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简述了第二个天体测量卫星Gaia(将于2013年3月发射)项目的科学意义,并给出了该项目的组织工作和最近的进展.描述了Gala观测资料处理的基本原理,以及与依巴谷观测资料处理的不同点.介绍了Gaia参考架构建的考虑,以及为了构建微角秒量级的参考架,应在自行中加入系统差改正,如长期光行差、引力波效应、宇宙膨胀各向异性的影响,弱的微引力透镜和微引力透镜噪声效应等.介绍了Gaia光学参考架与射电参考架ICRFL2之间建立联系过程中,选择河外射电源的准则,其中包括源的核漂移和光学长期变化监测等.最后,提出了我国现有设备参与支持Gaia的地基观测,以及正在研制的65 m射电天线在射电天体测量方面可以开展的若干课题.  相似文献   

2.
采用通过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NTSC)GPS单、双频这2类观测设备得到的实测数据,进行了NTSC—PTB(physikalisch-technische bundesanstalt(Germary))链路的全视法比对计算和分析。利用这2类设备得到的GPS AV(全视)的结果与BIPM公布的AV方法的A类不确定度一致,从而确定国家授时中心的2类GPS观测设备的性能达到了国际同类水平。如果对双频观测设备时延校准后,采用P3类型进行比对,有望将NTSC现有的比对精度提高50%。  相似文献   

3.
光学/红外望远镜和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天文望远镜和技术在20世纪末取得了空前的辉煌成就,并将取得更辉煌的成就(1)大型望远镜的研制口径10m的两架Keck望远镜已分别在1994年和1996年投入工作.ESOVLT四架8m望远镜中的第一架已在1998年Firstlight,最后一架也将在今年内Firstlight.两架Gemini8m中的一架和一架Subaru8m望远镜都已完成.HET9m望远镜正在最后调试.由两个8m望远镜组成的LBT将于2004年完成,一架10m(复制的Keck)和一架9m(复制的HET)望远镜正在研制中.这些望远镜已配备或将配备先进的光学、红外CCD照相机和光谱仪,如Keck的NIRSPEC、VLT的FORS、ISAAC等.巡天计划中SDSS、2dF、2MASS和DENIS仪器已完成,都已投入观测.LAMOST正在积极研制中,VISTA即将开始研制.现在CalTech等已开始研制口径30m的极大望远镜(ELT),ESO和NOAO已开始了口径100m望远镜的预研,中国和英国也提出了很好的ELT方案.(2)探测器的改进当前CCD的量子效率QE蓝片已达70%~80%,红片已达90%,已投入使用的最大的拼接的CCD为12k×8k,几个8k×8k的CCD已用在望远镜上.当前20k×18k的拼接的CCD正在研制中.天文观测上CCD已取代了照相机底片.红外波段HgCdTe1k×1k的CCD已投入工作,2k×2k的正在研制中.(3)光干涉系统的进展多个光干涉系统已投入观测并取得了一系列天文成果,如GI2T,COAST、IOTA,NPOI,PTI、ISI、SUSI、MIRA;一些光干涉系统正在发展中,如CHARA、MRO、LBT;特别是两架Keck望远镜、四架VLT都配以一些较小的望远镜组成巨大的干涉阵,前者最长基线140m,后者200m,将在今后的数年内完成并投入观测.(4)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应用许多3~4m级的望远镜已配置或正在研制相应的自适应光学系统,红外和可见光波段的衍射极限的像已在3~4m级的望远镜上获得,Keck和ESO都正在发展用于10m和8m望远镜的自适应光学系统.正在研制和预研中的30m到100m口径的望远镜也都配有自适应光学和光干涉系统.注本报告以McleanIS等执笔的IAUCommission9三年进展报告(见ReportsonAstronomy1996~1999,IAUTransaction,Vol.24A,p.316~327)为蓝本,补充扩大而成.  相似文献   

4.
在智利北部荒凉的山顶上,欧洲天文学家们正忙于完成世界上最强力的光学天文台。名为甚大望远镜(VLT)的这个天文台,将是未来数十年内的天文学“老骥”,给科学家带来破纪录的聚光本领和比哈勃望远镜更锐的星象。 甚大望远镜由安放在海拔2632米的色洛·帕瑞那顶端的4架同样的8.2米望远镜组成。去年夏天,第四架,也是最后一架望远镜正式对天观测,今年这组“四重唱”已经投入常规科学观测。 由八个欧洲国家组成的欧洲南天天文台(ESO)建造的  相似文献   

