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应用小波收缩方法剔除MODIS热红外波段数据条带噪声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采用多元并扫方式 (1km分辨率 1 0元并扫 ,5 0 0m分辨率 2 0元并扫 ,2 5 0m分辨率 4 0元并扫 )的MODIS传感器由于各探测单元在轨响应差异而引起的条带噪声对MODIS定量产品的反演计算精度造成一定影响。这种影响在MODIS的热红外波段尤其明显。为了尽可能减少这种影响 ,提高MODIS定量产品反演精度 ,提出应用小波收缩方法剔除MODIS数据条带噪声。研究首先使用连续小波变换方法分析MODIS条带数据 ,确定MODIS数据条带噪声在小波系数域中的尺度。其次 ,在分析条带噪声模式的基础上 ,使用小波收缩方法对MODIS 1B数据进行噪声剔除计算。最后比较了分别使用噪声剔除前后的两组MODIS 1B数据反演得到的部分云和大气定量遥感产品 ,结果表明 ,使用剔除噪声后的MODIS 1B数据反演的定量遥感产品精度具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MODIS在我国陆地科学中的应用进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人们对MODIS在我国陆地科学中的应用现状有一概要了解,较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学者在MODID数据的初步处理研究、数据信息提取方法研究和生产实践应用等3个方面的成果,旨在表达MODIS数据在我国陆地科学研究中不断完善的过程和遇到的困难,以便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MODIS数据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指出了MODIS数据的进一...  相似文献   

3.
基于HDF4文件格式的MODIS1B影像数据提取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HDF4文件格式和HDF软件库的实现原理,分析了MODIS1B数据资料。在MODIS1B数据中主要有两种数据对象SDS和Vdata.文中详细介绍了访问SDS和Vdata数据的SD接口和VS接口,并通过调用HDF软件库分别实现了提取MODIS1B数据中SDS数据和Vdata数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利用MODIS云产品数据检测出大气红外探测器(AIRS)数据中像素云的特性,首先采用空间匹配算法对MODIS和AIRS数据进行匹配,然后结合MODIS云分类、云相态掩模及其业务上的云检测算法,实现了利用MODIS数据对AIRS像素云(单个视场云)特性的检测.结果表明,用MODIS 1 km分辨率产品数据可以实现对AIRS数据的云分类(低云、中云、高云)和云相态(水云、冰云、混合云)检测.  相似文献   

5.
梁玉  邹滨  冯徽徽  刘宁 《遥感学报》2022,26(8):1602-1613
MODIS 3 km DT(Dark Target)卫星气溶胶光学厚度AOD(Aerosol Optical Depth)数据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大气污染监测,但受反演方法限制,该数据产品像元缺失严重、时空覆盖度低、精度偏低。相比,MODIS 10 km DT_DB_Combined AOD数据产品因融合DT和DB(Deep Blue)两种反演算法,一定程度上可弥补MODIS 3 km DT AOD数据产品在时空覆盖度与精度方面的缺陷,但分辨率偏低。此外,受气溶胶组分来源的季节变化与地表反射率估算的季节性误差影响,MODIS AOD数据产品精度同时也存在季节性特征。本文由此以京津冀为试验区,顾及AOD季节变化特性,开展MODIS 10 km DT_DB_Combined AOD数据产品偏差纠正下的地统计反演模拟BGIM(Bias-corrected Geostatistical Inverse Model)降尺度算法研究。试验同时引入AERONET地基观测数据和MODIS 3 km DT AOD数据产品作为降尺度结果的绝对与相对验证标准。结果表明:季节偏差系数纠正下生成的MODIS 3 km DT_DB_Combined AOD与10 km DT_DB_Combined AOD、3 km DT AOD数据产品的绝对精度相当,验证R2分别为0.79、0.70、0.71;且相比MODIS 3 km DT AOD数据产品,季节偏差系数纠正下的MODIS 3 km DT_DB_Combined AOD数据与其相关系数可达0.93;在时间覆盖度和空间覆盖度方面可分别提升11.21%和11.44%,其中春、冬两季空间覆盖度提升效果尤为显著。研究结果证实BGIM降尺度算法可有效估算MODIS 3 km DT_DB_Combined AOD数据,提高MODIS 3 km AOD产品的时空覆盖度,并同时抑制原有MODIS 10 km DT_DB_Combined AOD数据产品的季节性高估现象。  相似文献   

6.
