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及上地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及上地幔研究邓晋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及上地幔研究(附金伯利岩)”属地矿部基础研究项目,由原武汉地质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池际尚教授任总学术带头人,有路凤香、王人镜、王方正、莫宣学、赵海玲、李昌...  相似文献   

2.
上地幔中的流体和熔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玄武质和金伯利岩质火山岩浆从地幔深处挟带的橄榄岩捕虏体为研究上地幔中流体和熔体的性质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直接证据。本文通过考察中国东部新生代碱性玄武岩(碧玄岩、橄榄霞石岩、碱性橄榄玄武岩)所含地幔橄榄岩捕虏体中的流体包裹体、熔体包裹体和玻璃,直接研究上地幔中的流体和熔体  相似文献   

3.
无论是在岩石学领域,还是在地质学的其它研究领域,地幔的岩石学特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把统计学方法引入区域岩石学研究,从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质岩石中超镁铁岩包体的成分特征入手,应用统计学方法阐明中国东部岩石圈上地幔整体上为弱亏损上地幔的观点。并且认为,在中国东部,岩石圈上地幔具有东西分带的特点。地幔岩石的带状分布方向为NNE向,与中国东部上地幔隆起的长轴方向一致。从东向西可以分出3个带,即东南沿海带、长白山—郯庐断裂带及大兴安岭—太行山带。另一方面,岩石圈上地幔岩石成分的这种分带性又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以致在东西分带的基础上显现南北分块的特征,大致划分出了东北、华北、华南三大地块,体现了中国东部岩石圈上地幔的南北差异。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我国东部岩石圈上地幔的组成特征在玄武岩岩浆起源、裂谷作用及地质演化等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有柱 《矿物岩石》1999,19(1):9-14
中国东部新生代宏玄武岩广泛发育,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为明显的分带。在新生代玄武岩中赋存着丰富的地幔碎裂-二辉橄榄岩包体和高压巨晶,为研究上地幔组成和岩浆演化提供大量信息。人选必其他研究者的资料,从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及热力学的观点,对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中赋存的深源包体和新生代辉石地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新生代火山作用-深部作用与大陆裂谷型盆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生代火山岩含有丰富的上地幔岩包休和高压巨晶,火山岩系列、岩石类型、痕量元素等特征以及空间分布特征和与俯冲作用有关的中生代火山岩截然不同,其岩石学特征及热力学研究等表明它们形成于大陆裂谷构造环境。根据出露地表的古老的变质岩系和新生代玄武岩中的上地幔岩包体的岩石学特征以及热力学计算,建立了陆壳一上地幔结构岩石学剖面,新生代岩石圈拉伸,软流圈上隆,为一减薄的陆壳结构,形成了下辽河等一些大陆裂谷型盆地。  相似文献   

6.
郑建平  路凤香 《地球学报》1997,18(Z1):15-17
本文报道了中国东部古生代侵位金伯利岩中捕虏体的 Sr-Nd 同位素组成,并同中生代火山岩和新生代玄武岩进行了对比。金伯利岩中捕虏体→金伯利岩→中生代火山岩→新生代玄武岩存在自EM2端元向DMM端元逐渐过渡的同位素演变趋势。占老岩石圈地幔存在多发事件。  相似文献   

7.
郝梓国 《地质论评》1989,35(6):579-580
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池际尚教授主持的《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及上地幔研究(附金伯利岩)》科研课题,取得丰硕成果,并获得地质矿产部1988年度科学技术一等奖。现由她主编成相同名称的专著,已由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专著资料丰富,图文并茂,叙述严谨,结论可靠,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论著。  相似文献   

