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澳门回归对珠江三角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澳门概况,论述了澳门回归对珠江三角洲产生重要影响,分析澳门社会经济特征,提出澳门与香和珠江三角洲区际协调与合作的建议,探讨澳门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澳门回归与粤澳经济和空间一体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燕  司徒尚纪 《热带地理》1999,19(4):318-323
在澳门回归、广东与澳门之间政治关系转变的基础上, 结合改革开放后两地在经济与空间互补和紧密结合的历史事实, 指出澳门回归后, 在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作用和影响下, 粤澳经济和空间一体化是一种必然趋势, 应充分利用两地资源和空间优势互补关系, 推动两个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澳门所处的经济环境看澳门未来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大英 《地理学报》1999,54(6):487-495
90年代以来,澳门经济发展缓慢并持续衰退,作者指出澳门先天不足与后天经济量及外部竞争加剧是其经济衰退的原因。文章并由此对澳门所面临的内内外环境进行评估,从发挥澳门独特优势避开劣势的角度,认为澳门经济一位地区域性、国际性的综合服务中心,并提出实现这一目标的步骤及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珠江三角洲与澳门经济合作的现状,从长远、整体利益出发,针对两地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弱点,认为澳门回归后,珠江三角洲与澳门应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如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合与协调,促进工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深化和加强第三产业合作的层次等。通过合作建立新的经济优势,进一步提高彼此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促进两地经济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介绍澳门概况,论述澳门回归对珠江三角洲产生重要影响,分析澳门社会经济特征,提出澳门与香港和珠江三角洲区际协调与合作的建议,探讨澳门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李燕  司徒尚纪 《热带地理》2001,21(3):237-241
澳门文化是中西文化逆向交流和多元融合的产物。特殊的历史渊源决定了澳门文化的多元特色;这种多元性不仅表现在语言、宗教、建筑、习俗等方面,更体现于澳门的特殊族群-土生葡人;港、澳文化都是多元混合型文化,但其性质和成因是不同的;澳门文化不是香港文化的附庸,对澳门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农业生产的发展与布局虽然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但后只提供可能性,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还必须通过人们的劳动,即要按照一定的经济目的,经过栽培、饲养、抚育、繁育、收获等生产过程,作用于生物体和它生存的环境,促使自然物质转化为人类所需的各种农产品。换言之,作为经济再生产的农业还要有社会各因素的干预。因此。在农业布局中,社会经济条件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开放政策实施以后,沿海地区陆续出现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三角洲开放区和特殊政策的海南岛等,已形成了一条多层次、多功能的开放带.这一条带的形成有其优越的地理条件:有18000km 的海岸线、众多的天然良港;有我国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为腹地;有内河和铁路沟通.而且,香港、澳门和侨乡都位于这条带上,经济基础雄厚、人才集中,外引内联,条件十分优越.沿海开放带的经济发展,对推动中部、西部地带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澳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甄坚伟 《热带地理》2002,22(2):134-137
影响澳门发展的环境因素有 :地少人多 ,淡水资源缺乏 ,小区环境污染等。但澳门有着优越自然条件 ,地位特殊 ,交织着东西方的文化色彩 ,是联系欧、非的桥头 ,发展前景非常好。如果澳门利用好自己的优越条件 ,按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建设 ,克服不利因素 ,开发离岛 ,拓宽旅游环境 ,则澳门一定会成为更富饶美丽的海滨城。  相似文献   

10.
澳门旅游业的经济定位与粤澳旅游互动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回归后澳门经济定位的几种主张,肯定了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提出澳门的经济定位是:袖珍型国际旅游观光城。然后通过对澳门和广东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其互补性的分析,探讨了粤澳两地合作发展旅游业的可能性和现实意义,指出澳两地旅游互动发展是一种基于双赢的互利互惠的战略,它对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领域旅游业的国际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澳门的城市性质及其在我国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舜赞 《地理研究》2000,19(4):351-358
文章分析了澳门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基础,其性质和功能特点,当前的经济结构状况及其发展条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它的发展方向,以及在中国恢复行使主权和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一国两制”)条件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澳门人地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16世纪中叶到20世纪末叶,澳门的城市性质和城市功能发生多次急剧变化。人地关系一些要点在澳门的发展和变化中都有反映。澳门在浙、闽、粤沿海众多的港口中脱颖而出反映自然环境是社会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澳门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反映自然环境在人地关系的演变,澳门经济转型艰难反映人文资源在人地关系中的地位呈上升趋势。澳门的城市形象和空间格局有抹不掉的自然印记,反映人地关系的发展是利用自然和利用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13.
格尔木河流域水资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粤华 《盐湖研究》2003,11(1):51-51,6
格尔木市位于柴达木盆地的中南部 ,由于其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和特殊的地理位置 ,在柴达木盆地的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但受自然条件的制约 ,格尔木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并不能仅仅依靠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就可以得到长足的发展。自然环境一方面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 ,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该论文为硕士学位论文 ,于 2 0 0 2年 6月在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完成。论文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将格尔木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为一个统一体 ,通过资料调研和数据的分析计算 ,对包括格尔木市区在…  相似文献   

