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泸沽铁矿山磁铁矿区位于康滇地轴北段,安宁河深断裂带东侧,北东向泸沽倒转复背斜南端,澄江期泸沽花岗岩体南缘外接触带上。矿体赋存于前震旦系登相营群白云质大理岩与上部变质石英砂岩之间和白云质大理岩中,为沉积变质热液叠加改造富积矿床(泸沽式)。矿石质量极好,有害元素含量不超工业标准,为炼钢优质富矿。  相似文献   

2.
陈宁生  佘德彬 《山地学报》2019,(1):78-85,108
冕宁县盐井沟受泸沽铁矿的开采所影响,流域内留存有大量矿山弃渣,在历史上曾造成严重的泥石流灾害。原有的防灾方式主要依靠沟道内修建的导流堤、拦砂坝等工程措施,但需要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沟道清淤,无法根治灾害。新的防灾模式则通过综合利用泸沽铁矿的弃渣,在生产建筑砂石料的同时回收其中的铁矿粉,并利用弃土回填实现复垦和生态改良。上述措施不仅能有效减少盐井沟内松散物源的堆积,降低地质灾害风险,同时也能为企业创造利润、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及促进地居民的就业,还间接地减少了河道砂石的开采、减轻了对河道生态环境的破坏,起到了减灾、增收、环保的多重效果。这种循环经济理念下的防灾新模式可试推广至其他受矿渣堆积地质灾害影响的地区。  相似文献   

3.
<正>盐井沟砂石厂现建有的砂石生产线,主要生产设备包括砂石破碎机、振动分筛机、洗砂机、铁矿磁选机、传送带及污水沉淀池。生产原料为泸沽铁矿的采矿弃渣,主要产品包括建筑砂石料及少部分从弃渣中回收的铁矿粉。这种利用铁矿弃渣进行砂石生产的模式,在创造企业利润的同时减轻了当地地质灾害的威胁,达到了生态环境修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四川境内成昆铁路泥石流致灾原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四川境内成昆铁路沿线泥石流活动频繁,严重危害和威胁着铁路安全。泥石流致灾原因如下:对泥石流认识不足,造成漏判、错判,从而处置不当;桥梁结构设计欠妥,在泥石流流通区设中墩;桥涵孔径过小,泥石流排泄不畅;建筑物位置不佳,排导设施不良;傍河铁路,对泥石流的间接危害重视不够;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加剧了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我国山区铁路的泥石流灾害极为严重,宝(鸡)成(都)铁路是受泥石流威胁较为严重的线路之一。铁路建成以后,沿线常有泥石流发生,其中1981年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现就实地调查结果和搜集到的实际资料为基础,以1981年泥石流灾害为主线,概述一下宝成铁路沿线泥石流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铁路泥石流预报警报体系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王韦  许唯临  谭炳炎  魏鸿 《山地学报》1999,17(2):183-187
简要介绍了铁路泥石流预报警报体系的构成和功能。在归纳分析资料采集内容和途径的基础上,总结并完善了评估泥石流沟严重程度的判识模型,泥石流暴发可能性的预报模型和铁路建筑是否成灾的警报模型,并用实测资料对其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7.
刘永团  许磊 《西部资源》2013,(2):123-124
大青山铁矿矿体赋存于太古代建平群小塔子沟组地层中,为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条带状硅铁建造型铁矿床,该类铁矿在我国有"鞍山式"铁矿之称。对于"鞍山式"铁矿成因的研究,中、外地质工作者做了许多工作,形成一致看法,即为沉积变质铁矿床。矿石自然类型为磁铁石英岩,细粒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其次为绿泥石、碳酸盐等。  相似文献   

8.
东昆仑迪木那里克铁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迪木那里克铁矿位于阿尔金大断裂南侧,矿体主要赋存于中-上奥陶统祁曼塔格群浅变质的碎屑岩-火山碎屑岩中.矿体多呈似层状、条带状产出,部分矿体塑性变形较强,矿体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层控作用比较明显;矿石主要为条带状石英-磁铁矿和块状磁铁矿矿石;矿石品位较低(TFe=20%~40%);围岩蚀变特征明显.该铁矿属沉积变质型铁矿...  相似文献   

9.
白云鄂博铁矿西矿作为包钢集团公司的主要原料基地,每年开采量千万吨,以其巨大的储量和良好的开采条件,逐渐成为公司现在和未来发展的主要原料基地。西矿矿石有与主东矿矿石许多不同的地方,本文就白云鄂博铁矿西矿矿石分类及矿物学特征意义进行总结,为西矿进一步开发利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铁矿是国内非常重要的矿产类型资源,地质特征等通常也会影响铁矿的形成和品位。本文在简要叙述了坪山铁矿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从构造、含矿层位、矿石类型、成因等方面分析了该区的成矿条件并提出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1.
西北地区矿山泥石流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友宁  何芳  陈华清 《山地学报》2007,25(6):729-736
矿山泥石流的形成与发生主要是因山区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废石弃土不合理堆排造成的,以其物质来源亦称矿渣型泥石流。矿山泥石流具有人为性、易发性、重发性、危害集中性、可控性特点。截至2005年底,西北五省区发生矿山泥石流灾害247次,直接经济损失3.84亿元,造成426人死亡。小型泥石流占其总数的73.17%。煤矿区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小型企业矿山泥石流总数最多,危害最为严重。1994~1998年、2001~2005年是矿山泥石流的高发时期,其中2004年达45次,为历史之最。年内6~9月是泥石流的高发期,亦是防治重点期。  相似文献   