MODIS的特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在对地观测系统(EOS)计划中,MODIS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是最有特色的传感器之一。本文对MODIS的基础知识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在国际环境中阐述了MODIS传感器及其数据在遥感领域的地位、发展及其应用。全文主要包括:EOS计划的地位、目标、内容及其卫星和传感器简介;MODIS传感器的仪器特性;MODIS遥感数据的应用原理及应用领域。为我国今后在成像光谱领域的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国区域MODIS LAI产品及其改进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叶面积指数(LAI)是表征地表植被生长状况和进行陆面过程系统模拟的一个重要参数,搭载在Terra和Aqua两颗卫星上的MODIS传感器能够长时问收集全球陆地表面LAI的变化信息.然而,目前发布的MODIS LAI数据产品的时空不连续性制约着MODIS LAI产品在农作物长势监测与产量估计、地球表面过程模拟、全球变化研究等领域的应用.论文对中围区域MODIS LAI的标准产品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指出造成日前发布的中国区域MODIS LAI的标准产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连续性,既有MODIS LAI反演算法的原因,更有MODIS反射率数据质量的原因.针对中国区域MODIS LAI标准产品存在的时空不连续性问题,论文在TSF滤波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地表反射率数据质量对MODIS LAI标准产品的影响,提出了改进的TSF滤波算法,并给出了基于该算法生成的时间上和空间上更具连续性的中国区域的MODIS LAI改进产品.本文发展的新算法和LAI改进产品可为相关研究提供LAI数据和产品算法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ENVI的MODIS数据预处理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ENVI遥感影像处理软件,选取湖北省MODIS数据,经预处理得到可以进一步分析的湖北省MODIS数据,重点讲述了应用ENVI软件对MODIS数据进行遥感影像预处理的方法和流程,为区域农业遥感数据库建设提供遥感数据处理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9.
MODIS数据在积雪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积雪作为影响环境的一个因素,是非常重要的。自1999年Terra卫星升空以来,MODIS数据在环境监测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MODIS数据的高光谱、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等特征,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积雪监测方面。本文就MODIS数据的积雪检测算法进行了探讨,对森林中雪的检测以及云和雪的区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MODIS数据对积雪检测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0.
MODIS数据的海洋表面温度反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黄海及东海海域为对象,研究用MODIS数据提取我国海域海洋表面温度的方法,建立了适合于我国海域的MODIS海洋表面温度遥感实用模式。研究表明,此算法的反演精度比较高,用这种模式计算的海面温度可较真实地反映海洋表面温度分布状况。由于同一天可以获取同一地区的上午和下午两景MODIS数据,因此MODIS数据在探测海洋现象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A radiative transfer model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sea ice radar altimeter effective scattering surface variability as a function of snow depth and density. Under dry snow conditions without layering these are the primary snow parameters affecting the scattering surface variability. The model is initialized with in situ data collected during the May 2004 GreenIce ice camp in the Lincoln Sea (73/spl deg/W; 85/spl deg/N).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snow cover is important for the effective scattering surface depth in sea ice and thus for the range measurement, ice freeboard, and ice thickness estimation.  相似文献   

12.
