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的火山岩油气勘探近年来进展非常快,并不断在许多盆地发现了优质火山岩储层,其中风化壳型储层作为非常重要的火山岩储集体类型而倍受重视。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石炭系风化壳型储层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洞缝为主,储层物性非常好。通过火山岩油气勘探中的野外露头观察、钻井取心、镜下薄片鉴定,及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等分析化验资料,并结合火山岩岩石学特征和物性特点,初步建立了该区的风化壳储层的发育模式,将火山岩风化壳储层在垂向上自上而下划分为五个带: ①最终分解产物带; ②水解带; ③淋滤带; ④崩解带; ⑤未风化带(母岩)。淋滤带储集物性最好,该区风化淋滤是改善储层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综合三维地震、钻井岩心、测录井、物性分析、薄片鉴定资料,通过宏观描述与微观镜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东营凹陷永北地区古近系顶部不整合结构体岩石学特征、测井曲线特征、物性响应特征及其与圈闭的关系。研究表明,不整合可划分为3层结构:水进砂层、风化粘土层和半风化淋滤层。每个结构层具有不同的岩石学和测井响应特征。水进砂层孔隙度高;风化粘土层风化作用最强,泥质含量高,孔隙度低;半风化淋滤层溶蚀作用强,次生溶孔发育,孔隙度较高;未风化层未受风化作用改造,孔隙发育差。永北地区沙三上段发育断块掀斜型和盆缘型两种地层不整合圈闭模式:断块掀斜型模式受到不整合与二级或二级以下序级断层的共同控制,圈团发育规模较小;盆缘模式多出现在抬升强烈的湖盆边缘,主要受控盆断层的控制,圈闭发育规模较大。  相似文献   

3.
官伟  徐怀民  李涵  程磊  马永辉 《现代地质》2019,33(2):401-411
永1井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昌吉凹陷,中晚侏罗世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在盆地腹部形成车莫隆起带,使得下伏西山窑组地层受到超覆、削蚀,形成了一系列岩性、地层及复合油气藏。在油气运聚成藏过程中不整合体的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故对不整合结构进行了三级层次划分:一级为盖层和不整合体层;二级将不整合体层分为上覆层、不整合层及下伏层;三级是成藏要素级,包括运聚层、隔挡层、风化黏土层和风化淋滤带。借助测井资料,运用岩性、物性、岩石学特征等分析不整合体纵向结构,研究区不整合体三级结构发育完整。地震资料结合测井资料,通过自然伽马反演明确不整合体结构层中运聚层和隔挡层的展布。风化淋滤带厚度自高部位向凹陷方向逐渐减薄,风化黏土层反之,二者具有较好的负相关性。不整合体的结构控制了本区最重要的两类储盖组合,分别是不整合体上覆层-不整合体盖层的储盖组合及不整合体下伏层-风化黏土层的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4.
火山岩风化壳储层已成为重要的油气勘探新领域,开展风化壳储层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对火山岩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利用钻井、岩心、测井、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从火山岩形成环境着手,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凸起石炭系火山岩风化壳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开展综合研究,明确火山岩风化壳油气成藏模式及分布规律。研究表明:中拐凸起石炭系火山岩形成于岛弧环境,岩性以安山岩、凝灰岩为主;火山岩风化壳结构分为风化黏土层、强风化带、弱风化带及致密未风化带4层结构,其中强风化带储层物性最好,为主要的储层发育区;有效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孔隙和裂缝,裂缝对储层渗流能力有较好的改造作用;风化壳储层主要受风化淋滤作用、岩性岩相、构造位置及断裂(裂缝)等因素的控制;油气主要分布在距风化壳顶面480 m范围内,具有沿三带(靠近断裂带、构造高部位地带、有利岩相发育带)、一面(不整合面附近)分布的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不整合结构模式及半风化岩石的再成岩作用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由于风化剥蚀程度的不均一性及后期水进形成上覆岩石使得不整合纵向可分为三层结构:不整合面之上岩石、风化粘土层和半风化岩石。准噶尔盆地不整合面之上岩石类型主要包括底砾岩、水进砂体与煤层,它们的发育受控于构造运动强度、古气候、古地形及暴露时间,其中底砾岩分布最为广泛,而且孔渗性好,构成流体的良好运移通道。风化粘土层在上覆沉积物压实作用下岩性较致密,是一套良好的封盖层。半风化岩石类型有砂质岩类、泥质岩类和火山岩类,它们均能形成风化淋滤带,改善其孔隙结构,增大储集空间,其中火山岩岩溶作用较强,次生孔隙发育带最厚,砂质岩类次之,泥质岩类较差。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腹部白垩系底部不整合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准噶尔盆地经历了海西、印支、燕山、喜马拉雅等多期构造运动,形成了多个不整合,这些不整合对于准噶尔盆地的油气运聚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白垩系底部不整合在盆地腹部地区广泛分布,通过对该不整合面上下岩石组合、物质成分以及电性特征的研究,该不整合具有明显的3层结构特征,可以划分为不整合面之上的底块砂岩、不整合面之下的风化粘土层和半风化淋滤带.底块砂岩是一套好的储层;风化粘土层由于遭受了长期的风化作用,富Al3 、Fe3 ,贫Si4 、Ca2 ,是一套局部有效的盖层;半风化淋滤带由于长期遭受地表水的下渗淋滤溶蚀,储层物性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是一套好的储层.沿白垩系底部不整合形成了上下两套优质储盖组合,形成了大量隐蔽性的非构造圈闭组合,是盆地腹部最主要的勘探领域之一,通过该项研究为盆地腹部地区的油气勘探提供有益资料.  相似文献   

7.
