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分析沈阳城区(三环路以内)地貌、第四系、基岩分布及大量钻孔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探测发现城区存在12条长度大于6km的隐伏断裂;进一步的断层活动性分析表明,12条断裂中有6条为第四纪断裂,其中包括2条中更新世断裂。  相似文献   

2.
在综合沈阳地区地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利用航卫片解释,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地球化学探测以及钻井资料对沈阳城区(三环路以内)的断裂构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沈阳城区有长度大于6km的断裂12条,其中NE-NNE向9条,NW向2条,近EW向1条,第四纪断裂6条,有2条为中更新世断裂。  相似文献   

3.
汶川8.0级特大地震,使青川县城区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并且出现了条带状破坏增高异常现象,灾后的恢复重建工作受到隐伏断裂、山体变形、强烈的余震活动等因素的制约,尤其是通过城区的隐伏活断层,开展地球物理定位工作,查明其展布的位置势在必行.在此次青川县城区活断层定位过程中采用了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查明了北东向的平武-青川断裂隐伏段城区内的展布情况,并根据其解泽成果进行了探槽的开挖验证,确定了主干断裂及其分支断裂的具体通过位置,为灾后的恢复重建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乌鲁木齐市城区隐伏断裂气体地球化学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道  张元胜 《内陆地震》1999,13(2):143-152
利用气体地球化学方法对乌鲁木齐市城区7条隐伏断裂的重点地段进行了11个剖面的定位探测。结果发现,断裂带中地球脱气现象十分强烈,而远离断裂脱气则迅速减弱。11个剖面中9个剖面的土壤气氡在断裂上方异常显著,6个剖面的土壤气汞对断裂反映明显。经过数据数据处理和对比分析,有6条隐伏断裂在地面延伸的位置得到了较精确的判定。应当指出,地下水和人为开挖等因素对城市隐伏断裂的气体地球化学探测有较明显的干扰。  相似文献   

5.
邢台地区隐伏断裂地球化学探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土壤气氡方法对邢台地区5条隐伏断裂的重点地段进行了12个剖面的定位探测。结果发现,断裂带中地球脱气现象十分强烈,而远离断裂地球脱气则迅速减弱。在12个测量剖面中,A级异常点(段)有9个。经过数据处理和对比分析,在排除可能的干扰因素的基础上,应用气氡异常给出了5条目标隐伏断裂在地面延伸的较精确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潍坊市主要隐伏断层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浅层人工地震、电法勘探和工程钻探等多种方法在潍坊市开展了隐伏活断层探测工作,查明了潍坊市城区周围沂水-汤头断裂、鄌郚-葛沟断裂、寒亭断裂和潍县断裂等6条主要断裂的位置;通过释光(TL、OSL)和电子自旋测年(ESR)研究了这些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结果表明,潍坊市城区范围内无活动断层通过,为土地利用和城市建设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系舟山北麓断裂为1038年定襄■级地震的发震构造,在盆地内部可能存在一条或多条次级断裂,并有可能非常邻近忻州城区,使用地脉动方法对系舟山北麓断裂是否存在次级隐伏断裂进行探测。通过共振频率的横向变化以及基岩深度和频率的关系获得了约17个比较显著的断点位置,指示出系舟山山前存在三条比较显著的次级断裂,以及它们的断点位置、相对错距和相应的走向分布,为忻州市区防震减灾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大石头- 宋三台断裂是一条穿过鞍山市区的隐伏构造,通过电法、人工浅层地震和地质雷达等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和实地调查认为,该断裂从市区东南的腾家房身进入鞍山市,大体沿310°~320°方向延伸,经交通技校、铁西九道街、宋三台直至下辽河平原边缘。断裂在市区延伸长度约12-5km ,宽几十厘米至几十米,垂直断距几米至10 余米。该断裂结构复杂,产状多变,形态多样。时而表现为单条断裂,时而出现2 ~4 条相互平行的断裂组,其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不是活动断裂  相似文献   

9.
为了查明昌都市城区第四系覆盖区厚度、隐伏断裂带的位置和隐伏断裂带的上断点埋深及断裂带活动性,在昌都市城区布设4条浅层反射波法地震勘探测线,总勘探长度3 km。CX-1线位于国道317,探测出两条断层,F11和F12;CX-2线位于昌都中路,探测出三条断层,F21、F22和F23;CX-3线位于马草坝路,探测出四条断层F31、F32、F33和F34;CX-4线位于昌都西路,探测出五条断层F41、F42、F43、F44和F45均为,以上14条断层都为非活动性断裂,每条断裂均位于基岩内部,没有错断第四系覆盖层,均为前第四纪断层。下一步将通过后期收集到的深部钻孔资料、断层排钻勘探资料以及地表地震地质调查资料对解释结果进行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10.
千佛山断裂是济南市的一条重要隐伏断裂,研究该断裂的具体位置,断裂展布以及断裂的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遥感技术、地球物理勘探(CT)、地质勘察等综合地质与地球物理探测手段,对该断裂地形地貌特征、地质构造特点、地层年代进行研究,分析其地震活动性。结果表明该断层中更新世早中期以来没有明显的活动证据,该断层的活动年代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早期。千佛山断裂的运动性质以张性正断层为主,兼有左旋走滑运动的特点。从断层的几何结构分析,中更新世早中期以前断层经历了多期活动。   相似文献   

