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陈善炳  李涛  陈叶婷 《山东气象》2018,38(4):122-127
利用2006—2015年泰山气象站的降水pH、电导率、降水量和风向风速资料,统计分析了泰山酸雨特征和变化趋势,探讨了降水量和风向风速对酸雨的影响。结果表明,泰山降水年均pH变化范围为4.31~4.99,酸雨发生频率达到69.3%;pH随降水量的增加而趋于5.60(中性);5月至次年1月的月均pH与月平均过程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一致;月均电导率与月平均过程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相反。泰山降水期间盛行西南风,在南风和东北风条件下,酸雨出现频率最高且酸性最强,这主要是风速风向因素和人为排放源分布共同导致的。近10 a泰山降水酸性程度有所减弱,酸雨频率明显下降,表明近年来酸雨污染情况有所改善,有利于保护泰山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梅县酸雨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梅县近3年的酸雨和气象观测资料,对梅县酸雨现状从发生频率和强度变化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梅县酸雨污染问题比较严重。从年变化趋势来看,酸雨强度较大,受酸性降水污染较重,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从季度变化趋势来看,第1、4季度酸雨污染问题突出;从月份变化趋势来看,1~4、8、9、12月酸雨强度较5~7月严重,10、11月未达到酸雨标准。同时酸雨与气温、风向风速等气象条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丹东市区酸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9—2013年丹东地区酸雨观测资料、高空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丹东市区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气象条件对降水pH值和酸雨频率的影响,以期为丹东市区酸雨的评估和预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009—2013年丹东市区酸雨pH值空间分布较均匀,降水pH值和酸雨频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秋季降水pH值最低,且酸雨频率最高。不同级别降水量与降水pH值相关关系较大,雾有利于增强降水酸度。丹东市区出现酸雨的地面主导风向为偏南风,降水前期和降水期间地面风速对酸雨强度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850hPa的24h变温、降水前12h的风向及降水时的风速对丹东市区降水pH值影响较大,酸雨的850hPa主导风为偏南风;逆温和K指数对酸雨污染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4~2007年重庆市沙坪坝区气象观测站地面平均风速实测资料、探空资料和酸雨资料统计分析了高、低空风对雨水酸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低空风对重庆市降水酸化都存在一定的影响,其中地面风向风速和700hPa风向风速对酸雨的pH值和频率都有明显的影响;850hPa风向对酸雨的pH值和频率也有明显的影响,但850hPa风速对酸雨的pH值和频率的影响规律性稍弱.  相似文献   

5.
应用东营地面观测站和市环境监测站2005年9月—2008年8月的酸雨、环境资料,分析了东营市的空气状况,并讨论了酸雨与空气污染物浓度、降水、风向、风速等有关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东营市酸雨频率为55.3%,11月最多,12月最少;酸雨频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即秋季>夏季>冬季>春季;酸雨的变化趋势与空气污染物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特别是空气中SO2对酸雨的形成与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酸雨频率与雨量大小有密切关系,雨量越大,降水的酸性越强;酸雨出现时,风向多在第一象限,风速大都低于3m·s-1;同时,空气中污染物SO2,NO2,PM10浓度与酸雨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呈正相关,SO2浓度与降水PH值、酸雨频率之间的相关概率高达95%。  相似文献   

6.
该文利用宿迁市沭阳县和泗洪县观测站2007—2010年的酸雨观测数据和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宿迁市酸雨的变化特征,并对比了酸雨pH值与降水量、降水电导率(K值)、酸雨频率变化规律的关系。结果表明:宿迁市5 a来酸雨单次降水pH值最低达3.26 mol·L-1,属强酸雨。5 a来,沭阳县降水平均pH值均达酸雨标准;泗洪县降水平均pH值未达酸雨标准。春秋季降水酸性最强,酸雨频率出现也最多,冬季则降水酸性和酸雨频率最低;地面风向对宿迁酸雨污染也有一定的影响,形成宿迁酸雨的主要是东南风和东北风;宿迁市雨量的大小对酸雨出现百分率影响不大,但对降水酸度有影响,暴雨的酸性最强,其次是大雨。  相似文献   

7.
利用南宫酸雨观测站2006-2009年的酸雨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4年来酸雨时间分布特征,探讨了酸雨的变化规律,并对酸雨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酸雨发生频率63%,强酸雨频率28%;降水平均pH值为5.22,降水最小pH值为3.08;酸性降水量比例80%;降水平均K值为94.1 μS/cm,最大K值为529.0 μS/cm.酸雨存在着季节性变化,秋季是酸雨出现频率最多、酸性较强的季节;春季则是酸雨出现频率低的季节.酸雨的形成与风向风速、降水量、降水性质及大雾有关.  相似文献   