8.
我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中深源岩石包体内的尖晶石类矿物属铬尖晶石和铁尖晶石,金伯利岩及其地幔岩包体和金刚石中的尖晶石类矿物主要为铝铬铁矿。玄武岩中橄榄岩类包体内的尖晶石比其辉石岩类包体中的尖晶石含Cr高,含Al低,这与Cr为相容元素、Al为不相容元素、玄武岩中橄榄岩类包体是上地幔部分熔融出玄武岩浆后的残留物及其上地幔岩石的捕虏体、而辉石岩类是玄武岩浆结晶的产物有关。玄武岩中深源岩石包体中的尖晶石明显地比金伯利岩中的粗晶、地幔岩石包体及金刚石中的尖晶石含Cr低,含Al高,其主要原因是前者比后者形成的压力低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区新生代火山作用,深部作用与大陆裂谷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海玲  陈发景 《地球科学》1996,21(6):615-619
新生代火山岩含有丰富的上地幔岩包体和高压巨晶,火山岩列,岩石类型,痕量元素等特征以及空间分布特征和俯冲作用有关的中生代火山岩截然不同。其岩石学特征及热力学研究等表明它们形成于大陆裂谷构造环境,根据出露地表的古老的变质岩系和新生代玄岩岩中的上地幔岩包体的岩石学特征以及热力学计算,建立了陆壳-上地幔结构岩石学剖面,新生代岩圈拉伸,软流圈上降,为一减薄的陆壳结构,形成了下辽河等一些大陆裂谷型盆地。  相似文献   

10.
东南沿海地区古近纪大陆岩石圈地幔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南沿海地区新生代玄武岩中的橄榄岩包体来自岩石圈地幔 ,上地幔橄榄岩包体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都记录了地幔演化的历史。普宁橄榄岩包体斜方辉石含量与太古宙克拉通地幔类似 ,但在矿物学、REE、痕量元素和Sr Nd同位素上又与太古宙岩石圈地幔不同。橄榄岩包体的岩相学、矿物学、REE、痕量元素特征都提供了含H2 O富Si流体交代橄榄岩的证据 ,这种流体可能主要是洋壳物质局部熔融而成。流体交代使橄榄岩富Si,同时富Sr、Pb和强不相容元素等大洋岩石圈物质。这表明普宁大陆岩石圈地幔既保留太古宙岩石圈地幔的特征 ,又具有大洋俯冲地幔的特征 ,它是古老岩石圈地幔向大洋岩石圈地幔转换的一部分 ,这种转换可能是大洋岩石圈与大陆岩石圈地幔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辽宁复县地区古生代岩石圈地幔特征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通过对辽宁复县地区50号金伯利岩管的研究,根据金伯利岩的地球化学和其中地幔矿物及深源捕虏体特征初步推测,复县地区古生代的上地幔反映了该区自早古生代以来上地幔的各种深部事件。它的岩石圈地幔组成与南非金伯利岩发育地区不完全相同。本区是由二辉橄榄岩、纯橄岩、方辉橄榄岩、少量云母石榴长石岩以及金伯利岩的早期堆积物——各种金云母岩所组成。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与金刚石平衡共存的是含石榴石及铬铁矿的二辉橄榄岩和方辉橄榄岩,而南非地区与金刚石平衡共存的只是方辉橄榄岩,它是该区在克拉通化过程中通过岩石圈垫底作用增生于其底部的岩石类型。复县地区上地幔中部分橄揽岩仍保留有早期地幔熔体结晶时的火成结构,方辉橄揽岩为提取苦橄质玄武岩-玄武质科马提岩的难熔残余。17亿年本区转变为稳定克拉通后,11亿年(或更晚一些)有交代作用发生,使上地幔富集不相容元素,为熔融金伯利岩准备了源区条件。50号岩管的金伯利岩相当于南非Ⅰ型与Ⅱ型金伯利岩的过渡类型,表明上地幔富集程度较高。复县地区古生代岩石圈厚度至少为170km,其下部上地幔温度为1130℃左右,fo_2接近WM缓冲反应线,与西伯利亚和西非加纳金刚石结晶时的氧逸度相似。  相似文献   

