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结合IGS中心获取的BJFS站气象参数(气温(T)、气压(P)、大气可降水量(PWV))及同期PM2.5数据,建立一种融合时序网络和回归网络的雾霾预测模型,对PM2.5浓度进行预测。研究表明,引入GNSS气象参数的融合网络模型较单一网络模型适应性强、准确度高,在一定精度范围内可准确预测PM2.5的变化,时效性达3 h。本文结论验证了卫星导航技术应用于雾霾天气监测及预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气象数据采集系统的功能需求,确定高精度温湿度智能传感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介绍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与实现。系统以低功耗LPCI768为主控芯片,配合低功耗、16位串行模数转换芯片AD7792以及低功耗、物理层收发器KSZ8041NL等实现基于以太网的高精度测量、自动采集和实时处理等功能,与现有气象数据采集器相比,具有体积小、功耗低、组网灵活和测量精度高等特点。实验结果表明,高精度智能传感器工作稳定,绝对测量误差在0.06℃内。  相似文献   

3.
针对DI2002激光测距仪气象改正公式,结合目前我国在精密测距中实测的气象元素及地震监测特点,在讨论了光电测距基本气象改正的基础上,推导了DI2002激光测距仪的精密气象改正公式.结果表明,与仪器说明书所给公式相比,导出的公式不仅提高了气象改正计算精度,而且适合于不同气象元素的测定,具有普遍的实用意义.最后较系统地分析了各气象元素测定误差对DI2002测距结果的影响,定量计算了各气象元素在选定气象参考点的误差大小,并分析了其动态趋势.这对合理控制气象元素测定误差、有效减弱对测距结果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广播和电视每天都在播放天气预报,人们可以从中获得天气信息。电视上的天气预报主要是把气象卫星“向日葵”的云照片随高低气压时间的变化进行图象化,掌握了即可自行预报。我们每天得到的气象信息,从收集数据开始到天气预报为止,全靠电子设备系统工作。 根据搜集气象数据的形式来看,气象信息来源有:“向日葵”在工作范围内摄取的云照片。信息传递方式是把传感器记录下来的静止图象一次送到地球上,经过计算机处理后发射给“向日葵”,它作为气象专用通信卫星再向地球发射信息。 此外,气象台和观测船用升在空中的无线电探空仪和无线电遥测仪搜集高空气象信息,  相似文献   

5.
气象信息网络是气象部门进行信息传输的基础保障,结合气象信息与技术保障体系业务实际,开发适合市、县两级气象信息网络的全网监控系统是市级网管人员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由于SNMP简单、易于实现、功能强大等特点,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在简要介绍了SNMP的基本概念和代理模式后,对基于SNMP分布式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开发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气象信息价值的实现是气象服务存在与发展中带根本性的问题。从当前国内外气象服务发展的现状出发,以四川省彭州市的气象服务为依据,分别对专业气象有偿服务的内容、基本状况、实现气象信息价值的特点及实现气象信息价值的若干对策进行了全面探讨。  相似文献   

7.
国内气象服务研究中的公共气象服务主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国内气象服务研究中公共气象服务主题的研究状况及趋势,对1986~2010年以"气象服务"为主题的1439篇学术论文进行了知识图谱分析,整理出包括公共气象服务在内的14个气象服务研究热点。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气象服务研究包含于应用气象服务研究层次,处于气象时效性低、服务专业性高的研究领域,与农业气象服务、气象信息服务、气候资源服务、应用气象服务等热点领域存在交叉性的特征,具有面向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新农村建设、气象服务产业化和气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侧重于信息传播、预警、效益、安全、网络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8.
气象目录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的发展,科学数据共享平台需要实现的不只是元数据的查询和导航,更要实现科学数据的统一访问.目录服务统一实现了数据的发现、访问和管理是科学数据共享服务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核心技术是元数据技术.在分析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的特点基础上建立的气象元数据目录服务系统,由元数据网关、元数据服务器、元数据目录服务及元数据库组成.它实现了分布式的数据存储、统一的目录服务和数据访问、统一认证和分布式授权等功能,丰富了气象科学数据的共享手段,提高了服务效率.元数据目录服务技术也将在其他气象信息管理平台和气候系统数据库系统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前复杂繁多的气象数据格式,给气象预报与科研工作人员的绘图工作带来了困难。针对这个问题,分析和研究了国内外气象图形软件的特点及不足,基于Meteoinfo类库特点,选择利用C#、VB语言构架界面,FORTRAN后台运行进行数据处理,GIS的地理信息功能和GrADS的批处理的混合编程方案,开发了气象数据图形显示系统,有助于把气象工作者从编写脚本和数据转换的不便中解放出来,让气象工作者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做研究或业务。  相似文献   

