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杏山北钼矿床为胶东半岛一典型矽卡岩型钼矿床,位于著名牟平乳山金成矿带和蓬莱栖霞金成矿带之间,区域上位于胶东辽东钼成矿带,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通过对比胶东地区其他典型钼矿床地质特征,认为胶东半岛钼矿床存在两期成矿时代;矽卡岩型矿床主要受近EW向断裂构造控制,斑岩型矿床主要受近EW向与NE向断裂复合构造控制。通过物探异常预测,认为杏山北钼矿床深部是寻找矽卡岩型和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2.
汝阳竹园沟钼矿是在东秦岭—大别钼成矿带上新发现的中型钼矿床,矿床类型为斑岩型钼矿。通过对矿床区域物化探资料、矿区化探资料的分析研究,总结了寻找钼矿床的物化探方法,结果表明,物化探方法在找矿勘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得出以下认识:含钼侵入体分布在重力低异常、磁低异常范围内,1∶5万高温热液矿物重砂异常与水系沉积物测量Mo、Pb、(Au)等综合异常重叠的地段,以及不同比例尺Mo、Pb、(Au)等元素地球化学异常重叠部位。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新县姚冲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南省新县姚冲钼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隐伏矿床,矿区位于大别山北麓钼多金属成矿带.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及矿区地质、矿床地质特征等方面的分析与研究,认为姚冲钼矿属斑岩型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大别片麻杂岩中,钼矿化与隐伏花岗斑岩和构造关系密切.该矿床的发现对大别山北麓钼多金属成矿带寻找隐伏矿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莲花芯铜钼矿床地质、物化探、钻探等资料收集整理,对矿区内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分布及其地质特征、矿体的空间分布,矿石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围岩蚀变、矿床成因等情况进行系统的总结。对控矿构造进行了探讨,确定了矿床主要的控制因素是构造,导矿构造是近东西向,运矿构造为区内北东、北西向两组构造,而容矿构造是破碎带内呈反"S"扭动构造,区内有利的成矿构造应为北西向与北东向构造交汇部位;通过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确定了矿床形成的时代,运用不同元素稳定同位素示踪法,指出了成矿物质的来源是地幔;通过与大湖塘钨矿在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时代的对比研究,认为莲花芯铜钼矿赋存的围岩不是矿体的成矿母岩,其成矿母岩及成矿热液均来源于地幔,成矿母岩是同一构造背景条件下,与大湖塘特大型钨矿具有成因联系的燕山期花岗岩;指出以寻找燕山期岩浆岩为前提,找与大湖塘钨矿同类型的隐爆角砾岩型或斑岩型铜钼矿床。  相似文献   

5.
严海麒  曲锦  傅晓强  董卫东 《中国地质》2018,45(6):1205-1213
河南汝阳竹园沟钼矿床是在东秦岭-大别山钼成矿带新发现的钼矿床,估算钼金属量9.59万t,平均品位0.10%,储量为中型。该钼矿是在燕山晚期侵入花岗岩体内找钼取得的新进展。竹园沟花岗岩为太山庙花岗岩体的一部分,具陆内造山作用后期拉张环境下A型花岗岩特征。矿体赋存于燕山晚期第三次侵入的正长花岗斑岩与第一次侵入的中粗粒正长花岗岩的内接触带,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床类型为斑岩型钼矿床。在全面分析该区成矿地质条件、化探异常特征的基础上,以寻找斑岩型矿开展勘查工作,逐步认识、实践,最终取得了找矿突破。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研究,总结了以下找矿关键部位:(1)燕山晚期花岗岩区内1:5万Mo地球化学异常地段;(2)不同比例尺Mo元素地球化学异常重叠部位;(3)与区域NE向断裂方向一致,彼此大致平行的小型断裂构造带、裂隙发育带或密集带;(4)燕山晚期太山庙A型花岗岩内不同期次花岗岩侵入体内接触带附近;(5)从成因上看属于斑岩型钼矿床。竹园沟钼矿床的发现,为在东秦岭-大别山钼成矿带找矿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刘伟  余友 《物探与化探》2011,35(1):42-46
呼扎盖吐钼矿床是验证物化探异常而发现的一座斑岩型矿床,矿体主要赋存在燕山早期细粒花岗岩与中奥陶统汉乌拉组流纹岩内接触带附近。矿区内物化探异常围绕花岗岩岩体分布,套合良好,层次结构清晰,中心部位为正值高磁区,向外依次为负值低磁区及土壤异常、正值低磁区及激电异常、负值正常磁场。物化探异常对岩体及矿体有良好的指示作用,磁异常反映了含矿花岗岩岩体及矿化蚀变分布范围,土壤异常反映了钼矿体赋存部位,激电异常反映了岩体接触带附近钼矿体及强黄铁矿化流纹岩的分布地段。槽探和钻探验证物化探异常已圈出3处钼矿化带,发现5条钼矿体及3条钼矿化体。获得的钼资源量已达中型,矿床具有大型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7.