基于野外露头、钻井岩芯、三维地震、测井曲线、岩石薄片以及物性分析等资料,对牛东地区下侏罗统顶部不整合类型、不整合结构特征、不整合结构体物性变化规律以及其连通性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牛东地区不整合整体以削截不整合为主,同时局部地区也发育断褶不整合与平行不整合;不整合在研究区分布范围广泛,具有不整合面之上底砾岩、不整合面之下风化黏土层和半风化岩石典型3层结构;不整合各层结构岩石学和测井响应特征均具有不同特征;不整合面之上底砾岩分布稳定且厚度较大,无良好盖层,属于"散失型"运移通道;不整合面之下风化黏土层物性较差为封堵层;不整合面之下半风化岩石物性特征具有明显规律性;依据其变化趋势划分为两段,且油气多分布于上段底部具有较好的储层物性的砂岩层内。根据油源、断层、不整合以及其与油气分布关系,构建了牛东地区不整合-断裂阶梯状油气运聚模式。  相似文献   

8.
东营凹陷永北地区砂砾岩体储集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东营凹陷位于济阳坳陷的东南部。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等技术手段, 研究了东营凹陷永北地区砂砾岩体储集层的主要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砂砾岩体岩石学特征具有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低的特点; 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 铸膜孔和胶结物溶蚀孔也具有一定的储集意义。影响本区储集物性的因素主要有埋藏深度、成岩作用以及沉积相带, 其中埋藏深度是控制储集层物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曹妃甸12构造位于沙垒田凸起东北倾末端,发育新近系、古近系、中生界、太古界多套地层,古近系与中生界、中生界与太古界均为不整合接触,中生界、太古界潜山储层岩性复杂,其中,中生界以火山岩、砂岩、泥岩、煤层岩性组合为主,岩性纵向上呈互层分布,太古界以花岗岩和花岗片麻岩为主。中生界碎屑岩顶部测试产能70 m3/d,太古界风化壳储层测试为水层,储层物性较好,壁芯实测孔隙度可超过10%。综合应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X-衍射全岩和黏土等多种分析手段,落实了潜山储层特征,储层控制因素及储层埋藏成岩演化模式。研究表明,中生界碎屑岩储层局部发育孔隙型储层,但所占比例较低;主测试段存在大量微裂缝,成像测井分析表明在风化壳顶部见到明显的裂缝发育带。太古界花岗岩潜山储集空间类型多,包括构造裂缝、动力变质产生的碎斑内微裂隙、溶蚀形成的黑云母溶蚀孔、长石晶内溶孔、晶粒间孔、晶粒破裂孔等。风化淋滤和构造应力改造对风化壳储层的形成起重要作用。风化作用表现以下两方面:在两个不整合面之下均出现了高岭石的高含量带,扫描电镜及阴极发光也证实储层中发育大量的高岭石;在致密的花岗岩中出现大量长石溶蚀孔。构造应力对储层的贡献表现在中生界碎屑岩中的裂缝及微裂缝系统发育;构造应力对花岗岩刚性晶粒的破碎作用;构造破碎带形成大气水下渗通道,对花岗岩内幕的溶蚀作用。镜质体反射率及黏土矿物分析表明,在进入中生界后,镜质体反射率和黏土矿物中伊利石及伊蒙混层中蒙皂石都出现了明显的跳跃式演化,反射率最高可达1.3%,远高于上覆古近系东营组的0.76%,反映了潜山曾经历过更高的埋藏演化阶段。综合研究后认为中生界碎屑岩及太古界花岗岩潜山至少经历了两期深埋期,早期发生在中生界沉积之后,这一期埋深大,热演化程度高;后期发生在古近系沉积之后,目前埋深也超过了3000 m。中生界碎屑岩经历了中生界沉积之后埋藏期—后期抬升淋滤期—东营组沉积之后的再埋藏期;太古界花岗岩经历了中生界沉积之前的抬升淋滤期—中生界沉积之后埋藏期—后期抬升至近地表的淋滤期—东营组沉积之后的再埋藏期。