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厄尔尼诺事件对商丘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仅厄尔尼诺事件不同的冷暖性质对商丘气候的影响不同,而且不同的起始时间、强度和持续时间对气候的影响也不同。利用1952-2000年气象资料,对厄尔尼诺的冷暖性质、发生特征进行分型,进而找到尼尔尼诺事件与本地降水和气温的统计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厄尔尼诺事件根据开始增温区域的不同可分成两类,这两类事件对应的海温存在许多差异.本文利用历史资料,分别就两类厄尔尼诺事件次年舟山市的降水量、气温和台风等情况作一分析探讨.分析发现两类厄尔尼诺事件对舟山气候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别,几乎得出相反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江门市6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1962—2016年近55年的降水和气温资料、1962—2016年发生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以研究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江门市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5年来江门市的年降水量和气温都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当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发生时对江门市的年降水量、暴雨日数都有增多的作用,但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年份增大幅度较大;拉尼娜事件发生时,江门市气温总体是略偏低的;在总体气候处于暖期,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江门市的气温是偏高的,且厄尔尼诺事件的强度越强,年平均气温偏高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4.
厄尔尼诺事件对黑龙江省低温洪涝灾害的影响及其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黑龙江省低温洪涝灾害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表征厄尔尼诺的指数(ENI)。根据ENI谱分析结果,提出了一种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的统计预测方法。经1997年对强厄尔尼诺和1998年对拉尼娜事件预报检验证明,该方法可行,可在区域和省级短期气候预测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舟山市气候与厄尔尼诺事件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讨论了舟山市气候与两类厄尔尼诺事件的相关性,所用资料是舟山市定海基准站1954年建站以来的历史观测资料,舟山市主要气候因子 对两类厄尔尼诺事件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第1类厄尔尼诺事件影响年舟山市降水偏多,是涝年,不易出现高温天气,第2类厄尔尼诺事件影响年舟山市降水偏少,是旱年,容易出现高温天气,两类厄尔尼诺事件影响年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个数及登陆路径也存在明显差异,第1类厄尔尼诺事件影响年影响舟山的台风偏少,第2类厄尔尼诺事件影响舟山的台风与常年持平。  相似文献   

6.
1845—1988年期间厄尔尼诺事件与我国西北旱涝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朱炳瑗  李栋梁 《大气科学》1992,16(2):185-192
本文应用1958—1988年陕、甘、宁、青四省(区)3—9月的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厄尔尼诺事件当年与次年西北降水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厄尔尼诺事件当年,青海省东部、甘肃有中东部、宁夏全区和陕北降水量明显偏少,而在厄尔尼诺事件次年明显偏多,上述地方降水量差异是显著的.根据Quinn等人划分的历史厄尔尼诺事件资料及西北各省近500年气候历史资料,我们分析了1845—1957年厄尔尼诺事件与西北旱涝的关系,从这些定性或半定量的资料分析中可以看出,上述结论在历史上也是成立的.特别是西北历史上的几个大旱年,基本上出现在连续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年份中.  相似文献   

7.
利用1951-2009年线性最优插值全球海温资料,NCEP/NCAR再分析大气资料,以及中国160个站的降水资料等,重点分析了不同分布型厄尔尼诺事件的海温演变特征及对应的热带大气的响应情况,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分布型厄尔尼诺事件对次年夏季中国降水的可能影响.根据厄尔尼诺事件发展达到盛期时海温距平的分布特点,将1950年以来的厄尔尼诺事件分为东部型、中部型和混合型.不同分布型厄尔尼诺事件的海温演变及后期的发展都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对应的热带太平洋上空向外长波辐射距平分布及热带印度洋-太平洋上空的沃克环流异常也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在厄尔尼诺的次年夏季,通过影响850hPa风场、水汽输送及500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系统,东部型、中部型及混合型厄尔尼诺事件可能分别导致中国雨带呈现南方型(Ⅲ类)、中间型(Ⅱ类)和北方型(Ⅰ类)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8.
利用1961—2013年新疆89站逐日气温和NCEP再分析高度场资料,分析了不同气候背景下新疆1961年以来冬季(12月—翌年2月)出现的极端冷(暖)事件年代际变化及与其相联系的环流特征。根据对新疆冬季极端冷(暖)事件的气候背景划分,认为新疆冬季极端冷(暖)事件在不同气候背景中都有明显的不同,全疆冬季极端冷事件存在随气候背景转变而发生区域一致变化的特征,但冬季极端暖事件的变化则有南北反相的区域差异。总体而言,新疆极端冷暖事件发生的日数趋于减少,极端冷暖事件强度也具有显著减小的趋势;北疆西部和天山两侧是气候极端性变化最显著的区域。从冷暖期环流特征的差异来看,北疆型极端冷事件减少的主要原因来自于突变后极涡减弱,而南疆型极端冷(暖)事件减少(增加)则主要受欧亚范围内大片正变高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影响化州的寒潮强冷空气特征及其与ENSO事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化州1959年以来的气温资料与ENSO资料,分析了化州近54a中寒潮及强冷空气爆发的天气气候特征和在全球大气环流和天气气候异常的大背景下,ENSO事件对影响化州的寒潮及强冷空气异常活动产生的作用,得到一些相关性的结论.统计分析表明,化州出现寒潮的拉尼娜影响年,其时拉尼娜事件爆发型均为东部型,强度中等或偏强,而化州出现寒潮的厄尔尼诺影响年,其时厄尔尼诺事件爆发型均为中部型,强度中等或偏弱.化州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多的年份一般出现在中等或弱的厄尔尼诺事件期间或非ENSO年期间.少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容易发生在拉尼娜事件影响年期间以及非ENSO事件影响年期间.  相似文献   

10.
石家庄极端冷暖天气气候事件及其与气候变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连志鸾 《气象科技》2004,32(2):76-80,85
用石家庄市1955~2002年逐日气温资料,取其第95个和第5个百分位值作为确定极端高(低)温日的阈值来检测极端冷暖事件。对发生在2002年的极端冷暖事件进行检测分析证明,上述方法能比较有效地检测极端冷暖事件的发生。计算气温趋势变率表明,石家庄气候有明显的增暖趋势,随气候变暖夏季持续性强高温和破记录高温事件的出现频次增加;寒冷期趋于缩短;极端冷日趋于减少,极端暖日趋于增加。用季极端冷(暖)日数与气温求取相关的方法,分析各季极端冷暖事件与气候变暖的联系发现,气候变暖对冬季极端冷日减少的影响最甚。城市化效应使城市变暖趋势速率高于郊区,尤以最低气温表现明显;暖事件增多、冷事件减少的趋势速率也是城市高于郊区,且冷事件减少速率高于暖事件增多速率。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应特别重视冬季冷事件减少给人类带来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