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猴子包危岩体变形机理及稳定性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猴子包危岩体位于巴东县信陵镇火焰石村长江右岸。危岩体由包含层间错动带等软弱夹层的层状灰岩组成,下伏煤系软岩,具有上硬下软的结构;西侧陡崖下部采煤,斜交坡面的陡倾角裂缝将陡崖切割成链条式块状结构,发生多次崩塌。结合本区发生的崩塌,分析了猴子包危岩体形成发育的环境地质条件、变形失稳的机理和力学模式;运用力学图解的方法对危岩体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预测。研究认为,危岩体在自然状态下是稳定的,在地震及动水压力作用下不稳定,破坏方式为倾倒,视倾角αs(合力角φ)达到临界倾角α0是危岩体从变形到倾倒崩塌的拐点。  相似文献   

2.
黄达  黄润秋  裴向军  刘卫华 《岩土力学》2008,29(5):1425-1429
在现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溪洛渡水电站某危岩体的两种可能失稳模式(剪切坠落或拉裂倾倒失稳),进而建立了相应的稳定性计算极限平衡力学模型,而且对危岩体的变形和破坏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危岩体抗拉裂倾倒稳定性较差,剪切坠落失稳的稳定性系数较高。在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计算出危岩体倾倒失稳时,安全系数为1.5时的锚固力,进而提出了危岩体加固方案:充填凹岩腔+填充裂隙+预应力锚索+锚杆联合加固,数值模拟表明此加固方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三峡水库周期性水位变动造成了部分消落带岩体劣化,其具体表现为强度下降和宏观裂隙增多,这使得一些柱状危岩体被发现或需要重新认识,包括箭穿洞、曲子滩和棺木岭等危岩体。这些柱状危岩体三维边界清晰,由"硬-相对软"的岩性组成,主要受控于相对软的硬岩基座岩体。采用伪时间增量的方式模拟岩石强度的时间相关劣化效应,数值分析了多水位变动周期下棺木岭危岩体裂缝和破坏区的扩展情况。危岩体初始破坏区主要集中在基座趾部岩体。随着水位变动周期增多,裂缝和破坏区由危岩体踵部和趾部相对扩展,破坏区主要集中在危岩体踵部。10次水位周期计算所得破坏区比相同时步、没有劣化效应时增加了近4倍,且以拉张破坏为主。周期性水位变动造成的岩体劣化强烈加快了柱状危岩体演化进程,同时影响了其破坏机理。从数值分析来看,棺木岭危岩体的变形破坏模式从原来的倾倒为主将转为以压溃崩塌为主。水位变动条件下岩石强度的时间相关劣化效应及其对柱状危岩体的影响研究将为三峡水库危岩体防治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地质环境复杂,受库水位升降作用影响岩溶岸坡消落区岩体劣化,加快了岸坡不稳定性发展。文章以三峡库区黄岩窝危岩体为研究对象,现场详查了消落带岩体劣化现象,计算了危岩体的长期稳定性数值。研究表明:黄岩窝危岩体存在垂直岩溶带和底部渗流带;底部渗流带处于消落带部位,存在软弱区和岩体劣化现象。考虑库水位和暴雨时岩溶水压岸坡稳定性系数为1.69,危岩体处于稳定状态。随着岩体劣化导致底部软弱区岩体参数不断下降,稳定性系数年均下降约0.01。预测在约57个周期性水位变动之后黄岩窝危岩体变为欠稳定状态,62个周期后发生失稳破坏。危岩体的破坏模式是顶部出现岩块倾倒崩落和底部软弱区贯通之后发生滑移的复合式破坏,与野外调查定性认识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对库区类似的地质灾害预警和防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苏姑坪危岩体位于四川大渡河深溪沟水电站库区,破坏失稳后很可能堵塞大渡河,给该水电站、成昆铁路以及上游瀑布沟水电站的安全构成威胁.本文在现场调查测绘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岩土工程地质力学分析原理,对该危岩体的变形特征、变形机制及其破坏模式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危岩体流变滑移力学模型并以此预测其变形破裂失稳时间.研究结果表明该危岩体变形破裂模式为卸荷-拉裂-蠕滑型,即岸坡岩体随着大渡河下切卸荷变形,在后缘形成近垂直拉裂缝,同时在自重和外部偶然荷载作用下沿缓倾坡外的层面发生剪切蠕滑变形.最后基于流变模型并根据前期蠕滑速率推测出失稳时间.  相似文献   

