类常被用于描述生态系统或土地覆盖的格局情况。不同空间分辨率的的遥感影像反映的景观类型,景观特征均存在差异。本文利用不同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对洪河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在群落尺度上进行监测。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典型的内陆原始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地,以草本沼泽植被和水生植被为主。根据SPOT-5不同分辨率10 m×10 m、20 m×20 m、30 m×30 m的影像,以及30 m空间分辨率的Landsat TM影像,利用最大似然法(MLC)对洪河保护区进行分类。为了验证分类结果的精度,本文利用航空影像分类数据作为样本,对SPOT-5和TM分类结果进行KAPPA精度验证。由分类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分类结果验证数据对结果的影响很重要;(2)不同传感器的影像对地面生态系统的表达内容不一样,即使是处于相同的光谱波段,同一空间分辨率的情况下。分类结果不仅取决于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和斑块形状,还取决于面积维数和斑块的聚合度。(3)洪河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湿地保护最好,其次是缓冲区,最差的是实验区。实验区已经有大面积的湿地被人类开垦成农田,湿地生态系统已经退化的很严重。因此,对珍稀生态系统的保护应该与人类的活动区强制的隔离开,才能保护原始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莫莫格湿地主要生态服务功能动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地处吉林省西部的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选择白鹤(Grus leucogeranus)栖息地承载力、蓄洪和固碳3个湿地主要生态服务功能,对该保护区湿地在2002年、2008年和2013年的主要生态服务功能动态变化进行评价。利用研究区土壤、植被、水文以及白鹤分布等图文数据,结合室内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持水量测试结果,利用Neu法、热量法、蓄洪和固碳等公式对3个湿地生态服务功能进行定量计算。研究结果表明,2002年、2008年和2013年,该保护区白鹤栖息地容纳白鹤的数量为28 400只、2 468只和4904只;食物容纳白鹤的数量分别为24×104只、2.1×104只和4.3×104只;水体蓄洪量分别为12.35×108m3、11.12×108m3和8.62×108m3;植物固碳量分别为30×104t、17×104t和20×104t。2002~2008年间,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的3个主要生态服务功能随湿地的退化而逐渐减弱;2008~2013年间,其3个主要生态服务功能有所恢复,说明湿地保护工作开展得当,湿地退化速度减缓。  相似文献   