东昆仑之祁漫塔格成矿带以矿床类型、金属种类丰富多样为特征,以矽卡岩型矿床为典型,是地质学者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近年来此成矿带中的斑岩型铜钼矿找矿不断有新的突破,2013年在该成矿带东侧克停哈尔地区又新发现一典型斑岩型铜钼矿。矿区地层以古元古代金水口岩群为主,岩性为片麻岩、大理岩等变质岩,华力西期、印支期中酸性岩体广泛侵入,后者为赋矿岩石,岩体内有隐伏的小斑岩体及隐爆角砾岩,矿区北西向、北东向构造发育,有多个物化探异常分布。本区找矿突破是在全面认识分析以上成矿地质条件、物化探异常特征,类比已知典型铜钼矿床基础上,初步建立寻找斑岩型矿床的找矿思路,并据此思路开展勘查工作,最终取得了找矿突破,进而总结出克停哈尔斑岩型铜钼矿的找矿思路方法,建立了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综合信息找矿模型,为区域上开展同类型矿床的找矿工作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该项研究依托柴家沟钼矿勘查项目,主要目的是研究总结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为矿床找矿远景做出评价。在充分搜集了冀北地区钼矿及斑岩型矿床的有关地质资料基础上,综合研究区域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紧密结合矿区地质填图、钻孔控制、化验测试等资料,分析论述了构造活动和岩浆活动与矿化关系,得出柴家沟钼矿属斑岩型钼矿床。依据已知矿体规模、形态特征,通过分析物化探异常,由已知推断未知,对柴家沟钼矿床找矿远景进行了整体评价,为冀北一带寻找同类矿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纳日贡玛地区位于青海南部高寒山区,自21世纪初国土资源大调查以来该区斑岩型矿床找矿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发现了一系列铜钼矿床(点),而常规的物化探综合方法在找矿勘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区以纳日贡玛铜钼矿为典型矿床,在总结地质、物探、化探等特征指示标志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区斑岩型铜钼矿床的地质—物化探找矿勘查模型。该模型在外围找矿预测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圈定了12处找矿靶区,部分靶区经工程验证已发现斑岩型铜钼矿体,找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该地区已知地质资料的深入研究及详细的地质工作,共圈出金化探异常4个,钼化探异常带2条,其它多金属异常多条。认为近EW向构造(F4、F5)与NE向构造(F9、F13)交汇部位是今后找矿工作重点,寻找碎裂蚀变岩型隐伏金矿是今后找矿主要方向;钼矿找矿应以隐爆角砾岩型和斑岩型为主。  相似文献   

11.
在千斤乡西钼矿区,运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圈出6处综合异常,其中位于矿区南部的Ⅵ号异常规模最大,强度最高,有多个浓集中心,推测与深部隐伏花岗岩体引起的矿化有关.在Ⅵ号异常处采用激发极化法圈定了3个幅频率异常区,大致推断出极化体的埋深、产状,并利用EH4连续电导率测量推断出隐伏岩体埋深、产状及有利的矿化部位,经钻孔验证见到了品位高、厚度大的钼矿体.本次工作表明,千斤乡一带具有寻找斑岩型(钨、铜)钼矿的良好前景;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配合激发极化法、EH4连续电导率测量在该地区寻找斑岩型(钨、铜)钼矿床,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激发极化法是寻找斑岩型矿床的重要手段之一,限于勘查深度较浅和碳质及无用金属硫化物干扰等原因,不能对隐伏矿体进行定位和评价.以新疆哈密三岔口西矿段隐伏斑岩型铜钼矿为例,在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前人激电工作成果和岩石物性特征基础上,结合典型斑岩型成矿模式,提出应用瞬变电磁法圈定控矿岩体、岩体顶部及边部的中高电磁感应变化率(中高阻梯级带)部位为成矿有利部位的思路.通过后期钻探验证,发现了规模较大的隐伏斑岩型铜钼矿体,取得较好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3.
河南卢氏夜长坪钼钨矿床成矿条件及找矿远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肖中军  孙卫志 《华北地质》2007,30(2):141-148
夜长坪钼钨矿床是豫西地区进行隐伏矿预测并取得找矿成功的典型案例。通过对矿床特征及成矿控制条件的分析研究,认为该钼钨矿床位于地幔隆起与凹陷区之间的地壳厚度增大部位,受矿源层官道口群龙家园组白云岩,近东西向和北东向断裂构造交汇部位侵入的燕山期中酸性隐伏小岩体控制,矿体就位于隐伏小花岗斑岩体接触带的夕卡岩中,属(大型)斑岩-矽卡岩型钼钨矿床。在此基础上,结合矿区外围的地质物化探测量成果,提出夜长坪钼矿区外围南部十八盘-大角寺一带为钼钨找矿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14.
