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济南市跨越黄河向北发展提到了议事日程,城市建设与黄河防洪的关系将更加密切。济南河段历来是黄河防洪的重点,目前该段黄河堤防正在进行标准化建设,防御标准相当于30到近千年一遇,可以满足城市防洪的要求。济南市跨河发展,黄河将成为城中河,城市建设与防洪建设将互相促进。由于黄河问题的复杂性,泥沙淤积和地上悬河将长期存在,建议城市规划要考虑给黄河未来的防洪留出足够空间,对跨河交通等过河建筑物应统一进行规划,城市建设要充分利用黄河泥沙资源,同时搞好沿黄生态和风景线建设,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2.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济南市跨越黄河向北发展提到了议事日程,城市建设与黄河防洪的关系将更加密切。济南河段历来是黄河防洪的重点,目前该段黄河堤防正在进行标准化建设。防御标准相当于30到近千年一遇,可以满足城市防洪的要求。济南市跨河发展,黄河将成为城中河,城市建设与防洪建设将互相促进。由于黄河问题的复杂性,泥沙淤积和地上悬河将长期存在,建议城市规划要考虑给黄河未来的防洪留出足够空间,对跨河交通等过河建筑物应统一进行规划,城市建设要充分利用黄河泥沙资源,同时搞好沿黄生态和风景线建设,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3.
0引言黄河流经山东省菏泽、济宁、泰安、聊城、德州、济南、淄博、滨州、东营9市,25个县(市、区),河道长628?。由于黄河含沙量高,大量泥沙淤积在河道内,造成目前河床高于两岸背河地面4~6m,设计洪水位高出背河地面8~10m,济南河段的2000年设计防洪水位高出济南市工人新村地面达11.6m,形成举世瞩目的地上悬河,防洪形势十分严峻。1998年“三江”大水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利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加大了对大江大河的治理投资力度,加快了黄河下游的治理步伐。经过连续6年的建设,黄河山东段防洪工程整体强度得到明显提高,为战胜可能发生的大…  相似文献   

4.
由多种原因形成的山东省黄河滩区堤沟河,不仅成为黄河防洪的一大隐患,而且也是潜在的耕地资源.随着黄河来水条件的变化和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利用丰富的黄河泥沙资源采取机械化施工方式对其进行淤填改造,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是一项一举多得的有效措施.当前可以先行开展试点工作,待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由多种原因形成的山东省黄河滩区堤沟河,不仅成为黄河防洪的一大隐患,而且也是潜在的耕地资源。随着黄河来水条件的变化和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利用丰富的黄河泥沙资源采取机械化施工方式对其进行淤填改造,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是一项一举多得的有效措施。当前可以先行开展试点工作,待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由多种原因形成的山东省黄河滩区堤沟河,不仅成为黄河防洪的一大隐患,而且也是潜在的耕地资源。随着黄河来水条件的变化和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利用丰富的黄河泥沙资源采取机械化施工方式对其进行淤填改造,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是一项一举多得的有效措施。当前可以先行开展试点工作,待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利用黄河泥沙资源治理煤田采空沉陷区,可以清除黄河泥沙,降低黄河河底高度,达到除害兴利的目的。该文讨论了巨野煤田开发存在的沉陷问题,以及因此造成的危害和影响,研究利用黄河泥沙资源恢复煤田沉陷区的途径和方法,对于类似沉陷区治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河水利委员会提出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河新理念,把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作为黄河开发与管理的终极目标。“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是实现其终极目标的4个主要标志。河床不抬高就要通过综合措施解决泥沙问题,包括上中游拦减人黄泥沙,中下游采取人工调控水沙“关系”,在黄河下游挖河疏浚。在黄河下游窄河道特别是在河口地区挖河疏浚,减少其对下游河道的反馈影响,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重要措施之  相似文献   

9.
根据防洪影响评价的有关规范,分析了济宁市采煤塌陷地引黄充填复垦项目对黄河河势的影响,以及黄河对项目运用的影响,就影响作出防洪综合评价,并提出有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济南市用地紧张,人地矛盾不断增大。对济南市土地进行集约利用分析,能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缓解土地利用压力提供支撑。当前济南市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有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集约利用程度较低等。在未来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土地的价格以及用地压力将会不断加大。且当前济南市并未注重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该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及模型,对济南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济南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虽然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从整体上来说情况仍不容乐观。在未来发展中,济南市始终要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升土地产出效能,加大土地监管力度,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注重土地集约发展。  相似文献   