14.
李燕 《热带地理》2013,33(6):756-765
明中后期澳门的兴起既是历史选择的一次偶然,也是明代特殊海外贸易政策下的必然结果。文章从明代朝贡贸易和市舶司制度的兴衰入手,探讨澳门兴起的动力机制和主要影响因素,特别是在澳门兴起过程中广州所起的作用以及两者的经济互动。同时,基于明代全国视角下的海外贸易与港口分布的总体格局,综合分析澳门、广州以及隆庆以后的月港这3个在明代后期开放的港口,探讨三者在功能、性质、贸易对象等方面的异同点,进一步论证澳门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明代朝贡贸易体制对海外贸易和港口发展的束缚。正是由于广州在明代后期对外通商的垄断性和不完整性,澳门才能以广州外港的性质互补,从而成为当时最大的东西方国际贸易体系之枢纽。  相似文献   

15.
澳门海洋空间资源利用研究——澳门的填海造地工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澳门原系海中孤岛,由于利用了自然条件,进行填海造地工程,使孤岛相连,土地面积扩大,城市发展,交通改善,经济增长,成为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典型地区。文章论述了澳门有利于填海工程实施的自然条件,海洋空间利用的发展过程,及填海造地工程的巨大作用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6.
澳门自由港优势与深水港口开发:澳门发展路向研究之二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徐君亮 《热带地理》1996,16(1):14-20
本文通过对澳门自由港与港口历史发展的回顾,指出了由于澳门没有深水港口,其自由港和单独关税区,尤其是“欧共市”特殊贸易关系等优势受到限制。论述了建设深水港是发挥自由优势,振兴澳没经济,将澳门建设成为南中国通向世界的“第二个香港”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居民态度是影响旅游地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借助态度ABC模型的标准学习层级理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澳门居民对自由行政策支持意向的形成机理,并对地方依恋在其中的调节作用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澳门居民对自由行政策支持意向主要受正面影响感知和积极情感的影响,澳门居民对自由行政策的经济与社会作用感知能激发其对旅游发展的满意感,并抑制对内地自由行游客的厌恶感,社会成本感知将导致居民对自由行游客的厌恶感,居民满意感对其支持行为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地方依恋在澳门居民态度形成过程中发挥部分调节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提升澳门居民对自由行政策支持意向的管理举措。  相似文献   

18.
孙贤国  陈艳 《地理研究》1999,18(4):337-341
改革开放以来,澳门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关系日益密切。创建良好条件,发挥两地在工业、金融贸易、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协同作用,将会有利于实现澳门回归的平稳过渡,促进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姚鲁烽 《地理学报》2006,61(5):F0003-F0003
耿莉萍、陈念平撰写的《经济地理学》已于2006年3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该书是21世纪高等院校专业课系列教材之一。全书从地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多学科角度出发,在系统介绍经济地理学思想和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多要素综合分析和系统分析方法,对国家和区域发展所面临的各种空间经济问题展开研究。书中主要论述了影响区域经济活动的区位条件、区位理论、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间的相互关系、区域经济差异分析、国际分工与竞争、经济活动全球化及其地理意义、经济全球化中的企业、人类经济活动与社会可持续痔展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蔡人群 《热带地理》1997,17(2):101-107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香港、澳门与珠江三角洲之间已逐渐形成一个联系密切、优势互补的经济区域。本文分析了该经济区的形成条件及其在中国、亚洲的地位和作用。并建议开展全经济区协调性规划,处理好区内经济分工,香港、澳门与珠三角主要城市的协调发展,并建设统一的区域性基础设施,使经济区发展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