两期深埋作用对储层的品质产生了决定性影响,造成中生界碎屑岩岩石致密化、碳酸盐化,主要表现在早期的微裂缝被碳酸盐大量充填,粒间黏土强伊利石化,储层孔隙不发育,以超低孔—特低渗储层为主;对太古界花岗岩风化壳,使得顶部含黏土较高的风化壳致密化,造成伊利石大量生成,储层孔隙度较低,渗透率以特低渗为主;而对于太古界花岗岩潜山内幕的断裂带附近的风化带,储层孔隙度明显高于顶部风化壳、高岭石含量高、溶蚀作用强,显示了这种由断裂沟通形成的深埋花岗岩潜山内幕储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白垩系底部不整合面在车排子周缘大面积分布,是其二叠系和侏罗系的油源进入白垩系和新近系储层的重要通道之一,对其微观结构和几何形态的研究对油气勘探有重要意义。利用岩心、测井、岩屑录井等资料识别出不整合面的三层结构,对不整合面之上的岩石、风化粘土层及不整合面之下的半风化壳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白垩系底部不整合面的形成过程,明确不整合面三层结构的油气输导作用。不整合面的形成可划分为抬升风化期、剥蚀搬运期、下降沉积期和成岩压实期4个阶段。研究表明风化粘土层上下的岩石具有高效的油气输导能力,风化粘土层在断裂不发育区可作为油气局部盖层。油气沿白垩系底部不整合面从东南向西北部的车排子凸起运移。  相似文献   

11.
不整合空间结构与油气成藏综述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不整合是由不整合面及其上、下岩石三部分组成,在空间上具有三层结构,即不整合面之上的岩石、不整合面之下的风化粘土层以及风化粘土层之下的半风化岩石。风化粘土层在上覆沉积物压实作用下岩性较致密,具有良好的封盖能力。不整合面之上的高孔渗岩石(主要为砂岩、砾岩)和不整合面之下裂隙、溶蚀孔洞发育的半风化岩石(主要为砂岩、砾岩、碳酸盐岩、火山岩及变质岩)既可作为油气运移通道,又可成为油气聚集的有效储层。由于构造部位、岩性等因素的影响,不整合空间结构复杂多变,导致不整合油气藏成藏规律复杂,因此,不整合空间结构研究对不整合油气藏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前陆冲断带是剖析西准噶尔地区盆山耦合关系、沉积体系发育的关键地段。该区二叠系佳木河组为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碎屑岩组成的混积地层。火山岩与碎屑岩组成的地层单元有广义上的成因联系,因为它们都属于史密斯地层,并均具有旋回特征。针对不同的岩性区:碎屑岩岩性区、火山岩与碎屑岩共存区、纯火山岩区,找出由于构造火山活动、相对湖平面变化等因素形成的可作为层序界面的不整合面。碎屑岩岩性区不整合面在地震剖面上主要表现为削蚀、底超、双向下超、顶超、下切谷等;共存区为同时发育火山岩与碎屑岩的削蚀带,不整合面类型较复杂;纯火山岩区表现为相对湖平面下降形成的削蚀不整合面。故可以通过地震、钻测井资料识别各类不整合面,并依据火山喷发方式、火山旋回、沉积旋回,按照不同对比原则进行经典层序地层学划分。  相似文献   

13.
碳酸盐岩地层中的岩溶储层十分常见,但在碎屑岩地层研究中,却很少见到关于岩溶储层的报道。在对冀东油田老 爷庙地区古近系东营组储层研究项目中,发现碎屑岩同样存在岩溶储层,而且其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与碳酸盐岩岩溶储层 十分相似。东营组砂岩储层为三角洲-湖泊沉积,钙质胶结十分普遍。根据岩心和测井资料分析发现,砂岩岩溶储层发育 在新近系和古近系之间的区域不整合面之下,孔隙主要是由砂岩中钙质胶结物溶蚀产生的。根据岩心和测井资料统计分析, 不整合面之下砂岩岩溶储层带的厚度为150 m 左右。因此,对于钙质胶结的砂岩来说,不整合面之下是有利储层发育带。  相似文献   

14.