全球MODIS冰雪反照率产品在定量遥感中有着广泛应用,但由于该产品的业务化算法是建立在表征植被—土壤系统基础上的罗斯表层(RT)李氏稀疏互易核(LSR)的二向性反射分布函数(BRDF)模型(简称为RTLSR),因此该模型对冰雪的二向性反射及反照率的反演能力有待评估。本文基于地球反射极化和方向测量仪(POLDER)的多角度冰雪反射率数据,综合评估了RTLSR模型在表征冰雪二向反射及反演反照率等方面的能力。为量化评估结果,本研究基于渐进辐射传输(ART)模型,从POLDER冰雪数据中筛选出高质量数据,使用ART模型拟合的高质量结果作为参考,比较结果表明:(1)在表征冰雪方向性散射方面,RTLSR模型整体拟合精度较低。在1020 nm波段,其均方根误差(RMSE)最大可达到0.0498,相较于ART模型的拟合结果偏高了约53.70%;(2)在反演冰雪反照率方面,RTLSR模型与ART模型反演结果也存在差别,其决定系数为0.529,均方根误差为0.0333,偏差为-0.0274,基于RTLSR模型的反演结果低估了ART模型的反演结果。为了使核驱动模型能更准确地表征冰雪BRDF特征和反演反照率,该模型需要针对冰雪散射特点进行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北极海冰表面的积雪深度是重要的地球物理变量, 是研究物质与能量平衡、计算海冰厚度的重要参数。为减小不同被动微波传感器观测数据的系统误差, 对国防气象卫星计划(Defense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Program, DMSP)F17-SSMIS与F13-SSM/I重叠期亮度温度数据进行交叉定标, 建立4个频段48个月尺度定标模型, 并与传统年尺度定标模型进行比较和优选, 在此基础上估算并分析2003-2014年北极一年海冰表面积雪深度变化。结果表明:19H、19V、22V、37V频段1~5月的月尺度模型决定系数高于传统年尺度拟合模型; 2003-2014年, 北极一年海冰表面积雪深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同时积雪深度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变化, 每年7月积雪深度最小, 9月最大; 东西伯利亚海、拉普捷夫海和巴伦支海海冰表面积雪深度呈现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王红燕  管磊  康立廷 《遥感学报》2013,17(3):541-552
极地海冰反照率直接影响极区的热收支,反照率的变化对地气系统热量收支平衡及气候变化等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由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发射的NOAA卫星携带的先进的甚高分辨率辐射仪AVHRR (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 Level-1B (L1B) 数据,经宽带反射率转换、各向异性校正、大气订正、云检测等处理,得到4 km宽带晴空地表反照率产品。将AVHRR反照率与北冰洋地表热收支SHEBA (Surface Heat Budget of the Arctic Ocean)实验数据进行印证,印证结果显示在冰雪冻结期二者平均偏差为-0.07,标准偏差为0.05。本文处理了2008年—2010年的AVHRR数据,结合第4次北极科学考察现场观测数据研究了北极冰面月平均反照率的变化,从降雪和冰脊两个方面分析了反照率的变化,结果显示反照率在冰雪融化过程中变化约为0.3,变化较大且较为迅速,表面粗糙的多年冰海域和较为平滑的一年冰海域的反照率在雪融化时期变化约为0.2且变化相对缓慢。研究结果表明,由冰雪融化引起的反照率变化较为快速且幅度较大,是引起北极反照率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5.
柯长青  蔡宇  肖瑶 《遥感学报》2022,26(1):201-210
季节性冻结与消融的湖冰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器。本文以兴凯湖为例,基于1979年—2019年的被动微波遥感数据获取了兴凯湖的冻融日期,用2000年—2019年的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数据进行了验证,并用气候数据分析了湖冰物候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被动微波与MODIS遥感数据在湖冰物候提取方面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也即MODIS的验证结果表明用低频被动微波亮度温度数据获取湖冰物候的方法是可行的,结果也是可靠的。平均而言,兴凯湖湖冰每年11-13左右开始冻结,11-23左右完全冻结,湖冰冻结持续时间9.80 d;次年04-23左右湖冰开始消融,04-30左右湖冰完全消融,消融持续时间8.03 d;湖冰完全封冻时间150.50 d,湖冰覆盖时间168.03 d。过去41 a,兴凯湖开始冻结日期没有明显变化,完全冻结日期平均推后了0.19 d/a,开始消融日期和完全消融日期分别提前了0.16 d/a和0.13 d/a,湖泊完全封冻时间和湖冰覆盖时间分别缩短了12.71 d和2.87 d。湖冰冻结日期推后与风速增大密切相关,消融日期提前和湖冰持续时间缩短与气温升高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Snow physical properties, snow cover and glacier facies are important parameters which are used to quantify snowpack characteristics, glacier mass balance and seasonal snow and glacier melt. This study has been done using C-ban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data of Indian radar imaging satellite, radar imaging satellite-1 (RISAT)-1, to estimate the seasonal snow cover and retrieve snow physical properties (snow wetness and snow density), and glacier radar zones or facies classification