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地下厂房洞室群岩爆趋势综合预测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拉西瓦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原设计方案为例,基于其赋存地质条件调研结果和岩爆产生基本条件,对岩爆趋势进行宏观预测;并结合研究区其他高地应力现象,建立了岩爆预测类比判据。进而基于厂房开挖后二次应力场数值计算结果,以所建判据圈定了岩爆可能发生部位及强烈程度。结果表明,将宏观判据与类比判据结合的岩爆综合预测方法,考虑因素全面,也尊重了研究区实际情况,因而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2.
地下洞室分步开挖围岩应力变化特征及岩爆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为分析大型地下洞室分步开挖各开挖层之间的应力相互影响情况及利用先开挖层的岩爆发生情况来预测后开挖层的岩爆情况,采用数值计算和现场监控测量的方法进行了一系列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当初始应力场中水平应力和竖向应力相当时,随着不断地开挖进尺,拱顶、底角和底板的应力先期增加明显,后期增幅变小,逐渐稳定。先开挖层若发生岩爆,后开挖层底角和底板也会出现岩爆,洞室先期开挖岩爆的风险较大,后期较小。当初始应力场中水平应力占主导地位时,随着不断地开挖进尺,拱顶、底角和底板的应力先期增幅不大,后期变化较快,侧压力系数越大,先开挖层若发生岩爆,后开挖层在后期开挖时出现岩爆的风险也越大。最后通过洞室的实际开挖情况验证了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利用各层之间的相互影响特征来预测后开挖层的变形破坏情况为地下洞室稳定性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岩爆的动力断裂判据——D判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应用脆性断裂力学中的自持续断裂概念和能量原理,建立了地下洞室岩爆的脆性断裂判据-D判据,分析和具体列静水应力场中园形洞室的岩爆判据表达式,并将其应用于锦屏水电站引水隧洞的岩爆分析中。  相似文献   

4.
福建周宁水电站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安其美  丁立丰  王海忠 《岩土力学》2004,25(10):1672-1676
周宁水电站在交通洞开挖过程中局部洞段发生了较强烈的岩爆。地下洞室和高压岔管、输水隧道设计及选择衬砌方式,需要查明原地应力状态。为此,采用水压致裂法在3个深钻孔中和岩爆部位进行了原位应力测量。结果表明,平面应力值随孔深增加呈线性增大;在岩爆和地下洞室附近,原位应力最大值为13~15 MPa,以水平挤压应力为主导,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NW向。根据地应力测量资料和相关理论、判据分析认为:地下厂房长轴为NW向有利于围岩稳定;高压岔管和输水隧洞选用钢筋混凝土衬砌是可行的;发生局部岩爆,主要是由于隧道开挖围岩应力重新调整,在掌子面附近应力集中所致。  相似文献   

5.
基于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的岩爆预测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介绍了BP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针对其收敛差的缺点,发挥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的优势,分别采用VLBP和LMBP算法建立了改进后的BP神经网络。对于影响岩爆发生的关键因素,总结了专家经验,选取地下硐室围岩最大切向应力与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比值、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比值和岩石冲击性倾向指数作为岩爆预测的评判指标,建立了岩爆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并利用国内外一些岩石地下工程实例进行分析计算校验,计算结果表明,用该模型进行岩爆预测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李轶恩 《福建地质》2007,26(3):185-188
岩爆是高地应力条件下地下洞室开挖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动力失稳的地质灾害,直接威胁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论述了岩爆的定义、特征及发生机理,应用国内外相关岩爆判据判定和理论分析,提出对马坑山隧道开挖过程中是否会产生岩爆做出了最终判定。  相似文献   

7.
岩爆发生机制复杂,影响因素较多,通过粗糙集理论中的属性约简和条件属性重要性评价,确定特定地质条件下岩爆的主要影响因素,删除冗余数据。使用遗传算法(GA)优化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简称RBF)神经网络参数,通过RBF神经网络隐层单元将低维模式输入变换到高维空间内,拟合影响因子和岩爆等级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建立基于粗糙集理论的遗传-RBF神经网络岩爆预测模型,目前未见其在地下洞室岩爆预测中应用。在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取多个理论判据的基础上,将建立的预测模型应用于实际工程的岩爆预测问题,并与实际岩爆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证明,该方法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对后期施工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某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分类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根据地下洞室群的特点 ,选取岩体质量综合级别、块体状况、开挖位移及破坏区、岩爆烈度四因素为分类指标 ,建立了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分类体系。针对不同稳定性等级 ,提供了相应的开挖方式和支护处理建议。最后 ,运用该分类体系对某地下洞室群的主厂房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周宁水电站是正在建设中的一座大型高水头引水发电站。其可利用的水头落差达430多米,装机容量25万kW。厂房主交通洞高10m,宽12m。开挖到距洞口340m处时,在洞顶发生了岩爆,岩石发生崩落并伴有响声,给正在进行的施工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工程技术人员十分关注围岩与洞室的稳定与安全,为分析岩爆的成因和洞室围岩中的应力状态,我们在岩爆部位以及地下厂房探洞内均进行了地应力测量。根据测量结果结合局部岩爆部位实地调查分析研究认为,发生岩爆的洞段是一个局部的高应力区,洞室开挖导致了围岩的应力集中,使得在应力调整—释放—平衡的过程中引发了岩爆。  相似文献   