8.
2007—2008年昆山市酸雨变化特征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7年4月至2009年3月昆山市气象站酸雨监测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有关数理统计方法,对昆山酸雨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近两年昆山酸雨频率均超过80%,年均降水pH值低于4.70,为重酸雨区,其中2008年酸雨污染较2007年进一步加剧,酸雨频率季节分布趋势为:秋季大于冬季大于春季大于夏季。酸雨的强度与风向风速、降水量及霾等气象因子均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广州酸雨观测站2008年-2012年酸雨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广州酸雨观测站2008年-2012年的酸雨观测数据,分析广州市年、月、季平均酸雨pH值及酸雨发生频率,并对广州市酸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五年中广州的年酸雨平均pH值为4.48,年平均发生频率为75.8%.年平均酸雨最大pH值为4.67,年平均酸雨最小pH值为4.22.酸雨发生频率最高是2009年,为95.9%,最低则是2012年,为82.3%.按照酸雨PH值标准划分来看,2008至2010年年平均pH值属于较强酸性降水,而2011至2012年年平均pH值属于弱酸性降水.月平均酸雨最大pH值出现在11月,pH值为4.71,月平均酸雨最小pH值出现在2月,pH值为3.29;而酸雨频率月变化则可以看出6月份酸雨发生频率最高,为90.4%,而10月份酸雨发生频率最低,为44.0%.按季节分析,广州市秋季降水pH值最高,冬季降水pH值最低,秋季出现酸雨频率最小,冬季出现酸雨频率最大.四季轻雾日数与降水pH值呈显著的负相关,与酸雨频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对风速与酸雨平均pH值分析,说明风速增大时,容易造成外来污染物的入侵,使污染加剧,酸雨平均值减小,酸雨频率增大.而雨量的变化对四季酸雨平均pH值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用浙江省气象局13个酸雨观测站观测的降水pH值和降水电导率数据,分析了2010—2021年浙江地区的酸雨污染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浙江省酸雨污染逐年减轻,降水pH值总体上在逐渐上升,酸雨发生频率在逐年下降,至2021年全省平均降水pH值达到近10 a的最高值5.29,酸雨发生频率降至40%。酸雨污染的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夏季较轻、冬季较重。对比浙江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排放量的年际变化趋势以及2020年疫情管控期间浙江的酸雨污染特征表明,污染物排放量的减少是缓解酸雨污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广州地区酸雨长期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志春 《气象科技》2014,42(5):922-927
根据1992—2012年的酸雨观测记录,对广州地区的酸雨变化特征及其长期趋势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21年,广州地区酸雨年、季、月变化明显,降水年均pH最低出现在1998年,其年均pH为3.43,最高出现在2012年,其年均pH为4.65。降水pH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1998年以前降水pH呈现波动式下降,平均变化率约为-0.14a-1,1999年后降水pH逐年增大,特别是2009年后降水pH稳步增长,平均变化率约为0.03a-1;春季酸雨污染严重,夏、秋季次之,而冬季酸雨污染相对较轻;各月降水pH均较低,pH最高月出现在12月,平均值为4.36,2月pH最低,为3.95。在污染源稳定的情况下,降水强度影响pH,降水量增大时,降水pH越高,降水电导率K也越低;风速越大,降水pH则越高,降水电导率K则越小,酸雨发生频率也越小;风向影响降水pH,出现偏西风时,酸雨污染相对严重。  相似文献   

12.
石家庄市酸雨污染现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92—2005年石家庄气象站酸雨观测资料,计算了近14 a的年平均降水pH值、酸雨发生频率等反映酸雨强度的参数,分析了酸雨的变化特征以及pH平均值与气象条件、电导率、空气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1992—2005年石家庄年平均酸雨发生频率为8.7%;酸雨主要发生在夏、秋季,占全年的74.4%;月平均降水pH值与电导率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显著相关系数为0.661;SO2浓度的逐年下降是石家庄市酸雨减弱的主要原因;月平均风速和月平均降水pH值相关不显著;不同降水等级酸雨的发生频率差异较大,暴雨的酸雨发生频率最高为41.67%;采用Daniel趋势检验法分析表明,石家庄酸雨污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陈德林  丁士晟  谷淑芳  李洪珍 《气象》1986,12(10):17-20
本文通过长春市区和郊区、四平、怀德四站1983—1984年酸雨监测资料的统计分析,给出了降水酸度的时空分布规律;给出了pH值与风向、风速、降水类型、逆温层等气象要素的关系;pH值与雨水化学组分的关系;并比较了市区和郊区,大、中、小不同城市雨水酸度的差异。表明酸雨的形成以局地污染源为主。  相似文献   

