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黔东内生金矿自然金成色及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余大龙 McQu.  KG 《矿物学报》1997,17(2):175-182
研究区13个金矿床/点,24个自然金样品,161个点的电子探针测试表明,区内自然金成色平均值几乎均大于900%0,属高成色;自形晶比它形晶的金银含量均匀;位于交代前峰的金成色比尾部低,包体金随主矿物的种类不同成色不同。银是金中最主要的杂质元素;铋在该区金中具有很高的富集程度,是影响成色的主要因素。本区与湖南相比,具有地层越老、成色越高、银含量越低的共同规律,而成色高低与成矿时间和温度的关系较前人总结的规律出入甚大;比值关系表明,前者变化范围很小,后者很大,碱金属含量变化对前者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墨江金矿成矿流体的形成演化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毕献武  胡瑞忠 《地质论评》1997,43(4):381-387
笔者利用矿物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等手段,研究了墨江金矿成矿流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成矿物质来源和形成演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墨江金矿为中低温热液金矿床,成矿流体属于中性-弱碱性的钠质溶液,其中的水为大气降和岩浆水混合成因,矿化剂主要来源于深部,金主要来源于海西期超基性岩和志留系金厂组浅变质岩。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拉拉铜矿床含金性及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燕  冯祖杰 《矿物岩石》1994,14(2):67-73
根据对拉拉铜矿床的矿石结构、构造及矿物共生组合的研究,发现矿石中含有大量自然金和含铂族元素的碲化物。自然金的赋存状态为包裹休金、粒间金、裂隙金。主要的载金矿物有黄铜矿、黄铁矿、叶碲铋矿,含金性最好的岩石类型为只云母钠长片岩。金与成矿元素铜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七宝山金矿原生晕的组份及其分带性特征,指出W元素的富集对金矿化有指示意义。矿床原生晕中化学元素具有明显的分带规律,尤以垂向分带性为显著,完全符合火山岩型金矿矿床及矿床原生晕垂直分带的一般模式。本文对找矿可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对矿床的地质评价和开采利用也能提供有意义的信息。原生晕的元素共生组合关系,对矿床勘探具有指导意义。对异常的圈定有助于正确地判断矿体的形态和产状,主要成矿元素原生晕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可为矿床开采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川西北某金矿元素品位分布的分数维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分形理论研讨了川西北某金矿多元素品位分布的分形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分数维D值的大小能表征矿石品位分布的复杂性,成矿过程中相关元素组合存在相似的分形结构。结合其他地质信息,元素品位分布的分形结构特征能够帮助确定成矿元素组合、成矿阶段、划分矿石类型等。  相似文献   

7.
童霆 《物探与化探》1985,9(5):351-356
本区以往是以铁铜矿产为重点。已知矿床中虽有伴生金,但找金工作,未被重视。区域化探(水系沉积物测显)样品采用痕量测金技术(化学光讲法,检出限0 .3ppb),圈出作为找金远景的毛村—丙山—戊县和甲镇两个金的高值(Au>2ppb)区和22处局部金异常。除已知伴生金矿床外,推测10处有找金远景。其中两处,经查证,发现一处中型金矿床和两处有远景的金矿点。金的区域地球化学资料,正使这个地区的地质工作重点,发生着转移。金量区域地球化学分布,呈相互复合的北东(西北部)、北西(东西部)向带状分布,高、低值带相间排布,强度自北而南增强。反映了受北东、北西向两组构造制约的特点。金的局部异常,即位于此两组构造的结点上,呈棋盘格状分布。本文指出甲镇、两山南部,是本区今后找金最有远景的两个地区。本文还对与铁铜成矿作用有关的燕山期中酸性侵入体,作出了含金性的评价,指出以往一直认为不成矿的F岩体,有找金前景,并找到已村、庚村两处金矿点。  相似文献   

8.
在金的伴生矿物中,黄铁矿在托里金矿床中是非常丰富的矿物。它不仅在数量上占优势,而且在本矿床中黄铁矿还以部分自然金的载体出现在矿化带中,所以对黄铁矿进行较为详细的研究是有实际意义的。另外,本矿床为一新型的金矿床——蛇绿岩型金矿,就其黄铁矿来说,无论是矿物学的特点或是地球化学特点都具有本类型矿床的独特性质,例如本黄铁矿中有CO/Ni<1、Au/Ag>1的特点。再者,托里金矿有两个成矿带,而黄铁矿在这两个成矿带中又有不同的特点,这是由于这两个成矿带不同的成矿环境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10.
煌斑岩与金矿成矿关系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煌斑岩的同位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特征表明煌斑岩是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深断裂是其上侵地表的通道,部分煌斑岩可能是含金的岩类,但并不是矿床中的唯一来源。岩石中金含量变化范围虽然较大,但其含量高、低并不是形成金矿床的主要因素,即使含金高,但其规模都不大,也不足以形成矿床。此外,一些煌斑岩与金矿化在形成时间上往往有所不同,在成因上当然没有直接的关系。然而,煌斑岩出露区的后期热液蚀变、矿化作用可能使金带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