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3 毫秒
1.
史小燕 《地理教学》2019,(14):40-41
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养成是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本文通过教学案例,从“思维导图”填空,到“思维导图”重构,到“思维导图”延伸,再到“思维导图”的运用,使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学习不断地深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注重发展思维的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双边活动过程。学生的思维启动、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有意培养和发展.因此,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和获得,其十分重要的渠道.就是通过在学校时的学习形成。  相似文献   

3.
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发展思维能力,是广大地理教师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其中,创设良好的思维情感,实现对思维的动力、调节、导向等作用,是提高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下面对创设思维情感的有关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一、挖掘知识魅力,引起思维兴趣兴趣是倾向性的认识,是学生感知事物,追求和探索新知识,发展思维的强大动力。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丰富多彩、时空广布、文理兼备的地理学,对喜欢言古论今、谈天说地的中学生来说,是有刺激性的。因此,地…  相似文献   

4.
运用“纲要信号”图表,对传授理论知识、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等有比较突出的优势。“纲要信号”图表由字母、单词、数据、短旬等“信号”组成,要求具有严谨的科学性、严密的逻辑性、鲜明的直观性和浓郁的趣睐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和记忆,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和抽象概括,培养兴趣,发展智能,同时达到加快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甘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注重于向学生传授知识,只要求学生懂得、记住、会做习题.考试拿个好分数,这已逐渐不适合时代的要求。为了培养出基础知识扎实,思维敏捷灵活并有一定开拓精神的人,必须重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方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调整自身学习习惯,独立自主地学习地理,提高自己的地理应用能力。严谨且自由的地理课堂情景预设,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思维含量,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结合在市级观摩课"洋流高三复习课"中的预设与生成,谈谈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的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备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预设切合学生实际、富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即“有效问题”。其特征是能引起学生困惑,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进行更为精细的思维,达到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培养思维能力,纠正认识上的偏差之功效。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有效问题”的寻找和设置体现着教师对教材和学生的把握程度,也体现着教师的智慧。  相似文献   

8.
汪卫通 《地理教学》2022,(5):42-45+53
地理专题复习中存在着综合思维培养的误区,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而基于尺度思想,有意识通过不同时空尺度透析地理事象,实现具体地理问题的具体分析和解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本文以降水专题复习为例,尝试通过梳理要素尺度体系,培养要素综合思维;构建时空尺度关联,培养时空综合思维;融合区域尺度转换,培养地方综合思维,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略论地理创造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晴 《地理教学》1999,(6):18-19
创造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最主要的环节。因此,本文仅探讨地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黄春媚 《地理教学》2022,(12):34-37
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特点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地理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能有效触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内在动力,为其持续高效学习地理提供有力支撑。本文基于思维可视化的理念引导学生学习“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一课,通过创设思维情境引领思维发展,运用视频、地图、思维导图、流程图、景观图和地理模型等思维可视化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难点,带领学生由知识层上升到思维层,深入分析地理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措施,培养学生高阶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日渐突出,本文探讨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驱动学生思维的“载体”,通过研究问题的设计、分类、筛选、呈现的优化策略,让学生思维过程、思维水平、思维状态可视化;以思维导图、可视化教具、数字化技术、测试评价量表的应用为学生思维可视的“工具”,构建“基于问题的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模型,对学生的学科思维进行诊断,调控教学,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和核心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12.
何修斌 《地理教学》2010,(11):33-34
“一图多问”是指教师不断地挖掘、提炼教材,以教学简图的形式,突破问题“瓶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活动过程。使充满智慧的课堂成为启迪思维,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品质的平台,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敲门砖”,从而达到出奇制胜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3.
王德  冯文和 《地理教学》2010,(17):23-25
一、联系实际,提高兴趣 “学习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标准赋予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对“学习有用的地理”做了阐释:侧重生活的地理。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侧重生活的地理”呢?关键是在授课时既要讲清基本原理,又要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即理解基本原理,又能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4.
在高考地理试卷中,主观题往往失分率较高。原因主要在于这类题目需要学生用较多的文字去表述,而这恰恰是很多地理考生的不足之处。在平时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虽然能较好地掌握地理学基础知识,但在运用地理学的概念、原理来解释、说明一些地理学问题时却显得词不达意。学生们也常说,“心里明白,说不出来,说不准确”,所请“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地理学语言表达能力是衡量学生地理课学习水平的重要方面。因此,教师在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同时,也应注意表达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的基本思维方法,提升广大高三学生综合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本文将综合思维融入到真实情境,采用“一境到底”策略,引导学生将地理学基本原理与实际情境相联系,构建分析湖泊演变的一般思维方法,有利于提升高三第二轮复习的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  相似文献   

16.
1.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思想性及趣昧性。2.通过讲故事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3.丰富地理学科内容,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亓小蒙 《地理教学》2012,(13):39-40
发散思维是人类最宝贵的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所谓发散思维,它是从一特定的信息目标出发向外辐射,多角度、多方面思考、想象,从而探索出多种多样的设想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产生出大量的、独特的新思想的思维方式。地理教学需要发散思维,地理教学也能够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启发方式多种多样,如:假设、对比、拓展、逆向、递进等。  相似文献   

18.
所谓逆向思维,是指和正向思维方向相反而又相互联系的思维过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倒着想”或“反过来想一想”。逆向思维属于发散性思维的范畴,是一种创造性的求异思维。地理教学往往对正向思维关注较多,长期正向思维形式的思维定势会影响逆向思维的建立。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科思维水平,使之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地理特征是区域地理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易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地理特征教学浮于表面,难以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本文基于思维进阶的视角,从空间尺度、地理要素、具象结构三个维度解构地理特征的内涵及思维进阶水平,梳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地理特征教学的内容要求,并从地理特征教学的不同尺度区域和思维教学工具两个方面提出教学启示,以期帮助教师在地理特征教学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0.
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在于教师平时教学中读图观念的点滴渗透。灵活运用教材插图,对教材插图恰当合理的整合设计,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启发思维、发展能力。利用教材插图进行试题设计的好处,一是有利于就“地”取“材”,通过深入剖析抓住问题实质;二是有利于温故知新,融会贯通学科知识,培养读图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