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省厅要闻     
<正>省国土资源厅"青洽会"签约资金11.22亿元6月16日,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各地勘单位、130余位省外客商参加了本届青洽会。签约项目22项,协议资金11.22亿元。其中,矿产资源勘查项目21个,协议资金8.82亿元;土地开发项目1个,协议资金2.4亿元。(王青)青海省开发区(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通过省级审查6月15日,青海省2014年度国家级开发区(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审查会在宁召开。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曹县高度重视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坚持节约为先、集约为重,通过六项举措,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是加强规划计划引领。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的引导和控制作用,突出产业特色,科学布局工业集中区和产业园区。积极争取合理安排土地利用计划,重点保障新产业、新业态建设项目用地,做到"计划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  相似文献   

3.
对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大同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实际调查和对2000~2009年十年间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采用的主要信息有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开发区2000~2009年逐年的新增建设用地情况、供地方式、用地项目分类、科工贸收入、工业总产值、税收收入、资金利用以及典型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用地水平。从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等方面,综合评价土地集约利用情况、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提出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建议。数据显示,大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供地平稳,建设用地内部结构较为合理,产业聚集度高,各项经济指标都呈稳步增长趋势,即土地利用的集约水平逐步提高。本区土地利用的潜力主要是通过调整用地结构,引导企业继续增加投入,增加容积率,提高开发区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正>又是一年麦浪滚滚的丰收季。在中原大地洋溢着丰收喜悦的六月,我们迎来了第25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全国土地日的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回顾历年主题,我们会发现,这是国土资源部连续第三年将土地日的宣传主题定位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上,第二次聚焦"土地利用方式转变"。2014年,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而今年的宣传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可以看出,虽然今年的主题和2014年同样强调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但今年特别强调了"根本转变"。几个字的差别,显示的是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在实现"四  相似文献   

5.
对容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理想值法对指标进行无纲量化处理,从管理绩效、用地效益、土地利用情况对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但集约利用潜力低,限制了开发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开发区(园区)是平顶山市经济发展的亮点,同时也是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点。去年以来,我市把开发区用地清理作为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的重点。通过治理整顿,违规圈占土地行为得到了遏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了提高。当前,要进一步巩固开发区清理成果,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使我市开发区(园区)成为开放型经济的集聚区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示范区。  相似文献   

7.
<正>6月初开始,国家土地督察西安局副专员苏孝宽一行对西宁各园区土地利用管理情况进行督察调研。期间,苏孝宽副专员一行分别对西宁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下设的生物科技产业园、东川工业园、南川工业园、甘河工业园4个工业园区采取座谈交流和实地查看方式,详细询问了解园区的工作职能、土地利用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正>近期,国土资源部宣布了第25个全国"土地日"的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这个主题告诉我们,要紧紧抓住"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职责不放松,并以此推动我国土地利用方式实现根本转变。理解好这个主题,需要从"观大势、学先进、谋大事"9个字上着手。一、观大势──新常态呼唤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机制"观大势",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认识新常态及其  相似文献   

9.
<正>1节约集约节约集约,无疑是2014年国土资源工作的最强音。3月27日,国土资源部第一次部务会议通过《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要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第24个全国"土地日"前夕,国土资源部将2014年的主题确定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并于6月23~27日举行全国"土地日"宣传周活动,大力宣传国土资源部门在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方面的新举措、新成效。9月,《国土资源部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出台,要求优化建设用地布局,加强产业与用地的空间协同。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推行,将在这方面作  相似文献   

10.
为了贯彻落实《国土资源“十一五”规划纲要》,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充分挖掘城市土地利用潜力,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积极推进城市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和科学管理,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45号)要求,对黑龙江省6个国家级开发区及29个省级开发区进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通过对开发区土地、社会经济状况等进行基础调查、分析评价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测算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全面掌握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我国开发区土地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采用特尔婓法、AHP分析法、发展趋势估算法、目标值法等研究方法,对开发区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定量评价.以福建省福清市为例,论述了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现阶段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如何有效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编者按: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是促进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建设美丽生态中国的必经之路。2015年全国"土地日"的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这是国土资源部连续第三年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作为主题,意为通过全力打好节约集约用地攻坚战和持久战,以节约集约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了更好理解今年  相似文献   

13.
为全面了解广西产业园区节约集约用地情况,研究制定促进产业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措施,促进广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广西国土资源厅土地利用处调研组对广西产业园区节约集约用地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4.
正繁华拥挤的上海,建设用地占比45%,几近规划设定的"天花板"。今年上半年,上海连续发布多个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政策,大力促进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质量,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日前,记者专程前往上海采访,不过这次吸引记者的并不是土地政策本身,而是上海系列土地新政背后,地质工作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供的服务与支撑。  相似文献   

15.
韦慧晶 《青海国土经略》2010,(3):F0004-F0004
<正>6月25日,是第20个全国土地日,由青海省国土资源厅主办的主题为"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依法管地集约用地",大型宣传活动在西宁体育馆广场拉  相似文献   

16.
南宁高新区土地利用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国家对开发区实行严格的土地审批政策,开发区土地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出现了新的问题与矛盾.文章通过对南宁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分析其土地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旨在贯彻落实国家资源节约优先战略,呼吁全社会牢固树立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意识,进一步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近年,开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土地管理和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对于工业化、城镇化已进入中期的我国而言,土地问题仍然是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重大问题。而在当今中国面临的各种土地问题中,最根本、最迫切的是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必然选择,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经济社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处于  相似文献   

19.
<正>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为开发区制定土地管理政策措施提供了详实的依据。2008年7月,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按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试行)的要求,对开发区土地的集约利用状况进行调查和研究。当年8月,湖南省国土资源厅举办  相似文献   

20.
正漯河市辖两县三区和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总面积403.86万亩,是地域较狭窄的平原市。面对经济高速发展、供需矛盾加剧的严峻现实,我们坚持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破解土地供需矛盾、缓解用地压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作为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保护保障并重、开源节流同步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