6.
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工程地质岩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野外考察及室内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链子岸危岩体工程地质岩组划分准则并提出了详细的两级划分方案,最后研究了工程地质岩组划分意义,所得成果成为链子岸危岩体整治工程的重要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我所历年来对链子崖危岩体开展的裂缝相对位移监测、力学试验和稳定性评价等研究情况。对链子崖危岩体裂缝相对位移的长期监测提出了测试原理和方法,制定了实施方案,分析了观测结果,给出了相应的结论。简述了危岩区各层岩土介质力学试验的原理、方法和获得的各项力学指标。根据所获得的资料,对链子崖危岩体和猴子岭斜坡体的稳定性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8.
石滩地危岩体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变形以来,于2016年7月19日再次发生崩塌灾害,坡体危岩体变形具有加剧的趋势,严重威胁坡脚处石滩地村安全。基于野外调查和勘测,结合已有资料,研究了石滩地危岩体变形破坏模式及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石滩地村西侧危岩体变形范围大,可划分为三个危岩体区及7个危岩体带。危岩体崩塌破坏模式表现为滑移式、倾倒式、坠落式三种类型,其中南部、中部危岩体以倾倒、坠落式破坏为主,北部危岩体以滑移式为主。天然状态下危岩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当遭遇强降雨或地震时,危岩体处于不稳定或欠稳定状态,易发生崩塌灾害,相比于中、北部危岩体,南部危岩体更易发生崩塌。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内宜高速公路K43+200~256段边坡的治理方案、施工措施。该边坡的4个危岩体除了都采取预应力锚索外,还针对不同危岩体的特征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措施:W 1预应力锚索+裂隙封填;W 2预应力锚索+岩腔封砌;W 3预应力锚索;W 4预应力锚索+危岩体支撑。经过两年多时间的考验,证明该治理方案和措施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
姜鹏  戴峰  徐奴文  李天斌  李彪 《岩土力学》2016,37(Z2):483-492
将S变换时频分析技术引入微震信号波形分析领域,通过震源破裂尺度,研究微震信号频率特征与岩体变形破坏之间的联系。以西南地区3个水电工程作为研究对象,将大量微震监测数据作为统计样本以减小外部因素对参数计算的影响。在该基础上统计、分析岩体破裂尺度与微震信号频率之间的关系,结合大渡河猴子岩水电站地下厂房微震与多点位移计监测资料进行工程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岩体破裂尺度增大时微震信号高频成分减少,表现出低频特征;在围岩变形过程中微震信号高频成分呈现出先减少再增加的演化规律,围岩发生明显变形前微震信号出现由高频向低频转移的现象,因此,可将聚集区域内微震信号频率降低作为该区域岩体宏观变形破坏的前兆信息。研究结果可为基于微震监测的岩体工程稳定性分析及其灾害预测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Summary With the Rock Engineering Systems (RES) methodology, 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 problems a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using a total systems approach, incorporating rock mass properties, interrelated parameters, complex interaction mechanisms and dynamic behavioral modes. In this paper, a method of implementation and computerization of RES is considered, using neural networks together with an expert system. The computerized RES starts with the data processing of rock mass properties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data base management of rock engineering case records. This step is followed by building and operating parameter interaction matrices with the combined use of backpropagation networks and an expert system. Finally, a simulator for modelling the dynamic process of rock engineering systems using the Hopfield network is incorporated. With the aid of neural networks' learning capability and expert system's symbol-reasoning capability, the RES approach is implemented in an “intelligent” mode.  相似文献   

12.
Liu Jun 《岩土力学》1980,2(3):51-62
The whole deformation curve of rock represents important mechanical behaviour in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of rock .The problem has been deeply studied by numerous scientists .The author intends to deal with the whole deformation curve of rock .As the first step of study .the analogous calculation has been considered with the whole deformation curve of rock under uniaxial pressure in this paper .The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are developed piecewise ,and the constitutive law is given .Then ,the stress state of a rock specimen is computed for loading and unloading cycles step by step under the uniaxial pressure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A satisfactory result is obtained .The author will consider the problem about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of rock under the different confining pressure in another related paper .  相似文献   

13.
刘钧 《岩土力学》1980,2(3):51-62
一、问题的提出在实验室内,利用刚性加压设备对于岩石标本进行压缩试验,可以得到岩石标本的全变形曲线.该全变形曲线反映出岩石很多重要的力学属性,诸如压密过程、比例极限、应变强化、强度值、应变软化等等.这些力学属性无论是对于分析岩体的破坏机制,还是评价岩体的稳定性问题都是必需的第一手贫料.但实际上,直接用这些资料进行分析计算确不多.  相似文献   

