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年以来,地震出版社陆续出版一批新书。这些新出的地震科技图书,包括专门著作、科普读物、翻译国外地震学者的近作和资料书。 由我国地震工作者和有关学者编著的专门著作有: 数理地震学(第一分册),李国平、郭友中著,本书系统阐述了数理地震学中的若干重要  相似文献   

2.
PPP在地震数据传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学是一门观测科学,因此分布在地球上不同地方地震仪所观测、记录的地震数据是地震学这门学科开展研究以及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如何迅速有效地把地震数据从台站汇集到数据管理中心,以及高效率地从数据管理中心分流到搞研究的地震学家们的手中,它一直是测震学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它关系到地震监测部门快速报出地震的参数用于社会的防震减灾服务,也关系到地震学家们利用地震数据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对2003年8月16日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间5.9级地震前震源区附近地震活动图像和地震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震前5~1年震源区附近地震活动异常平静,而外围(150km≤△≤300km)区地震活动显著增强;震前2年左右,震源区附近地震学参数异常比较明显,异常项数比40%;震前1.0~0.5年地震学参数异常明显减弱,异常项数比仅10%。可见,地震学短期异常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由于我国数字地震学研究起步较晚,在很多地震学家中,对于数字地震学的意义和数字地震资料的使用还存在不少疑问。本文结合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的工作,对经常提出的比较集中的两个问题,即数字地震记录的物理意义和数字地震记录与传统地震记录有哪些不同的问题进行了回答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在地震参数的测定中,对于震中经纬度和震源深度的测定,简称地震定位。地震定位的研究,是现代地震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随着应用数学和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及其在地震学领域的应用,以及地震学本身观测系统的改进,才使得地震定位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地壳和上地幔的研究成果也逐步用于改进地震定位的方法,这对提高地震定位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欧共体地震合作研究项目王培德(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欧洲是近代地震学的起源地之一,在历史上曾出现过很多优秀的地震学家,为地震学的发展做出过突出的贡献,现在仍有一批国际著名的地震学家在欧洲工作。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为了减轻地震所造成的灾害...  相似文献   

7.
1937年菏泽7级地震是中国近代地震史上具有特殊历史价值的地震:(1)菏泽地震的原始资料有4类载体:文字记载、震区"地震调查表"、地震波记录以及现场老照片,说明这次地震既有历史地震学属性,也有近代地震学属性,体现了中国历史地震学向近代地震学进展转化的时代特色。(2)由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等多方面原因,菏泽地震后政府基本没有实施有效的救灾行动,灾区陷于困难境地,只有上海华洋义赈会于震后一个月到灾区进行了有限的救助活动。菏泽地震是战争时期发生的灾难性地震,由此提示,在战时发生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的应对问题应引起事先重视。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乌恰5.7级地震前喀什-乌恰地区的地震活动情况和地震学参数异常过程。研究认为,5.7级地震发生在1996年9月以来形成的喀什西南4.0级以上地震空区的边缘,此次地震的活动间隔时间为1980年以来之最;震前有6项地震学参数空间扫描和5项地震学参数时间进程存在中短期异常;震前3级地震活动强度有多次起伏。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南黄海地震的经验教训,并根据我国海岸线长、海域大、滨海省市多、海洋地震活动频繁的实际情况,概述了海洋地震学研究的重要性;指出海洋地震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就是以研究海底的构造和运动为主要课题,进而研究地球的构造、运动,乃至地震成因、地球起源等;分析了在我国开展海洋地震学研究的有利因素。最后对如何开展海洋地震学研究提出了几点设想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一、《地震学报》是中国地震学会主办的地震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 .主要内容包括 :以刊登地震学方面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为主 ,也登载一些与地震有关的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地震工程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及研究简报 ;登载本学科不同学术观点的文章 ;登载与地震学有关的评述文章 ;介绍地震学及有关的某些重大学术问题的现状和进展 ;反映地震学及有关的科技工作动态 .二、《地震学报》为双月刊 ,中、英文两种版本 ,内容一一对应并同步出版发行 .作者可先向编辑部投寄中文稿 ,待中文稿被采用后再按照编辑部通知寄英文稿 .三、来稿要求和注…  相似文献   