10.
由于Nyquist采样定理的限制,高分辨率气象雷达面临采样率过高、数据存储量过大等问题。压缩感知理论可以实现气象雷达信号的压缩采样,解决采样率过高等问题。基于压缩感知理论,分析了气象雷达回波信号的稀疏性,建立了气象雷达回波信号的压缩采样和重建的过程,并结合气象雷达实测的回波数据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0.3倍采样率下的重建回波与原始回波存在较大误差,0.5倍采样率时误差明显降低,0.7倍采样率时则可高概率重建出原始回波。因此,将压缩感知理论应用于高分辨率气象雷达的信号处理中,可以实现在较低采样率下高概率重建原始回波信号。  相似文献   

11.
遥感影像的获取受卫星、传感器设计、大气条件等限制,往往难以兼顾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导致由单一来源数据提取遥感信息难度较大,难以满足各种应用对信息时空分辨率越来越的需求。由此出发考虑多源数据的不同优势及其随着周期运行不断积累的多时相数据,设计了基于地块协同多种分辨率甚至多源数据的分类方法。以高空间分辨率影像为地理基准构建稳定地块分布图,这些地块在一定时间内边界与基本属性相对稳定,由此可以协同利用高时相分辨率数据反映地块在不同时间点的光谱表现,分别计算形成地块的时相变化特征,根据地类各自特点选择不同方法与数据特征完成解译,总体上以地块级监督分类完成具体类别解译。在2014年夏季青海玛多的米级土地利用分类实验中,整个植被生长季的中分数据以及冬季无云高分数据被收集用于协同分类,在解决多数据匹配、合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数据的优势,对建设用地、水体、植被等关键类别区别对待,整体上取得了较高的解译精度,不但有效克服传统视角下数据源不足、信息缺失等问题完成了全县解译,而且保证了土地信息的时空分辨率,为生态调查与保护提供了最新最全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相对辐射定标是获得各类光学遥感卫星传感器的高精度观测产品的必备条件,由于受发射震动、在轨空间环境变化等因素以及传感器自身衰减的影响,传感器在轨响应状态会随时间发生衰减和漂移,单一相对辐射定标方法无法保障卫星传感器在特定时间的探元响应一致性。本文以光学卫星传感器全生命周期影像辐射质量保障为目标,主要研究了光学卫星传感器在轨生命周期内高频率、高定标精度的常态化相对辐射定标方法,并总结了当前常用的相对辐射定标精度评估方法,评估了各定标方法的指标以及应用场景。利用珞珈一号01星(LJ1-01)夜光传感器获取的影像进行在轨暗电流、和在轨均匀场地定标实验和验证,珠海一号02组高光谱卫星影像被用来实施和验证统计定标和偏航辐射定标方法,并耦合多种定标方法实现常态化辐射定标。实验结果表明:各种定标方法处理后影像的条纹系数小于0.25%,图像相对标准差均优于3.00%;多种定标方法相互结合的常态化辐射定标方法实现了多种定标方法的优势最大化,完成常见传感器的高精度在轨标定。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基于Atmega16单片机为检测和控制核心,并同多个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及模拟湿度传感器HS1101构成温度与湿度的测控系统.给出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硬件设计及软件框图.所设计的粮情测控系统具有优良的性价比,通过系统软硬件的联合调试说明,该系统可以满足对温湿度及烟雾进行实时监控的需要,具有稳定性好、精度高等特点,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针对超宽带(ultra wideband,UWB)传感器在到达时间差(time-difference-of-arrival, TDOA)定位模式下的定位算法存在精度低且发散的问题,提出一种简单迭代最小二乘算法。该算法具有公式简单、定位坐标收敛和定位精度高等优点,其主要思想是先将TDOA定位方程通过勾股定理转化为非标准的最小二乘形式,再结合未知变量之间的等式约束关系,将含有2个未知变量的表达式转化为仅含1个未知变量的表达式,最后采用迭代思想计算出UWB标签的收敛坐标。蒙特卡洛仿真实验结果显示,本文算法在大噪声环境下的定位精度明显优于迭代约束加权最小二乘算法。  相似文献   

