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世界上油气分布与超压有着密切关系,超压油气田约占全球油气田的1/3左右.但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加深和油气运聚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全球很多地区已经发现了低压(也称负压)油气田的存在,这种油气田中作用于孔隙流体上的地层压力低于静水压力.……  相似文献   

2.
异常压力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123,自引:2,他引:123  
杜栩  郑洪印 《地学前缘》1995,2(4):137-148
随着油气勘探活动的不断加深,国内外相继发现了许多异常高压油气田。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已发现超压盆地180多个,其中160多个为富含油气盆地。异常高压油气田约占全球油气田30%左右,因此,对异常压力的研究,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异常地层压力的概念、特征及分类;详细论述了异常压力的成因,即烃类生成作用、欠压实作用、液态烃类的裂解作用、粘土矿物的后生成岩作用、构造作用、温度变化等;系统阐述了世界典型含油气盆地的超压形成机制、超压体系中油气初次运移机理以及超压与油气分布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了五种超压油气藏成藏模式,即:(1)位于超压体系中的低渗超压油气藏;(2)位于超压层系中,以礁灰岩(或浊积砂岩)为储层的高压油气藏;(3)位于超压带上倾方向,以退覆三角洲平原和分流河道砂岩为储层的常压或过渡带超压油气藏;(4)位于超压带上、下部的超压油气藏;(5)位于远离超压体系的泄压区常压油气藏,本文对指导、加深新老油气区勘探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该文就《复式油气田》刊出的“沉积盆地古构造应力场,超压体系与油气运聚”一文中构造应力与地应力的区别与联系,构造应力、总地应力《有效地应力》与构造形变的关系以及油气运移与地应力或构造应力的关系等问题发表了不同意见。认为“沉积盆地古构造应力场,超压体系与油气运聚”一文中的“构造应力”实质是“地应力”,地应力才是地壳作用在岩体上诸种应力的总和,而构造应力只是构成地应力的诸子应力之一。有效地应力张量是构造  相似文献   

4.
全球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特征及油气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对中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全球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最新资料为基础,系统统计分析了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地质特征及其分布规律。截至2013年底,全球15个含油气盆地中共发现了89个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大油气田,油气可采储量达495.9×108,t油当量,占全球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总储量的20.9%。研究表明,大油气田分布在中东、前苏联、北美和亚太地区,其中,大油田主要分布于前苏联和北美,大气田则主要位于中东和亚太,20世纪70年代是大气田发现的高峰期。大油气田的油气主要来自古生界烃源岩,以志留系、石炭系、二叠系和泥盆系(按重要性排序)为主;烃源岩岩性主要为泥页岩、沥青质泥页岩和沥青质碳酸盐岩。盖层以蒸发岩和碎屑岩为主。层系上,油气主要富集于二叠系、石炭系和奥陶系,白云岩和生物礁储集层占重要地位。埋深上,储量分布相对集中的埋深为2500~3000,m、3500~4000,m和4000~4500,m,分别占总储量的52.6%、15.9%和9.5%。油气藏类型上,以构造圈闭为主,不过近年来发现的大油气田的非构造圈闭比例有所增大。建议中国古生界海相油气勘探应重视白云岩储集层,更重要的是,应加强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成藏机理和分布主控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全球大型油气田的盆地类型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世界大型油气田的文献资料及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资料,按照国际上关于 原型盆地的经典分类方案,将世界上877个大型油气田及其赋存的153个主要含油气盆地进行重新梳理,构建4幅不同盆地 分类方案的全球主要含油气盆地和大油气田分布图及其8幅盆地类型与大型油气田对比关系直方图,明确了全球大型油气 田主要赋存的盆地类型及其分布规律,进而比较分析不同原型盆地分类方案对大型油气田分布规律的影响。同时,考虑这 些盆地经历复杂构造演化的历史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尝试以盆地构造性质的转换或继承关系为主线,进行叠合盆地分类。 分类统计结果表明,从叠合盆地类型来看,正反转盆地最有利于大型油气田的形成和发育,继承裂谷盆地和继承前陆盆地 居其次,负反转盆地一般不利于形成大型油气田。  相似文献   