3.
保护区有效性评价可以为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选取能够反映湿地格局变化的指标,构建保护区湿地保护的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以周边地区为参照背景,利用信息熵模型,用地理信息系统相关软件,对1985年、1995年、2005年和2017年4个时期的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保护有效性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湿地面积呈增加趋势,湿地保护有效性总体有所提升,比同期周边地区的湿地保护效果好;4个时期中,2005年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的相对效果最好,1995年的相对效果最差。从自然保护区的各功能区来看,核心区湿地保护的效果最好,其它依次为实验区、缓冲区。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由于大规模的农业开发等人类活动,导致浓江上游截流,直接影响了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水文情势。以别拉洪水文监测站1958~2002年和浓江水文监测站1980~1989年的月径流量和月降水量为基础数据,利用别拉洪站与浓江站的月径流量间的经验关系模型,估算浓江站其他年份的月径流量,得到浓江站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为2.31×108m3。浓江站年径流量小波分析结果显示,在1958~1980年期间,浓江站的年径流量变化有准10 a的周期,计算出1958~1980年期间浓江站在丰水年(1962年)、平水年(1965年)和枯水年(1967年)的年径流量和水位,根据河道比降,推算出洪河保护区浓江河段1962年、1965年和1967年所对应水位分别是52.71 m、52.49 m和52.11 m,2012年实测的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浓江河段的平均水位为51.70 m,与1962年、1965年和1967年的水位相比,2012年的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浓江河段的水位平均下降了0.74 m。利用数字高程模型,模拟了浓江河不同水位下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洪水淹没面积和沼泽蓄水量,结果表明,洪河保护区沼泽蓄水量平均减少了0.51×108m3。这些研究结果可以为保护区湿地恢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功能区保育与湿地补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保护区内有众多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物种。由于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和周边地区农田用地的开发,保护区已经面临着水资源匮乏、湿地退化等问题。本文从保护区的湿地功能区保育现状和保护区各功能区生态补偿等方面研究了洪河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补偿问题,确保洪河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完整性,达到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补水水质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补水方案的工艺流程,农田地表径流是该方案的补水水源。分别采集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浓鸭截洪总干(补水水源点)同一地点地表水样并进行了分析测试,核心区水质监测数据结果表明:①该保护区核心区水域不存在工业废水特征污染物;②水质与水位和水流关系密切;③水质与湿地植被所处的生长季节有关;④水体中COD和BOD5值分别在37.73~63.08mg/L和15.2~28.70mg/L,不属于外源人为污染引起,应是沼泽水体的背景值的真实反映;⑤沼泽水体的TN和TP较高,可能与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元素循环的内在规律有关,不是农田地表径流污染进入引起的。浓鸭截洪总干处水质监测数据显示:①水质表征出明显的农田径流特性;②水质总体上较好,这可能与浓鸭截洪总干对农田地表径流有较好的净化能力有关。通过比较分析洪河保护区核心区水质和浓鸭截洪总干水质表明:补水水源水质整体上好于该保护区核心区水质。基于保护区核心区水质特征来确定补水水源水质在工程设计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基于当前的监测数据,初步认为现有补水水质符合洪河保护区水质要求。建议今后在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浓鸭截洪总干开展有关农药残留动态实验,并结合水域生物多样性调查,为流域农业产业结构和农药的安全使用提出政策性建议。研究认为在三江平原通过生态水利工程蓄积农田地表径流,并采用湿地生态氧化塘处理系统净化水质,可以作为退化湿地的补水水源。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天然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种典型的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沼泽湿地的植物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5种沼泽湿地共调查到湿地植物17种,不同沼泽湿地的植物组成有较大差异,物种最多的臌囊苔草沼泽为8种,最少的为漂筏苔草仅2种,优势种一般为1~2种。由于调查样方数较少,得到的沼泽湿地物种数目低于本区其他调查的结果。不同沼泽湿地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都有显著差异(P 0.05),总体趋势表现为常年积水的芦苇沼泽和漂筏苔草沼泽低于季节性积水的臌囊苔草沼泽、小叶章沼泽和柳叶绣线菊沼泽。不同沼泽湿地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没有显著差异(P 0.05),说明调查的5种沼泽湿地植物分布比较均匀,很少有样方内植物呈斑块状分布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洪河沼泽湿地地势低平、河道多变,洪水季节性泛滥,缺乏水文监测数据,而模拟的水文数据不确定性较大;而且,用地表径流数据验证生态水文模型的模拟结果,效果并不理想。以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部的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整合数字河网与高精度数字高程数据,改进分布式生态水文模型SWAT的子流域概化方式,构建湿地水文过程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区沼泽湿地水文功能。对于湿地水文过程模型的构建,除了利用径流观测数据进行验证外,还应用不同深度的多点土壤湿度数据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改进的SWAT模型取得了较高的面向沼泽湿地模型精度,模型决定系数R2达到0.7,相对误差小于21%,表明模拟效果良好;2在研究区内的沼泽湿地中,以草甸黑土—沼泽化草甸、草甸黑土—草本沼泽、沼泽土—沼泽化草甸、沼泽土—草本沼泽4种土壤—植被的组合模式为主,土壤湿度较大,湿地的调蓄水功能较强;3季节性和常年的洪泛水文过程与土壤湿度的梯度特征,控制着研究区的沼泽植物的空间格局;随着土壤湿度梯度的变化,植物群落呈现出明显的条带状梯度分布。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查采样,测定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臌囊苔草沼泽、小叶章沼泽和实验区的芦苇沼泽土壤中Cu、Pb、Zn、Mn和Cr含量;利用Han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不同类型天然湿地土壤中重金属的生态危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种类型天然湿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随土壤深度呈波动变化,其中Cu、Pb、Zn和Cr含量的大体趋势是底层高于表层,Mn含量的大体趋势是表层高于底层。臌囊苔草沼泽土壤中Cu和Zn含量显著(P0.05)高于小叶章沼泽和芦苇沼泽;芦苇沼泽土壤中Pb和Cr含量显著高于臌囊苔草沼泽和小叶章沼泽(P0.05);3种类型天然湿地土壤中Mn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核心区天然湿地土壤中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危害等级为中度,实验区天然湿地土壤中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危害等级为强烈,说明三江自然保护区天然湿地土壤存在重金属污染,污染的主要重金属元素为Pb。  相似文献   

