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各種類型的恆星的空間分佈對於星系結構和天體演化過程的瞭解是很必要的.光譜中有發射線的B型星已經發現了一千個以上.其中只有小部分的光譜曾經被詳細研究過.一般說來,Be星光譜裏的吸收線很寬很淺,發射線也很寬.這表示,Be星自轉得很快,赤道上的自轉線速度大多數超過每秒100公里,甚至有超過每秒500公里的.有一些Be星的譜線不寬,那是因為它們的自轉軸和視線成很小  相似文献   

2.
這裹發表的小行星(包括二次彗星)位置是在1958年上半年內所作的照相觀测。用以觀测的遠鏡是口徑60厘米、焦距300厘米的反射望遠鏡和口徑15厘米、焦距150厘米的折射望遠鏡。它們在下表底片號數一欄中相當地以N號和T號表明。表中標以P.O.代號的是本台觀測到的、星曆表中未能對認出來的小行星。每次觀測所用比較星通常選自攝影星表,其中也有一部分選自A.G.星表。表中觀測与計算之差一欄係與蘇聯理論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我們在以前的兩篇文章中,已經討論了恆星大氣中譜綫形成的基本概念,以及研究恆星大氣物理性質和化學組成的恆星光譜學的基本推導方法(即生長曲线法)。我們將在本文中討論前兩篇文章中所未論到的恆星大氣物理性質的一個特殊形式(即恆星大氣中的氣體運動)。在從前,恆星光譜學的發展是從研究恆星的视綫速度開始的。可是,到了恆星的高色散光譜的大型望遠鏡建成之後,才有可能探討個别恆星的相對運動,例如恆星自轉、热運  相似文献   

4.
本文對着當前的發展,綜述了照相方法在恆星光度学中的地位.接着用兩個簡單的假设,即星体幅射的黑體近似和累積亮度範圍中的直线近似,把恆星光度学中的基本定義(如有效波長、等光波長和色指数等)和主要问题(如空間红化,亮度效应等)表以公式.在进行的時候,我们详细地讨论了這兩个假设的依據. 我們提出了在兩色光度学中物端光栅所能接觸到的问题,着重地敘述了空间吸收和光度型的辨認,並且把应用这种方法的先決條件,它的優點和它所受到的限制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研究以絕對單位表示出的太陽連續光譜的能量分佈,對於發展太陽大氣層結構的理論有很重要的意義。研究連續光譜的能量分佈以及太陽圓面亮度從中心到邊緣的變化是建立太陽連續光譜理論的實驗基礎,根據觀測獲得的資料擬成光球模型。這種光球模型是建立吸收线理論必要的組成部分。 瞭解太陽連續光譜的能量分佈,除了理論上的意義以外,在實際方面也是很重要的。太陽是天文學中测量天體能量的主要標準。在實驗室的研究中物理學家常常利用太陽作  相似文献   

6.
60厘米返光望遠鏡的攝譜儀經蔡司公司修理,1956年6月寄到我台後,我們就開始拍攝恆星光譜。在這裹我們介紹一下儀器的大致情况和拍的一些光譜照片和它們的光度描記。 攝譜儀的光學部分分作三種裝置:一是牛頓裝置,有縫;二是牛頓裝置,無縫;三是卡塞格林裝置,有縫。前兩者準直鏡的焦比是1:5,後者準直鏡的焦比是1:16.5,都和各自的主鏡的焦比相等。準直鏡的口徑都是4厘米。稜鏡和照相部分只有一種,三種裝置都適用。它的稜鏡是由兩個60°考紐稜鏡組成,海邊長8厘米,高5.1厘米。照相物鏡是石英  相似文献   

7.
高温簡併性發生在密度極大的恆星中,此時恆星中心溫度極高,一般平均值為10~7度;其密度隨質量而变,由10~5克/立方厘米到10~(14)克/立方厘米,若以原子數計,則約為10~(28)/立方厘米到10~(35)/立方厘米。 這種簡併性和金屬中的電子簡併性的區別在於它的高溫。因為它的溫度高,若具有簡併性就必須有極大的密度,因此,它的平均電子運動速度亦極大,近於光速,所以一般也稱為相對論性的簡併性電子氣。  相似文献   