14.
2005年中国酸雨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中国气象局酸雨站网的观测资料,分析总结了2005年全国降水酸度(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包括年均降水pH值和酸雨发生频率,统计了酸雨逐月变化情况和各省酸雨总体变化趋势;将2005年全国酸雨状况与2004年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认为,2005年全国酸雨污染形势趋于加重。另外,对近3a来部分台站降水的pH值明显降低的趋势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2005年中国酸雨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中国气象局酸雨站网的观测资料,分析总结了2005年全国降水酸度(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包括年均降水pH值和酸雨发生频率,统计了酸雨逐月变化情况和各省酸雨总体变化趋势;将2005年全国酸雨状况与2004年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认为,2005年全国酸雨污染形势趋于加重。另外,对近3 a来部分台站降水的pH值明显降低的趋势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72016年酸雨和同期气象资料及气溶胶数据,对洞庭湖滨湖酸雨特征及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20072016年年降水pH值为4.03~4.70,且呈显著增加的趋势,酸雨的强度明显减弱。降水的酸性强度显著减弱主要表现在春季和秋季降水。3月、10月酸雨最强,6月、7月最轻。酸雨出现频率为84%,其中弱酸雨、强酸雨、特强酸雨出现频率分别为40%、25%、19%。酸雨频率变化不显著,但弱酸雨频率显著增加而特强酸雨频率显著减少。酸雨的强度不随降水量级的变化而变化。随着降水持续天数的增加,降水的酸性强度明显加强。水样温度升高,降水的酸性强度明显减弱。风速越大,降水的酸性强度越强。风向频率较大的偏北风降水的酸性强度较强,而风向频率较小的偏南风降水的酸性强度较弱。大气气溶胶对降水的酸性强度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城市工业布局、大气污染物输送方向均与酸雨观测日主导风向一致,导致降水的酸性强度加强。  相似文献   

17.
利用盘县、水城、七星关和兴义4个观测点2008—2014年酸雨资料,分析贵州西部近年来PH值和酸雨频率的年、月、季节变化特征和影响酸雨因素。结果表明:贵州西部降水PH值年均值在4.98~5.95之间,年降水PH值呈现上升趋势,年酸雨频率最高值为54.8%,最低值为11.8%,酸雨频率年变化呈下降趋势;降水PH值平均值月变化在5.28~5.67之间,呈上升趋势,月酸雨频率最高值为1月份的49.6%,最低值为7月的24.9%,酸雨频率月变化呈下降趋势;降水PH值平均值在季节上变化不明显,酸雨频率在季节上变化比较明显,冬、春季酸雨污染比夏、秋季节严重;降水PH值平均值随着年降水总量的增多而上升,减少而下降,酸雨频率随着年降水总量的增多而降低,减少而升高;酸雨频率受风向风速的影响,在16个风向上均有发生,但NNE上最大,为11.8%;WSW风向上最小,为1.7%,在风力为2~3级时发生比较集中,4级以后无酸雨频率发生;酸性气体排放逐年减少,降低了酸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郑州市降水pH值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郑州市国家基准气候站1994~2005年酸雨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郑州市降水pH值的状况和变化,结果表明:郑州市近几年降水的pH值有逐年减小的趋势,pH值小于5.6的降水次数和频率有增加的趋势;从季节分布来看,降水pH值秋冬比春夏小。酸雨增强的主要原因是煤炭的高消耗排放的SO2量较大,再者是机动车废气排放增加,另外气候条件对酸雨的形成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利用郑州市国家基准气候站1994~2005年酸雨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郑州市降水pH值的状况和变化,结果表明郑州市近几年降水的pH值有逐年减小的趋势,pH值小于5.6的降水次数和频率有增加的趋势;从季节分布来看,降水pH值秋冬比春夏小.酸雨增强的主要原因是煤炭的高消耗排放的SO2量较大,再者是机动车废气排放增加,另外气候条件对酸雨的形成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根据潍坊酸雨监测站2003~2006年的酸雨监测资料,分析了酸雨的季节变化特征,同时研究了酸性降水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统计得出,在186个降水样本中.pH值小于5.6的酸性样本39个,占21.0%,pH值大于等于5.6的样本147个,占79.0%;酸雨在秋季出现频率最高.春季较少;酸雨多出现在夜间,菲酸性降水多出现在白天,酸性物质多集中在大气边界层中上部,而碱性物质多漂浮在大气边界层的中下部.分析得出,酸雨的形成与大气的污染物浓度、混合层的高度、风向风速,以及降水量和雾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