in parts of North West Himalaya (NWH), India. Additional SAR data used are of Radarsat-2 (RS-2) satellite, which was used for glacier facies classification of Smudra Tapu glacier in Himachal Pradesh. RISAT-1 based snow cover area (SCA) mapping, snow wetness and snow density retrieval and glacier facies classification have been done for the first time in NWH region. SAR-based inversion models were used for finding out wet and dry snow dielectric constant, dry and wet SCA, snow wetness and snow density. RISAT-1 medium resolution scan-SAR mode (MRS) in HV polarization was used for first time in NWH for deriving time series of SCA maps in Beas and Bhagirathi river basins for years 2013–2014. The SAR-based inversion models were implemented separately for RISAT-1 quad pol. FRS2, for wet snow and dry snow permittivity retrieval. Masks for layover and shadow were considered in estimating final snow parameters. The overall accuracy in terms of R2 value comes out to be 0.74 for snow wetness and 0.72 for snow density based on the limited ground truth data for subset area of Manali sub-basin of Beas River up to Manali for winter of 2014. Accuracy for SCA was estimated to be 95 % when compared with optical remote sensing based SCA maps with error of ±10 %. The time series data of RISAT-1 MRS and hybrid data in RH/RV mode based decompositions were also used for glacier radar zones classification for Gangotri and Samudra Tapu glaciers. The various glaciers radar zones or facies such as debris covered glacier ice, clean or bare glacier ice radar zone, percolation/refreeze radar zone and wet snow, ice wall etc., were identified. The accuracy of classified maps was estimated using ground truth data collected during 2013 and 2014 glacier field work to Samudra Tapu and Gangotri glaciers and overall accuracy was found to be in range of 82–90 %. This information of various glacier radar zones can be utilized in marking firn line of glaciers, which can be helpful for glacier mass balance studies.  相似文献   

17.
高山冰川多时相多角度遥感信息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多角度遥感影像的冰川信息提取方法。通过"全域—局部"的阈值分割方法获取短时期内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的冰雪边界,结合地形信息和多时相遥感影像的太阳角度信息,联合消除山体阴影对冰川的遮挡,并以多期影像的最小冰雪边界作为最佳冰川边界。以托木尔峰西侧冰川为研究对象,采用2009—2010年4个时相的遥感影像提取冰川信息。结果表明多角度遥感提取的冰川边界效果好,能有效地排除积雪与山体阴影的干扰。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地冰盖关键过程和重要参数研究对揭示极地冰盖对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影响,提高海平面上升贡献的预测精度至关重要。极地科学考察的实地观测数据可以为遥感观测提供校准和验证,降低遥感反演的不确定性。本文基于同济大学全球变化研究团队近年来针对极地冰盖关键参数的测绘遥感与现场考察工作,重点阐述在极地科考观测验证和数据处理方面的研究,包括在南极冰盖的新型测高卫星的空-地协同验证、卫星角反射器布设、粒雪层内部温度观测与模型验证、多平台无人机海冰探测和雪冰环境调查,以及格陵兰冰盖质量变化评估等。最后,本文对未来的极地科考验证计划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美国NASA于2009年启动的IceBridge“冰桥”科学计划利用航空平台搭载的多源遥感传感器已在极区获取了连续的、高质量的观测资料。本文从多源航空遥感传感器及其采集数据的角度, 对冰桥(IceBridge)科学计划做了详细介绍。其航空平台搭载的遥感传感器大致可以分为数字相机、激光雷达、雷达、重力以及辅助设备5类。本文又从冰雪3维立体制图、冰盖高程变化监测与物质平衡估算、海冰厚度与分布时空变化探测、卫星遥感校正与验证等4个方面对冰桥极地多源航空遥感数据的应用研究做了展望。冰桥科学计划将会大大促进人类对于气候变暖背景下两极所发生变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