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矿铀矿最显著的特点是具有天然放射性,因此,使用放射性测量方法能够直接发现铀元素的富集。最常用的直接而有效的伽玛测量是当前普查铀矿的主要方法。γ测量可分为航空γ测量、地面γ测量、γ能谱测量等。  相似文献   

2.
在核技术测量扩大应用的领域中,野外放射性测量发现的许多有意义的异常多表现为低值异常。作者为低值异常的测量提出高精度放射性测量。文章首先为提高测量这些低值异常的可靠性,指出必须重视提高野外测量(主要对地面γ总量和γ能谱测量)精度的措施,如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时间,控制和减少野外测量的干扰因素等。其次,数据处理是微弱异常解释的关键环节之一。文中简述了目前确定微弱放射性异常的几个常见方法,以及用γ能谱数据寻找非放射性元素的数据处理方法。文章第三部分概括了野外放射性测量技术用于找金、找石油、找地下水源以及解决工程地质问题和寻找其它金属矿产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七五”期间航空放射性测量取得重大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百川 《铀矿地质》1994,10(1):40-45
“七五”航空放射性测量在航测生产、科研和军转民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果。本文较全面、简要地综述了航空放射性测量在区调普查、航测生产中科研和利用航空伽玛能谱新技术普查黄金、石油天然气、钾盐及进行环境监测等综合找矿和扩大应用领域方面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王永  赵首云 《物探与化探》1992,16(2):155-157
1985年至今,本中心已在8个地区开展了以寻找油气田为目的的面积性、大比例尺航磁、伽玛能谱测量工作。测量结果不仅为非地震找油气方法提供了证据,而且为油气勘探提供了一批新的远景区。测量结果表明,航空γ能谱异常与油气田关系密切,并已初步取得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5.
γ测量(包括地面γ测量、孔中γ测量、航空γ测量、γ能谱测量等)是找铀矿的主要方法之一。利用γ测量找非放射性矿以及解决填图,研究与成矿有利的蚀变带、侵入体的形成条件等一系列地质问题,已有很多成功的例子。γ-射线吸收法和散射γ-射线法(简称γ-γ法)测密度也已普遍应用。  相似文献   

6.
对应用放射性直接探寻油气藏勘探试验所取得已知油藏区的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了油气藏上方放射性异常的规律;探讨了放射性异常与油气藏的关系。对放射性异常的数据处理方法及应用放射性方法探寻油气藏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剖析。指出:在实际应用中,氡浓度测量在勘查油气藏方面比伽玛能谱总量和伽玛能谱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延吉盆地油藏上的放射性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放射性测量在油藏上的异常特征反映了油藏储层的特征,所以通过放射性测量可以指示油藏的有利位置,为油气资源的勘探与评价提供信息.从延吉盆地进行的瞬时氡气测量、土壤天然热释光测量及伽马能谱测量的综合曲线出发,分析了油藏上、圈闭边缘及外侧的放射性异常特征,从而得出在油层上放时性异常特征为放射性低值,在圈闭边缘以外其放射性异常特征为放射性高值,并通过已知井进行了检正.由此提出可在构造圈闭的有利地段,利用简便的放射性综合测量对延吉盆地的勘探布钻进行指导,从而对延吉盆地的油气资源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8.
地面和航空放射性钍归一化数据与地下油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铁华 Saund.  D 《世界地质》1994,13(4):112-116
运用地面和航空伽马射线谱测量寻找赋存在地层和构造圈闭中的石油矿产这一新的勘探方法已研究成功。使用钍归一化处理方法对钾和铀数据进行改正可压制岩性和环境因素所造成的干扰。在油田上方,归一化钾显示出低值特征,而归一化铀相对于钾而言则在油田上显示出高值特征,在油田之外显示低伍特征。笔者把异常形成的原因归结为微生物吸收微渗透碳氢化合物的结果。对涉及美国6个州和706个油气田的航空伽马射线谱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其中72.7%的油气田上有归一化钾和铀异常显示。同时,在研究区2600km ̄2范围内新发现27个未经证实的类似异常。在美国,包括阿拉斯加和澳大利亚大量的潜在油气田区都有航空伽马射线谱测量数据。对澳大利亚两个盆地的初步试验也表明,放射性异常区与已知油气田有正相关关系。自从1988年以来,笔者对地表放射性数据的研究配合土壤碳氢化合物和土壤磁化率测量在得克萨斯州Concho县发现了4个油气田。  相似文献   

9.
在铀矿航空γ能谱测量和地面放射性普查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铀矿异常进行地表揭露和钻探工程验证,发现了芒和特铀矿床。铀矿床类型为湖沼相砂岩型沉积矿床,含铀矿岩石为古近系粉砂岩,铀矿化具有放射性强度较弱、铀含量较高和矿化分布不均匀的特点。深入分析铀矿放射性强度弱的原因,采用放射性测量结合化学样品分析的方法,能够提高找矿效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地面能谱测量对良渚古遗址已知区段进行探测,获得了外廓上放射性异常特征为高放射性元素含量及总计数率高值的异常响应,异常的宽度与外廓的宽度相一致,异常的轴线即为外廓的中心位置,轴线的走向即为外廓的走向。进而对未知区进行放射性能谱测量,根据与已知区相同的放射性异常特征,推测了外廓的位置及宽度,它将为证实外廓存在及展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核地球物理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业勋 《物探与化探》2002,26(4):247-249
结合我国50年代以来核地球物理方法和仪器的发展历程,概况了航空、地面、测井、测氡、热释光及人工放射性方法在寻找放射性矿产、油气藏及环境辐射评价方面的应用和最新进展,以及各个历史时期取得的主要成就,并就氡的迁移机制、土壤热释光的应用、天然伽马辐射背景研究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意见。  相似文献   

