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简述了后依巴谷的天体测量工作。首先给出了第二个天体测量卫星Gaia的最新进展、最近提出的JAMSE和OBSS计划的简介,以及包含天体测量内容的SIM PlanetQuest计划的情况; 叙述了多波段天体参考架的建立和维持,特别是依巴谷星表向暗星方向的扩充和数字巡天,以及其他地面观测计划,如双星和聚星、太阳系天体的观测等;介绍了天体测量与天体物理结合的几个研究课题的进展;最后对我国自然科学基金会“十一五”天体测量优先发展的方向与内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10年我国天体测量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天体测量学研究的内各以及与各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描述近10年来国际天体测量研究的进展和前沿课题;叙述我国天体测量研究的历史背景和研究基础,以及近10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其他科学组织支持下取得的成果,并对今后10~20年我国天体测量的发展提出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述近三年来国际上天体测量的研究进展 ,特别是依巴谷星表向暗星扩充、2 0世纪初照相观测改进自行的精度和巡天观测资料对特殊天体物理现象的检测等方面的研究动态。最后介绍了空间天体测量卫星DIVA、GAIA、SIM和FAME计划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欧洲空间局专门用作空间天体测量的伊巴谷卫星将于1988年上半年发射。本文概述了这一任务的历史过程和当前的状况。特别是介绍了这一空间天体测量任务的完成,将对天文学十个方面的研究提供更多更好的测量依据。这一前景同时也说明,空间时代的天体测量工作,对推动整个天文学的发展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十五"期间天体测量优先发展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了现代天体测量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沿课题。回顾了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支持下“八五”、“九五”期间我国天体测量学的发展和取得的成果,并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十五”期间继续支持我国天体测量优先发展领域和前沿课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90年代前夕,中国天文学会所属天文地球动力学、星表与天文常数,时间与频率专业委员会,于1989年12月2日—5日在陕西天文台联合召开了90年代天体测量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20个单位的代表115人,收到论文96篇,其中包括了综合评述和近期研究工作的进度,并讨论了90年代我国天体测量的发展前景,集思广益提出了90年代中能与国际竞争的研究课题。会议有各方面专家参加,因此交叉学科的课题得到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征稿简则     
一、《陕西天文台台刊》是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主办的学术性刊物。主要任务是反映我国天体测量和时间频率等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和进展,为加强学术交流,开展学术讨论,促进我国天文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本刊主要刊载天体测量、时间频率、电波传播和日地关系等有关学科的理论研究、应用研究、观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述了国际天球参考架的发展历史和现在射电参考架的现状—基准源选择的标准和参考架的稳定性。描述了地面上光学观测在依巴谷参考架的维持和加密的一系列工作。介绍由天体测量卫星GAIA和SIM给出的天球参考架可能逵到的精度。详述了在今后十年中地面天体测量的作用以及正在开展有关天球参考架的研究课题 ,同时也列出了我国正在和即将开展天体测量的几个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天文学会和江苏省天文学会于1989年8月1—6日在浙江嵊泗联合举办了“天体测量,天体力学和大地测量中的相对论问题”(Relativity in Astrometry,Celestial Mechanics and Geodesy)研讨会。来自天体测量,天体力学,大地测量和天体物理领域的专家35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就相对论时空观,相对论参考系和相对论天体力学三个专题作了系统综述和讨论,并结合科研工作进展就VLBI,激光测距在测地工作中应用所需考虑的相  相似文献   

10.
依巴谷天体测量卫星的阶段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介绍依巴谷天体测量卫星自1989年11月开始观测以来,由头两年获得的观测资料取得的空间天体测量的阶段性成果,以及空间天体测量结果与地面观测结果相互之间的比较,成功地用于解算天体测量参数的星数已达11244颗,由依巴谷天体测量卫星的头两年观测资料进行归算处理,得到恒星位置,视差和年自行的预期精度分别为3、4和2mas。由此从整体上合面地检验了依巴谷科学计划,包括观测纲要,输入星表,卫星本身及  相似文献   

11.
云南天文台地处云贵高原,是我国最南方的一个天文台,也是北半球天体测量台站中地理纬度最低的一个。在建设以天体物理为主的天文台的同时,筹备和开展一些天体测量工作亦是很有意义的。 这里的地理纬度为25°02′,观测天赤道附近的天体比较方便,无论用子午观测还是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法国P.Lacroute教授首次提出在空间人造卫星上进行基本天体测量观测的建议,最近已由ESA(欧洲空间局)专家小组做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其结果构成A阶段的研究报告,即《空间天体测量》一文。在空间进行观测具有深远的意义,预期其所得结果不但会影响基本天体测量将来的发展方向,也将大大推动整个天文学的进程。然而,在天体测量学这种革命性变革的前夜,地面基本天体测量是否还应该继续发展、前进?本文最后三节将试图讨论这个问题。二、空间天体测量的前景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梅西叶星云星团表载有109个天体,蟹状星云M1是此表中惟一的一个超新星遗迹,也是公元1054年7月4日我国宋代的观天家们见到的天关客星的遗迹,值得特别关注。在小型望远镜中,它显  相似文献   

14.
前言     
星表和天球参考系的研究是基本天体测量的主要任务,在这方面我国过去也曾做过一些工作,陕西天文台的“我国授时赤经星表”和北京天文台的“等高总星表”在国际上有很好的声誉;可是严格地说它们仍应属于时纬工作的副产品,而基本天体测量的子  相似文献   

15.
第24届IAU大会决议和天体测量的前沿课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明了IAU决议对天文学发展的作用,并扼要地介绍了第24届IAU大会通过的三项决议,简要评述了2000-2003年基本天体测量的前沿课题,并对我国基本天体测量未来的优先发展领域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天体测量是天文学各门类中首先被重视的学科。它要测定恒星的经纬度,视差(即距离),和自行。旧法测量所得结果既不精确,而又矿日持久。从人造卫星上进行这种天体测量,那就又快又精确,这就是依巴谷空间测量卫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2002年中国天文学会天体测量学术年会暨韩天芑先生八十华诞大会于9月12~14日在武汉召开。这次大会有来自中国科学院测地所、上海天文台、国家授时中心、紫金山天文台、国家天文台、南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云南天文台天体测量工作的发展过程,论述了在空间时代地面光学基本天体测量的必要性和应具备的条件,并且叙述了在新的要求和条件下,地面光学基本天体测量工作应该发挥的作用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天体测量学是天文学中的基本研究领域之一,可以定义为空间和时间的测量科学。这门分支学科发展到现在的水平,特别在新的测量技术不断出现,测量精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把它和地球运动的深入研究分割开来是不可能的,因为测量精度已提高到与地  相似文献   

20.
金文敬 《天文学进展》2008,26(1):100-101
2007年10月15-19日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举办了国际天文联合会第248届讨论会,题目为"巨大的飞跃:从毫角秒级到微角秒级的天体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