11.
地震定位是地震学中最经典、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对于研究地震活动构造、地球内部结构、震源的几何构造等地震学中的基本问题有重要意义.随着区域地震台网的密度不断提高,记录到同一地震的台站也越来越多,地震定位精度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尽早把我国的地震数据库建立起来,更有效地开展地震信息服务工作,促进基础地震学和应用地震学中与国民经济有重大工业关系的一些研究工作的开展,《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编辑部出版了一套“地震学磁观测与研究丛书”,现已出版六个分册:①现代代震台网观测技术,每册定价5.60元;②计算机高级语言及其在地震学中的应用,定价5.60元③缩微技术及其在地震学中的应用;④地震学中的射线方法;⑤震相与地球内部结构;⑥震级与震源程序参数测定,定价3.75元.  相似文献   

13.
一、《地震学报》是中国地震学会主办的地震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内容包括:以刊登地震学方面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为主,也登载一些与地震有关的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工程地震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及研究简报;登载本学科不同学术观点的文章;登载与地震学有关的评述文章;介绍地震学及有关的某些重大学术问题的现状和进展;反映地震学及有关的科技工作动态.二、《地震学报》为双月刊,中、英文两种版本,内容一一对应并同步出版发行.作者可先向编辑部投寄中文稿和英文摘要,待中文稿被采用后再按照编辑部通知寄英文稿.三、来稿要求和注意…  相似文献   

14.
《地震学报》2006,28(6):678-678
一、《地震学报》是中国地震学会主办的地震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内容包括:以刊登地震学方面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为主,也登载一些与地震有关的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工程地震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及研究简报,登载本学科不同学术观点的文章;登载与地震学有关的评述文章,介绍地震学及有关的某些重大学术问题的现状和进展;反映地震学及有关的科技工作动态.二、《地震学报》为双月刊,中、英文两种版本,内容一一对应并同步出版发行.作者可先向编辑部投寄中文稿和英文摘要,待中文稿被采用后再按照编辑部通知寄英文稿.三、来稿要求和注意…  相似文献   

15.
《地震学报》2000,22(3):335
一、《地震学报》是中国地震学会主办的地震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 .主要内容包括 :以刊登地震学方面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为主 ,也登载一些与地震有关的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地震工程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及研究简报 ;登载本学科不同学术观点的文章 ;登载与地震学有关的评述文章 ;介绍地震学及有关的某些重大学术问题的现状和进展 ;反映地震学及有关的科技工作动态 .二、《地震学报》为双月刊 ,中、英文两种版本 ,内容一一对应并同步出版发行 .作者可先向编辑部投寄中文稿和英文摘要 ,待中文稿被采用后再按照编辑部通知寄英文稿 .三、来…  相似文献   

16.
一、一般情况我国地震科研对外学术交流活动在我国地震科研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我国和国际地震学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目前,我国地震科研对外学术交流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派出和邀请地震学者进行互相考察访问近几年来我国已先后派出400多人次出国考察访问,其中有我国地震学界的老科学家,更多的是地震学各学科的中青年科研人员,以及地震科研管理人员。考察内容包括地震现场、地震观测台网、研究设施、防震抗震实  相似文献   

17.
IASPEI/UNESCO历史地震图和地震工作小组与历史地震图缩微计划地震图含有震源和地球内部构造的大量信息,是地震学和地球物理学研究的重要资料来源。地震图是在遍布世界各地的地震台站记录到的,仪器类型、记录格式不尽一致,资料的保管和使用也不统一,这些都给地震学家充分利用这些资料造成相当大的困难。时常是为了得到一张重要的地震图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随着地震学的发展,台站仪器标准化,地震  相似文献   

18.
为了广泛开展学术活动,交流科研成果,中国地震学会拟于1980年第四季度召开地震学学术讨论会。内容包括地震观测及仪器、地震予报的地震学方法(以震报震)、震源物理、一般地震学问题等。由地震学、地震仪器、地震前兆等三个专业筹备组负责筹备,届时还将正式成立专业委员会。会议予计八天左右,具体时间及地点另行通知。此次会议将与国家地震局地震学专业会议联合举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四川历年年度地震趋势报告中提出的地震学和前兆各学科中期异常项次的统计分析,总结回顾了四川地震学和前兆各学科监测预报呈现的三个历史阶段,分析了地震学和前兆各学科年度异常的进程变化特点,探讨了地震学和前兆各学科历年的年度异常进程变化中反映出的"远场效应性异常"问题.  相似文献   

20.
《工程地震概论》是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蒋溥及戴丽思合著的新书。该书总结了近30年工程地震研究和实践,结合国内外工程地震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吸取多年来研究生教学经验而完成的国内第一部系统论述工程地震学原理、方法和实例的专著。工程地震学是一门涉及到地震学、地质学、工程地质和地质工程学、抗震学和地震工程学及减灾学等诸多学科的年轻的边缘科学。本书不仅基于这些学科,而且从工程环境评价角度沟通这些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