12.
安徽—江苏省界附近嘉山—六合地区新生代玄武岩多呈熔岩台地,残丘和火山锥体,广布于中生代或前中生代地层之上。近年来,国外对新生代玄武岩研究已较深入,提出了过渡金属和稀土元素的分配模式,并应用这些微量元素模式来讨论玄武岩的成因和地壳上地幔演化问题。本文研究了嘉山—六合地区新生代玄武岩的过渡金属和稀土元素(REE)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岩石学特征讨论它们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鲁西中生代辉长-闪长岩中辉石岩捕虏体的岩石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鲁西中生代辉长-闪长岩中包含有变晶结构和堆积结构两种类型辉石岩类捕虏体,它们的矿物化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可同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中的辉石岩类包体相对比.它们代表了上地幔两次岩浆底侵事件的产物.辉石岩类捕虏体母岩浆来自于含有陆壳物质的软流圈及其上部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辉石岩类捕虏体是由该母岩浆高压分离结晶堆积的产物.辉石岩的母岩浆在上地幔的运移是引起鲁西中生代岩石圈地幔富硅质交代作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山东金伯利岩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山东省蒙阴地区金伯利岩及金刚石,分别就sm-Nd、Rb-sr、C、O等同位素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山东金伯利岩与世界其它地区一些金伯利岩中产出的金刚石,其δ~(13)C值完全一致,并认为金刚石的碳来源于上地幔,金刚石的的生长是不连续的。通过对金伯利岩Sm、Nd、Rb、Sr等的研究认为,山东金伯利岩来源于富集型上地幔,且有向亏损型上地幔转换的趋势;山东金伯利岩的岩石类型复杂多样,除金伯利岩自身原因外,另一原因是金伯利岩在上侵过程中与壳层岩石发生了同位素的强烈交代混染作用。  相似文献   

15.
辽西中生代玄武岩中幔源气榄岩捕虏体的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中生代岩石圈地幔是由古老富集型的岩石圈地幔和新增生的岩石圈地幔所组成。前者以角闪尖晶二辉橄榄岩为代表,它经历了富钠质的地幔交代作用。橄榄岩类捕虏体富含轻稀土元素,并具有较高的ω(^87Sr)/ω(^86Sr)比值;后者以二辉石岩为代表,具典型堆积结构,与本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相比,具有较高的稀土元素丰度。在矿物成分和稀土元素丰度上,本区辉石岩捕虏体类似于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中幔源辉石岩捕虏体,这意味着辉石岩捕虏体可能是上地幔中更早期的岩浆堆积体。  相似文献   

16.
本文搜集了我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幔源包体中183个单斜辉石的化学分析资料,进行了计算、投影,总结了它们的矿物化学特征,探讨了它们的地质意义。从单斜辉石成分来看,我国东部新生代的上地幔,应为大陆型、原始型、交代型和高温型,并与裂谷构造环境及玄武岩成分变异有关。由单斜辉石的压力计可知,我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浆来自软流圈。断裂的平均深度由南到北、由东到西依次加大。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部上地幔岩石相转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祺诚  隋建立 《地球科学》2009,34(3):387-391
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和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的含石榴石相橄榄岩, 带来了发生在上地幔的尖晶石→石榴石相转变和铝辉石→贫铝辉石+石榴石的重要信息, 为中国东部上地幔岩石结构分层奠定了重要基础.通过岩石学与实验岩石学的研究, 推导出发生相转变的P-T条件, 为建立中国东部大陆上地幔岩石分层结构提供了重要约束.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向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相转变发生在55~70km, 随着深度增加, 石榴石二辉橄榄岩从富铝石榴石二辉橄榄岩(70~120km) 转变为贫铝石榴石二辉橄榄岩(> 120~150km).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召开的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及其深源包体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二年七月二十七日至七月三十一日在黑龙江省德部县五大莲池举行。参加讨论会的有科研、院校、生产等五十几个单位130位代表。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岩石学家和大地构造学家尹赞勋、张文佑、马杏垣、徐克勤,吴利仁等参加了会议,并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受到与会代表的欢迎。我院岩浆岩研究室和岩石教研室7位教师和研究生代表出席了会议。 讨论会是我国研究新生代玄武岩及其深源包体岩石学与地壳运动关系的一次盛大的学术交流会。会议收到论文74篇,其中我院教师及研究生提交8篇。这些论文提供了中国东部几十个地区新生代玄武岩及其深源包体的岩石学,造岩矿物学,岩石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  相似文献   

19.
该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产在古生代蛇绿岩区镁质超基性岩内,产状呈浑圆球状包体。岩石组构特征、塑性形变的滑移体系、稀土元素分布和估算的岩石生成温压条件等,均与新生代、中生代碱性玄武岩、金伯利岩内的超镁铁质包体十分类似,亦属上地幔包体。  相似文献   

20.
中生代时期,西太平洋强烈地喷发了安第斯型钙碱性火山岩,新生代时期,东亚大陆火山岩浆活动转为以玄武岩浆喷发为主,中朝断块区的新生代玄武岩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对玄武岩、金伯利岩及其中深源超镁铁质包体所进行的世界规模的研究,扩展了人们对上地幔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