以南堡凹陷东营组为研究对象,采取时空演化与对比的方法,从东营组发育期构造活动的独特性出发,判别出凹陷边缘断裂的活动性在古近纪晚期进一步增大的同时,凹陷整体的坳陷作用也在进一步增强。在上述边界断层强烈活动和基底沉降强烈增速的"双强要素"联合作用下,南堡凹陷的沉降中心、沉积中心均远离边界断层而发育于凹陷中心,并导致了在东营组堆积期大面积深湖相沉积的发育;其内部堆积了厚层的深湖相泥岩和大量的深湖浊积体,同时在凹陷北部的断控陡坡部位发育了大量的扇三角洲体系,在南部缓坡部位则发育了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从而使东营组内部储层非常发育,且类型齐全;新近系巨大的地层厚度导致了东营组的烃源岩进入生烃门限而生烃、排烃,从而构成了良好的"自生自储"组合。东营组堆积期及其后的新构造运动又导致了大量的同沉积断层活动和晚期的再活动,这些断层有效地将东营组储集体与下伏Es3+Es2+Es1的"烃源灶"沟通,并将下部油气垂向运移至东营组乃至更浅层位的储集体内聚集成藏,从而造就了东营组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5.
大兴安岭北部下侏罗统战备村组的建立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兴安岭北部战备村地区出露一套火山岩,岩石组合主要为一套浅灰色、灰白色流纹质火山碎屑岩、流纹质火山熔岩、碎屑熔岩夹少量火山沉凝灰岩。在1∶5万区域地质填图的基础上,查明该套地层下部呈角度不整合覆盖于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之上,上部被中—上侏罗统塔木兰沟组平行不整合覆盖,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178~192Ma,时代为早侏罗世。根据《中国地层指南》关于新建"组"的要求,指定战备村剖面为层型,新建为战备村组。下侏罗统地层单位的建立,对大兴安岭早中生代火山构造岩浆活动的研究及中生代火山岩地层划分对比具有重要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黑山头组在新疆东准噶尔、西准噶尔两个地层分区均有产出,分布最为广泛,可作为两个地层分区对比的标志性地层单位。最初确立该组为一套海相正常陆源碎屑岩,但因最初建组剖面上的黑山头组更名为那林卡拉组,加之补立黑山头组层型剖面中火山地层的并入,特别是对并入火山地层的划分归属分歧和时代争议,使得黑山头组的划分与时代认识出现严重分歧,导致其上覆和下伏多个组级地层单位的使用混乱,引发了这些地层的区域地层划分与对比困难。野外调查确认,原黑山头组的海相正常陆源碎屑岩与并入上部的火山地层岩性差异显著,二分性界面清楚,区域延伸性和可对比性标志清晰,且两者之间发育明显的喷发不整合界面,故建议对其解体和重新厘定。新厘定的黑山头组只保留(原下部)陆源碎屑岩层位,其上的火山地层确信为早石炭世(非前人所述的中泥盆世),故新建早石炭世阿克塔木组。这一新方案为准噶尔地层区石炭系地层的正确划分和区域地层合理对比等提供了重要佐证,提升了黑山头组在两个地层分区的对比价值。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不整合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卫卫  查明  吴孔友 《地质学报》2008,82(2):247-253
本文论述了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不整合类型与控油特征、不整合结构与油气运聚特征以及不整合运聚油气的成藏模式.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的改造,形成了多个不整合.根据不整合在油气运聚中的作用,以不整合的成因机制及地震反射特征为基础将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不整合划分为褶皱、断褶、削截、超覆和平行5种类型.风化剥蚀程度的不均一性使不整合具有典型的层状结构,即不整合面之上的岩石、风化粘土层和半风化岩石.不整合纵向分层结构构成油气运移的双重通道,同时为油气聚集提供良好的储集空间和圈闭条件.不整合发育部位及剖面形态的差异,导致不同类型的不整合形成不同的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8.
李永军  徐倩  刘佳  王冉  向坤鹏 《地球科学》2016,41(9):1479-1488
岩石地层单位建立的正确与否,关乎区域地层序列、建造对比、盆地分析与构造演化等,是地质学最基础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新近1: 5万区域地质调查证实,西准噶尔哈拉阿拉特山地区的“佳木河组”,并非前人所述火山岩呈夹层状与陆相碎屑岩互层,实由下部陆相粗碎屑岩和上部火山岩构成,二者间为区域性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相互独立且新老关系层序清楚,岩石组合差异性显著.上部火山岩构成较完整的火山机构,火山通道相集块岩、次火山岩及岩株、岩脉与陆相粗碎屑岩为侵入接触,火山喷发相中基性熔岩、凝灰岩与陆相粗碎屑岩呈角度不整合关系.下部陆相砾岩-含砾粗砂岩组合具有典型磨拉石建造特征,产早二叠世Paracalamites stenocostatus,Lepidodendrales等植物化石及孢粉Protohaploxypinus,Striatoabietites.依据中国地层指南、岩石地层单位清理相关规范,以及组的命名优先权原则,现将具有独立火山机构的全部陆相火山岩从原“佳木河组”剔出(新建为白杨河组),将新建白杨河组之下伏的陆相砾岩-含砾粗砂岩组合重新清理厘定谓之佳木河组.这一成果,为正确建立本区地层格架,合理进行区域地层划分与对比等研究提供了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