10.
岩爆是在高地应力区地下洞室开挖卸荷过程中发生的,岩爆特征与岩石卸荷破坏特征密切相关。在回顾用卸荷岩石力学研究岩爆历史的基础上分别从试验研究、理论研究方面提出了当前卸荷状态下岩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根据地下水封石洞油库的工程特点,分析了此类工程建设场地地质灾害类型。列举了工程场地可能存在的现状地质灾害、施工期地质灾害和运营期地质灾害。认为该类工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应更关注地下地质灾害,尤其是岩爆灾害。以某地下水封石洞油库实际工程为例,说明岩爆灾害宏观预测评估应针对岩性和地应力两个主要因素。探讨了地质灾害预测评估的可靠性问题,指出预测评估的可靠性基于分析思路的正确和预测指标的合理选取。  相似文献   

12.
岩爆是在高地应力区域中进行地下隧道建设时所面对的主要风险之一,具有突发性、高危害性等特点。实现岩爆的破坏程度定量化预测,对高地应力区域地下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收集大量国内外典型岩爆隧道的特征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一种能够预测最大爆坑深度的岩爆风险量化预测模型,同时结合室内力学试验、岩体强度损伤准则和地应力场多元线性回归反演等理论和方法,对新建某交通线路色季拉山隧道岩爆风险进行了定量化预测,并与国内巴玉隧道岩爆风险进行相似工程案例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本文根据岩爆隧道应力强度比与爆坑深度之间线性统计关系所建立的岩爆预测模型,可实现岩爆风险的量化预测及评估。(2)色季拉山隧道地应力场受构造作用控制明显,同时,全线地应力普遍较高,加之隧道沿线硬岩段落占比大且岩爆倾向性高,高地应力岩爆风险突出。(3)预测色季拉山隧道中等以上等级岩爆风险段落可达12 188 m,占隧道全长的32.1%,岩爆将主要发生在弱风化花岗岩、闪长岩以及埋深较大的片麻岩段落中。(4)色季拉山隧道预测最大爆坑深度为3.42 m,小于已贯通的巴玉隧道实测最大爆坑深度(3.5 m),在合理的防控措施下可认为色季拉山隧道的岩爆风险总体可控。  相似文献   

13.
岩爆是高地应力地区影响地下工程施工的主要地质灾害,岩爆预测已成为地下工程的世界性难题之一。地层的岩性条件和地应力的大小是影响岩爆发生的两个最根本因素,对这两个因素的准确判别将直接关系到岩爆预测的成功与否。根据工程的区域地质资料,利用FLAC3D程序建立了该区域的数值计算模型,并结合工程现场实测点的主应力数据,采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反演了计算区域的初始地应力场。基于现场岩石力学试验和TSP203探测技术,获取了岩爆高风险区域的地层岩性条件。最后结合地应力反演数据和TSP探测结果,对掌子面前面长距离范围内的岩爆强度进行精细预测。工程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可操作性强,岩爆预测结果与实际开挖情况较吻合。  相似文献   