8.
我們在1956年6月和8月所拍的盾牌座FR星的光譜證實了比德曼(W.P.Bidelman)和斯蒂芬孫(Ch.B.Stephenson)的觀測,並且表明這光譜有Fe Ⅱ,[Fe Ⅱ],[O Ⅲ]和[Fe Ⅲ]的發射譜線。TiO的吸收譜線很顯著;我們還找着來源不明的星際吸收谱帶,這些譜帶是常在銀河面熱星的光譜裏所觀测得到的。  相似文献   

9.
电子温度,和電子密度同是气体星雲的基本物理因素之一。我使用握特-蒲若方斯天文台的120厘来口徑的望远镜,对于可能觀测得到的行星状星雲,作了它们的电子温度的决定。本文第一段內,我利用席董(Seaton)由理论推出的電子温度和禁戒谱线的強度间的关系式,对[OIII]的強度作譜线光度的测量,定出電子温度。本文第二段內,我利用6个行量状星雲,对它們的連續光譜和巴尔末(Balmer)跳变加以研究,以验证第一節内所得的结果是正確的。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前文(此後簡稱文Ⅰ)我們假設星的重元素含量,Z=0.02,對不同合氫量的主序星在赫-羅圖上的分佈作了研究,在图上畫出了一系列不同值的等氫含量曲綫。用這些曲线和從觀测到的坎南和芼根的主星序,蓀覃箕的原始主星序,約翰遜和歇爾脫納的零年標準主星序以及庫般所引榷倫般的13個疏散星團的主星序作了比較,除了二、三個疏散星團外,一般都很滿意地說明了各個主星序的原始氫含量和它們演化的久暫。  相似文献   

11.
研究在各種情况下所觀测得的氨的光譜的變化,表明這光譜的譜線組成幾羣,其出現依靠激發的强度。在低壓下由輕微激發所得的光譜,對於天體物理學有很大的興趣,我們在本文里將要加以敘述。這光譜里波長的测定一直達到8900埃。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小行星尋星星曆表的計算,首先的工作是要預推這些行星的衝日時刻。所謂衝日,簡單地說就是當行星和太陽的黄經(或赤經)相差成180°時的情况;或者說當行星和地球的日心黄經(或日心赤經)相等時的情現。預推衝日時刻的方法雖然很多,但是如果要計算幾年以後的星曆表而且手頭沒有這些年份的太陽坐標的時候,解决這個問題的方法主要的就只有下列數種。第一,是利用法依(M.G.Fayet)的小行星衝日數據表的方法(此處簡稱為法依  相似文献   

13.
這裏發表的小行星、彗星的位置是在1957年下半年内所做的照相觀測(個別幾次是上半年的)。用以觀测的遠鏡是口徑60厘米、焦距300厘米的返射望遠鏡和口徑15厘米、焦距150厘米的折光遠鏡。它們在下表底片號數一欄中相當地以N號和T號表明。表中標以P.O.代號的是本台觀测到的、星曆表中未能對認出來的小行星。每次觀测所用比較星通常選自攝影星表,其中也有一部分選自A.G.星表。表中觀測與計算之差一欄係与蘇聯理論天文研究所出版的小行星星曆表比較而得的數值。觀測者欄中“鈺”表張鈺  相似文献   

14.
在這個工作的第一段里,我求得對於任何厚度的球層大氣在表面上昏暗的定律,表为吸收與發射兩種係數的函數。這個公式比通常所用的多項式更要普遍一些,應用到太陽的情形,改進了日輪中心附近昏暗的計算法。第二段因討論到球面的曲率和輻射在這球層內的折射,對於星輪邊綠的影響,听引出的修改,我們討論了一般的情形和對於太陽辐射的特殊情形。這個修改數,即使在太陽的情形,也是不可忽略的,雖然折射的効應,因缺乏實驗的數據,尚难算出,可是球層的曲率的効應(純粹是一個幾何學上的问题),是可以算出的,縱然有時须得使用一些外插。我研究了這個効應對於表面層的溫度和在這些層裹的“能源函數”(fonction-source)的变化所生的影響。最後在第三段里,我舉出在里昂天文台使用的色度學的方法,對於太陽求出的色温度的結果,更用一種光譜法,證明赤道帶和極區有一種色温度的差異的存在,這差異是在第一方法里已經表示明白了的。  相似文献   