11.
1998年以来,国家加大对防洪工程建设投入的同时,也对工程环境保护和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防洪工程绿化建设已纳入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总体规划,是生态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布置。它不仅可保持工程的完整,提高工程的防护性能,为抢险提供丰富的物料,而且绿化黄河沿岸,对改善生态环境,美化黄河景点,建立沿黄景观带,发展旅游观光业具有非常现实而且深远的意义,同时也是将黄河堤防建设成为防洪保安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下游一期标准化堤防建设,即对黄河下游堤防进行加高加固,在临河种植50m宽的防浪林,按照2000年设防标准,将背河淤区淤宽至100m,按株距2m、行距3m种植适生林;堤顶加宽至10~12m,铺筑6m宽的沥青路面,并与堤下防汛公路、辅道相连,确保抢险车辆的顺利通行;对凹凸不平的堤坡进行处理,清除老化草皮,并进行新植,确保草皮覆盖率达到95%以上。黄河下游山东段标准化堤防第一期工程为东明重点防守段和济南市区,长度为128km,截至2005年6月底,菏泽、济南全部完成标准化堤防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13.
济南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确定了泉城济南的空间发展战略为“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此举可谓“天人合一,巧夺天工”。这一睿智大手笔的规划,令世人瞩目。现就其南控红线确定和线内山区的开发保护提出如下建议。1南控红线的确定建议“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战略的关键是“南控”。济南市规划局关于“南控”方针、原则与控制红线的初步意见中有3个方案,以方案1比较好。但“3个方案”均以公路为界,与济南城市规划的总体思路略显不合。南控红线建议:绝对不要越过玉符河流域与小清河流域的地表分水岭。玉符河属黄河水系,腊山河…  相似文献   

14.
济南市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非农人口的大量增加使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城市用地开始不断向市区外侧的城乡结合部扩张,靠近城区的耕地因其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与建设用地间巨大的经济效益差使其具备了向建设用地转变的基本条件,因而造成耕地向城市建设用地的大量流转.在建设用地和耕地结构失衡的情况下,政府需要采用合理控制耕地转出量和适当控制建设用地需求的措施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5.
<正>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办好黄河的事情指明了方向。自然资源部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责部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黄河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  相似文献   

16.
利用黄河泥沙围出“渤海湖”的初步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一个关于将渤海变成淡水湖的水利工程的构想。让黄河的大量泥沙通过人工导流的方式沿莱州湾南岸与渤海海峡沉积延伸,产生的陆地将渤海封闭并逐渐形成淡水湖。这一工程将陆地连接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并为华北提供巨大淡水库,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效益。具体实施上,可通过两道渔网式围栏促使黄河泥沙定点沉积并阻挡浪潮侵蚀,通过加强汛期水量增加黄河口泥沙。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紧张成为限制城市健康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地下空间资源开发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进行因地制宜的适宜性评价是对其合理开发利用的关键。该文采用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AHP)等研究手段,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进行了研究,以济南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为例,分析了济南市水文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影响因素,构建了济南市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多层次评价体系,重点研究了泉水保护对济南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制约影响,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济南市地下空间资源的综合评价模型,旨在为济南市后续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黄河泥沙资源丰富。如何处理黄河泥沙,历来是黄河治理开发的大事。该文结合黄河下游山东、河南两省的实际情况,在论证综合开发利用黄河泥沙的可能性、技术支撑、市场需求、法制环境等基础上,提出了淤改涝洼地、制造墙体材料、复垦采煤塌陷区等综合利用黄河泥沙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巨野煤田自南向北呈条带状分布.北依黄河,南接万福河.洙水河、洙赵新河、郓鄄河、郓巨河等黄河支流倾斜穿过矿区,这为大面积利用黄河落淤治理沉陷地区提供了天然的运输河道和动力,通过合理疏通和开挖河道引流落淤并配合使用远距离输沙技术,将使巨野煤田恢复沃野千里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0.
济南市作为省会城市,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搞好地质环境的管理工作,促进城市建设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此项工作予以了高度重视,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认真贯彻省、市委提出的"济南五年大变样"的精神及省国土资源厅的有关要求,结合"容貌工程"、"蓝天工程"等活动,加强了地质环境的监督管理工作.坚持资源开发和地质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在地环管理方面从济南实际出发进行大胆探索和实践,在实施地质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保护、矿产勘查开采的地质环境管理,以及地质灾害监测防治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济南市国土资源局被市政府授予实施蓝天工程突出贡献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