乌和尔楚鲁图钼矿是二连-东乌旗成矿带新发现的一处中型隐伏斑岩型钼矿床。根据最新的矿床勘查成果,详细分析了矿床地质特征、物化探异常特征、矿体及矿石特征,简要评述了控矿因素、综合找矿信息。结果表明,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斑岩与英安质角砾凝灰熔岩的内外接触带中,呈拱桥状产出。空间上和成因上均与燕山早期侵入的花岗斑岩体关系密切,含矿岩体以富硅、富碱、过铝型以及w(K2O)w(Na2O)为特征。矿区围岩蚀变作用强烈,主要有硅化、钾长石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主成因类型属低品位斑岩型钼矿床,初步估算钼矿体(3341)资源量为7万多吨。乌和尔楚鲁图钼(铜)矿床的地质、物探、化探等综合找矿信息,对本地区下一步找矿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乐  周永章  王琨 《江苏地质》2012,36(1):70-73
坡仔营地区钼矿床是根据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在坡仔营地区圈出的W、Mo元素综合异常,展开1∶5万高磁测量,成果显示:在坡仔营地区Mo元素存在一个近椭圆形异常,面积约2.5 km2,浓集中心明显,具浓度分带,与其重叠的有W元素异常。在浓集中心的岩体中找到了斑岩型钼矿床。在外围岩体也发现较好的的矿体化。通过物探异常、化探异常以及地质特征推测存在隐伏矿体,具有进一步寻找矿床潜力。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曹四夭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四夭钼矿床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古台隆凉城断隆东部。钼矿体主要赋存于曹四夭花岗斑岩外接触带的集宁群黄土窑组浅粒岩、变粒岩中,燕山期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与成矿关系密切。初步估算钼金属量为176万t。笔者在分析曹四夭钼矿成矿地质背景、矿体地质特征、物化探异常特征等基础上,提出了该矿床成因为具"二元结构"的斑岩型钼矿床,并进一步总结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7.
库马苏南铅锌多金属矿点位于北阿尔泰库马苏铅-锌-铜-金成矿亚带上。通过对研究区开展1:1万地质测量、1:1万岩石测量(100 m×20 m)等工作,发现11条铅锌矿(化)体,1条铜矿体;铅锌矿(化)体矿床类型主要为火山岩型,少量石英脉型;火山岩型铅锌矿(化)体产出于北西—南东向逆断层中,石英脉型铅锌矿(化)体产出于北东—南西向张性节理构造中。研究区1:1万化探综合异常发育,异常套和较好,化探综合异常分布区与地层、构造及火山岩型铅锌矿(化)体的走向位置吻合,地球化学环境对成矿十分有利。研究区南东侧开展的1:1万磁法测量工作显示,高磁异常能明确指示出该区构造破碎带、围岩蚀变带以及部分岩体位置。在筛选1:1万化探综合基础上开展地质、物探工作,并布设钻探施工查证,有望实现该区火山岩型铅锌矿多金属矿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18.
天合兴铜钼矿区位于张广才岭南端,山峦重叠,植被发育,基岩露头较少,海拔高度在400~900 m之间。区内树枝状水系发育,无大的地表水体。1983年吉林省化探大队在该区进行了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出了靖宇县天合兴水系沉积物多金属化探异常。1984至1985年吉林省化探大队对此异常进行了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异常查证,发现了天合兴铜钼矿区。之后进行土壤化探测量以及探矿工程,发现8条铜钼矿化带,并控制了铜钼矿体多条。  相似文献   

19.
雁来岭钼矿区位于东秦岭钼矿带内已探明的秋树湾铜钼矿区的西侧外围,为一新发现的隐伏钼矿·区内钼成矿与燕山期酸性侵入岩关系密切,黑云母花岗斑岩体内及其与围岩的接触带都发现了钼矿体,具斑岩型-矽卡型矿床特点.钼矿体呈透镜状,其形态、规模、赋存部位受控于矿区南部的向斜构造,在矿区东部(向斜构造的核部)及其外围有进一步找到该类型...  相似文献   

20.
东秦岭大别山段斑岩型钼(钨、铜)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东秦岭大别山段矿化中酸性小岩体集中分布在东秦岭钼(钨、铜)矿带东段,呈带状沿深大断裂两侧分布,受构造控制明显.已发现主要钼矿床属斑岩型,成因多与中生代中酸性花岗质斑岩有关.根据斑岩型钼(钨、铜)矿床地质特征,通过控岩控矿构造、围岩蚀变、矿体特征、矿石物质组份及其成矿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把东秦岭大别山段斑岩钼(鸽、铜)矿划分为浅成-超浅成斑岩钼(铜)矿床,中-深成斑岩-夕卡岩钼(钨、铜)矿床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