15.
天琴座β星是1784年英国青年人約翰古德力克(John Goodricke)所发見的食变星.它是由于两顆很接近的B型巨星互相环繞运行而构成的系統.其中两子星有貭量轉移的現象.1958年的测光和光譜观測,显示出相連續两周光曲綫极小处的寬窄,曾有显著的变化.同时星的外壳光譜线的強度,也有相应的改变. 为着进一步研究这个問題,斯德哥尔摩(Stockholm)天文台提議世界各国天文台于1959年8月8日至9月11日从事天琴座β星的测光观測和光譜观测.从此可以获得将  相似文献   

16.
當1930—1931年第433號小行星——愛神星衝日時期,佘山观象台曾利用直徑40公分,焦距690公分的折光望遠鏡,從1930年10月至日至1931年3月23日,共作愛神星位置的照相觀测243次.其量度坐標及歸算結果,曾分別刊佈於佘山觀象台天文年刊第17卷第6分册及第21卷第3分册中.本文僅就天體  相似文献   

17.
這篇文章先敘述星表编制的歷史,以編製星表所用的仪器,分為三个時期,即牆仪漏壺時期,子午仪恆星钟時期与赤道仪照相时期;且說明天文學上許多重要发見均由编制星表得來。其次對重要星表如B.D.,A.G.C.,C.d.C.耶魯等星表,基本星表如鮑斯星表,FK3星表,以及開普泰因選面積計划均加以簡單的介绍。本文第二段對苏联在第八届國際天文學會提议要编制的微星星表加以详细的敘述,并說明佘山觀象台可能参加的項目和我們的希望。  相似文献   

18.
銀河星雲的偏振曾經被人透過阿黑曼(Ohman)或李約(Lyot)的偏振計去做攝影觀測。在分析器(analyseur)的位置相差π/4所拍的兩張照片,就足以决定星雲各區偏振光的百分數和偏振面的方向。我們對於蟹狀星雲作了29個區域的偏振觀測,每個區域的直徑是8″。在那些“無定形”物質的纖維結構不太混淆的區域里,偏振面的方向和巴德(Baade)所發見的纖維的方向是相合的(圖4)。據4000—5000埃和5200—5800埃兩光譜區所得的相同的結果,表現偏振度很强(>40%),這是和席克洛夫斯基(ShMovsky)与奧特(Oort)的理論相合的。瀰漫星雲,因其光輝微弱並有夜天光陪襯,觀測是困難的;雖然這樣,我們在10個星雲的117區里,做了偏振的觀測。偏振化最强的區域,按所研究過的星雲,偏振度可由20%變至40%。如果NGC 7023的徑向偏振真是這團星雲物質的主要特徵,那么觀测到的偏振面的方向和可見的發光細絲相重合,更像是確定的事實了。有些星雲的偏振,不能說是徑向的;但仍能證实偏振面的方向跟隨比較顯著的星雲亮絲。由色餘的测定,基本上表明:瀰漫星雲比較照耀它的星,更藍一點,這和星的距離的函数有系統的變化。觀测的結果和与可見光波長相近的固體質點對於光所生的漫射的情况,是相合的。  相似文献   

19.
Z And.,T CrB.,AG Peg.,BF Cyg.,AX Per.,CI Cyg.,R Aqr.,同RY Sct八颗变星於1946至1954年間经作者在Haute-Provence天文台加以觀测。本文对於它們的光谱加以简单的敘述,它們都是“複合的”各有其或多或少的特征。用分光光度测量方法测定了這些星的色温度和電子温度.  相似文献   

20.
這顆人造衛星出現時,總是具有肉眼可見的亮度。我們使用小型照相機(如Leica,Exakta,等)來進行攝影觀测。膠卷採用Kodak Tri-X快片。平常經驗是在五秒鐘的露光,F/D約等於2的光圈情形下,可以得到將近第八等的星點影像。底片上1毫米,約相當於天空角距離一度另一些。所以坐標量度的準確,如能達到1/300毫米,那就是所测出方位的準確度,可以達一、二十弧秒。比用蘇聯廣角遠鏡作目視觀测所得結果的精確度要高些。但和這種方位準確度相配合的時刻準確度,便需要達到1/100秒(假設人造衛星每秒鐘約移動1/2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