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王玮航 《地理教学》2004,(10):27-28
“中国的水系与河流”是中国地理教学中的重点章节,为加强学生“主动参与地理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究,逐步形成和发展学习地理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地图的能力,本节课确定(1)知识目标:即了解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知道水系、流域、内外流河的概念,描述河流水文特征的基本内容。掌握秦岭-淮河南北河流的不同特征;(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深入研读地图的能力,训练综合运用不同类型地图推测地理特征的技能;(3)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行政区划”一节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三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学好中国地理的前提和基础,是学习中国区域地理的钥匙,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同时它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不可缺少的知识。那么,如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呢?  相似文献   

3.
蒋培幸 《地理教学》2004,(12):35-37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是地理新课程强调的基本理念之一,而地理教学中的地理活动则是体现这一教学理念的一种途径。笔者运用活动教学法讲授“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一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一、新课导入播放歌曲《歌唱祖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可爱的家乡”。展开世界地图,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到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要认识和了解我们可爱的祖国,必须学好中国地理。要学好中国地理,首先必须学好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因为疆域是地理环境的空间所在,是地理环境特点形成的前提条件,疆域的地理位置是影响地理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行政区划是国家实行行政管理的区域划分和调整。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辽阔的疆域和省级行政区的分布,是掌握我国各种地理事物空间分布、学习中国地理其它章节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谢和楚 《地理教学》2001,(3):29-29,14
优化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摸索、设计、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我在初中地理“中国旅游业”一节的教学中,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摸索出:“设疑、引思、自学——质疑、扩思、解难——释疑、点拨、探究一问疑、反馈、训练”的教学模式,引起课堂教学的深刻变化,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创造性教学理论,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拓宽了道路。在地理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一理论,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最大限度地启迪学生思维呢?笔者拟从大胆假设入手.谈谈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理第一章就安排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它是学习中国地理的重点和难点,更是进一步学习中国地理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该课的教学重点是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及其位置,教学的难点是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轮廓形状及行政中心的记忆。  相似文献   

8.
于从明 《地理教学》2009,(11):27-29
一、重“理”轻“地” 先“地”后“理”是中学地理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中学教材也是按照这一顺序编写的。初中主要学习“地”——中国、世界,即了解“在哪里”“有什么”“怎么样”等知识;高中主要学习“理”——自然地理基础理论和人文地理基本知识,即掌握“为什么”“怎么办”等知识。但是,由于现行中学教育体制和高考应试模式的深刻影响,许多学校并没有科学有序的执行好先“地”后“理”这一地理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9.
蔡明 《地理教学》1997,(4):26-27
在“中国南方地区”一节的教学中,我尝试运用了“角色反串”,即让学生当一回“地理老师”。在课上,我先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然后将“教学任务”分配到各小组,让学生按小组“集体备课”,编写讲解提纲,再推出一位“地理老师”登台讲解。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学生当“实习老师”,教师进行启发、指导。下面谈谈我的教学思路及体会。  相似文献   

10.
彭洁 《地理教学》2012,(7):26-30
一、设计说明 本教学设计是基于七年级第一学期地理教材“气候”章节中“气温分布”和“降水分布”教学内容设计的一节综合运用课,同时参考了《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和《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中对教学的要求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浅谈地理兴趣教学俞晖(福州第三十八中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部分学生认为地理是副科,地理似乎可有可无,学好学坏无所谓。因此,如何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达到“我爱学”的境界,是值得地理教师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国友 《地理学报》2007,62(2):F0003-F0003
“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科发展研讨会”于2006年12月4—5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地理教学、科研、出版等单位的120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会议。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宋长青研究员主持,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陆大道院士研究员和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蔡运龙教授先后在开幕式上讲话。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理第十二章“中国在世界中”.涉及的内容多是前几章的重复再现和概括,怎样避免雷同和教学内容杂乱、枯操.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站在更高的位置看中国的现在和未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如何形成清晰的线索是教学取胜的关键。我采取纲要图示法教学.并利用分段输入纲要的技巧.生动揭示该章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境引趣,以趣教学,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稳固的表象。对主要问题的突破采取表格法,启发诱导法、纵横比较法.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激情状态.从而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教学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新时期的地理教师,仅仅给学生灌输教材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把身边的乡土地理资源贯穿、应用在教学中,为此我把具有大余特色的乡土地理资源——“世界钨都”、“中国金边瑞香之乡”、“中国花木之乡”等适时地应用到教学中,并以案例的形式和学生一起探究。  相似文献   

15.
蒋菁 《地理教学》2014,(16):7-9
在研究学科教学知识(PCK)概念及内涵的基础上,“地理学科教学知识”界定为: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法知识在地理教师作用下的特殊整合,包含五部分:地理学科的知识,地理课程的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教学的知识,地理教师对“我”认识的知识。以此探寻地理学科PCK的建构意义:1.有利于高效地理课堂教学的形成;2.有利于地理学科的科学合理发展;3.有利于学生地理知识价值意义的学习;4.有利于地理教师自身的发展;5.有利于新课程的真正实施与改革深化。进而寻求地理学科PCK的建构策略:1.关心地理科学发展前沿,关注地理学科知识的价值取向;2.深入学科课程系统,拓展地理课程学科视域;3.以生为本,建构“学生指向型”地理教学;4.回归地理本真,探究“过程性”教学策略;5.加强自我学习,研修地理“自我”型教师。  相似文献   

16.
在进行《中国地理》“地形概况”一节的教学时,对教学设计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教学中.我们精心安排好板书设计.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李万龙 《地理教学》2007,(10):10-12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地理信息的浓缩和直观表达,更是获取地理知识以及进行地理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应把地图的运用列为培养学生技能的主体要求。”我国现行教材也明确指出:“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掌握阅读、使用地图的技能。”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提供广泛的可能性,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其目的是要改变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大量时间被动“听”课的局面。让学生从原有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运用“中国地理扑克牌”进行游戏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游戏的氛围中学习新的知识,真正体现地理新课程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一、从新课程基本理念来看学生学什么、怎么学 1.学什么 初中地理新课程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高中地理新课程基本理念“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回答了初中学生学习地理内容的生活性与发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