14.
基于熵权-正态云模型的岩爆烈度分级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科平  林允  胡建华  周彦龙 《岩土力学》2016,37(Z1):596-602
岩爆是深埋地下工程主要的工程地质灾害之一,其烈度分级预测是必须解决的岩石工程重大问题。针对岩爆烈度分级的不确定性,选取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与抗拉强度比σ_c/σ_t、切向应力与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比σ_θ/σ_c、弹性变形能指数Wet和岩石完整性系数K_v等定量化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结合云理论建立了岩爆烈度分级预测的熵权-正态云模型。以国内外12组典型岩爆工程实例对所建模型进行检验,并与逼近理想解法、高斯径向基函数法的判别结果及实际情况进行对比。为进一步考察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利用该模型对终南山公路隧道工程竖井的岩爆实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基于熵权-正态云模型的岩爆判别预测结果与实际岩爆情况较吻合,表明熵权-正态云模型在研究岩爆烈度分级预测中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可为深部地下工程岩爆烈度分级预测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鉴于地下工程中岩爆预测的各种方法的局限性以及预报准确率低的现状,提出了地下工程岩爆综合集成预测的学术思路。这种学术思路将定性预测与定量预测相结合、单因素预测与多因素预测相结合,引入处理复杂性问题行之有效的非线性科学理论,对岩爆进行综合集成预测。详细介绍了岩爆预测的综合集成方法,包括:地质分析预测法、应力强度比法、层次分析—模糊评判法和神经网络法,并将其应用于雅砻江某水电站交通隧道岩爆预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宫凤强  李夕兵  张伟 《岩土力学》2010,31(Z1):370-377
在岩爆发生和烈度分级预测的距离判别分析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地下工程岩爆的特点和Bayes判别分析理论,提出了地下工程岩爆发生及烈度分级预测的Bayes判别分析方法。综合分析影响岩爆主要因素,选取最大切向应力 、岩石抗压强度 、岩石抗拉强度 和弹性能量指数 作为判别因子建立岩爆预测的Bayes判别分析模型,并利用回代估计法对误判概率进行估计。利用国内外一些重大深部地下工程实例作为学习的样本进行训练建模,经过训练后的模型回判估计的误判率为0。利用该模型对国内3处典型的隧道岩爆情况进行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符合得很好。研究结果表明,Bayes判别模型在岩爆发生可能性及烈度分级预测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用以确定岩爆灾害评价中各指标权重的组合赋权(GEM-GW)方法。该方法依据信息熵理论,对基本熵权法进行改进,理论上解决熵权法在某些情况下不适用的问题,并引入欧几里得距离函数,使得主、客观权重之间和偏好系数间的差异程度一致,从而获得理想的综合权重。在该基础上,根据岩爆的成因及特点,选取影响岩爆的主要评价指标,同时对灰色聚类法进行优化,建立基于组合赋权的岩爆倾向性预测灰评估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国内外一些重大深部岩石工程岩爆案例进行分析,并与模糊综合评判法、属性综合评判法、未确知测度评价法和物元分析法及实际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预测精度较高,从而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及实用性。研究方法为岩爆灾害的准确预测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岩爆等级判定的距离判别分析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吉亮  陈剑平  杨静  阙金声 《岩土力学》2009,30(7):2203-2208
将距离判别分析方法应用于岩爆等级判定问题。选用洞室围岩最大的切向应力σθ、岩石单轴抗压强度σc、抗拉强度σt、岩石弹性能量指数Wet作为岩爆等级判定的距离判别分析模型判别因子,以工程中实际岩爆情况及数据作为训练样本,进行分析计算,建立岩爆等级判定的距离判别分析模型。运用该分析模型对国内外工程实际岩爆情况进行判定,判别结果与工程实际完全相符。将该模型应用到诸(暨)永(嘉)高速公路括苍山隧道工程的岩爆情况预测中,判别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研究表明,岩爆等级判定的距离判别分析方法,判别能力强,误判率低,是解决岩爆等级判定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岩爆进行了数学描述,结合岩性及地质条件、应力条件讨论了发生岩爆的内、外因条件,据此,对岩爆进行了预测。指出岩爆并非单一因素导致的事件,而是典型的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岩爆预测时,应根据其发生的条件,采用综合判别准则。  相似文献   

20.
岩爆预测一直是地下工程领域中的世界性难题。本文以西南某隧道工程为例,从岩爆形成的3个条件:岩石岩爆倾向性、岩体完整性和高地应力环境3个方面着手,应用最大储存弹性应变能指标Es和岩石脆性系数B,对深埋隧道区段内可能发生岩爆的石英砂岩、灰岩岩体进行岩爆倾向性分析预测; 基于地应力测量数据资料,采用地质过程动态模拟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反演分析隧道工程区岩体地应力场,对隧道高应力区段作出判断; 根据现场所取样品试验结果综合分析隧道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等。在分析和总结前人岩爆预测预报方法的基础上,以工程地质分析为基础,详细阐明隧道岩爆发生的条件,并以岩体力学和非线性科学理论为指导,采用地质综合分析、应力强度比法对隧道可能发生岩爆的部位及其强度进行综合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