6.
桑托斯盆地盐上发育巨厚的前三角洲亚相塞诺曼阶—土伦阶Itajai-Acu组海相泥页岩,该套泥页岩处在未熟—成熟阶段,泥页岩及上下围岩存在超压系统。为研究盐上油气富集规律,利用钻井测试压力、测井等资料,分析异常压力形成原因,并研究异常压力与油气运移成藏的规律。研究认为:桑托斯盆地西南陆架区北部超压为成岩作用所致,中部—南部为生烃作用所致;超压层段的上、下超压波及范围内油气运移方式为超压运移,可以形成常规及非常规油气藏;超压运移中,横向运移距离短,垂向运移距离与压差、储层物性以及埋深等因素相关;超压层上部超压波及范围外以浮力运移为主,沟通烃源岩内部的断裂是油气运移通道,在超压层超压波及范围外上部构造高部位形成常规油气藏。超压运移可形成上生下储常规、非常规油气藏,这一认识拓展了勘探空间,为凹陷及斜坡区勘探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阳霞凹陷超压成因及与油气成藏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层超压的形成和分布不仅与油气的运聚成藏有关, 而且还直接影响油气钻井工程.因此, 超压的研究和预测成为当今含油气盆地研究中的重要内容.阳霞凹陷属于库车坳陷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 钻井揭示凹陷内有超压发育.笔者应用测井资料、测试资料和地震资料分析了阳霞凹陷内超压的成因以及超压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得出以下认识: (1) 在阳霞凹陷内, 上第三系吉迪克组膏泥岩中的超压是以欠压实成因为主控因素, 下第三系和白垩系中的超压是以构造成因为主控因素, 形成了上下两套成因机制并不完全相同的超压系统. (2) 从构造演化时间上来看, 巴西盖组与巴什基奇克组的超压形成时间最晚在上新世的库车组时期, 早于油气大规模运移时期(库车晚期—第四纪西域期).由于缺少断层的疏导, 积聚的超压无法通过断层释放, 阻挡了后期油气在巴西盖组与巴什基奇克组中聚集成藏, 使得库1井所钻遇的圈闭成藏规模不足.   相似文献   

8.
世界白云岩油气田勘探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锋  杨柳明  顾家裕  陈曦  赵喆  金银楠  高力 《沉积学报》2011,29(5):1010-1022
利用C&C数据库的"数字化类比知识系统",对世界上137个白云岩油气藏勘探数据进行统计研究,分析全球白云岩油气田分布规律、形成的构造背景、发育的盆地类型、赋存的沉积环境及主要产层的时代,并进而分析全球已发现白云岩油气田的油气产量与它们的关系;白云岩油气田以陆上为主,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构造背景以缝合带边缘的前陆盆地为主,...  相似文献   

9.
根据全球和中国大陆铅同位素填图资料表明,全球近96%的原油和90%的天然气分布于DUPAL异常和北半球参考线(NHRL)之间的过渡带(Δ8/4在20~45之间)。根据这一分布规律,全球还有大约2/3的过渡带油气资源还没有被发现和开发。海陆相连的华北克拉通地球化学边界则是中国大陆与渤海湾油气资源分布的重要制约因素。东海油气田则受华夏-扬子地球化学边界向海上和日本岛弧延伸线控制。南海油气田既位于DUPAL异常和北半球参考线(NHRL)之间的过渡带上,同时受华夏-印支地球化学边界在海上多变的走向所控制,因此具有找到大型油气田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冯冲  陈程  李梦瑶  张磊  朱涛  许涛  邹贤利 《地球学报》2022,43(5):689-697
准噶尔盆地西北部发育异常高压,异常高压是油气垂向运移的重要动力条件,目前已经在超压带上发现大量高压油气藏。为了揭示现今地层压力特征,恢复成藏期古压力演化特征。利用测井方法和2D盆地模拟技术,得到超压的分布和演化特征,并讨论了超压对油气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单井地层压力结构可以分为三类;由古至今,各地层超压逐渐变大,超压由浅部地层向深部地层逐渐变大;各时期平面上超压分布呈规律性变化,整体上是由西北部向东南部逐渐增大;超压的分布和演化成为油气垂向运移有利动力条件,对研究区高压油气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