11.
西藏尼木南北向活动构造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尼木南北向活动构造带是西藏高原上著名的当雄—羊八井—多庆错活动构造带的组成部份,具有强烈的第四纪活动性。它由活动断裂和裂陷型断陷盆地两大部份构成。盆地内的地貌特征显示它在第四纪持续沉降的特点。该带中的活动断裂主要有两组,即南北向和北北东向。第四记的强烈活动在带内留下了众多的断错地貌现象,南北向活动断裂的主要活动时期较早,在更新世。北北东向活动断裂的主要活动时期较晚,在全新世。  相似文献   

12.
On the southeast coast of Fujian and its adjacent area, the NE-trending Changle-Zhao′an fault zone and several NW-trending faults that are genetically related to the former are well developed. With micro-relief analysis, the paper deals with the Quaternary activity of the faults and the tectonic stress field since the late Pleistocene in this reg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icro-relief of the NE-trending Changle-Zhao′an fault zone and the genetically related NW-trending faults is characterized by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movements since the Quaternary; the faults in the region have undergone two active stages since the Quaternary, i.e. early Quaternary and late Pleistocene; since the late Pleistocene, the movement of the NE-trending faults showed a right-lateral strike-slip, while that of NW-trending faults a left-lateral strike-slip, indicating a NWW-SEE oriented horizontal principal stress of the regional tectonic stress field  相似文献   

13.
利用浅层人工地震方法对沈阳市城区的隐伏断裂构造进行了探测,经时间剖面,地质剖面的分析,并结合这一地区第四系地层的发育特征,确定F1、F2、F5、F9的最新活动时代为更新世,F6、F7的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F10在第四纪期间没有活动。  相似文献   

14.
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中活断层滑动面的显微构造研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四纪松散深积物中的活断层滑动面是重要的古地震遗迹,也是鉴定古地震事件和确定古地震时代的重要标志。以往,以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中活断层滑动面主要借助宏观观察进行研究,但遇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如隐性断层问题。作者利用显微构造分析,找到了研究这些问题的途径,其方法是对第四纪松散沉积物进行定向原状样品采集,通过室内样品固结,显微薄片制作和显微构造现象观察等,从显微域里研究各种变形现象。用此方法,可以在没有宏观资料支持的情况下确定断面的运动性质;发现并描述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中的隐性断层,研究断层的尖来机制,还可以对工程建设场地发现的不同松散沉积物相接触的现象进行活断层鉴别。  相似文献   

15.
Active faults in Quaternary unconsolidated sediments are important indicators to determine paleoearthquake events,They can be studied by macroscopic geological survey,but some problems have been encountered,such as invisible active faults.The authors found an approach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by microstructural observation.Firstly,oriented original-state samples of Quaternary Unconsolidated sediments in active fault zones are collected.Secondly,the samples are consolidated in laboratory.Thirdly,microstructureal slides are gound in three-dimension coordinate system.Lastly,microstructures are observed in the microscopic field.By this method,the movement properties of active faults can be determined in lack of the support of macroscopic data.The invisible faults in Quaternary unconsolidated sediments can be found and described.The mechanisms of die-out faults can be also studied.oreover,the boundaries between different unconsolidated sediments in engineering sites can be studied to judge whether they are active faults or not.  相似文献   

16.
新疆博格达山北缘现今构造运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福忠  阮成雯  方伟 《内陆地震》2006,20(2):109-114
受近南北向挤压应力作用的影响,新疆北天山地震带东段博格达山北缘发育多条晚第四纪活断裂,呈向北凸起的弧形,构成了博格达推覆体。这些晚第四纪活断裂现今活动方式继承了新构造运动以来的活动特点,博格达山由南向北继续推覆,在其北缘于1934年8月7日及1965年11月13日分别发生了6.0、6.6级地震。目前该处地震活动处于相对平静状态,未来存在发生6级地震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7.
川西地区地壳形变和断层位移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地测量资料的分析表明,川西地区的地壳形变和断层位移活动沿着已发展成为块体边界线的鲜水河断裂带—安宁河断裂带—则木河断裂带表现为最强,两侧块体内的断裂活动相对次之。区内的现今形变活动趋势仍继承着晚第四纪以来新构造活动的格局,地震形变是现今形变的最佳表现,断层位移活动具有显著的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研究平原地区断裂活动性的步骤和方法,并用这一方法研究了胜利油田及邻近地区断裂活动情况。结果表明,无棣—益都断裂、广饶—齐河断裂和埕子口断裂为第四纪活动断裂。本文还进一步讨论了无棣—益都断裂的活动特征和第四纪活动断裂的标志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大同盆地内砂板梁上断裂新活动及其力学实验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野外现场力学实验及室内力学实验模拟断裂的新活动,来研究砂板梁新隆起的活动构造特征和类型。旨在从实验模拟与野外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对活动构造,特别是对断裂新活动在第四纪松散沉积层中特殊的表现形式进行研究,寻找第四纪松散沉积层中断裂新活动的有效识别标志,这是准确判定断裂新活动的关键,对工程地质评价及区域性地震危险性分析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丰富和翔实的地质、地貌、年代测定、地球物理、地震等资料,阐述了晋江下游北西向断裂带的几何特征,分析了断裂带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性,并探讨了断裂活动与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1)晋江下游北西向断裂带从南安仑苍到晋江河口形迹清晰,断裂规模自西北向东南不断增大;(2)晋江下游北西向断裂带晚更新世以来,不同段落的活动性亦表现出自西北向东南不断增强和变新的特点,南安仑苍一丰州段为早第四纪断裂,丰州一晋江河口段发育有晚更新世断裂;(3)沿晋江下游北西向断裂带,在其与北东向断裂交汇部位附近,历史上曾发生过6次中强地震,地震有自西北向东南频度升高和强度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