12.
我国油气化探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近年来,油气化探理念发生了两大转变,即:油气化探研究由点(油气藏)到面(全国主要含油气盆地)、由浅(近地表)入深(井下);油气化探已由以普查为主发展到概查、普查、详查、精查等4个级次阶段。近年来,我国油气化探取得了重大进展。化探方法技术得到了发展,基础理论研究有所进展,开发了新的测试技术,研制了新的数据处理与解释评价系统,建立了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化探数据库。 展望了油气化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伽马能谱测量是一种寻找铀矿的直接方法,但是产于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中的砂岩型铀矿,由于其矿化品位较低,埋藏深,伽马能谱测量结果具有强度低、变化平稳,无明显的放射性异常信息,常规的数据处理方法(如单元素分布趋势分析和单元素比值)难以识别。在此情况下,选择航空伽马能谱测量的U、Th、K元素参数进行组合,同时给出了多元素组合参数的数学模型、选择目的及其地质意义,增强和提取与砂岩型铀矿成矿有关的伽马能谱数据的微弱信息,利用数理统计分析中的聚类分析、逻辑回归分析进行综合评价,从铀源和铀的活化迁移富集系数方面给出了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概率。试验证明与常规方法相比,采用多元素组合参数对十红滩、阿右旗已知地区的航空伽马能谱测量数据进行微弱信息增强和提取,砂岩型铀矿找矿的微弱信息得到明显增强。因此,航空伽马能谱测量数据的多元素组合参数增强微弱信息,作为预测砂岩型铀矿成矿有利区的有效方法,对砂岩型铀矿找矿具有一定的地质意义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几种新型的航空重力测量系统和 航空重力梯度测量系统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张昌达 《物探与化探》2005,29(6):471-476
较详细地描述了2个航空重力测量系统:一个系统由俄罗斯科学家设计、制造并进行飞行试验, 命名为GT-1A;另一个系统由加拿大山德尔地球物理公司研制, 命名为AIRGrav。这2个系统都利用惯性稳定平台, 适用于地质调查和普查油气和其他矿产。此外, 简略地评论了航空重力梯度测量系统, 如Falcon, AirFTG, GEDEXTM和 ARKeX-EGGTM。  相似文献   

15.
经近几年试验,我们提出用土壤吸附硫化氢气体作指标,勘查油气田新方法.并将它和相态烃法、自然电位法相配合,在已知油气田开展了试验,取得令人十分满意的效果.油气藏中含有大量硫化氢气体及含硫有机化合物.油气垂直微渗漏到近地表时,硫化物气体也随伴而至.运移过程中,硫化氢气体及含硫化合物在细菌及氧气作用下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如生成硫酸盐等,但经已知油气田试验结果表明,在油气藏上方近地表土壤中仍保留有明显的硫化氢气体异常,而且异常形态有一定的模式,有环状、半环状、片部和带状等不同形态.异常均和下伏油气藏或断裂构造相吻合,表明硫化氢气体测量法是勘查油气田的有效方法.更引人注目的是,它和相态烃、自然电位异常吻合的很好,异常均出现在油藏上方,表明综合使用这三种方法将会取得更好的找油气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朱振海  赵立平 《湖南地质》1991,10(3):259-262
地下深处的油气藏中的烃类物质,在压力梯度下会向地表产生微渗漏,导致地表物质产生一系列理化异常,在地表形成吸附烃异常、红层退色、粘土化、碳酸盐化、放射性异常和地植物异常等标志。根据这些地表标志的地物波谱特征,选择出油气资源遥感勘查的最佳工作波段,在此基础上,以机载遥感信息为主,以星载遥感信息为辅,以地表地球化学、地植物学、地面遥感勘查作为验证手段,最终施行多元信息复合分析,可达到寻找油气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核技术在油气勘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怀渊  刘宪斌 《现代地质》2000,14(2):223-229
通过对在已知油田上方应用钋法 ( 2 1 0 Po)、氦法 ( 4 He)、地面伽马能谱法、热释光法( TLD)等核技术及地面磁法所测得的两条综合剖面的分析研究 ,论述了这些方法在已知油气田中的综合应用效果 ,建立了几种典型油气藏上方的放射性核素异常模式  相似文献   

18.
崔鑫  赵英俊  田丰  杨燕杰 《地质学报》2019,93(4):928-944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乌伦古坳陷油气成藏潜力巨大,目前其勘探工作较少,亟待低成本,高效率,大面积的油气普查,以圈定潜在油气勘探靶区。利用航空高光谱数据,结合野外实测光谱,提取研究区油气微渗漏引起的烃类及相关蚀变矿物信息。结果显示,研究区的油气渗漏异常区具有环带状分布特征。野外查证发现,部分异常区具有地表晕环状分带、粘土化、碳酸盐化和植被中毒等油气渗漏相关的地质特征。渗漏的烃类以层状、条带状、斑点状和吸附式等四种形式富集地表。油气以烃分子形式沿断裂、裂缝等通道垂向逸散,具有"烟囱效应"。研究区油气渗漏受控于断层、不整合面和揉皱构造等。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和油气成藏史,认为研究区大规模的油气渗漏可能开始于燕山期,在喜山期达到渗漏高峰。并认为研究区中部隆起带具有较好的油气成藏潜力,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9.
杨琨  杨柏林 《矿物学报》1996,16(3):321-326
采用航空短波红外分光谱遥感技术,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某些油气区,进行直接寻找油气资源的试验研究后发现,油气区含油岩系,油气藏上方盖层土壤的光谱在2300和2350nm波段具有双吸收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