5.
程控自主天文台(Robotic Autonomous Observatory,RAO)是一架能够执行各种远程观测并且能够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在没有任何人为协助的情况下自主适应各种变化的望远镜.使用程控自主天文台进行自主化观测,是近些年天文学观测模式新的重要发展方向.首先对程控自主天文台历史、现状、应用领域等做了回顾;然后重点介绍了一套程控自主天文台软件管理系统——RTS2;在此基础上对其代码结构进行详细分析,并且以一种小型赤道仪为实例,实现了在RTS2系统下驱动程序的设计.二次开发试验的成功为自行建设基于RTS2的程控自主天文台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介绍参加1968年9月22日日食观测的两架3厘米波段总强度射电望远镜与观测概况,观测资料的处理和缓变射电源的证认.给出日食期间日面上黑子、谱班和日冕凝聚区相应的缓变射电源的几个参数:角径(月心运动方向上)、流量密度、平均亮温度与高度.  相似文献   

7.
太阳活动区强磁场图的照相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子群的强磁场结构及其演化特点对于太阳活动预报和活动区物理研究都是一项基本的观测资料。从1975年底起,我们参考了资料(1)的经验,着手对本台现有太阳光谱仪(2)进行部份的改装,设计了一个简单的附加电路,将原Hδ波段的落片架置横,换上橙色的滤光片OG5,用Fel6173谱线进行黑子群强磁场的扫描照相试验。目前已参加了我国黑子极大磁场资料的常规发布项目。一年的观测日数约285天。  相似文献   

8.
RTS2作为远程望远镜控制的开源框架,在天文自主观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观测仪器中,CCD是天文望远镜系统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环境中,部分CCD在Linux操作系统下缺乏支持,致使该设备无法在RTS2框架中协同工作,在无替代CCD的情况下导致整个望远镜系统无法正常使用。借助Windows下的Direct Show技术对视频设备的支持,在Linux与Windows异构操作系统间利用Socket通信技术建立访问控制桥梁,从而扩展出一种新的CCD类型。通过测试,RTS2能借助该设备控制Windows下的CCD,并实时获取图像,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使用Direct Show技术控制和访问Windows驱动模型(Windows Driver Model,WDM)的所有CCD获得一种通用的CCD访问方式;(2)借助Socket通信进行延伸对RTS2框架下的其他类型设备在异构操作系统下扩展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描述不同参考架转换参数估计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太阳系行星历表资料估计了近代不同DE(Development Ephemeris)历表之间的转换参数;利用脉冲星计时观测与VLBI(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技术观测得到的毫秒脉冲星位置资料,估计了基于DE历表的动力学参考架与河外射电源参考架(ICRF)之间的转换参数.给出的不同参考架之间转换参数包括旋转矩阵的3个旋转角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率,参考历元为MJD51545.结果表明:DE200到DE405历表转换参数的旋转角最大绝对值为13 mas,其随时间变化率为-0.0007 mas/d.DE414到DE421历表转换参数的3个旋转角的绝对值均小于0.1 mas.估计得到的DE421到ICRF转换参数的旋转角最大绝对值为3 mas,旋转角随时间变化率也是必须计及的.  相似文献   

10.
Ⅱ型光电等高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于1972年制成Ⅰ型光电等高仪,1974年又制成Ⅱ型光电等高仪.新仪器的特点如下:(1)借助熔石英角镜组和汞地平、一架望远镜和固定的玻璃记录栅、三个光电倍增管及其交流放大器和一架计时仪,此仪器能无人差地测定星过等高圈时刻.(2)真空的 R-C 望远镜的口径为20厘米,焦距2.4米.(3)有水平入射窗的真空镜筒能消除天文折射、大气色散及镜筒内的反常折射.真空镜筒还为光学系统及汞面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环境.(4)此仪器设有快、慢传动电机和自动方位跟踪机构.(5)为消除周围物体的热影响,此仪器安放在观测室楼上,而控制台、电器设备和操作者都在楼下.自1974年10月起,此仪器已在上海天文台进行了常规观测.获得的优良观测结果将在以后发表.  相似文献   

11.
1 m新真空太阳望远镜(New Vacuum Solar Telescope,NVST)是国内用于对太阳进行观测和研究的大型科研设备,针对太阳活动区光谱观测的需求,在现有的大色散光谱仪及多波段光谱仪基础上,设计了光谱扫描设备,并基于C#设计了一套观测控制系统软件,实现扫描设备的运动控制和观测数据的采集。进行光谱扫描观测时,计算机控制扫描设备步进运动,并利用图像采集卡通过Camera Link总线采集CCD/CMOS相机的探测数据,基于多线程技术采集观测数据,将采集的图像数据存储成FITS(Flexible Image Transport System)文件,并将光谱图像数据处理成灰度图像用于软件界面监视。此套软件已用于1 m太阳望远镜光谱扫描观测,测试结果满足预期功能需求,为后续观测系统功能升级提供了良好的扩展性。  相似文献   

