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板图是指在课堂上边讲边画黑板略画进行教学。其目的是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将模糊的事物眼前化、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我国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广,初中教材以插图的形式,介绍了我国煤、铁、石油、天然气以及有色金属矿产的分布。为解决学生矿产分布识记难的问题,我采用了如下板图记忆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讲“自然资源概述”一节时,我向学生展示“胜利油田夜景”,“开采矿产”,“森林开发”,“太阳能电站”等有关照相图片或景观图,并向学生及时说明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耐时期该地消耗和利用着石油、煤炭、水力、阳光和生物等物质财富,这些财富都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的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3.
我在教学中,把过击传统的以教师讲为主变为以学生读为主,读讲结合。通过指导学生读书,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我借助地理材料,通过设问引导学生从材料中去获取有效信息,增长新的知识。实践证明,这种题型可引导学生跳出死记硬背的狭小天地,利于培养学生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利用板图进行中学地理教学效果的确很好。板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授课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笔触和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在兴奋高潮时,解决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的知识盲点,使之始终在兴奋中获取知识。例如,在进行上海乡土地理教学时,我结合上海旅游资源的分布,一方面按课程要求向学生讲授旅游地理知识,同时,又充分利用绘制的板图,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和生活积累,在板图上填写上海地区各类旅游资源的分布。  相似文献   

6.
学生在学好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定期举办一些地理知识讲座,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丰富课外知识。学生对某一事物感到好奇,自然就有兴趣。讲座也是一样,就看你怎样去激发。每次讲座前,我总要在讲座的标题上花一番思考。如用“地球”外还有人类吗?”“横扫地球的怪物——漫活扫帚星”等。  相似文献   

7.
张宏 《地理教学》2005,(2):42-43
传统的教学是我教你学,不注重学生主体的独立思考。学生一味死记硬背、纸上谈兵,这样培养出来的只能是书呆子型的学生,所学的知识也是脱离生活实际,不能灵活运用,从理论到理论的东西。要改变学生的这种学习方式,必须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体悟科学方法,而不是复制知识,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方面,多个角度切入进行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8.
地理因其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因此为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可能,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给学生留下探索创新空间,引导他们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去拓展课本内容。例如在讨论如何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的问题时,我先向学生介绍了新加坡“屋顶花园”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西部资源》2012,(4):34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重组矿产督察员队伍的通知》、《关于印发<矿产督察工作制度>的通知》和《关于健全完善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督管理和执法长效机制的通知》的有关规定,我厅下发了《关于推荐内蒙古自治区地方级矿产督察员的通知》,经各盟市国土资源局推荐,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审核,全区共65名同志被聘任为内蒙古自治区地方级矿产督察员,有力地推进了我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培养学生的地理认识方法和地理思维方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应交给学生一把金钥匙,让他们自己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我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1.
在学科教学中,普遍有这种观点:“史地不分家”。在地理教学中适当渗透历史知识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提高中学地理课的教学实效。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联系历史知识来辅助地理教学的。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是最大最好的课堂,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实践中观察、体验、思考,有利于学生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在开放的大课堂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这种教学活动更多地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着眼于教给学生终生有用的知识和能力。比如在学习“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这部分内容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课题“如何治理泰州市海陵区的环境污染”。根据课题我们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3.
在学生作业和考试过程中.经常发现知识错误。为纠正错误,强化教学教果.我采取了要求学生建立知识错误题库的办法,实践证明有效。为清晰可见.重点突出.题库的编排可采用列表的形式.内容包括出现错误的知识点、错误原因、订正以及依据四十方面,现略举几例。  相似文献   

14.
贵刊1995年第5期中刊登了《借用小术条,巧解地形成因》一文,下面我想就此内容讲一下我的做法,作者运用直理方法和启发式教学,借用学生熟悉的材料进行实验理察,激发了学生兴趣;在表象形成的基础上又通过层层诱导,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揭示出事物差异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从而完成认识的飞跃,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会了知识,而且培养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  相似文献   

15.
目前,就初中学生来说,能把地理学好的不多,喜欢地理的就更少了。而讨厌地理学科的学生却越来越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究其原因,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因素,而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学习中积极的情感因素的培养,抱着“教不教是我的事,学不学是你的事,别说我没教”的态度,从而导致学生没有建立起积极的学科情感,失去了对地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相似文献   

16.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把其他学科的知识引进到地理教学中来,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在讲太阳辐射的概念时,我结合学生初中物理课学习过的“能量的三种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进行讲解,通过新旧知识对比,  相似文献   

17.
曹军 《地理教学》2007,(7):41-41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当然要保证学好必修课程,而课外阅读是必修课程的“大后方”,不经常阅读课外书籍,对知识的持久兴趣是不可思议的。我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了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8.
“情景教学”是指通过创设含有真实(或仿真)事件或问题的情景,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或合作地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在快乐的环境中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结合《历史与社会》特点,进行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9.
“中亚”教材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中亚自然地理知识(位置、地形、河湖、气候、矿产)和人地理知识(国家、城市、交通、民族、宗教、农业、工业),还强调了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对农业、工业的影响,人类生产对环境的破坏。中亚地区因为降水少,荒漠、草原广阔,农业主要为畜牧业、灌溉农业,小麦、棉花、畜产品为主要产品,与此相关棉毛纺织、地毯编织、畜产品加工业得到发展,形成中亚的区位优势。而中亚盲目追求高产出的农业生产,特别是棉花的大规模种植,  相似文献   

20.
我在组织“大气的运动”一节的复习时,根据教材中各部分知识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明确地理概念、分析地理原理、整理知识结构、总结地理规律,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