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青岛近百年气候变化趋势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暖及海平面升高问题已成为当前海洋学与气侯学研究的热点。在全球及全国大部分地区海平面升高的总趋势下,青岛地区海平面不是上升而是下降了。本文根据青岛近百年的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资料分析了青岛气候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全球海平面观测系统(GLOSS)代表了世界水位观测技术的前沿,通过对GLOSS现状的研究,了解其目前工作的重点、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和要求,结合我国的海洋站观测现状,提出我国海洋站观测工作中的一些建议:海洋站观测工作中要注意加强水位观测基准的核定和连测,充分发挥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应有的作用,监测并确定观测站附近地面升降运动;以提高数据的可用性为目开展海洋站观测工作;各观测要素之间有着重要的相关,应该重视和加强各要素的同步观测以提高水位数据的准确性;尽量维护数据的均一、稳定,并正确填报数据文件;要加强元数据信息的记录和收集。  相似文献   

3.
利用南海周边1989-2014年的潮汐资料和GPS长期观测资料,分析了南海周边相对海平面变化特征,以及2004年苏门答腊地震对该区域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南海周边的相对海平面变化以上升为主,平均上升速率(4.53±0.20) mm/a,高于全球平均速率,且2004年后上升趋势加剧;南海周边相对海平面呈现6类较典型的变化特征,并存在与板块构造相对应的分区聚集现象,形成了中国东南和越南沿海、马来半岛、加里曼丹岛北部、菲律宾群岛等4个变化特征区。受2004年苏门答腊大地震的影响,马来半岛、南沙和西沙海域的地壳形变由上升趋势转为下沉,加剧了相对海平面的上升;中国东南沿海和菲律宾群岛受地震影响较小;越南沿海和加里曼丹岛北部区域的地震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基于江苏沿海连云港、吕四两个测点的验潮站多年的观测资料以及AVISO卫星高度计资料,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和潮汐调和分析方法研究江苏沿海地区的海洋水位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江苏沿海海平面和潮差均呈上升趋势,海平面上升速度达3.35 mm/a,高于全球和区域海平面的上升速度;对采样间隔为1 h的潮位连续观测数据作调和分析,各验潮站主要半日分潮的振幅呈上升趋势,全日分潮的振幅呈下降趋势,S_a分潮的周期性变化与El Nino现象有关。  相似文献   

5.
    
序1992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与国际海洋物理科学协会(I-APSO)联合在巴黎举行了“海平面测量与质量控制”专题技术讨论会。会议是根据1990年在美国迈阿密召开的“全球海平面观测系统”(GLOSS)会上专家们的建议举行...  相似文献   

6.
通过上海邻近海域代表潮位站的历史资料统计分析,研究上海沿海潮汐特征与海平面上升的响应关系。海平面上升抬升水位,改变潮汐特征,在工程设计时必须考虑海平面逐年升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黄海沿岸潮差的显著增大趋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消除交点和半交点周期性变化的影响,自20世纪70年代以年来中国黄海沿岸的潮差随年份显著增大,高潮位随之明显地上升,低潮位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属于大陆边缘海域的中国黄海,海平面上升影响的显著性,通过驻波作用明显地表现出来。全球海平面上升引起的陆架浅水区域海底和测向摩擦作用改变和减小,从而导致入射波?反射 波和折射波的传播发生变化,该变化造成潮汐驻位置(潮无潮点)的移动,由此造成  相似文献   

8.
我国海平面年速率的分布和长周期分潮的变化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郑文振 《海洋通报》1999,18(4):1-10
应用验潮站潮汐资料计算海平面年速率,绘出我国海平面年速率和等值线分布图并进行讨论,分析了我国海平面长周期分潮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造山带区域相对海平面变化与全球海平面变化的不一致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影响区域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因素错综复杂,既可以单一作用,也可以相互作用;既可以受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影响,也可以受局部因素的控制,因此,全球海平面与区域海平面相对变化既可以同步,也可以不同步,尤其在造山带地区可以不一致,甚至相反。只有找出这种控制主导因素,才可以把局部地质场放到全球统一场中去。  相似文献   

10.
高焕臣  彭垣 《海岸工程》1991,10(3):40-43
本文根据连云港、秦皇岛和葫芦岛1960~1990年的潮汐资料,分析了海平面变化的三个组成部分,指出海平面趋势变化分量的重要性,并提出海平面趋势变化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化在世界范围内产生重要影响,其中之一即海平面变化。观测记录表明全球平均海平面在21世纪以来呈现加速上升趋势,海平面上升引发一系列的海岸带灾害,影响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本文回顾了海平面变化研究的前沿动态,介绍了海平面观测的不同手段及其特点,分别从全球、区域和中国几个空间尺度阐述了海平面变化事实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我们的研究成果,给出了中国沿海全海域及各海区海平面的长期变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海平面的变化幅度进行了预测,给出了全球和中国近海及沿海未来不同时期的海平面上升预测值,对沿海地区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及海平面上升影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过去一个世纪以来 ,海岸潮汐水文监测一直是测量海平面变化的主要手段。近 1 0年来 ,用卫星对世界范围的海平面变化进行监测 ,尤其是用 Topex/Poseidon卫星 ,具有广阔的全球覆盖率、很高的时空分辨率 ,可以直接观察到地球上的水体中心。 1 993年 1月和 2 0 0 0年 1 2月之间 ,Topex/Poseidon观测到全球海平面上升速率平均为 2 .5± 0 .2 mm/a。在超过 1年的时间尺度上 ,全球平均海平面变化有两个主要的原因 :1温度和盐度变化 (这两个参数对海平面具有相反的效应 )导致海水密度变化而产生的体积变化 ;2海水通过沉淀作用、蒸发作用、河水径流…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由于工业发展,大气二氧化碳大量增加,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气温普遍增高,两极海冰过多溶化,造成世界海平面上升。当然,地壳缓慢变化也是海平面升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海平面上升对沿海人民的生存和沿海经济发展构成很大威胁。因此,海平面变化的研究是当今海洋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各沿海国家普遍重视。我国在这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磨刀门河口是珠江流域西江的主干入海口,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网河区无序采砂和磨刀门整治工程的双重影响, 潮汐动力必然发生相应的调整。本文基于多年的水文资料, 结合统计分析、调和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 对近五十年以来磨刀门河口的潮汐动力变化过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20世纪80年代以前, 磨刀门河口总体上呈现出高、低潮位缓慢上升、潮差逐渐减小的趋势, 潮汐动力变化呈现出径流优势型入海口门水道向海延展的自然演变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 网河区无序采砂使水位下降、诱使潮汐动力增强, 磨刀门整治工程使水位上升、潮汐动力减弱, 由于河口不同段受到人类活动以及外海潮汐多年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的干扰程度不同, 其潮汐动力变化呈现出不同特征。近口段受网河区无序采砂影响较大, 水位下降, 潮汐动力增强; 河口段受两种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 水位上升, 在整治工程期间(1983—1993)潮汐动力减弱, 在整治工程后(1993—2003)受网河区无序采砂的影响潮汐动力增强; 口外海滨段受外海潮汐多年变化和全球海平面上升以及整治工程的共同作用, 水位上升, 潮汐动力减弱  相似文献   