12.
宇宙信息     
气球观测证明  宇宙是平直的    最近 ,一只飞越南极的气球所做的观测证明 ,空间就像希腊几何学家曾预言的那样是平直的 ,而不是弯曲的。BOOMERANG (河外毫米辐射和地球物理气球观测 )的计划是1 998年底实施的。在 1 998年 1 2月到 1 999年 1月的 1 0天里 ,气球一直在南极上空飘浮。气球上载有一架 1 2米射电望远镜 ,用以测量来自空间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学家认为宇宙是 1 2 0~ 1 50亿年前大爆炸产生的 ,微波背景辐射是大爆炸的余烬。1 992年一个称为COBE(宇宙微波背景探测器 )的地球轨道卫星测出了微波背景辐射…  相似文献   

13.
天文学的新革命——虚拟天文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3月25日至27日是中国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分配给张彦霞博士使用我国口径最大的2米光学望远镜进行观测的时间。为了这次观测,张博士已经准备了很长时间。早在前一年她就向兴隆观测站提出了观测申请。由于国内外的天文学家都可以申请使用这架2米望远镜,观测站要从众多的申请中筛选出计  相似文献   

14.
位于吉林天文观测基地的280 mm全天区可转动光电阵是一台用于空间碎片巡天观测的设备。为了研究该设备的光度测量性能,评估其测光精度,选择M67疏散星团中的测光标准星进行观测。首先,在IRAF(Image Reduction and Analysis Facility)中对观测图像进行预处理,之后进行较差测光;接着,提取测光数据并将整晚观测数据进行最小二乘直线拟合,拟合结果给出了主消光系数及相应的系统转换系数,并得到仪器星等至标准星等的转换公式;最后,利用计算得到的均方根误差对设备的测光精度进行大致评估。计算结果表明,在标准测光夜测量亮于13.8 mag时,280 mm全天区可转动光电阵的测光精度可达0.13 mag。同时将观测图像与UCAC2星表匹配识别,利用背景恒星中的UCAC2标准星做外符合精度的校验,结果与前者基本相同。本设备的测光精度基本满足空间碎片巡天观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我们用紫台多波段太阳光谱仪进行耀斑光谱观测。这架仪器能在Hα、D、M_g、H_β、H_γ、H、H_δ——K、H_θ——H_(12)和H_(13)——H∞等九个波段基本上同时拍摄耀斑光谱。太阳像直径为11.2厘米,二级光谱的实测分辨率约10万,线色散度约为1毫米/埃。在这次峰年期间,从1980年2月至1981年5月,我们一共拍到16套耀斑光谱底片。我们已开始用这些资料来研究,(1)耀斑的能量传输机制,(2)耀斑的热动平衡偏离,(3)地面与空间观测资料的配合,(4)形态研究,并已开始归算处理这些资料。  相似文献   

16.
体文叙述了测定天球参考架零点位置的意义和途径,通过比较,认为小行星是最合适的观测对象,并且在分析了过去用小行星观测测定天球参考架零点位置的误差较大的原因后,提出了用低纬子午环高精度也测定小行星瞬时位置的观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叙述了测定天球参考架零点位置的意义和途径,通过比较,认为小行星是最合适的观测对象,并且在分析了过去用小行星观测测定天球参考架零点位置的误差较大的原因后,提出了用低纬子午环高精度地测定小行星瞬时位置的观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CCD是天文望远镜中最常见的观测终端设备,也是望远镜自主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天文望远镜自主观测需求的不断出现以及技术的快速发展,开源的RTS2软件系统成为目前该领域研究中受到较多关注的系统之一。但RTS2支持的CCD设备较为有限,同时控制接口约定也相对固定。在针对部分特殊的CCD设备(如LAMOST中采用的32台CCD设备、选址用的部分CCD设备)时,仅实现原有类的方法是不够的。在深入分析RTS2源码的基础上,重点从参数、命令、协议扩展方面研究基于原有的Camera类,通过继承的方法构造新的CCD类型,实现对LAMOST项目的 CCD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在RTS2中集成望远镜系统其他类型设备也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依巴谷后提出的天体测量卫星项目,如FAME、DIVA、JASMINE、SIM Lite、Gaia、OBSS、JMAPS等。描述了空间光干涉从1980年至今的发展过程,特别给出了用天体测量方法研究天体物理课题之SIM Lite工程的近况:科学目标、仪器的结构、技术上的重大突破点和观测方式等。重点介绍了SIM Lite参考架的构建,包括栅格星和类星体的选择,以及SIM Lite光学参考架与射电参考架ICRF-2之间的联系和联系的精度。比较了SIM与Gaia观测方式的不同点,以及它们在天体物理研究和参考架的建立上互补之处。最后,回顾了中国科学院"八五"重点项目"光学天文中高空间分辨率应用和技术研究"和当前开展有关光干涉工作的一些情况,以及今后开展此课题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述了射电高时间分辨率(HTR)观测技术情况,从天文角度论述了HTR技术在观测太阳、恒星射电方面的重要意义。建议不仅是太阳射电、宇宙射电的相关课题和设备亦应注意配备HTR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