15.
????????????????λ?д????????????????????????????????????????????????????????????????????(TDOA)??λ????????????????(DOP)???????????????????????????????????С???DOP????λ?????仯???ɡ??о?????????λ????????????????????????????????????????????????????????????′??????????????????????????λ??仯????DOP??仯????????????????????????????????????????????λ??????????  相似文献   

16.
SS-Y型短基线伸缩仪及其标定装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SS Y型短基线伸缩仪总体设计思想、整体结构和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及台站试验情况。试验结果表明 ,由于使用含铌特种因瓦棒 (为基线 )和高灵敏度的换能器、精密超微量标定平台以及有效的操作系统 ,在缩短基线的条件下 ,保持了高精度与高稳定性 ,在NS分量不大于 6m、EW分量不大于 10m的基线上 ,能记录到清晰的应变固体潮汐 ,其观测精度优于现有台站的观测水平 ,并彻底地解决了石英管炸裂、汞泄漏污染现象 ,同时 ,智能化记录控制器提高了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17.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地面自动目标提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利用传统算法,很难高精度地进行实时的建筑物屋顶绘图。本文使用深度学习方法探讨建筑物屋顶分割,由于卷积运算对形变、旋转、光照条件的不敏感,设计了一种用于建筑物屋顶提取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提出的网络为级联式全卷积神经网络,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设计中使用了特征复用和特征增强,实现建筑物的自动精确提取。以美国马萨诸塞州建筑物数据集为基础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网络结构取得了92.3%的总体预测精度,和其他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8.
YRY�����Ӧ�������ݲɼ��ĸ߾���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YRY????????????????????????6λ???????????????24λ??-????ADC ADS1201?????????????????·??????????????Χ??????????????????????????????????????????????????????????????????????????????Ч????  相似文献   

19.
As a transport means of oil and gas the submarine pipeline has many merits, such as continuous delivery, large conveying capacity, convenient management, etc. A tube was chosen in our study to simulate the submarine pipeline in the experiments. A high accuracy instrument ADV and high precision point-type pressure sensors 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parameters of the flow field, including 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 velocities at seven cross sections near the submarine pipeline with five different clearance ratios, and twelve dynamic pressure values around the pipeline. 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s and velocity changes around the pipe under different flow velocities and clearance ratios were analyzed. These results might be useful for further study of submarine pipeline erosion and protection.  相似文献   

20.
One-sided ascending or descending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 stereoradargrammetry has limited accuracy of topographic mapping due to the short spatial baseline(-100 km) and small intersection angl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and reliability of generating 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 from spaceborne SAR radargrammetry, an exploration of two-sided stereoradargrammetry from the combination of ascending and descending orbits with geometric configuration of long spatial baseline(-1000 km) was conducted in this study. The slant-range geometry between SAR sensors to the earth surface and the Doppler positioning equations were employed to establish the stereoscopic intersection model. The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of two-sided radargrammetric elevation was estimated on the basis of radar parallax of homogeneous points between input SAR images. Two stereo-pairs of ALOS/PALSAR(Advanced Land Observing Satellite/Phased Array type L-ban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acquisitions with the orbital separation almost 1080 km over the west Sichuan foreland basin with rolling topography in southwestern China were employed in the study to obtain the up-to-date terrain data after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that hit this area. Thequantitative accuracy assessment of two-sided radargrammetric DEM was performed with reference to field GPS observation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elevation accuracy reaches 5.5 m without ground control points(GCPs) used, and the accuracy is further improved to 1.5 m with only one GPS GCP used as the least constraint.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testing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twosided long baseline SAR radargrammetry from the ascending and descending orbits can be a very promising technical alternative for large-area and high accuracy topographic mapp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