14.
文中着重讨论了勒巴泉—公婆泉陆缘弧的基本特征及形成的动力学背景。认为 ,加里东晚期弧后扩张、俯冲形成勒巴泉—公婆泉陆缘弧 ,红柳河弧后盆地的扩张与俯冲是形成勒巴泉—公婆泉陆缘弧的关键 ;陆缘弧区地层主要由公婆泉群 (SG)组成 ,由一系列链状火山岛屿和其间的火山洼地构成 ,属海潮间—潮下高能地带 ,生物发育 ,火山活动异常强烈时期形成窑洞努如和公婆泉两个火山穹隆构造 ;主要岩石类型为爆发相、钙碱性系列的中酸性火山岩。该陆缘弧不仅发育火山作用 ,同时也形成浸染状硫化物型铜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15.
溶蚀岩体随机结构模型建立及其在岩体渗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中小规模裂隙和溶蚀洞穴造成的溶蚀岩体渗漏 ,本文提出了溶蚀岩体渗漏评价的一种新思路 :首先对现场开挖所揭露的有限的裂隙和溶蚀洞穴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利用统计分析结果建立溶蚀岩体随机结构模型 ;然后根据随机结构模型所反映出的裂隙和溶蚀洞穴有关参数计算渗透参数 ;最后结合区域水力学条件计算岩体渗漏量。多次模拟后可以得到渗漏量的分布规律。其中 ,建立合理的随机结构模型是关系本方法成败的关键 ,文中给出了建立溶蚀岩体随机结构模型的步骤 ,提供了随机模拟的编程思路和程序框图 ,并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对该方法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沈显杰 《地质科学》1983,(3):286-296
作者于1980年访美期间,通过样品的成组对比测试,将我国自行试制的地热-Ⅰ型岩石热导仪与美国地质调查所西部总部地热实验室的改型分棒仪,进行实验室间的互检,历时近三个月。对比结果,既肯定了地热-Ⅰ型热导仪的总体适用性,同时也揭示了几项误差因子,为我实验室尽快筹建地热-Ⅱ型热导仪提出了改进方向和设计依据。本文简要报道互检结果及对各项误差因子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华南武功山中生代花岗岩体热史及隆升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全岩Rb-Sr和黑云母、钾长石、全岩K-Ar、磷灰石裂变径迹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结合地质构造证据,分析了华南武功山花岗岩体的冷却历史。假定岩体冷却和地温梯度降低同步,估算出武功山中生代岩体的原始侵位深度为6km。在岩浆冷却过程中,岩体冷却上升速率逐渐降低。该岩体在180.8Ma。热侵位结晶,以较快的速率冷却上升,冷却速率为10.7C/Ma。,上升速率为0.11mm/a。经过28Ma后,岩体上升至地下约3km深处,转为缓慢冷却,平均冷却速率为1.7C/Ma,平均上升速率为0.02mm/a。最后对武功山地区晚中生代构造演化过程、热演化模式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新疆巴里坤县三塘湖北卡拉岗组火山岩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雪  冯成贵  虞卫东 《新疆地质》2005,23(3):234-238
新疆东准噶尔巴里坤县三塘湖盆地以北老爷庙额仁山一带,广泛分布一套红色、红褐、黄色酸性火山岩,前人(1:20万)将其归为下石炭统黑山头组(C1h)和中一上石炭统哈尔加乌组(C2~P1h),1999-2001年在这一带开展1:5万区调时发现,这一套火山岩不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从而将火山岩从老爷庙组(D3l),黑山头组和哈尔加乌组中解体出来,划归为卡拉岗组(P1k),为一套陆相酸性火山岩.以喷溢相流纹岩、霏细岩为主,是造山后弛张期大陆板内火山岩,时代为早二叠世.  相似文献   

19.
巴楚瓦吉里塔格火成杂岩体岩石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地质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确定瓦吉里塔克火成杂岩体由3部分组成;层状岩体、角砾岩岩筒和晚期脉岩,其形成的年龄分别为357.9-306Ma、252.7Ma、231.3Ma。证实层状岩体为岩浆房原地分离结晶作用形成,具有碱性岩浆的肯尼迪演化趋势并发育液态不混溶作用,最终形成具有实际矿物霞石的过碱性岩。确定角砾岩筒并非金伯质,实为角砾云母橄辉岩。确定晚期脉岩与角砾云母橄辉岩为同期岩浆活动的产物,而且均发生在层状岩体固结之后。此外,根据它们富含H2O和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的特点推测,该岩浆来源于富含流体相且不同于层状岩体的源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