12.
官坝河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对四川邛海的泥沙淤积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造成青藏高原东南边界形成大量的构造断裂,同时构造拉伸和挤压作用也塑造了许多构造断陷湖泊。近年来很多湖泊的面积和深度逐渐减小,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极大影响。选取青藏高原东南缘的西昌邛海流域为研究区,探讨邛海北岸官坝河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对邛海的泥沙淤积效应。研究发现:① 官坝河泥石流暴发频率高且规模大,崩塌滑坡和面源侵蚀是泥石流最主要的固体物质来源,动储量约为428.03万m3;② 山洪泥石流的频繁发生是邛海泥沙淤积的主要原因,而频繁地震和强降雨耦合作用控制着区域山洪泥石流活动,预测邛海流域泥石流活动仍将频繁发生,泥沙淤积问题更加严重;③ 自1950年以来,邛海流域泥沙淤积速率约为17.09 mm/a,如按当前淤积速率推算,邛海的寿命将仅约为600年左右;④ 建议对官坝河流域实施工程治理和生物防护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并加强流域管理和宣传培训等行政法治管理。该成果可为邛海流域综合规划管理和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依据,有助于揭示青藏高原东南缘湖泊逐渐萎缩的真正原因和控制要素。  相似文献   

13.
泥石流的运动流型与流态是研究泥石流运动力学的重要内容。以云南东川蒋家沟泥石流运动观测为例,对阵流型、连续型、复合型三种流型及相应的流量过程特征进行了分析;借鉴水力学的流态理论,对天然沟遭中泥石流的流动状态(即层动流、波动流现象)进行了探讨分析,指出在一阵流动过程中也会出现几种不同流态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软件工程的原理和方法阐述了县级泥石流信息系统的建立过程,并讨论了其应用,主要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用图形库的应用,系统支持下的泥石流危险度分区,泥石流两类分别判别模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雅砻江二滩水电站库区泥石流十分活跃,在库区内,沟谷型泥石流沟100条.库首左岸的金龙沟,多次暴发过泥石流,用金龙沟泥石流活动特征与短历时雨强的资料,经计算分析后,得到了库区泥石流活动规律、流域环境条件与雨强之间的关系式,并给出了金龙沟暴发泥石流的降水指数3600,有助于泥右流预报.  相似文献   

16.
在神府-东胜矿区人为泥石流沟道广泛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43条典型泥石流样沟,在1:10000地形图及卫片上进行了形态要素量测,应用流域地貌分析原理,对43条样沟各形态要素进行了剖析及关联度评价,并进行了泥石流沟道发育阶段的信息维分析,所得结论为:半干旱地区的人为泥石流沟道地势比沿程变化奇特,以形成区比降最大,区别于自然泥石流沟道;沟道分区面积比以汇水区面积最大,明显区别于湿润地区;流域形状以扇形为主,沟道给养面积较大,崎岖系数不甚太大是半干旱地区人为泥石流沟道的独特之处,泥石流沟道发育以幼、青年期为主,最后得出了以沟道比降为主因子的各形态要素的主次排序。  相似文献   

17.
选矿厂设计是矿山建设中极其重要的关键环节。做好选矿厂设计工作,对于节省项目建设投资,确保工厂如期达产达标,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本文结合老挝开元500 kt/a氯化钾项目选矿厂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改造与创新,对该类型选矿厂设计进行经验总结,并指明设计中仍需优化与创新的环节。选矿厂设计中工艺流程的选择应具有较强的生产兼容性,且工艺流程主要环节之间有灵活的可切换性,以适应井下开采过程中性质多变的原矿。工艺配置,设备选型和厂房设计既要兼顾原矿和产品性质,也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厂房和工艺设备的防腐,自动化技术的开发应用和工艺流程样品的自动采集与分析是未来仍需优化和创新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可为今后同类选矿厂的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In modelling complex a-centric phenomena which evolve through local interactions within a discrete time-space, cellular automata (CA) represent a valid alternative to standard solution methods based on differential equations. Flow-type phenomena (such as lava flows, pyroclastic flows, earth flows, and debris flows) can be viewed as a-centric dynamical systems, and they can therefore be properly investigated in CA terms.SCIDDICA S4a is the last release of a two-dimensional hexagonal CA model for simulating debris flows characterised by strong inertial effects. S4a has been obtained by progressively enriching an initial simplified model, originally derived for simulating very simple cases of slow-moving flow-type landslides.Using an empirical strategy, in S4a, the inertial character of the flowing mass is translated into CA terms by means of local rules. In particular, in the transition function of the model, the distribution of landslide debris among the cells is obtained through a double cycle of computation. In the first phase, the inertial character of the landslide debris is taken into account by considering indicators of momentum. In the second phase, any remaining debris in the central cell is distributed among the adjacent cell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maximum possible equilibrium.The complexities of the model and of the phenomena to be simulated suggested the need for an automated technique of evaluation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best set of global parameters. Accordingly, the model is calibrated using a genetic algorithm and by considering the May 1998 Curti–Sarno (Southern Italy) debris flow.The boundaries of the area affected by the debris flow are simulated well with the model. Errors computed by comparing the simulations with the mapped areal extent of the actual landslide are smaller than those previously obtained without genetic algorithms. As the experiments have been realised in a sequential computing environment, they could be improved by adopting a parallel environment, which allows the performance of a great number of tests in reasonable times.  相似文献   

19.
西部山区交通线路的泥石流灾害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崔鹏  杨坤  朱颖彦  马东涛 《山地学报》2004,22(3):326-331
全面总结了西部山区交通线路的泥石流问题,探讨了交通线路泥石流的特点、分布及其危害现状。在掌握了泥石流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既有线路、在建线路和拟建线路所采取的不同防灾减灾对策,并提出了山区交通线路泥石流防灾工程建设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为西部山区线路建设中的防灾、减灾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