15.
海平面变化不仅关系到全球环境的演变,而且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关于海平面变化的机制研究与精确估算则一直以来是海洋学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通过分析晚中生代以来全球海平面变化记录,在行星尺度和地球轨道尺度上,分析讨论了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影响机制。结果显示:虽然近100Ma以来,海平面记录中构造和大洋碳储库周期连续小波分析信号显著,其滤波振幅强度变化也对应了全球性的构造、气候及生物演变事件,反映了由构造运动引起的海-陆格局变化、气候突变以及相应的生物演变事件等全球性变化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但在南极冰盖形成之后,构造周期与大洋碳储库周期的影响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出现不同,特别是近5Ma以来两者出现相反的变化趋势;近10Ma以来,偏心率周期、斜率周期和岁差周期分别在约0.8、5.3及6.2Ma之后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开始增强,显示出不同地球轨道参数周期对海平面变化影响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异。而在这一阶段,虽然极地冰盖体积变化与海平面变化的相关性最为显著,但是,海平面变化可能受到地球轨道参数变化引起的高纬度地区冰盖体积变化与低纬度季风演化引起的大洋碳储库变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杜荣华 《海洋与湖沼》1987,18(2):215-215
海洋潮汐和近代海平面变化在大地测量、地球物理研究及海洋经济开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促进这方面课题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提高研究水平,1986年11月13—15日,我国有关海洋科研工作者聚会天津,成立了潮汐与海平面研究委员会,并召开了第一次学术讨论会。 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海洋局以及高等院校、水产、水利、交通、海军等有关部门27个单位的4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潮汐与海平面研究委员会章程”,推选产生了委员会。委员会主任为郑文振高级工程师,副主任委员为陈宗镛教授和方国洪研究员,奚智祥工程师为秘书长。会议决定本研究委员会挂靠国家海洋局科技情报研究所。  相似文献   

17.
人们认为 ,海平面的升高是全球变暖的结果。近年来大多数政府间气候变化研究小组( IPCC)对海平面升高的评价表明 ,2 0世纪海平面升高的模拟平均估计值比观测到的数值要低 ,实际观测估算值的范围较大 ( 1~ 2 mm/ a)。促使海平面变化的因素很多。2 0世纪和 2 1世纪促使海平面升高的最重要的因素可能是大洋水体变暖引起的热膨胀。其它的因素是冰川融化、南极洲和格陵兰岛冰盖的质量变化及陆地储水量的变化 (不确定 )。海平面变化的观测值是基于海平面高度的短期 ( <1 0 a)卫星记录以及较长期的 ( >1 0 a)但地理分布不均、潮汐观测网稀疏的记…  相似文献   

18.
杭州湾潮汐特征时空变化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杭州湾是世界著名的强潮河口湾,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基于杭州湾口内外实测潮汐资料,对杭州湾潮汐特征及时空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包括高潮位、低潮位、平均潮位、潮差、涨潮历时以及天文潮变化,同时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潮汐特征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最近50年来,杭州湾年平均高潮位和海平面抬高,潮差增大;澉浦年平均低潮位抬高,涨潮历时缩短,浅海分潮增大;钱塘江河口治江缩窄是造成杭州湾潮汐变化的主要因素;浙江和邻近海域的涉海工程可能是造成浙江沿海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王绍鸿 《台湾海峡》1990,9(4):301-308
本文讨论了在建立海平面变化曲线中,基准面的选择、潮汐成因的误差与潮位修正、海平面标志物高程确定、海平面标志物高程的变动与修正(地壳升降、沉积物均衡沉降、水均衡沉降、沉积物的压实)以及古海面标志物年龄测定的误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潮汐是重要的海洋物理要素。瞬时变化的海面高度信息除了包含潮汐信息外,还包括波浪等高频干扰信息,因此需要对干扰信息进行滤除。如何从获取到的海面瞬时高度变化中提取出潮汐信息就成为一个关键问题。海洋学中通常是通过低通滤波来获取低频的潮汐信息。通过分析常用的3种低通数字滤波的方法,即滑动平均法、快速傅里叶变换法和小波变换法,对3种低通滤波方法应用于潮汐数据处理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滑动平均法在潮汐信息提取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