10.
湿地保护是公众参与性很强的一项工作,湿地保护要以公众自觉积极参与作为重要突破口。选取三江平原最具科研历史和生态保护意识的洪河农场为调查对象,对不同参与主体(学生、居民、外来务工人员、媒体、中国科学院三江平原沼泽试验站和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领导)的湿地保护参与意识进行调查,了解不同参与主体对湿地的认知程度及其参与湿地保护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分析存在的问题,最后从生态学、社会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促进人与湿地和谐共处,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于2017年7月15~19日,在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黑龙江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漂筏薹草(Carex pseudocuraica)沼泽,采集0~15 cm、15~30 cm和30~45 cm深度的土壤样品,测定土样中的V、Cr、Co、Ni、Cu、Zn、Ga、Sr、Pb、Al、Na、Mg、K、Ca、Ti、Mn和Fe共17种金属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黑龙江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漂筏薹草沼泽土壤中Al质量比相对较高,分别为9 467.8~17 473.2mg/kg和17 823.4~23 673.5 mg/kg,Co质量比相对较低,分别为4.32~6.69 mg/kg和4.10~4.92 mg/kg;土壤中的Na、Mg、Al、K、Ti、Mn、Fe、V、Cr、Co、Ni、Ga、Sr和Pb含量之间显著正相关,表明其可能具有同源性,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  相似文献   

12.
洪河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阐述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该区保留了三江平原原始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据考察有野生高等植物164科423属938种,脊椎动物71科284种,其中6种属于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51种为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然而该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如加强湿地保护和恢复,发展生态安全农业等。  相似文献   

13.
浓江河湿地生态廊道是连接三江平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和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的生态廊道.2008年春季,对浓浓江河湿地江湿地生态廊道鸟类资源开展了调查研究.在研究区5种鸟类栖息生境共设立11个调查点,共记录有鸟类14目26科68种,3 220只.浓江河湿地生态廊道鸟类多样性指数(H')较高,生境主要以沼泽湿地为主,不同栖息生境中鸟类多样性指数表现为H'沼泽(1.260 1)>H'水域(1.248 8)>H'居民区(0.903 1)>H'农田(0.872 8)>H'林地(0.871 6);均匀性指数(E)表现为E水域(0.182 3)>E农田(0.164 6)>E林地(0.142 9)>E沼泽(0.110 5)>E居民区(0).维持浓江河湿地生态廊道沼泽和水域的面积对于保护该廊道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沼泽湿地生态储水量及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沼泽是最典型的湿地类型之一,具有重要的水文和生态功能,尤其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提出了沼泽湿地生态储水量的概念与内涵,界定了其与生态需水量的区别与联系,探讨了两者的计算依据与方法,并以扎龙湿地为实例进行了计算。根据生态储水量与生态需水量,可以确定沼泽湿地生态用水合理规模。实际用水配置中应以湿地系统的自然条件为基础,考虑生态功能需要,根据实际水资源丰枯情况,确定合理的补水规模,保证湿地储水量在时空尺度上合理变化,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5.
洪河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该区保留了三江平原原始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据考察有野生高等植物 16 4科 4 2 3属 938种 ,脊椎动物 71科 2 84种 ,其中 6种属于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 ,5 1种为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然而该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如加强湿地保护和恢复 ,发展生态安全农业等  相似文献   

16.
采用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值,测定了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沼泽湿地17种植物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研究结果表明,毛薹草(Carex lasiocarpa)、狭叶甜茅(Glyceria spiculosa)、漂筏薹草(Carex pseudocuraica)和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分布广、数量多,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较强,因此具有较宽的生态位宽度,为研究区的优势物种;睡菜(Menyanthes trifoliate)、越桔柳(Salix myrtilloides)、单叶毛茛(Ranunculus monophyllus)和灰背老鹳草(Geranium vlassowianum)数量相对较少,分布范围较窄,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较弱,因此其生态位宽度较窄;17种植物的生态位重叠程度不高,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值小于0.2的有107对,占总数的78.7%,其中重叠值为0的有43对,占总数的31.6%,这表明物种间资源利用的相似程度较低;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值与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关系较复杂。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平分辨率为0.5 km的WRF-CLM3.5中尺度数值模式,模拟研究了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46.8°N~48.75N,132°E~135°E)2011年7月19~20日的大气边界层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的物理特征,以及2011年6月6~8日、7月18~20日和8月26~28日大气边界层高度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WRF-CLM模式可以较精确地反映研究区沼泽及其周边农田的近地层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差异,与实际观测结果一致。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湿地上空气温低于周边农田约1~3℃,相对湿度比周边区域高4%~8%;湿地上空呈现"冷湿岛"中心,相对湿度随高度先增加后降低,高度界线可达900~1 500 m;日落后,沼泽降温增湿作用逐渐削弱,0︰00~2︰00,沼泽与周边区域近地层都发展有较强的逆温层,厚度可达600 m,与之相对应的相对湿度则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影响高度在400~800 m。夜间,沼泽近地层风速随高度的变化小于白天,低空风速小于高空风速;白天午后风速梯度最小,夜间逆温层顶出现低空急流中心。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气边界层高度模拟结果显示,夏季沼泽区晴天大气边界层高度日变化曲线为单峰曲线,白天边界层发展高度大于夜间,最高值出现在13︰00左右,高度可达约1 900 m。  相似文献   

18.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蓄水与调洪功能   总被引:10,自引:14,他引:10  
刘兴土 《湿地科学》2007,5(1):64-68
以三江平原挠力河1956~2000年宝清站与菜咀子站实测的洪峰流量为例,分析沼泽湿地的蓄水与调洪功能。在该河45 a的实测洪峰流量中,有26 a是下游菜咀子站的洪峰流量小于上游宝清站,表明有大量洪水在其间的河漫滩沼泽(面积28.82×104hm2)之中漫散与蓄存。沼泽的巨大蓄水能力,与其土壤容重小、孔隙度大、持水能力强有关。三江平原沼泽土壤草根层与泥炭层的容重为0.10~0.28 Mg/m3,总孔隙度大于70%,饱和持水量可达4 000~9 700 g/kg,估算全区沼泽土壤的蓄水总量可达46.97×108m3。由于沼泽均分布在地势低洼的负地貌部位,地表平均积水30 cm,则全区沼泽地表积水的储水量还可达17.15×108m3。根据沼泽湿地的蓄水、调洪功能与生物多样性价值,提出严禁开垦与破坏现有的河漫滩沼泽,实施湿地保护的生态工程。  相似文献   

19.
2020年5月至8月期间,在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沼泽中,采用样方调查方法,进行了两次野生种子植物野外调查,研究野生种子植物的组成及其区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该保护区的沼泽中,共有野生种子植物56科141属251种(含4变种),占东北湿地野生种子植物总物种数的33.6%;其中,野大豆(Glycine soja)和莲(Nelumbo nucifera)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物种,十字兰(Habenaria schindleri)、貉藻(Aldrovanda vesiculosa)、水车前(Ottelia alismoides)和条叶龙胆(Gentiana manshurica)是濒危或易危物种;含物种数量较多的科为莎草科(Cyperaceae)、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和蓼科(Polygonaceae),含物种数量较多的属为薹草属(Carex)、蓼属(Polygonum)、灯心草属(Juncus)、眼子菜属(Potamogeton)、柳属(Salix)和剪股颖属(Agrostis);该保护区沼泽中的野生种子植物的地理成分包含了17种分布区类型和17种亚型,其中,有154种植物具有温带属性,有56种植物具有寒带属性,表明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沼泽中的野生种子植物除了具有典型的温带分布属性外,还与寒带分布属性有一定联系,具有温带和寒带分布属性的野生种子植物的物种数量占该保护区湿地中野生种子植物总物种数量的83.67%,反映了该保护区位于中国中温带偏北位置的特点,另外,该保护区的沼泽中也渗透有少量热带分布属性的野生种子植物。  相似文献   

20.
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生态系统水分通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野外定位观测数据 ,对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主要界面水分通量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 ,2 0 0 3年生长季沼泽湿地系统与大气水分交换量 (蒸散发 )总量为 4 2 4 .7mm ,沼泽湿地水面 -大气水分通量 (水面蒸发 )总量为 2 6 0mm ,沼泽湿地植被 -大气界面水分通量 (蒸腾量 )总量约为 16 4 .7mm ;对沼泽湿地生长季水平衡的计算表明 ,生长季水分亏缺量达 14 0 .5mm ;非生长季大气降水是沼泽湿地生长季生态用水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